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发现.docx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853928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骨文的发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甲骨文的发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骨文的发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骨文的发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甲骨文的发现(2005-11-02)伟大的问题就好像是宝石,成千上万的人从上面走过,直到一位行家终于把它拾起。题记腐败的政府,自有腐败的作为,自有腐败的下场。进入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是风雨飘摇,势如累卵。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八国联军杀入北京。皇室成员和文武大臣闻风丧胆,纷纷敛财聚物,仓皇逃往西安,居然把保卫京城的重任交给了一位官居四品的国子监祭酒,任命他为京师团练大臣。大刀、长矛和黑辫子,毕竟抵挡不住洋枪、火炮的攻击,终于落得一败涂地。八月十五日,京城沦陷。这位临危受命、指挥兵民浴血奋战的京师团练大臣,誓死不做亡国奴,败回家中后,愤然写下绝命书,吞金服毒,然后偕夫人谢氏、长媳张氏从

2、容投井殉国。这是一位“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注2)的民族英雄。然而,这位民族英雄的光芒在中国历史上似乎并不是那么四射,甚至于暗淡地鲜为人知。而真正让他彪炳千古、永垂青史的是因为他是甲骨文的伟大发现者,是享誉中外的“甲骨文之父”。他,就是王懿荣。一、王懿荣纪念馆烟台是王懿荣的故乡。王懿荣纪念馆就坐落在烟台市福山区,与我的家和工作单位相隔都不足二十公里。我是一个喜欢写字读书的人,来烟台工作生活已经十五年多了,期间断续地看过王懿荣的许多史料,工作中也常到福山。按说早就应该多次造访了,而我却始终没有如愿。这一缺憾,直到今年十一月四日才得以弥补。王懿荣纪念馆夹杂在福山镇盐场村居民区内,门号是

3、816。沿途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它处在村内一个三、四米宽的东西走向的胡同里,坐北朝南的院落,朱红大门的两侧分别悬挂着白底红字的“王懿荣纪念馆”、“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王懿荣研究会”两块竖匾。时值清晨,门前没有车辆,廖无一人。我伫立门前,凝视着,沉思着。许久,一位中年男子高崇远副馆长迎了出来,热情地把我领进馆内,领进了这所我心仪已久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神圣殿堂。高馆长亲自给我当了导游。纪念馆先前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地主庄园,主人是王懿荣的宗族名叫王滨。庄园建于清宣统年间,占地近六十亩,三进庭院,四排六十间宽敞高大的石基、白墙、红柱、青瓦的平房,被以大门为中心的一条向北直伸到底的、感觉异样深邃的通道,对称地分

4、成六个四合院,但厢房早已被拆除。这里没有雕梁画栋,整体建筑庄重,严整,幽雅而简洁。院落里少有乔木,大多是青翠、整齐的矮松,间或点缀着几株月季和红枫。虽然是在料峭的寒冷中,馆内却依然呈现着盎然的生机。踏进馆内,抬眼望去,迎面的房檐下,横悬着十块黑底鎏金的匾额。从西往东依次是“甲骨鼻祖”、“甲骨祖师”、“甲骨慧眼”、“一代宗师”、“千秋风范”、“甲骨之父”、“甲骨功臣”、“甲骨魂”、“甲骨先师”、“民族之魂”。(注3)三百多位海内外华人著名书法家、文字学家、甲骨文专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和文化名人为纪念馆题词、作画。纪念馆里没有其他游客,没有香火。院落里寂静得出奇,空气似乎凝固,我脚步轻踏,呼吸紧

