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税制.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27003725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4.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美税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南美税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美税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美税制.pptx(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美税制南美税制 巴西、阿根廷、秘鲁巴西、阿根廷、秘鲁 小组成员:汤明玉 姬玉 姚倩 王菊润 巴西巴西 里约热内卢里约热内卢 基督像基督像巴西巴西 狂欢节狂欢节 桑巴舞游行桑巴舞游行 亚马逊丛林亚马逊丛林巴西阿根廷交界巴西阿根廷交界 伊瓜苏瀑布伊瓜苏瀑布阿根廷阿根廷 南美大草原南美大草原玻利维亚玻利维亚 乌尤尼盐沼乌尤尼盐沼 天空之境天空之境一、南美国家详情介绍一、南美国家详情介绍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为太平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1 1、南美国家地理位置、南美国家地理位置2 2、南美国家经济概况、南美国家经济概况南美

2、洲拥有多样的环境资源,但受殖民地式经济与大地主制影响,独立后并未出现经济经济起飞的现象,多为发展中国家。大地主制因大地主生产规模大,收入多;竞争力弱的小农户则生活贫困。南美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巴西和阿根廷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加之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洲的90%以上。各国现代代经济都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或沿海地区,山区和边远地区经济落后。(1)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最为重要。采矿业是南美各国的基础部门,大部分矿产供出口,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石油;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的铁;玻利维亚的锡、锑;智利、秘鲁的铜等。(2)农业在南美各国经济

3、中具有重要意义。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占据绝对优势。南美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萝、马铃薯、木薯、巴西橡胶树、烟草、金鸡纳树、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沿海盛产鳀鱼、沙丁鱼、鳗鱼、鲈鱼、金枪鱼等,秘鲁和智利为世界著名渔业国。南美洲大部分国家中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生产仍不足自给,大多数国家需进口粮食3.3.南美国家各产业概况南美国家各产业概况:(3)南美洲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要依各国情况而定,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等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总体在发展中国家属于中等,南美的巴西,金砖四国之一,是中上等收入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较好,环境质量优于同样是金砖四国的中国和印度(巴西政府重视环

4、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发展程度较高的南美国家还有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委内瑞拉等。二、南美各国家具体税制介绍二、南美各国家具体税制介绍(一)巴西税制介绍1、主要税种概况 (1).公司所得税 纳税人 总部或者主要办事机构在巴西境内的法人为居民法人,需要缴纳公司所得税。纳税人具体包括:在巴西境内经营的各类法人;海外公司设在巴西的子公司、分公司、代理机构和办事机构;合伙企业,按照合伙人应当取得的所得由合伙企业预缴;非正式合作企业。征税对象、税率从1996年1月1日起,居民纳税人应当就取得的所有所得,包括从境外取得的所得纳税。从境外取得的所得不仅指纳税人本身直接取得的境外收入,还包括其海外子公司所赚取利

5、润的相应部分(不论是否汇回国内)。巴西公司所得税实行15的统一税率。此外,居民法人还需要就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40000雷亚尔(约合110000美元)的部分按照10的税率缴纳附加税。此外,还对公司按9%税率征收社会税。其税基为经适当调整的公司所得税前利润。该税不能在公司所得税前扣除。资本利得同普通所得征税;股息分配不征预提税。从事金融市场交易实现的固定利率的利息收入和非固定收益的债券、股票、外汇、期货交易实现的利得,应按15%-22.5%的税率征预提税,但在最终纳入应税所得计征公司所得税时,预缴的税款可以抵免。(2)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巴西居民和非居民都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持有长期护照的外

6、国人、持有临时护照(有效期不超过2年)但是在巴西签有就业合同的外国人,自其进入巴西境内之日起作为巴西居民纳税人;持有临时护照,在12个月内在巴西停留超过183天的,自第184天起作为巴西居民纳税人。征税对象巴西居民应当就其来源于全世界的所得纳税,非巴西居民只就其来源于巴西境内的所得纳税。所得来源按照所得的支付者所在地判定,而不论其在何地工作。1)就业所得。所有直接或间接与工作有关的收入,包括工薪、奖金、各种津贴、会费以及由公司提供的轿车等,都应当计算所得纳税 2)资本利得和投资所得。原则上计入应纳税所得纳税。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交易可以免税或者适用单独的低税率在源泉扣缴。 3)非应税所得。下

