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09749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十四)(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完成13题。1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2图中河段()AA处河岸比B处陡峭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3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BC处与D

2、处可能会相连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DC处与D处均为凸岸1B2.C3.B第1题,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河曲”的形成要先经历侵蚀与堆积,后经历地壳抬升、流水下切。第2题,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峭,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A错误;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处水流速度快,B错误;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C正确;A处为堆积岸,易在丰水期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D错误。第3题,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A错误、D错误;C、D两处

3、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B正确;若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C错误。(2019柳州模拟)图a为某游客拍摄到的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图b为该瀑布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ab4根据测量结果,尼亚加拉瀑布每年都会“迁移”1 m左右,它的主要迁移方向是()A左岸B右岸C上游D下游5有利于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组成河床的岩石上软下硬组成河床的岩石下软上硬位于断层构造带位于向斜构造带ABCD4C5.C第4题,图示岩层呈水平层理构造,瀑布下的岩层上部是白云岩,下部是页岩、砂岩等,

4、流水不断地侵蚀页岩、砂岩等岩层,一块块的白云岩崩落而下,从而使尼亚加拉瀑布向上游方向迁移。第5题,组成河床的岩石下软上硬,下部岩石易被侵蚀,易形成巨大落差,进而形成瀑布,正确;断层构造带处岩层错位,两侧岩层间形成落差,易形成瀑布,正确。(2019河南周口月考)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被水流推动物体推移量的很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及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68题。6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AM处BN处CT处DS处

5、7某地质爱好者在N处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A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C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D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8该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为()AM以上河段BMN之间CNT之间DTS之间6C7.C8.D第6题,从右边剖面图看落差,并结合左图中河道形状分析。图中T处位于河流凹岸,且落差大,水流速度最快,故搬运能力最强,则被水流推动物体重量最大。N处位于凸岸,沉积作用强;M处河流落差小,搬运能力弱;S处河道较平直,水流速度较慢。第7题,图中N处位于河流凸岸,堆积作用

6、较明显。依据材料可知,水流速度决定了搬运能力,有鹅卵石说明水流速度快,有细沙说明水流速度慢;两种物质共存于该地,表明该地水流速度季节变化大。第8题,图中TS段有支流汇入,水量较大,同时从干流河床地形剖面图中可看出,TS段落差最大,故TS段水能资源最丰富。(2019肇庆模拟)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911题。9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A祁连山后退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C祁连山上升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10

7、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缺乏土层C光照不足D降水稀少11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气候凉爽B降水丰富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9B10.B11.C第9题,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说明河流径流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第10题,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因而利用很少。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酒泉位于源于高山的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二、非选择题12(2019湖北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

8、。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型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侵蚀,形成“V”型河谷。第(2)题,越往下游,河流携带物质受到的冲刷和摩擦时间越长,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河流下游,河水的流速减

9、缓,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较细;同时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第(3)题,河流谷地的热量、水分、土壤、植被等条件较好,利于人类的活动。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13(2019郑州模拟)读华北平原主要冲积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

10、,并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2)分析该区域冲积扇上多古城的原因。(3)说出对该区域春季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一种气象灾害,并说明其成因。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洪积扇)形成在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山口处。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冲积扇。第(2)题,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貌、河流、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春季,亚洲高压仍较强盛,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容易引起剧烈降温,降雪、大风等寒潮天气,使农作物受到冻害。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且多大风,加快水分蒸发。气温回升,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容易发生春旱灾害。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成因:河流流经太行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2)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古城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气候条件优越。(3)寒潮。亚洲高压强盛,强冷空气南下,引起剧烈降温、降雪、大风等天气。或春旱。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多大风,加快蒸发;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