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892435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完整word版)采矿学课程设计) 序论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 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 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 K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000m,倾斜长度1100m,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和K2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 f=2,各煤层瓦

2、斯涌出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米,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版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 (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 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12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 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2、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路设计。 四、进行方式 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

3、采矿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设计者之间可以讨论、借鉴,但不得相互抄袭,疑难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解决。 本课程设计要求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表一:采区综合柱状图 第一节 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年。 2、采区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计算 (1)采区工业储量 Zg=H L (m 1+m 2+m 3) (公式1-1) 式中: Z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 H- 采区倾斜长度,1100m ; L- 采区走向长度,3000m ; - 煤的容重 ,1.30t/m3; m 1- K1煤层煤的厚度,为6.9米; m 2- K2煤层煤的厚度,

4、为3.0米; m 3- K3煤层煤的厚度,为2.2米; Zg 1=110030006.91.3=2960.10万t Zg 2=110030003.01.3=1287.00万t Zg 3=110030002.21.3=943.80万t Zg=11003000(6.9+3.0+2.2)1.3=5190.9万t (2)设计可采储量 Z K =(Zg-p )C (公式1-2) 式中:Z K -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 Zg- 工业储量,万t ; 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 ;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15m 30m 15m 60m 30m 图1-1 采区

5、留煤柱示意图 P 1=30230006.91.3+152(1100-302)6.91.3+60(1100-302) 1.36.9=245.42万t P 2=30230003.01.3+152(1100-302)3.01.3+60(1100-302) 1.33.0=106.704万t P 3=30230002.21.3+152(1100-302)2.21.3+60(1100-302) 1.32.2=78.3万t Z K1=( Zg1-p 1)C 1=(2960.10-245.42)0.75=2036.01万t Z K2=( Zg2-p 2)C 2=(1287.00-106.704)0.80=94

6、4.24万t Z K3=( Zg3-p 3)C 3=(943.80-78.3)0.80=692.4万t Z K= Z K3 +Z K3 +Z K3=2036.01+944.24+692.4=3672.65万t (3)采区服务年限 T= Z K /(A K) (公式1-3) 式中: T-采区服务年限,a; A-生产能力,180万t ; Z K -设计可采储量; K-储量备用系数,取1.3。 T= Z K /(A K) =3672.65 /(1801.3)=15.7a 取T=16年。 (4)验算采区采出率 %100) )(2222111?+?+?= g Z s b L h h b L n (公式1

7、-4) 式中:n-区段数目,个; -煤的容重,t/m 3 ; L 1-工作面的长度,m; b 1-区段单翼走向长度,m ; h 1-采煤机割煤高度,m ; h 2-放顶煤厚度,m ; -放出系数,可取0.8; -工作面采出率,对于厚煤层,=0.93;对于中厚煤层,=0.95; 对于薄煤层,=0.97; L 2-区段平巷宽度,m ; b 2-区段平巷高,m ; S-区段平巷双翼走向长度,m ; Z 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 m 1煤层: %100101.2960) 297045.493.0)9.03.46.2(14656.197(3.1524 ?+?+?= =78.3%75% 故m 1煤层满

8、足要求。 m 2煤层: %10010 1.2960) 297045.495.00.314656.197(3.1524 ?+?= =88.74%80% 故m 2煤层满足要求。 m 3煤层: %10010 1.2960) 297045.495.02.214656.197(3.1524 ?+?= =90.78%80% 故m 2煤层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 m 1,m 2,m 3 均满足规程采出率要求。 第二节 采区内的再划分 1、确定工作面长度 由已知条件知:该煤层左右边界各有15m 的边界煤柱,上部留30m 防水煤柱,下部留30m 护巷煤柱,故其煤层倾向共有:1100-60=1040m 的长度,走向

9、长度3000-30=2970m 。地质构造简单,煤层附存条件较好,瓦斯涌出量小。且现代工作面长度有加长趋势,且采煤工艺选取的是较先进的综采。又知,一般而言,考虑到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80250m ,巷道宽度为4m 4.5m,本采区选取4.5m ,且采区生产能力为180万t/a ,一个中厚煤层的一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采用沿空掘巷方式,巷道间留较小煤柱,取5米,如图1-2: 取区段平巷的宽度为4.5m ,留5m 小煤墙,则采煤工作面长度为: 图1-2 采区工作面划分示意图 L 1=(b-2q-(2L 2+p) n-p)/n (公式1-5) 式中:L 1工作面长度,m

10、; L 2区段平巷宽度,m ; b 采区倾向长度,m ; q 采区上下边界预留煤柱宽度,m ; P 护巷煤柱宽度,m ; n 区段数目,个; L 1=(1100-230-(4.5+5) 5)-4.5)/5=197.6m 2、工作面生产能力 Qr = A/(T 1.1) (公式1-6) 式中: A-采区生产能力,180万t/a ; Qr -工作面生产能力,t /天; T-每a 正常工作日,300天。 故: Qr = A/(T 1.1) =180/(3001.1) =5454.5 t 目前,煤炭企业生产系统向高产高效集中化生产的方向发展,新建大型化矿井均朝“一矿一井一面”的设计思想改革,采用提高工