7、列所得不征个人所得税: 由雇主免费或者按照低于市场价格提供的伙食费、交通费和特定工作服; 在外地工作所提供的每日食宿津贴; 在法定数额以内的工作赔偿; 雇主为雇员缴纳的私人社会保障项目的款项; 因雇主要求而搬迁的安置费补偿。4)税率。不论是单身纳税人,已婚纳税人单独申报还是联合申报,2006年2月起实现的所得都适用级数级数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税率(%)1 不超过1257雷亚尔的部分02超过1257至2512雷亚尔的部分153 超过2512雷亚尔的部分27.52006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3)其他主要税种工业产品税(IPI)联邦政府对工业产品在生产环节征收的一种增值税,工业产品税的纳

8、税人为工业企业和为销售而进口国外产品的进口商。一般地,生活必需品税率低,非必需品税率高。商品流通、运输和通信服务税(ICMS)州政府对商品流通和州际运输、通信服务征收的一种增值税。税率在联邦议会限定的范围内由各州确定,在7%至25%之间,一般为18,州际运输为12。劳务税除了某些属于州税征收范围的劳务(如州际运输、通讯服务等)以外,市政府有权对其他任何劳务征税。对于兼有商品销售的劳务提供(如维修店、旅馆、饭店等)也征劳务税,但是提供委托加工劳务,则需视委托方对委托加工产品的用途而定。金融交易税和金融交易临时税对信贷、保险、外汇交易、证券交易和作为金融资产的黄金交易等金融交易征收金融交易税(二)

9、阿根廷税制介绍1、阿根廷基本概况介绍阿根廷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阿根廷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组成。阿根廷国家财政收入由经济部所属联邦政府公共收入管理局负责,具体分为税务、海关和社会保障三部分。阿根廷国家税收政策由国会制定,税收分国家、省(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市(不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三级。国家级税收包括所得税、增值税、内部税、燃料税、预估最低所得税、支票税以及特殊行业税等;省级税收包括营业税、印花税、不动产税、牌照税等;市级税收包括卫生及社会安全税、广告税等。 2、主要税种介绍(1)增值税 阿根廷从1975年开始实施现行增值税取代了原有的销售税。目前,增值税是阿根廷的主要税种。征收范围

10、:除公务人员的薪金、销售旧不动产以及转让无形资产不课征增值税以外,对其他经营行业均实行普遍的多环节征收增值税制度,税基宽广。基本特点:a.实行购进扣税法:实行凭发票上注明的已支付的上一环节增值税额作为本环节的抵减项目。b.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于购进固定资产时已支付的增值税税额或自己建造固定资产所购入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税额在购入的当期即可在当期的销项税额中一次性扣除。c.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制度。一类为可以自主开具供下一环节纳税人用以抵扣已付税款发票并实行税款抵扣制度的纳税人。另一类为“单一税制”的纳税人d.实行多档税率。税率分为基本税率21、优惠税率10.5%、高税率27%和零税率四档。内部税与

