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练习:专题一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ocx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699934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练习:专题一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练习:专题一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练习:专题一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练习:专题一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解析从材料“九原”可知是属于北方,修筑的是“直道”,其目的是加强北部的边防。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五尺道位于西南地区,不属于北方,排除A项;岭南地区属于南方,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秦朝时期的史实,排除。答案B2.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

2、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指()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是“最高权力”,而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最高权力,故A项错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也不是最高权力,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高权力,故C项正确;宗法制度并非秦朝首创,故D项错误。答案C3.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A.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B.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C.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

3、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置郡县,并非李斯首创,故A项错误;李斯主张推行郡县制时秦已经完成了统一,故B项错误;郡县的主要长官由皇帝任免,标志着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C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地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答案D4.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立法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监察权解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御史大夫)。从材料“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监察权,故选D项。答案D5.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

4、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皇位世袭制解析刘邦的父亲之所以“以尊礼待刘邦”,是因为刘邦是皇帝,这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B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答案C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二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

5、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中国文明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及特点。(2)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参考答案(1)名称:皇帝制度。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和皇帝独尊。(2)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作用:有效维护、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

6、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立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制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解析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他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出现在秦朝建立之前,排除C、D两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答案B2.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

7、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解析根据材料中“宗庙之灵”和“天人感应论”可知,嬴政认为权力来源于祖宗和上天,强调皇权的神权色彩,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均排除。答案D3.韩非子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这一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解析材料大意是:政事在地方,中枢在中央;圣明君主执掌着重要权柄,四方臣民都会来效劳。其意思是要强化中央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此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答案C4.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

8、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御史制度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5.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解析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

9、“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无关,排除;郡县制有利于抑制封建割据,但不能彻底消除封建割据,故D项错误。答案A6.秦始皇在统一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下列对郡与县关系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二者同为地方行政部门,其地位是平等的B.二者同为地方行政部门,郡是县的上级部门C.郡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县的长官由郡守任命D.郡的长官由各县推举产生,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命解析郡和县都是秦朝中央在地方设立的行政机构,郡下设县,每郡下辖若干县,郡县的长官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因此,B项正确。答案B7.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B.德兼三皇,功过

10、五帝C.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了一切事务都由皇帝决定,这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表现,故选C项。答案C8.秦朝创立了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种制度()A.体现出专制政权的民主性B.是减少君主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C.能有效制约皇帝滥用权力D.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在朝议中,大臣们可以集思广益,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这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答案B9.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

11、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的统治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解析材料中所说的“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答案C10.汉朝建立后,统治者承秦制,但政令施行宽简舒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此处的“制”当指()A.郡国并行体制B.中央集权体制C.布衣将相之局D.世卿世禄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秦实行的是郡县制,A项错误;C项在秦朝无从体现,不是对秦朝的继承;秦朝官吏由皇帝任免,不是世卿世禄制,D项错误。答案B11.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12、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解析图示是汉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是在借鉴秦朝郡县制基础上实行的制度,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中封国势力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错误;封国中王国相对独立,容易与中央形成对抗,故C项正确;封国中王国独立性较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1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礼仪与政治分

13、离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解析秦朝时期礼仪与政治没有分离,故A项错误;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仍然是人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现代化”的内涵是国家管理制度化,故C项正确;秦朝建立的制度体现的仍然是专制,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与分封制相适应,商

14、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依据材料一,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

15、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原因:秦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取前代历史教训。(2)区别:分封制产生诸侯,享有世袭的权利,不受中央管理,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产生官僚,由中央任命,受中央管理监督,不得世袭。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权力向中央集中,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

16、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与汉初政治制度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汉高祖对秦制之失的分析是否正确。他所制定的矫枉之策的推行有何影响?(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后,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举措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同:沿用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设郡县。异:汉朝分封王侯,实行郡国并行制。(2)判断:不正确。影响: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3)变化:诸侯统治范围缩小;地位降低;社交范围受限制;受中央的严格监管。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