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之《管理学》知识点及试题(共11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7092198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19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之《管理学》知识点及试题(共1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之《管理学》知识点及试题(共1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之《管理学》知识点及试题(共1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之《管理学》知识点及试题(共119页).doc(1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之管理学知识点及试题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本教材将管理定义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 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3. 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 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二、管理的性质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 又具有同生产关

2、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 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三、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 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2. 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 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3. 领导。

3、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4. 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四、管理者的分类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 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五、管理者角色加拿大

4、学者 亨利明茨伯格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 这十种角色可被归 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请参见下表:六、管理者技能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各种层次 管理者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 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 员开展工作的能力。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

5、、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制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七、组织外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又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1. 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 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2. 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 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八、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对环境的管理1. 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

6、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则组织环境的复 杂性越强。环境的变化性,是指各种环境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演进的程度。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类型: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 动态的环境和复杂动态的环境。2. 环境的管理第一步,列出对组织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数目和相对强度。第二步,对第一步列出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它们是为组织创造了机遇还是带来了威胁。 第三步,拟定一个计划,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创造的机遇或者化解其带来的威胁,并确 定为达到这个目的所需要使用的资源。第二部分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 , 最

7、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D 。A .计划 B .组织C .领导 D .控制2.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 .泰罗 B .法约尔C .西蒙 D .韦伯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说的是(D 的重要性。A .组织 B .预测C .预防 D .计划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 .目标、原则和结构 B .目标、部门和效率C .目标、部门和关系 D .目标、部门和人员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 就需要有控制职能 ,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 。A .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B .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 .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 D .计划得以

8、严格执行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 的角色。A .发言人 B .组织联络者C .领导者 D .精神领袖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C 是最为重要的。A .人际技能 B .概念技能C .技术技能 D .管理技能二、多项选择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ABC 。A .管理具有二重性 B .管理具有科学性C .管理具有艺术性 D .管理具有时效性2. 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BD 。A .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 .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C .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

9、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D .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3.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ACD 。A .人际关系角色 B .组织角色C .信息角色 D .决策角色4.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BCD 。A .信息技能 B .技术技能C .人际技能 D .概念技能5. 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ABCD 。 A .技术环境 B .政治法律环境C .经济环境 D .社会文化环境6. 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ABCD 等。A .

10、人力资源 B .物力资源C .财力资源 D .技术资源三、判断正误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2.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3.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 4.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5.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6.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7.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 8.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11、。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 等重要性。 (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论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自科学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 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比如,战略管理、企业 文化、学习型组织等。第一部分内容提要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度 、 科学管理 原理等。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 改革。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1泰罗科学管

12、理的中心问题是 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罗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 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法约尔 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 ,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 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 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被誉为“经营管

13、理理论之父” ,与“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齐 名。3. 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 理体系,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1. 梅奥及霍桑实验乔治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 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 -

14、继电器装配试验 -谈话研究 -观察试验。梅奥等人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 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2. 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 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 行为科学理论对于行为科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

15、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 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 20世纪 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 学中的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 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 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

16、,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各学派的主要内容如下:1.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亨利约法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 来。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 控制,这五种职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 职能,只是侧重点不同。2. 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 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

17、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3. 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落森茨威克。该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 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 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的。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管理研究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 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4. 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 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

18、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 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该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 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 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6. 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形成于 20世纪 70年代。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 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的 有效,也不是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四、管理理论新发展进

19、入 20世纪 607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思潮代表了管 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 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从 2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 企业文化成为勃兴于美国、风靡于世界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潮。2. 学习型组织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他的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引起世界管理学界的轰动。从此,建立

20、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成为 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即:系统思考、超越自我、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 愿景和团队学习。3. 企业再造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 BPR 是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管理新理论。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 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 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 、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 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

21、,以达到业绩上质的飞跃和突破。第二部分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A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A .亚当斯密 B .查尔斯巴比奇C .弗雷德里克泰罗 D .大卫李嘉图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A .科学技术 B .加强人的管理C .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增强责任感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 。A .乔治梅奥 B .弗雷德里克泰罗C .亨利法约尔 D .马克斯韦伯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 。A .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B .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C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 .计划、组织、激励

22、、协调和控制5.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 提出来的。A .马克斯韦伯 B .亨利法约尔C .乔治梅奥 D .弗雷德里克泰罗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 。A .复杂人 B .经济人C .社会人 D .单纯人7.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 的开放的(C 。A .社会经济系统 B .社会经济组织C .社会技术系统 D .社会生产组织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 。A .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 .先进的社会制度C .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 .进行了企业流程

23、再造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 。 A .企业精神 B .企业价值观C .企业文化 D .企业形象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D 。A .厂容厂貌 B .职工风貌C .企业制度 D .企业精神二、多项选择1. 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BCD 。A .塞缪尔纽曼 B .弗雷德里克泰罗C .亨利法约尔 D .马克斯韦伯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 .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 .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3.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