11、天然瓦斯及液体燃料税 内部税主要是针对国内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在生产环节按销售总额征收,具体征收对象包括:烟草;含酒精饮料;无酒精饮料;啤酒;手机通讯和卫星通讯;保险业;首饰(珠宝玉器、贵重皮件、金银币);电器(电视机、音响);香槟、汽车(目前暂停征收)。个人财产税与预估最低所得税 全世界约有15%的国家征收个人财产税,阿根廷开征此税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行有关个人财产税的税法是1991年制定的,主要是针对个人的财产而征税,起征点为4万美元,4万至7万美元征收率为0.5%,7万美元以上为0.75%。 阿根廷针对亏损企业征收预估最低所得税。该税种在拉美发展中国家普遍被采用,旨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2、三)、秘鲁税制介绍秘鲁是以直接税为主的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课税制度。现行的主要税种有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增值税和特别消费税等。1、主要税种 (1)公司所得税 纳税人秘鲁公司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就其来源于全世界的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来源于秘鲁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征税对象、税率在秘鲁企业所得税税率有两种,包括最低所得税税率2%,计税依据为公司的净产值;一般所得税税率27%,计税依据为企业的净利润。对外国公司和其分支机构在秘鲁取得的利润也征收公司所得税,2006年6月5日起税率为30%。(2)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秘鲁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13、包括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在税收上,秘鲁根据个人是否在秘鲁拥有住宅划分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在秘鲁拥有住宅则为居民纳税人。外国人构成秘鲁居民纳税人的条件是,在秘鲁必须连续居住2年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短期离开秘鲁不超过90天的,不影响其秘鲁居民纳税人身份。居民纳税人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将不再拥有秘鲁居民身份: 一是该居民在国外居住2年以上; 二是个人取得了其他国家的居民签证; 三是在秘鲁境外签有超过1年的劳务合同。居民纳税人就其来源于全世界的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来源于秘鲁的所得纳税。征税对象雇员总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奖金、住房和教育津贴。雇员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

14、、实物以及以其他形式支付的报酬。公司将其拥有的房子或汽车提供给工作在矿山、油田或远离城市的生产基地的雇员使用,雇员得到的这部分福利免缴个人所得税。级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27个税收单位(91800新索尔) 152超过27个税收单位至54个税收单位(91800新索尔至183600新索尔部分 213超过54个税收单位(183601新索尔) 30税率。工资薪金所得,2006年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15%至27%,(见表)社会保障税(社会福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由退休金(国家退休金和私人退休金)和健康系统组成。秘鲁退休金制度要求雇员必须在国家退休金制和私人退休金制两者中选择其一。选择国家

15、退休金制,计税依据为月工资总额,税率为13%;选择私人退休金制,计税依据也为工资总额,税率为9%。私人退休基金包括2%的保险率以及付给基金管理者一定比例的佣金,所以,私人退休基金的综合税率实际达到13%。中等收入陷阱专题中等收入陷阱专题 巴西贫民窟 巴西富人区 墨西哥 一墙之隔两个世界定义定义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

16、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 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 民主乱象 贫富分化 腐败多发 过度城市化 社会公共服务短缺 就业困难 社会动荡 信仰缺失 金融体系脆弱等 主要主要特征特征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日本

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2014年更是达到了28101美元,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典型代表典型代表 拉美地区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还有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鸿沟,如阿根廷在1964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1000美元,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 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后又回升到2014年的12873美元

18、。墨西哥1973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在当时属于中等 偏上收入国家,而2014年人均GDP只有10718美元,41年后仍属于中等偏上国家。拉美地区还有许多类似的国家,虽然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努力,几经反 复,但一直没能跨过15000美元的发达国家的门槛。比较分析成功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两类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特征,对总结国际经验有重要意义。我们选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阿根廷作为样本进行比较,可分析其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收入分配、社会发展、对外依赖等方面的差异性。1.经济增长稳定性差别很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出现

19、较大的起伏,即便在短期内取得高增长,也难以持续。特征比较特征比较2.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存在明显差别。从研发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韩国2003年达到2.64%,高居世界第7位,而阿根廷0.41%,世界排名在40名以后。从研发人才来看,2006年,韩国每千人中的研发人员达到4.8人,而阿根廷只有 01.1人,韩国分别是后者的4.4倍。从劳动力素质看,韩国2007年劳动力中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比重为35%,而阿根廷为29.5%,韩国也有明显优势。3.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差异较大。 从基尼系数上 看,阿根廷基尼系数较高,在1980年代中期基尼系数就在0.45左右,到1990年代末进一步上升到

20、接近 0.50,2007年达到0.51。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基尼系数为0.36,到90年代末下降到0.31,至今没有明显变化。从最高10%收入阶层和最低10%收入阶层 的收入比来看,阿根廷为40.9%,均远高于韩国7.8%的水平。4.社会发展指标有明显差别。从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看,韩国从明显落后转为明显领先。如预期寿命,韩国1960年仅为54.2岁,比阿根 廷低11岁。到2008年,韩国提高到79.8岁,已明显高于阿根廷的75.3岁。婴儿死亡率也有类似情况,韩国1960年婴儿死亡率高达96,远高于阿根廷的59.9,到2008年,韩国已经下 降到4.7,低于阿根廷的14.6的水平。在教育领域,

