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讲稿.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7006787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字文》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千字文》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字文》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字文》讲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近千字文一、序 千字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3之间,距离现在有1400多年了。全书只用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但却有相当的知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千字文可以说是千馀年来最畅销、读者最广泛的读物之一,虽然三字经可能更著名,但是三字经一则成书较晚,二则不入文人案头,其影响尚不及千字文。明清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三大启蒙读物,所谓“三百千”,几乎家诵人习。过去有打油诗讲私塾:“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正是真实写照。毛主席他老人家就很看重。他说千字文里讲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历代大书法家里有很多人用多种字体书写过千字文,成为传世的名帖。 二、梁武帝萧

2、衍、周兴嗣与千字文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讲千字文,必须说到梁武帝,千字文的编撰者虽然是周兴嗣,但真正的出品人却是梁武帝。梁武帝(464-549)502年称帝在位48年。武帝萧衍,502年废南齐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萧衍信奉佛教,生活简朴,但政治昏庸,549年死于侯景叛乱,时年86岁。萧衍是汉代相国萧何的后代,在位48年,寿86岁,是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皇帝,仅次于清朝的乾隆。萧衍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都精专的帝王。资治通鉴说梁武帝博学能文,阴阳、卡篮、骑射、声律、草隶、围棋元不精妙。周兴嗣,字思纂(ZUAN),生活在南朝宋、齐、梁、陈之中的萧梁时期,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文采出众。梁武帝时

3、官拜员外散骑侍郎,武帝经常命他做歌功颂德的文章。六朝历史上著名的铜表铭、檄魏文等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梁武帝在位48年,戎马一生,但始终不忘读书学习,他深知那些“生于宫廷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知惧”的皇子的确是愚的恶的多,而贤的善的少。为了巩固梁朝江山,他希望自己的兄弟子侄,能够在他统治的太平年代成为饱学之士,成为继他而起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物。然而他苦于没有一本合适的启蒙读物,当时流行的一些书籍如尚书、左传、论语等对于初学者来说,内容较深,不便孩童学习。据说梁武帝萧衍特别推崇也非常喜欢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开始他命他的文学侍从殷铁石从王羲之被世人赞为“飘若游龙、矫若惊蛇”的书

4、法真迹中找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每字一纸,一字一字地教授那些皇子,既教识字又学书法,可是这种教学方法杂乱无章,不便记忆,收效甚微。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并编成一篇通畅讲究平仄又有韵味的文章岂不更妙。 这件特殊的使命当然地落到了当朝大才子周兴嗣的身上。兴嗣接到皇帝诏令,立即返回家中。关上房门,将这一千字摊在桌上,摆在地上,逐字揣摩,反复吟诵。直到天刚放晓,鸡鸣狗叫的时候,豁然开朗,完成了这篇称得上是千古奇文的不朽之作。将这一千个不同的字,连缀成一篇内容丰富的韵文千字文这部作品终于诞生了!这是公元535年间发生的事。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周兴嗣的努力是得到了

5、回报,在以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千字文都被作为蒙学经典受到世人的推崇。此后,这部启蒙教材便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注释本,不同的字体本,不同的翻印本,以承袭的、受其影响的其它启蒙读物的出现,驱扇成风,共同形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蒙世界,如三字经、百家姓等等,哺育了一千四百多年来的中国儿童。不过三 、流传及影响千字文问世到现在1400多年。一直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为什么呢?一则千字文内容精简、文辞优美,二则千字文是皇室用书,知名度高。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1、千字文的粉丝 萧衍可以算是千字文的粉丝,但不是千字文最忠实的

6、粉丝。粉丝是否忠实,并不是以粉丝对偶像的狂热程度来判断的。狂热就意味着非理性。那么千字文最忠实的粉丝,首推陈隋之际的智永禅师(一个有一定学识的老和尚)。为什么呢?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智永禅师钟情于千字文当然有原因的。 智永俗姓王,是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早年为避灾祸出家为僧。可能是因为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吧,智永也很喜欢书法,特别是对老祖宗王羲之的书法,更是大有继承老一辈优良书法传统之意,悉心研究取自王羲之帖字的千字文,苦练数十年,共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一带的寺院,成为后人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为老祖宗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千字文的流传过程中,智永

