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985715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高三复习) (知识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但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在一些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中出现了众多特殊的地域分异,而这些地域分异由于成因各异,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近年来高考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掌握自然界中特殊地理现象的形成原 因。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特殊地理现象成因的习 惯与能力。 3、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试题的

2、审题与解题规 律。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探究“特殊”的成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发现特殊的地理现象,并加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独立思考,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如: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 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等地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等等。) 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3、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4、改造自然条件影响

3、农业布局。 5、工业布局的特殊性。 6、交通线路布局的特殊性。教学难点: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 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师生互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引入)利用热带草原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导入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并要求学生分析原 因。 1、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 (课件显示)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图。 问:该处热带草原气候呈半环状,那么 A(北部)、B(东部)、C(南部)三地的气候成因一样吗? 分组讨论:A、B、C 三地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 提示思考方向: 湿季的季节; 干季的季节。 (A地: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

4、移,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湿季。(或者: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风从赤道附近洋面吹来,给该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从而形成湿季。) B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处于东南风的背风地带,形成了雨影区,与大分水岭东侧相比,降水明显减少,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C地: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介于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之间,其成因与地中海气候成因相同,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炎热干燥的干季,冬季在西风带的控制下,风从海洋吹来,较多形成湿季。) 典型例题: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带各部分的主要成因或特征是(ABCD) A.北部赤道低压与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B.南部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

5、控制 C.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较少 D.北部夏湿冬干,南部冬湿夏干 列举特殊气候现象的材料: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的东北部。这些地区都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东非高原虽有赤道穿过,但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炎热的赤道地带,有一群气候寒冷的岛屿。岛上生长着寒带植物,还栖息着原本生长在极寒地区的南极企鹅。这群被称为热带“寒冷岛”的岛屿,名叫加拉帕戈斯群岛(科隆群岛)。 2、河流侵蚀问题。( 课件显示)某河段。(如右图) 问:该河段哪岸受侵蚀呢? 再出示南半球某河段。(如右图)

6、 问:该河段哪一岸被侵蚀呢?请分析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受惯性的影响远远大于地转偏向力,由于惯性,河水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因此就会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所以,在弯曲河道中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右图) 典型例题: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 A、B 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 A 处还是 B 处好?_ ,理由是:_。 2、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因为 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 2、与北岸(即左岸) 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

7、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泥沙堆积。 3、三角洲问题。(课件显示)各大河形成的三角洲图。 问:在河口地区一般会形成三角洲。你知道形成三角洲的条件是什么吗?(学生讨论) 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 泥沙沉积。(河流动力减弱, 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典型例题:刚果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呢? 参考答案: 泥沙来源方面: 刚果河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 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时,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泥沙沉积方面: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因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因此在入海口地区未形成明显的三

8、角洲。学生思考: 从内、外力两个方面说明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亚马孙河口处地壳下沉;亚马孙河流域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小。) 钱塘江口(杭州湾)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钱塘江泥沙含量稀少;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 4、农业方面。(利用高考题导入)我国某边防站(海拔 4900米) 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C)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列举农业方面的有关材料: 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32N;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 4000 米的高度。(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温室大棚。(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