5、敛,生怕打破这里的宁静、圣洁和肃穆。在高馆长的引领和介绍下,带着崇敬和疑问,我依次参观了“光辉生平”、“甲骨之父”、“忠烈千秋”、“风范长存”、“佳作传世”等全部五个展室,系统地了解了王懿荣辉煌而悲壮的一生。馆内核心的展室是“甲骨之父”。室内陈列着数百片镌有文字、形状各异的龟甲兽骨,虽然真品寥寥,大多是有代表性的、出自专家之手的复制品,但非常逼真,难辩真伪。四壁上主要展示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过程的图文;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之后,刘鄂、胡厚宣、郭沫若等六位甲骨文研究巨匠的介绍与成果;甲骨文到现代文字一脉相承,进化演变的图解等。我静默地观赏着,好似漫步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圣坛,犹如仰视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

6、座高峰,又仿佛跋涉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源头、来拜谒辉煌的历史文明丰碑。高山仰止,丰碑巍峨!蓦然,一股莫名的历史文化氛围包裹着我,逼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在这里,抚今追昔,惟有惊叹,惟有感慨,惟有崇敬!甲骨文的发现,把我国文字的源头上溯到了商代,推前了一千年。它记载了商王盘庚迁殷以及到殷代灭亡过程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宗教、天文、历法等真实的社会状况,使上古汉语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得到了确切可靠的物证,彻底推翻了当时的“疑古论”(注4),确认史记等一大批古籍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为信史。也正是由于它的发现,如一道曙光冲破浓雾,照亮了史学界,催生了“二重论证法”。值此,史学界重视了地下出土文物

7、的史料价值,导致了殷墟的发现和发掘,使历史文化研究走出了“古纸堆”的园囿,跨入了广阔无垠的新天地,从而创立了现代考古学,开辟了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的新纪元!二、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这有必要先从发生在一个名字叫李成的农民身上说起。这个愚昧的农民对甲骨文的发现有着一段典型的、可笑的、荒诞而又充满文化悲怆感的传说。他是河南省洹河畔安阳县小屯村人。李成是为了赚钱第一个把“甲骨文”作为药材运到城里、传送出去的人,但也是在他手里,毁掉了难以计数的甲骨文字。功耶?罪耶?惟有历史来定论。这年夏天,他患了疥疮,疼痒难耐,坐在田头,无意中捡起一块刻有“画纹”的白骨片,但他无论如何也不

8、知道自己捡起的是一块历史文化瑰宝!李成把白骨片揉搓成了粉末,涂抹在疥疮上,疼痒神奇地止住了,几次涂抹后,疥疮居然治愈了。李成喜出望外。他把乡亲们扔掉的、大量的各种形状的白骨片片收集起来,送到附近城里的药店去卖。他告诉药店掌柜:“这白骨片片治疥疮和外伤有特效。” 药店老板将信将疑,取来药典看了半天,终于弄明白这白骨就是中药里的“龙骨”,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龙骨是古爬虫动物的化石,能生肌防腐。药店收下了这些“龙骨”,李成则将大把的铜钱往钱褡裢里一装,高兴得回家去。从此,做起了收集贩卖“龙骨”的“专业户”。李成一边收集,一边卖给药店。可是,当时药材交易落后,“龙骨”在当地的用量不大,药店就不想

9、收了。当李成又一次把收集来的“龙骨”送到药店时,店老板便挑剔起来:凡是刻有“画纹”的“龙骨”一概不收。李成这次碰壁后,立即想出了聪明的对策:他拿起刀,将收集来的所有“龙骨”上的“画纹”一刀一刀地刮掉,然后再送到药店去卖。此时,药店的仓库里已被“龙骨” 堆满了。这是一座人类历史文化的宝库,而药店老板却全然不知!也是为了钱,老板决定停止买进“龙骨”。但李成却没有放弃这挣钱的机会,没有停止“龙骨”的收集。他把一块块“龙骨”把一块块文化瑰宝捣成粉末,然后包成一个个小包到各个集市、庙会上去叫卖,去赚钱!同样,药店老板为了赚钱,也陆续把“龙骨”转卖给各地。很快,“龙骨”进入了京城各大药店。就这样,一块又一

