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精选考点提分练:第64练.doc

上传人:模** 文档编号:26981699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精选考点提分练:第64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精选考点提分练:第64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精选考点提分练:第64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精选考点提分练:第64练.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宜兴2017届3月模拟,29)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2“孙中山在伦敦一直呆到1897年7月,他花了相当多的时日查看了贫民窟,学习了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的知识。他开始相信,中国不需要经历在欧洲实现产业革命的那种社会

2、动乱。他能够通过社会改革,跨入队伍的行列。”为防止发生欧洲那种社会动乱,孙中山起初的改革措施是()A发动政治革命 B发动民族革命C倡导平均地权 D实行节制资本3孙中山在布告国民消融意见蠲除畛域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该材料反映了()A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B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C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D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4.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右图朱元璋的谕中原檄相似的表述,而1906年12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

3、B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C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D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5(邳州2017届3月质检,29)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6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

4、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表明()A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B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C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D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7(溧阳2018届第一次统一考试,9)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A东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C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高8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

5、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9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0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

6、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A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 B是抗日战争的产物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12(张家港2017一模,30)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7、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答案精析1D后一种观点更多的强调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故A项错误;前一种观点更多的强调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B项错误;两种观点都没有涉及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两种评论都旨在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2C孙中山的政治革命是要推翻满清统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民族革命说的是政治革命,故B项错误;据材料“

8、查看了贫民窟,学习了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的知识”“那种社会动乱”可知孙中山不想在中国引起社会动乱,所以在民生中采取平均地权的措施,故C项正确;节制资本不是孙中山起初的改革措施,故D项错误。3A根据材料中“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得出当时孙中山主张各民族平等,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民族的关系,未涉及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五个主要民族,并不是说明当时民族多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4D谕中原檄是朱元璋的思想,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谋求近代民主化的思想,故A项错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打破旧

9、的纲常伦理的,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指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满清贵族的统治,并未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故C项错误;民族主义是实现民主共和的前提,故D项正确。5B“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表明孙中山已经脱离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观念,故A项错误;中国成为一个民族表明孙中山把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放在了一起,符合时代的潮流,故B项正确;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是共产国际,故C项错误;明确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6A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强调国家是国民的国家,政治是国民的政治,权利是国民的权利,说明孙中山是在强调在国家中国民的主体地位,要建立民主

10、政治,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是在强调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但是没有涉及到三民主义的其他内容,也没有涉及到三民主义和世界思潮的比较,不能得出三民主义顺应了世界潮流,故B项错误;题干中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不是革命派对三民主义的全新解释,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到推翻清王朝,没有涉及到民族革命,故D项错误。7C东京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故A项错误;1905年,根据所学知识,此时推翻清政府的时机尚不成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可以看出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故C项正确

11、;材料不涉及孙中山的革命威望是否崇高,故D项错误。8D土地国有,与材料中“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表明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彻底”,故B项错误;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因此“开始关心”与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不符,故C项错误;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

12、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表明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故D项正确。9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共和”主张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民主,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俄国、中共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其中无关中庸之道,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10C本段材料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多难兴邦的国家情怀。从题中“宜先求富强,使

13、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一句中可知,孙中山强调“求富强”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前提条件,“求富强”可以对应“民生主义”的内容,故选择C项。11C据材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可以看出国共双方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上对历史的理解是不同的,故C项正确。12D孙中山先生的“博爱”主张很显然并不是单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矫正,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以传统儒家思想为行动指南,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而非博爱思想,故B项错误;“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不难看出,这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的向往与追求,故D项正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