24、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 (ABD 。A .传统的权力 B .理性 -合法的权力C .纯粹的权力 D .超凡的权力4.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ACD 三个部分组成。A .精神文化 B .传统文化C .制度文化 D .物质文化5.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 -第五项 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下列选项中(ABCD 是其主要内容。A .系统思考 B .改变心智模式C .超越自我 D .建立共同愿景6.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BCD 。A .产品设计 B .产品质

25、量C .厂容厂貌 D .员工服饰三、判断正误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2.从 19世纪末期到 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 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3.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 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 (4.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 ,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 ( 5.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 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6.经验学派主张

26、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计划计划职能是一项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它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居于主导地位。本章主要论述了计划工 作的含义和类型、计划工作的程序以及制定计划的方法等。第一部分 内容提要一、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二、计划工作的性质1. 目的性。每一个计划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2. 主导性。计划工作处于其他管理职能的首位,并且它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组织、人事、领导 和控制等工作都是围绕着计划工作展开的。3. 普遍性。

27、计划是组织内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基层管理人 员,都需要做计划工作。4. 效率性。制定计划时,要以高效率为出发点,即以较低的代价来实现计划目标。5. 灵活性。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也就是说,当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时,有能力改变原来确定的方向 且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6. 创造性。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三、计划的类型1.根据计划广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个组织,为整个组织设立长远发展目标和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步骤、措施。 作业计划规定了实现总体目标的具体方法。2.根据计划所覆盖的时间跨度

28、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通常是指战略性计划,主要规定组织在较长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应采取的 措施和步骤。短期计划通常是指一年以内的计划,是根据中长期计划和当前实际情况,对计划年度的各项活动作 出的具体安排。中期计划介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之间。3.根据组织管理职能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市场营销计划、研发计划、生产与运营计划、财务计 划、人力资源计划、供应计划等。4. 根据计划内容的不同, 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两种。 专项计划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任 务而拟定的计划。综合计划是指对组织活动所作的整体安排。5.根据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其分

29、为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划、预算等几 种类型。宗旨是指组织要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性质的组织。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策略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重要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规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策略、政策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预算是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如成本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广告预算等。四、计划工作的方法1.滚动计划法这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 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

30、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这种方法在每次编制和修订 计划时,都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将计划向前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滚动、 延伸,所以称为滚动计划法。2.计划评审技术也称为 PERT 网络分析技术,是运筹法的一种。它把网络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之中,根 据所要完成项目的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所需时间,找出关键路线和关键活动,以达到合理安排可以动 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谋求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代价来实现目标的一种计划方法。计划评审技术的关 键是绘制 PERT 网络。3.线性规划法这种方法就是研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实现目标的多种可行方案进行选择,以使目标达到最优

31、的方法。也就是说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以便完成的计划任务最多。 第二部分 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 计划工作的前提是(B 。A. 决策 B. 预测C. 管理 D. 领导2. 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 负责制定的。A. 高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 D. 所有管理者3. 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 新机会而做出决策, 这就是它的 (C 性质。A. 超前性 B. 普遍性C. 创新性 D. 灵活性4. 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D 。A. 年度计划 B. 管理者的意愿C. 指导性计划 D. 战略计划5.

32、 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 。A. 更长 B. 更短C. 适中 D. 不确定6.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A 的关系。A. 整体与局部 B. 纵向与横向C. 综合与专业 D. 普遍与特殊7.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C 。A. 政策 B. 程序C. 策略 D. 规则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B 。A. 产品预测 B. 市场预测C. 财务预测 D. 技术预测9. 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A 。A. 长期预测 B. 中期预测C. 短期预测 D. 年

33、度预测10. 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 要进行(D 。A. 年度预测 B. 短期预测C. 中期预测 D. 长期预测二、多项选择1.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BD 。A. 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 B. 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C. 计划工作是一成不变的 D. 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2. 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CD 。A. 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 B. 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C. 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立目标 D. 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3.用数字形式表示

34、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ACD 。A. 销售费用预算 B. 零基预算C. 广告预算 D. 成本预算4.规划是指组织为实现它的(BCD 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A. 发展 B. 目标C. 策略 D. 政策5.任何组织的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BCD 。A. 高学历者的比例 B. 高利润C. 提高市场占有率 D.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6.以下选项中, (ABCD 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A. 收益 B. 成本C. 期限 D. 风险7.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BD 。A. 确定组织的目标 B. 确定具体评价指标C. 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D. 确定指标的权重8. 通

35、常,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有:(ABCD 等。A. 预测时间长短 B. 预测方法C. 人员的知识技能 D. 信息的准确度三、判断正误1. 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 2. 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 (3. 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 (4. 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5.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6.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 目标管理目标是组织开展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 是制订计划的基础。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就是围绕 目标

36、进行管理。第一部分 内容提要一、目标的含义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组织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现代管理中,人们通常不仅把组织看成是单纯的经济组织,也将其看成社会组织。组织目标不应是 单纯地追求组织的发展,还要将社会责任、尊重人等都作为其目标的组成部分。二、目标的性质1.组织目标具有多重性组织寻求生存和发展,既要为资产所有者谋求利润,又要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对社 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单一指标是无法胜任的,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目标群才能构成组织的总目标。 在目标类型方面,它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

