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688793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7黄冈中学二模)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表现出对“成功”的膜拜。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我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A说明美国经济跨入资本时代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C反映出美国经济繁荣与危机并存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国人对经济盲目乐观,忽视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美国经济繁荣与危机并存,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就跨入了资本时代,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

2、的基本矛盾,B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排除。2(2018开封一模)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A使世界经济秩序遭到破坏B使世界贸易额增长放缓C导致法西斯分子在多国掌权D使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A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各国关税增高,不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逐年缩减,B项说法错误;法西斯只在少数国家掌权,故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与各国的经济战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3(2018福建莆田二模)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

3、济;1931年,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还提出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A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落实D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贯彻A题干信息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却无法看出经济已经恢复的迹象,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情况,故C项错误;仅材料所述两项措施不能说明政府已经全面对经济进行干预,故D项错误。4(2018广西钦州三模)19321939年,美国先后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 B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

4、C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D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C1932年美国还处于经济危机中,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国际贸易正常,故B项错误;美国希望互惠贸易为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故C项正确;19321939年国际局势是走向战争的,故D项错误。5如图是1932年4月美国某报刊登载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B漫画意在否定罗斯福调整农业的政策,扶持几乎不能自理的农民恢复购买力,故B项正确。根据漫画中罗斯福手扶一位行动不便的老者,老者手拄拐杖,生活几近不能自理,却主

5、张“恢复农民购买力”,可知是一幅讽刺漫画,故A、C两项错误。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并不相同,故D项错误。6(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为了整顿工业,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以及销量范围做出了规定。该措施表明罗斯福政府()A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B用扩大生产方式刺激消费C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D由市场经济转向计划经济C由材料“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可知政府对企业关系进行调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前自由放任的行为发生改变,故C项正确。7美国联邦法院在19351936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

6、法等法令违宪,罗斯福总统由此提出了司法改革法案。虽然改革法案最终夭折,但却迫使最高法院转变了态度。随后几年中罗斯福新任命了5位最高法官。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制衡机制的失灵B新政推行的缓慢C行政权力的膨胀D司法部门的僵化 C材料“虽然改革法案最终夭折,但却迫使最高法院转变了态度。随后几年中罗斯福新任命了5位最高法官”说明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膨胀,故C项正确。8(2019玉溪一中月考)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这些国家的做法()A旨在保护小农经济B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C制约了农业的发展D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

7、柱产业B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题干中各国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补贴的目的是维护农业生产,这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故B项正确,C项错误。题干各国的做法不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故A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9(2018河南漯河四模)下图为19741985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单位:亿英镑)示意图,该图说明英国 ()A实行企业国有化成效显著B国有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C国有企业效率日益低下D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健全C材料反映出英国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越来越多,这说明英国的国有企业效率日益低下,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企业国有化的弊端而非成效,A项错误;材料

8、反映的是国有企业得到的补贴越来越多而非规模越来越大,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社会保障制度,排除D项。10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C福利政策问题不断显现D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依据“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可知,欧洲国家福利政策问题不断显现,C项正确。11(2016海南高考)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1950年19

9、7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A通过表格数据变化可以看到,三国都呈现增长的是服务业的比重,也就是第三产业,所以A项正确;农业虽然都出现比重降低的趋势,但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B项不符合实际;三国的发展事实表明,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不是产业结构失衡,C项不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12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

10、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经济的发展B社会结构的变化C福利国家的建立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A根据材料“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50%6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福建安溪八中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于1933年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振兴农业方面是:

11、“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一方面增加农业原料之生产量,同时提倡农业之就地加工制造”。其“四年计划”采取之主要方式是“统制经济政策,先以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材料二根据1933年5月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对价格下跌最严重的七种基本产品(小麦、玉米、烟草、棉花、牛奶及猪肉等)的生产加以控制。具体办法是:政府与有关农场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租金;同时,对于由于土地停耕造成的产量降低,

12、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1934年,罗斯福把农业调整法扩大到农业生产的一切主要产品。同时,进一步给各州、各区以及个别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额,对超过定额的产量课以重税,对违反合同的农场主施以罚款及徒刑的制裁。为了消灭现有的过剩产品,罗斯福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摘编自高德步、王钰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和罗斯福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的目的与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农业政策的共同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解析第(1)问,南京国民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的目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归纳得出;罗斯

13、福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的目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为了消灭现有的过剩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归纳。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主要表现于1933年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等信息归纳得出;罗斯福政府的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对于由于土地停耕造成的产量降低,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等信息分析得出。第(2)问,两种农业政策的共同特点可以根据第(1)问中采取的农业措施分析归纳得出。评价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从保障经济发展、缓和经济危机以及存在的弊端与缺陷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目的:国民政府旨在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14、振兴农业;罗斯福政府旨在减少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措施:国民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实施农业统制政策;罗斯福政府调节农业生产,利用奖励和津贴缩减农业耕地面积。(2)共同特点:都提供了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农业生产。评价:二者均利用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彰显政府承担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国民政府实施农业统制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很难起到振兴农村经济的作用;罗斯福政府将市场和计划相结合调节农业经济的发展,利于缓和经济危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

15、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仿意大利的独裁。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有意思的是,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解析解答本题需首先提取材料观点,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自我观点。答案示例一:观

16、点: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合的结果。论述:此观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大危机,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观点: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间的一种统制经济。论述:此观点不正确。尽管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可能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因素,但将其在政治上定位为法西斯独裁统治明显是错误的。罗斯福新政虽然在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同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但仍然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而且,美国既是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也保存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因而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并非是统制经济。(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