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894339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雁门太守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雁门太守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雁门太守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雁门太守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雁门太守行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雁门太守行 1反复诵读,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1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领悟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猜谜导入 上课开始,我们先玩一个抢答游戏。请听题:1唐代2年少早逝3“诗鬼”。请根据提示猜一人物名。(李贺) (二)作者与背景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

2、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死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李贺仅17岁。 (三)初读,体味韵律美。 1请同学朗读,注意朗读节奏;点评 2教师范读,生自由朗读。 3齐读。 (四)精读,感受意境美 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个时间段,请你找出来? 白天傍晚夜里。 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傍晚颔联:激战后的惨烈;

3、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3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首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4这句中哪些字用得好,更加突出了紧张的氛围? “压”是“逼迫”

4、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开”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以死报国的决心(与摧照应)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5你能用你的语言,想象紧张的画面和氛围,描绘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吗?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迎击。 赏析: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6时间从白天到傍晚,激战过后气氛从紧张到悲壮

5、苍凉,作者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了激战过后的苍凉气氛? 这两句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场,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争的残酷,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塞上”泛指我国北边地区或长城附近。“燕脂”,即胭脂,形容边塞土地的颜色。“夜紫”指紫色的晚霞。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 氛。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7作者是又通过什么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 景物描写。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悲凉的气氛。 8能否用你的语言描

6、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一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9时间从傍晚到深夜,官军夜袭敌军阵地。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半

7、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临易水”点名了什么?你联想到什么?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11前四句写日落前情景,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诗歌的后两联各用了

8、一个典故,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2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从这首诗中找出作者利用的色彩,说说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小结: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

9、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 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五)拓展延伸 1边塞诗积累 2想象扩写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进行扩写。 要求: (1)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 (2)字数在150字左右。 例文: 秋高气爽,万木摇落,军中的号角声呜呜咽咽地响满天空。暮色中,刚经过白天酣战的沙场上,一片沉寂。有几只灰色的秃鹰在低低地盘旋,眼中射出贪婪之光。在尸身堆积如小丘的地方,半卷红旗斜倒着,一匹瘦马在主人徘徊不前,不时发出一声凄惨的嘶鸣。土地已

10、被鲜血浸透,就像胭脂一般浓艳,在夕阳的掩映下,呈现出一片紫色。 3诗歌赏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陈陶(1)请欣赏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句紧承上句,诗人似乎作为一个旁观者对牺牲的将军表示同情。但是,“犹是”一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在年轻的妻子的梦里,这些枯骨还是活生生的心上人,她们并不知道丈夫早已献身疆场,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了战争的残酷,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