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教师别称--陈永海.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7038122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话教师别称--陈永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漫话教师别称--陈永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话教师别称--陈永海.doc(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漫话教师别称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国古代,“师”乃教师的通称,其自先秦沿用至今。可事实上,除“师”外,教师还有着种种精彩的别称。先秦时代,人们将教师统称为“师傅(即师)”,如谷梁昭公十九年载:“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而对于国学教师,在战国前,则多称为“先生”,如礼记曲礼云:“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在战国后,则多称为“博士”,如史记循吏列传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以高弟为鲁相。”对于私塾教师,起先称为“夫子”,如圣人相知载:“子贡曰:夫子之欲见温伯雪子好矣,今也见之而不言,其故何也?”而后来也有人将之称为“先生”。自此,被泛用于指教师的“先生”之称一直沿用至今。在

2、先秦至汉代,有将教师称作“师资”的,如杨士勋疏谷梁僖公三十二年:“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到了西汉,朝廷设置了太学,此时的太学教师多被称为“学官”,亦叫校官(史记儒林传序:“公孙弘为学官。”)。而在东汉,太学教师则多被称为“讲郎”,如后汉书儒林传云:“又诏高才生授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到了西晋,在朝廷设立的国子学中始置“助教(乃国子监教师的称呼)”。宋代时废止“助教”,而以“教授”为教师之称呼。在宋元时,人们将地方小学教师称为“老师”。如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识字惊老师。”另外,宋代称太学教师为“学政”。到了明、清两代,各州郡县官又设经学助教,府学置教授。 其实,在我国古代,除了上述种种别称之外,还有将教师称为“司业”的、“西席”的、“师资”的、“讲师”的、“教谕”的、“教习”的、“师保”的、“监学”的、“院长”的、“学正” 的等等。而现如今,教师的称谓除保留有“先生”“ 老师”等古称之外,人们又赋予其以种种喻称,譬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春蚕”“蜡烛”“人梯”“春雨”“孺子牛”等等。这些孕育着特殊含义的称呼,其实都是人们对教师奉献精神的赞许,对教师崇高工作的讴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