11、作面单产,用一个工作面的产量来保证整个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故为适应现阶段煤炭行业的知道规范,本采区设计一个采煤工作面。其工作面接替顺序如下表: K1煤层工作面接替顺序: 110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 1110 K2煤层工作面接替顺序: 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 2110 对于K3煤层: 3101310231033104310531063107310831093110 注:箭头表示回采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 1、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 (1)完善开拓巷道 为了

12、缩短采区准备时间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条件,在第一开采水平中,把为该采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K3煤层底板下方25m的稳定岩层中。 (2)确定巷道布置系统 首先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由于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煤层赋存条件好,涌水量较小,瓦斯涌出量较小,无自然发火倾向,直接顶较厚且易跨落。同时为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降低巷道维护费用,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因此采用工作面布置图所示工作面接替顺序,就能弥补沿空掘巷时工作面接替复杂的缺点。 (3)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系统,采区内有三层煤,采用联合布置,每一层都布置5个工作面,根据相关情况初步制定以下三个方案进行比较

13、(由于K1,K2煤层在我的设计中相同,所以仅以K3煤层为例说明): 方案一:双岩石上山 将两条上山都布置在K3煤层底板岩石中,其中运输上山布置在距离底板15m处,轨道上山布置在运输上山上方5m,即距离K3煤层10m处。如图1-3: 图1-3 方案一示意图 方案二:双煤层上山 将两条上山都布置在K3煤层中。如图1-4: 图1-4 方案二示意图 方案三:一岩一煤上山 将两条上山分别布置在K3煤层的底板和煤层中,运输上山布置在距离K3底板5m 处,轨道上山布置在K3煤层中。如图1-5: 图1-5 方案三示意图 技术经济比较: 表1-6 费用总汇表 表1-7 技术比较表 综上技术经济比较所述: 故选择

14、方案三,即一煤一岩上山的煤层群联合布置的准备方式,其示意图如图1-5。工作面推进位置的确定: 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工作面布置及推进到的位置应以达到采区设计产量安全为准,工作面应推进到距上山20m处停采线位置处,即为避开采掘影响对上山的影响而留设的20m护巷煤柱处。 采区上部和下部车场选型: (1)考虑到采用采用采区上部车场有车辆运行顺当、调车方便等优点和有通风不良,有下行风的缺点,确定采用上部平车场。 (2)由于运输大巷距阶段运输大巷25m,采区生产能力大,故下部车场可选择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 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1、斜面线路联接系统参数计算 该采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倾角为16。铺设6

15、00mm轨距的线路,轨形为15kg/m,采用1t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3个矿车,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道。斜面线路布置采用二次回转方式。 (1) 道岔选择及角度换算 由于是辅助提升故道岔均选择DK615-4-12(左)道岔。道岔参数为1=1415,a1= a2=3340, b1= b2=3500。 斜面线路一次回转角1=1415 斜面线路二次回转角=1+2=1415+1415=2830 一次回转角的水平投影角1=arctan(tan1/cos)=144758(为轨道上山倾角16) 二次回转角的水平投影角=arctan(tan/cos)=291734(为轨道上山倾角16) 一次伪倾斜角=arcsin

16、(sincos1)=arcsin(sin16cos1415)=152942 二次伪倾斜角=arcsin(sincos)=arcsin(sin16cos2830)=15416 为了使计算直观简便,做出车场线路布置草图如图1-8: 图1-8 中部甩车场线路计算草图 图1-8 中部甩车场线路计算草图 (2)斜面平行线路联接点参数确定如图1-9: 图1-9 斜面平行线路联接 本设计采用中间人行道,线路中心距S=1900mm,为简化计算,斜面联接点距中心距与线路中心距相同,曲线半径取R=9000mm,则各参数计算如下: B=Scot=1900cot1415=7481mm m=S/sin=1900/sin

17、1415=7719mm T=Rtan(/2)=9000tan(1415/2)=1125mm n=m-T=7719-1125=6594mm c=n-b=6594-3500=3094mm L=a+B+T=3340+7481+1125=11946mm (3)竖曲线相对位置 竖曲线相对参数: 高道平均坡度:i a=11,r g=arctan i a=3749 低道平均坡度:i d=9,r d=arctan i d=3056 低道竖曲线半径:Rd=9000mm 取高道竖曲线半径:Rg=20000mm 高道竖曲线参数: g=- r g=152942-3749=145153 h g= Rg(cos r g-

18、cos)=20000(cos3749-cos152942)=725.71mm Lg= Rg(sin-sin r g)=20000(sin152942-sin3749)=5123.08mm Tg= Rgtan(g/2)=20000tan(145153/2)=2609.03mm Kg=Rgg/57.3=5188.38mm 低道竖曲线参数: d= r d=152942-3056=1638 h d= Rd(cos r d-cos)=9000(cos3056-cos152942)=326.75mm Ld= Rd(sin-sin r d)=9000(sin152942sin3056)=2485.37mm Td= Rdtan(d/2)=9000tan(1638/2)=1265.71mm Kd=Rdd/57.3=2514.75mm 最大高低差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