10、块“龙骨”,或成块入药,或碾成齑粉,成为救治千千万万个病人的“良药” 。还有一位与甲骨文的发现有着不解之缘的著名古董商,他叫范维清,是山东潍县人。光绪二十五年夏天,居住在北京东安锡拉胡同11号的王懿荣身染疟疾,久治不愈。一位医术高深的老中医为王懿荣开出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名曰“龙骨”的药,立刻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其家人从药房抓药回来后,王懿荣亲自查看,发现了中药里的“龙骨”碎片,有的碎片上镌有奇异的纹络。他便抱病亲临药房叮嘱药房老板,如果再有商贩送“龙骨”来,请代为引见。不多时日,名扬京华的古董商范维清被引见到王府,这次他带来了十二片“龙骨”。这是他到河南安阳、汤阴一带去收购青铜器,没有如愿

11、。听当地人说“龙骨”是药材,就顺手牵羊地收集了十二片,心里想:“这样也不枉跑一趟。”王懿荣见到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分外高兴。他仔细端详着每一片甲骨上一个个单一成形的“符号”,紧缩的眉头舒展了。他兴奋地告诉在场的人:这是比钟鼎文更古老的中国文字!范维清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药材是真正的古董。于是,王懿荣以每字一两银子的高价买下了这十二片甲骨。并当场给范维清六百两银子,指使他为自己继续大量收购。随即,派家人到京城各大药店以重金把刻字的甲骨全部买下,以至于典当细软,倾其家财也在所不惜,在他壮烈殉国前竟收集了一千五百片!王懿荣一边收集,一边开始了他的“发现”。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拿着放大镜逐块、逐字地

12、深研细究。随之,一个又一个象形的、怪异的、抽象的、单调的文字符号被破译,字与字连为语言的链条,一个个链条随即构成一片清晰的文化意象。他对照史记 . 龟策列传、周礼 . 春宫的文字记载,终于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殷商王朝祭天盛典的情景、祈求福祉的占卜辞令、政治经济的记载、金戈铁马的征伐金秋送爽,明月如水。王府上高朋满座,名流如云。王懿荣把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甲兽骨送给大家传阅观赏。然后,他兴致勃勃地举杯祝酒,郑重得告诉在座的高朋名流:甲骨上镌刻的“画纹符号”是文字,是商代中后期文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随即,京城文化界为之轰动,中国文化界为之震撼,世界学术界为之注目!三、偶然中的必然仓颉是中华民族的

13、造字之祖。淮南子 . 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面天雨粟,鬼夜哭”。黄帝命史官仓颉造字也只是个历史传说,虽然传说只造了二十八个字,但也“天雨粟,鬼夜哭”,这说明了文字的出现是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即使在今天来看也不为过。纵观历史,山顶洞文化不过是“几个石头磨过”,仰韶文化仅限于制造出简陋的农耕工具和陶器,大汶口文化也只是找到星星点点、支离破碎、幼稚、简单、原始的刻画符号,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字。而甲骨文,却是迄今为止的中国最古老、最系统、臻于成熟文字,洋洋洒洒,博大精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甲骨文就没有现代的民族文字,就没有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如果不是王懿荣,那么甲骨文的发现还不知要

14、推迟多少年,甚至于中国的文化历史将要重写!然而,甲骨文的发现许多人甚至于学术界的某些专家认为是偶然的。这不仅抹杀了发现者的历史性贡献,而且违背了历史的真相,也有悖于文化研究乃至人类认知的必然规律。甲骨文的发现,开始是安阳小屯村的农民耕作时, 把发现的所有龟甲兽骨当作了毫无价值的废弃物;传说中李成的偶然发现,只是把它当作了赚钱的药材;药店老板的发现却是认定它为“龙骨”,其功用仅限于药用价值;即使著名的古董商范维清之辈,也没有超越“龙骨”的药材界定。更何况“龙骨”走入京城,千千万万个文化层次高低不同的人都接触过,或服用过。他们和王懿荣都“偶然”过,怎么就没有一个人在王懿荣之前发现“龙骨”上的“镌纹