21、2010年韩国成人平均受教育年限由上世纪70年代的5.6年上升到 11.3年,明显领先于阿根廷的8.9年。5.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别。在外资方面,阿根廷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高于韩国,表明外资在经济中占有更重要地位。在外债方面,阿根廷20022004年间的外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曾超过100%。总体而言,阿根廷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要明显高于韩国。6.各国经济政策的不同。陷入原因陷入原因 为什么发展水平和条件十分相近的国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命运,关键是能否有效克服中等收入阶段的独特挑战。从拉美地区的情况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错失发展

22、模式转换时机。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为例,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推进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替代,即使在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还是维持“举债增长”,使进口替代战略延续了半个世纪。2.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 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要克服这一挑战,就需要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3.对发展公平性重视不够。公平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

23、创造更为均衡的发展,还能够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如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基尼系数高达0.440.66之间,巴西到90年代末仍高达0.64,一些国家还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4.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从拉美国家看,受西方新自由主义影响,政府作用被极度削弱,宏观经济管理缺乏有效制度框架,政策缺乏稳定性,政府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顽疾难以消除,经济危机频发造成经济大幅波动,如上世纪80

24、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都对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严重冲击。阿根廷在19632008年的45年间出现了16年负增长,主要就集中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和2002年国内金融危机期间。5.体制变革严重滞后。在拉美国家,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精英集团的“现代传统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把这种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经济财富过度集中,利益集团势力强大,造成寻租、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曲。中国式特征中国式特征1978年以来的改

25、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在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不过,这种风险在中国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伴随着各社会群体收入的绝对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扩大的趋势,但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全社会各群体的收入水平都呈现了增长的态势,这种绝对收入的增长使得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风险有所下降。其次,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对缓慢减轻了城市问题突出的程度。受到户籍等制度的限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

26、没有出现拉美等国家存在的城市贫民窟问题。虽然这种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使经济增长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使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了可持续性。而且,我国还存在因城市化不平衡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增长跟进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化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也被大大消减了。再次,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孕育着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和资源价格上涨,经济进一步增长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风险。最后,对外经济关系的不断扩展和加深使我国频繁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

27、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紧密。随着对外经济关系的扩展和加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这种对外经济关系地位的改变,既加大了对外部经济的依赖,也孕育着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我国面临的这些“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尽管有着区别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特征,但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设法加以规避。中国规避方式中国规避方式从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看,最根本的是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特别是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比如,韩国上世纪70年代“汉江奇迹”主要依靠出口导向战略,但此后将发展方向从扶持和保护产业转向鼓励竞争和创新

28、,1986年制定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颁布提高产业技术五年计划(19891993年),明确提出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企业,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日本和韩国在由中等收入转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都较好地控制了收入差距扩大,日本1960年代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韩国1970年代推行“新社区运动”,缩小了城乡和居民收入差距,使初次分配更趋均衡,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中国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已积累

29、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业更是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凸显了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地位,这就对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收入分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我们不仅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且要缩小收入差距。对中国来说,出现的各种内外经济不平衡都与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差距相关联,而且,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这必须由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实现公平分配来保障。为此,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在国家、企业、居民的比例,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直至最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选择。第

30、二,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尽管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或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但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现已到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如果今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么就有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第三,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

31、后的矛盾,进而引起高额城市化成本,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带 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有其中的原因。因此,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化成本提高的平衡,以逐步推进来 缓解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不断发挥城市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功能。第四,要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易受外部经济的冲击,造成经济徘徊。中国也会面临这种冲击,但我国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会成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把注意力引向挖潜国内市场上来。总之,进入中等收入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风险,而中国具有的特殊条件会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许多选择。不过,所有这些选择的实现都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予以保障。姬玉、汤明玉、姚倩、王菊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