7、和尚功不可没。 历代皇帝也非常喜爱千字文。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被人称旷世奇珍,收藏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赵佶23岁用瘦金体书千字文,现藏上海博物馆。直到现代社会,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绝好范本,直到今天,依然受书法爱好者所珍爱,长盛不衰。 还有一些有名气的粉丝,如宋元时期的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自称二十年来写千字文数百,临智永的千字文“尽五百纸”,并为元朝皇帝书写六体千字文。元代以后最著名的千字文帖本就是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实历朝历代千字文的粉丝多不胜数,很多文学创作中都引用过千字文中的语句,简单举几个例子: 大唐新语卷二五惩戒中说到,唐初有“

8、左相宣威沙漠,右相流誉丹青”的说法,左相指当时立有赫赫战功的姜恪(ke),右相指著名画家阎立本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就出自千字文。 唐代人侯白的启颜录中“乞社文”是用四十六个千字文中的句子联缀而成的:“敬白社官三老等:切闻政本于农,当须务兹稼穑,若不云腾致雨,何以税熟贡新?终冀勒碑刻铭,但知悚惧恐惶,实若临深履薄。”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七折道觋中,用了千字文六十六句,而明代西湖渔隐主人所著小说欢喜冤家第九回“乖二官骗落美人局”的一段话,共享了千字文中的一百三十四句,这恐怕是活学活用千字文数量最多的了。粉丝们把千字文使用到这个程度,恐怕也有点接近疯狂了。 2、影响 千

9、字文在古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 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每一间用于考试的号房都用千字文来编号。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写了一个屡试不中的周进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的情景:“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里一阵酸酸的。” 古代一些需要用较大数字编号的项目,多采用千字文,这是周兴嗣始料所不及的。中国吉林省乾安县保留至今的“千字井

10、”村镇地名称谓,则完全是用千字文依序择字而取名的,从而形成了一道国内独一无二的、奇特的人文地名与区划景观。它以地名的方式,既保留和传送了传统儒家启蒙文化的精粹,又相当程度上因袭了中国古代“井田制”的行政区划模式,为此可以说,素有“井字荒”之旧称的乾安县,把一部千字文工工整整地写在361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千字文作为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在很早就涉洋渡海,传播于世界各地。日本不仅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现了很多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1583 年朝鲜出版了以朝语释义注音的石峰千字文。 1831 年千字文被译成英文。此后数十年中,相继出现了千字文的法文本、拉丁文本、意大利文本。千字文的影响

11、达到了海外。五、曾经经典为何变成陌生,继承千字文的路在何方?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自汉代至今2000多年的时间里,使用时间最长的启蒙读物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自汉代开始之唐初使用的急就章,使用了大约六七百年时间;另一篇就是千字文,从隋唐时期开始逐渐取代了急就章的位置,一直到民国时期,大约用了一千三百年。急就章一共有2144个。如果不进行高深的学术研究,这些字你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够用了。但急就章并不是古代的新华字典,它不是单纯地分门别类编排汉字,而是把字都组成有意义的句子,寓教于意。另外,急就章是一篇“仕途必读”的文章,其全部内容都与吏事相关,就是教人如何当官的。所针对的是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的“举孝廉

12、”等选士制度下的阅读群体,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实用性,也是那时侯广大人民群众读书认字、为人处世、居家旅游的必备好书。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皇帝及王公贵族的喜好,千字文已经风靡天下,拥有无数的粉丝。后来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急就章中所教的招数已经不灵了,从形式到内容,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天下想当官的读书人赶紧寻找替代品。千字文因深受统治阶级高层的喜爱,加之其华丽清靡优美顺畅的文字、紧扣儒家道德伦理劝戒的主题,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替代品。归根到底,还是孔夫子那句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直到民国年间,科举制度已被废除多年,千字文才逐渐退出了启蒙读物的历史舞台。启蒙读物的更替兴衰,是