15、”是文字呢?而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偶然相遇,就独具慧眼,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这怎能是一个“偶然”可以了得的。这使我想起了埃尔温 . 斯特里马特随想录里的一句话:“草原开满了鲜花,可牛群来到这里所发现的却只是饲料。”甲骨文的发现决不是偶然的,它充满了客观上的必然性,只是历史合乎逻辑地选择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人自身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他必须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古通今;他必须是一位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并且两者兼具,缺一不可;他必须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独到、敏锐的思维能力。而这三个苛刻的基本条件在王懿荣身上达到了高度集中的体现。王懿荣出身于纵贯明清两朝昌盛不

16、衰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自明初他的始祖王忠考取进士、官至登宁盐科大使起,到清末五百多年间,王氏家族共考取进士27人,举人58人,贡生58人,秀才357人。王懿荣的祖父王兆琛,是嘉庆进士,官至山西巡抚,精于文字研究,著有正俗备用字解、眄堂书屋文集。其父王祖源,是道光拔贡,官至四川按察使,精于金石研究,著有渔洋山阴秋柳诗笺、天壤阁丛书等。王懿荣父子三翰林,兄弟多举人,被朝野誉为“天眷其后,世泽蝉联。”如此文人辈出,鸿儒群集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样的家族对文化的景仰具有宗教般的虔诚,源远流长的文化的血脉传承成为定势,每个家庭成员一出生便在灿烂的文化阳光中茁壮成长。王懿荣生于一八四五年。六

17、岁入王氏私塾 ,从小就接受了诸多名师的正统、规范、严谨的文化教育。他的母亲谢氏的娘家也是远近知名的书香门第。王懿荣童年和少年的四位老师全部出自谢氏家族:母舅谢敩之、谢琴南、谢价人,三人都是秀才出身;另一位叫谢产起,是道光拔贡。王懿荣十五岁随父进京,先后拜道光进士、翰林编修崔清如和道光进士、经学家、礼部员外郎周孟伯为师。名师严教,加上他聪颖好学,博采众长,很快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许是家庭的熏陶,青年时代,王懿荣便潜心于考古学,酷爱金石文字学。为搜寻古物,研究文字,他“八千里路云和月”,足迹遍布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四川等大半个中国。他对搜集来的大量汉印、石刻、碑刻等文物,潜心考订。读万卷书

18、,行万里路,使王懿荣对历史文化、金石、文字的研究造诣深厚,著述颇丰,他的汉史存目、南北朝存目、攀古楼藏释文、求阙文斋文存、古泉书、福山金石志残稿、天壤阁杂记、王廉生石泉精选拓本、墨园语等三十多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这些都为日后发现甲骨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光绪六年王懿荣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修编,被朝野誉为“四大公车”(注5)之一。以后他三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而祭酒则相当于校长的官衔。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当时的文化名人和考古学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王懿荣终于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巨擘、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因而,王懿荣作为甲骨文的伟大发现者,也就注

19、定是历史的必然,没有任何值得我们怀疑的地方。“伟大的问题就好像是宝石,成千上万的人从上面走过,直到一位行家终于把它拾起。” 王懿荣就是一位行家,他把“甲骨文”这块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拾起来,并把它献给了中华民族,献给了人类,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光照寰宇的伟大的物质基础!本文参考文献: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一百周年论文集、烟台历史、烟台纵览等;注1:引自尼采瓦格纳在拜洛伊特;注2:引自1983年红旗杂志(第四期)评论员文章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其中指出:“陈天华、王懿荣为了向外国侵略者表示抗议,不惜蹈海坠井而自尽,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注3:题写匾额人依次为:留丹、胡厚宣、臧克家、仁恺、王盛烈、权希军、荣鸿钧、周谷城、启功、孙轶青;注4:甲骨文发现前,清末学术界对我国关于夏商历史存在着“只有传说,没有历史”的“疑古论”;注5:“四大公车”为:王懿荣、张謇、文廷式、曾君表。作 者:啼非 责编:睢媛来 源:白鹿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