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撑起教育的蓝天.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859816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爱撑起教育的蓝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爱撑起教育的蓝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爱撑起教育的蓝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爱撑起教育的蓝天.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让爱撑起教育的蓝天肥西县 上派镇民生小学 阮传忠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之一,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是啊,学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加倍呵护,那么师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和认识。一、 学会关爱孩子。 在这个时代里,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故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他们接触新鲜

2、事物的渠道多了,容易形成宽阔的视野。这无疑是好的方面,但也容易给教师提出一些挑战。在一些家庭里,儿童是“小皇帝”,得到了过分的宠爱,如果他们在学校里得到的关注减少了,就容易感到失落;另一些来自破裂家庭里的孩子在家中受到了情感伤害,更需要教师予以热情的关爱。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作为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

3、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孩子,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孩子时,孩子小小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二、 学会尊重孩子。多数情况下,父母无论怎样打骂孩子,孩子都不会计较,都会认为那是对他的好。可是老师要是过分点批评学生,学生总能记很长时间。同样是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就是师爱有别于母爱的地方。师爱也是无私的,然而教师的这种爱往往是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的。有道是:“教不严,师之惰。”通常,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这份爱,仅仅把这看成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单纯的管理教育,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的束缚限制

4、,显得非常被动,学生很容易产生对抗心理。那样的话,不管教师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努力,都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心理虽不够成熟,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特别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往往还会造成一些偏极的行为。比如,老师批评学生,这也是师爱的一种体现。但如果老师动辄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理解,不接受这份爱,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严重时可能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支持她,并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

5、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多么切,他们也无法理解三、 学会理解孩子。教人者必先知人,知人者必先知心。理解是教育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道理很简单:只有理解了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才能春风化雨,才能使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信师亲道,勤学奋进,最终使教育成为成功的教育。所谓对学生的理解,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陶先生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就是要教师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索,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

6、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但我们今天的一些教师往往把学生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认为学生是理所当然的受教育者,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不学不行,学不好也不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喜欢学什么,就很少考虑了。于是教学无非是灌输知识,学生无非是规训的对象,学校无非是产品的加工厂,教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种冷漠的泯灭人性的活动。四、 学会宽容孩子。当老师的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开始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

7、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由此我就想,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不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吗?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不时会犯或轻或重的错误。所以他们需要有人提醒,他们需要一个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能善待学生错误。不能认为学生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从而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如果学生一时不听话,我们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孩子一时做得不合己意,我们就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是管住了,可学生的天

8、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五、 学会信任孩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从感情上来说,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帮助。而信任是心与心的直接交流,无需语言解释,学生能心领神会,并在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使是一个很顽劣的学生,如果老师肯信任他,让他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他也会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在信任他的这段时间内,他违反纪律的现象要少得多,甚至有可能完全改掉自己的缺点。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老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

9、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却大大提高了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 师爱是伟大的,因为它既不是基于亲缘关系,又不是出于个人需求,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是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师爱撒播给每一个学生,让爱撑起一片教育的蓝天!参考文献:胡晓风 陶行知教育文集2007年第1版方明编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龚乐进 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版,钱焕琦 道德与文明 2002 第4期刘丽娜 教育导刊 2009 第3期李和平 善待学生 宽容学生,200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