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水循环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7078525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水循环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水循环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水循环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水循环 .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水循环水循环:(1) 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3)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 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d、塑造地表形态(5)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主要对地表径流, 及对小范围的蒸发、 降水环节进行影响,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 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 ;

2、c 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2) 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3) 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见图(4) 【技能扩展】等潜水位线的判读:等潜水位线是指某地潜水面的海拔高度。潜水面是一个自由水面,随地势起伏,略有起伏。同一地区,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潜水位低,阴雨天、气温低时,

3、潜水位高。判断潜水埋藏深度:一地海拔高度与该地的等潜水位线的海拔高度之差为该地潜水的埋藏探度。判读潜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系:数值大,潜水位高,对应地的地势也高;数值小,潜水位低,对应地的地势也低。 右图中的河水自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a 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补给河流。b 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流补给潜水(箭头表示潜水流向,垂直等潜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1)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2)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我国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西欧地区和热带雨

4、林气候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世界和我国的河流、湖泊(1)河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2)湖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一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一苏必利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一贝加尔湖; 非洲面积最大的湖一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的湖一坦噶尼喀湖;世界最低的湖一死海;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一鄱阳湖;我国最大的湖泊和咸水湖一青海湖;我国著名的火口湖一白头山天池。人类对水循环原理的应用(1)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

5、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2)不合理利用:人类活动如果忽视了该地区水循环的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l998 年夏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异常变化, 二是人类活动大面积毁坏森林和大面积围湖造田(如洞庭湖、 鄱阳湖等湖泊)所造成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海水等温线

6、的判读:判断南北半球(往北温度降低是北半球)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洋流(1) 形成 : 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2) 分布(画一画洋流分布模式图):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南半球 4060 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7、-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3) 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 减湿作用, 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影响海洋生物渔场注意: 中在大陆架的原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影响航海:顺流增速节能。但海雾影响能见度,影响航行安全。影响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海洋资源

8、类型:海水可直接作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海洋化学资源:海盐海洋生物资源: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除了直接捕捞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海底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海盆 :深海锰结核 ,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可再生、无污染;

9、但能量密度小。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 ,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海洋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大)。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凡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产业活动,都有可能在海洋中进行。交通运输 :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生产空间 :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储藏空间: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20 世纪初开辟通往南

10、北极的航线,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人类能够驶入任何海域中国濒临的海洋:东临 “ 四海一洋 ” :渤海、黄海、东海(包括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台湾东海岸直临)。两个内海 :渤海 (山东、辽东半岛环抱)和琼州海峡 (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 还临北部湾。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500 多个。 9/10 在东海、南海。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成因:海域广阔, 自北而南我国海域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沿海大陆架面积宽而浅,阳光直射海底,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舟山渔场最大。成因:处于大陆海岸的中间位置,位置适中,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

11、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铒料;有寒暖流交汇,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必经之路。海洋养殖业:在浅海滩涂上,“ 种植 ” 海带, “ 放牧 ” 虾群,长芦盐场最著名,是中国最大盐场(成因: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南方有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等(因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石油污染: 形成的油膜 ,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

12、,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我国海洋污染以石油污染危害最大。赤潮: 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有自然因素作用, 现在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海洋生态破坏破坏原因:由人类生产活动(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的围垦、滥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恢复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法制,依靠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海洋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恶化。建设沿海防护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