37、主要目标由组织性质决定,它是贡献给 顾客的目标;并行目标可分为个人目标、社会目标,是为组织的关系人服务的目标;次要目标是贡献给 组织本身的目标。在目标内容方面,彼得德鲁克认为,有八个领域必须订出绩效和成果的目标。它们是:市场地位、 创新、生产率、物资和财务资源、可盈利性、经理人员的业绩和培养、工人的工作和态度、社会责任心。 2.目标具有层次性组织目标要通过各部门和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去实现。因此,组织内各部门应围绕总目标制定出 本部门目标,并作为子目标支持总目标的实现。组织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组织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这种 层次性体现为组织目标从综合的组织总目标

38、到具体化为各管理层的中层目标,直至具体到特定的个人目 标。3.目标具有变动性组织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组织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三、确定目标的原则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 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2.关键性原则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组织发展目标很多, 组织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内容作为组织目标的主体。3.定量化原则目标要实现由上至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

39、的同时,总体目标必然实现。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组织的宗旨。比 较而言,组织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四、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 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 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实施一般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1. 目标建立。从内容上看,组织目标应该首先明确组织的使命和宗旨,并结合组织内外环境确定一定期限内的具

40、 体工作目标。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组织员工参与组织目标的建立。常见的有自上而下的 目标制定法和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法。2. 目标分解, 是把组织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 个人目标, 使组织内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组 织的目标,明确自己在完成这一目标中应承担的责任。参与制的目标分解方法强调上级与下级商定目标。3.目标控制组织内任何个人或部门的目标完成出现问题,都将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者必须进行目 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目标进 行一定的修正。4. 目标评定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因此对部门、个人的目标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

41、众评议、领导评审。通过评议, 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五、目标设立过程中注意事项1. 目标要略高于组织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保证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 目标过高, 会因无法完成任 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则失去了激发工作热情的意义。先进性与可行性要实现统一,在对职 工的能力进行充分认定的基础上确定目标的水平。2. 目标要保证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量化组织目标,确保目标考核的准确性。3. 目标期限要适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 目标设置可以与年度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 将长 期目标分解为一定的短期目标有利于目标的监督考核,也有利于

42、保证组织长期稳定发展。4. 目标数量要适中。 一般地, 要把目标限制在五个以内。 目标少而精有利于在行动中保证重点目标的 实现。六、目标管理的优点1. 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目标管理对目标的强调保证了组织的所有管理活动围绕着完成组织的经营宗旨。这种有的放矢的管 理一方面保证各层次管理人员权责明确,增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通过职工的广泛参与,保证 了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 有助于组织组织机构的改革目标管理的机构设置是围绕着所期望的目标成果建立的。目标的归口管理要求组织结构权责明确, 并根据责任划定组织结构。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原则要求结构的设定以分权为基础。3. 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目

43、标设立期间职工的广泛参与,明确了职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职工不只是听从命令的被动的 生产者,而是有相当自主权、在一定范围内主要依靠自我控制进行工作的、勇于承担责任的积极的生产 者。 “能力至上”的人事考核与评价体系,使职工的努力能够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4. 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自我控制与上级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控制体系,保证了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矫正各种偏差, 保证劳动的有效性。七、目标管理的局限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要以目标的准确设定为前提。保持目标的科学性与严肃性要求经理人员的内在 素质较高。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目标管理的思想基础是职工

44、具有全局观念,长远观念。这种思想的形成需要组织长期对职工进行教 育。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由于目标设定中对不同部门的目标完成的难度很难做出精确判断,在评价、考核、制定奖惩方案时, 上级领导会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方案,或为了回避矛盾不将目标成果与奖惩相结合,等等。4.组织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由于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是组织可以形成自觉、自愿、愉快的工作环境;职工乐于发挥潜力,承担 责任,实现自我管理,体验工作成就感,而且认为工作中的成就感比金钱更重要。实践中并不完全如此。 第二部分 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 。A .泰罗 B

45、.梅奥C .赫伯特西蒙 D .彼得德鲁克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 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 原则。A .现实性 B .权变性C .关键性 D .协调性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 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A 原则。A .现实性 B .可行性C .程序性 D .权变性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A .管理系统 B .评估工具C .指标体系 D .激励手段5. 一些学者提出, 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

46、程中, 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 人们只能得到 (B 。 A .适当利润 B .满意利润C .最大利润 D .理想利润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 (B 由企 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A .企业目标 B .主要目标C .次要目标 D .并行目标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D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A .利润目标 B .短期目标C .中期目标 D .长期目标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C 。A . E C 施勒 B . R 利克特C . D 麦格雷戈 D .罗宾斯9.目标

47、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 以内。A . 2个 B . 5个C . 10个 D . 15个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 网络,即是目标的(A 。A .层次性 B .多重性C .变动性 D .重合性11. (B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 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A . 20世纪 60年代 B . 20世纪 70年代C . 20世纪 80年代 D . 20世纪 80年代初12.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 。A .科学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