13、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在文化领域中最明显的反映。 新中国成立之后,千字文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系统化的启蒙教育无疑是社会的进步的,但就文化延续和文明传承的角度来看,千字文的从启蒙教育中消失,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否定,是一种巨大的遗憾。时至而今,还没有哪一篇启蒙教育课文能够望千字文的项背。小猫钓鱼行吗?小蝌蚪找妈妈行吗?此类启蒙童话与千字文相比,可能更适合儿童理解和接受,至少不会再出现“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的窝工状况,可以节省时间接受更多的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启蒙教育,但从文明传承和终生受益的角度来看,这些童话与千字文相比,简直是潘长江去吻郑海霞、邓亚萍去喂姚明,根本够不着嘴,因为千字文不仅

14、是识字教育的捷径,而且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明事的韵文,其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中着力宣扬的道德观念曾经长时间地作为指导全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构架,对中国人来说已经是根深蒂固,融入骨髓。 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能背出千字文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了。中国古代教育偏重伦理道德教诲,缺乏对自然、社会的深入探求精神,导致国人创新精神不足,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另外,反对“填鸭式”、“灌输型”的启蒙教育的人认为儿童在不明白文章意思的情况下强制其背诵经典文章是徒劳无功、而且会限制儿童个性发展的。这就是反对用千字文等优秀文言作品进行启蒙教

15、育的主要事实和理论依据。 但是,就个人感觉而言,小时侯背下来的诗词歌赋到现在都是随口说来毫不费力,而那些成年之后努力记下的东西,或成了残缺不全的记忆碎片,或已经随着经年累月的饮食消化得无影无踪,或当时就根本没记住。所以“灌输型”的启蒙教育并非一无是处,该用的时候还要用,现在启蒙教育的问题是给儿童灌输的东西太多造成消化不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关键看你如何去灵活运用。 按照现代教育有关理论,教育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过程,促进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那么道德教育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道德教育是统一和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为数不多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更是如此。千字文

16、作为一部千百年来广泛传播的启蒙读物,作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近乎完美结合的作品,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六、内容简介中国自古就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不用口语化的文字。因为古人发现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交流用的语言也不同,大概的规律是每30年一变。但是文字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远流传下去。 中国汉字发展到今天共有二万余个方块字。记载殷商和商以前文化的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有三千字。其中二千个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用的文字仅有一千个。商朝有600年的历史,常用字只有一千个。当然,那时字少是一方面,但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

17、,如果你真正能够驾驭一千个汉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周本千字文共用字1000个,可以说全部都是当时的最常用字,有些字今天看来有些已不常用(也仅10余字而已),但其中884字现今仍在国家颁布的3500常用字之中。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清代褚人获(文学家隋唐演义)。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章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 物风骚

18、,堪称训蒙长诗。全文分为四部分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份; 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为第二部份;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严岫杳冥”为第三部份;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份。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

19、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

20、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 岩岫xi杳冥。” 千字文第四部份主要是说人间除了浮华的东西之外,最后剩下的的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要吃还是百姓饭,要穿还是家常衣了,姜育恒“再回首,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再回首,恍然如梦,我心依旧”。 七、感受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言,千字文也许连入场券的资格都够不上,但作为启蒙读物,流行了快一千五百年,自有其价值在。所以,希望有缘的朋友有空的话可以上网看看感受一下经典的韵味,绝对是大有裨益的事情。最后以一首短诗来结束今天的学习,也算我对千字文的一点感受:曾 经曾经穿越千年的风景曾经哥的一夜白头成名曾经稚子的朗朗童声曾经和尚的800篇赠送浙东曾经文人的一方翰墨丹青曾经王者的佛前古青灯曾经汤显祖的牡丹亭曾经乾安县的千字成井曾经美丽的传说已成空曾经的经典谁人在吟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