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含.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684899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含.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道教学者葛洪认为:“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尊道贵儒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B道儒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C道本儒末改造传统的道教思想D援儒入道实现多元思想的融合A从材料“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可知,葛洪认为道教与儒家思想都是对统治有用的思想,不能独尊儒学,故A项正确;从材料“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可知魏晋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但儒道并重是葛洪的思想,不代表儒道并重成为当

2、时的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从材料“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可知没有体现道本儒末改造传统道教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儒学和道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思想,没有体现二者要进行多元融合,故D项错误。2(2018蚌埠模拟)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这说明两位思想家 ()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B根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

3、理”得出在对“理”的看法上,两位思想家观点一致,都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A项错误,B项正确;二程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得出对外部认识方法不同,故D项错误。3(2018天津高考)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B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实际上阐述了“民唯邦本”,故B项正确。A项

4、不能阐释“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错误;题干未提及压制人性合乎天理,C项错误;朱熹的言论实际上是阐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非新发展,D项错误。4(2019哈尔滨六中月考)朱熹认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表明 ()A儒学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B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认为日常行为是成为圣人的阶梯,这说明二者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过

5、度解读,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齐治平”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根据材料中“存理去欲”“格物致知”“成贤成圣”“修齐治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家的根本出发点是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为封建统治服务,故B项正确。6(2019湖南六校联考)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6、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A王阳明主张“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思想,“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思想,故A项正确;在中国专制制度之下,王阳明在修养理论上的观点不可能做到普遍认同,故B项错误;在封建社会后期,理学占据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明清三大思想家是对整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故D项错误。7(2019石家庄模考)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 ()晚明时期社会简表名称地点描述讲学会无锡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

7、向大众,讲求实学匡社衡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在思想领域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潮,表格中“讲求实学”“匡时救世”正是这种思潮的体现,故D项正确。8(2018晋城模拟)颜元(16351704)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孔门“六艺”之学的思想。据此可知,他()A反对佛学思想B主张复古先秦儒学C提倡经世致用 D具有离经叛道性格C由材料“针对宋

8、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六艺”可知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9(2018菏泽模拟)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A提倡独立思考 B痛斥儒家的虚伪C喜欢标新立异 D反对尊敬孔子A根据材料“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可以得出李贽提倡独立思考,故A项正确。10(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A要求恢复三省

9、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B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11(2019武昌调研)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戍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A萌发民本思想 B主张经世致用C提倡轻徭薄赋 D倡导工商皆本D材料不涉及民本思想

10、,故A项排除;经世致用主张做学问应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但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调查发现收取的税收中,商税占大部分,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故C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强调商税在国家财政和国防中的重要性,提出应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故答案为D项。12(2019大连测试)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C根据材料“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

11、事物之中”得出气是理的依存,气决定理,得出他主张“气先于理”的朴素唯物主义,颠覆了传统理学主张的“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材料二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

12、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与糟粕。(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阳明的主要儒学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这些儒学思想的意义。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中“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可知其

13、本体论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根据材料一中“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可知其认识论是“格物致知”。第二小问精华与糟粕,根据材料一中“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可知其糟粕是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科学研究。其精华是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第(2)问中第一小问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二中“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信息可知其思想包括“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

14、行合一。第二小问意义,根据其思想内容可知其倡导人心向善,严格律己,因而对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答案(1)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糟粕: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唯心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太绝对,对后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导。精华: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对的。(2)思想: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意义: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这些认识对于我们今

15、天及以后都有重要意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下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唯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五、笃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材料中家训体现出儒学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其家训既有提高

16、个人修养和自我约束、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积极方面,又有压制人性和自然欲求、重男轻女等消极观念。作答过程中,需结合材料中的主张逐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采取去粗取精、批判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答案示例:观点:族规中渗透的理学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评论:族规中出现了“孝悌为人之本”、表彰“贞女节妇”体现了理学所强调的“三纲五常”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便于封建统治;理学注重人的责任意识,强调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族规要求“人必有业,务业须正”体现了理学注重品德,强调自我调节,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族规中“分润族人”“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等内容体现理学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但是族规中渗透的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族规应采取批判继承、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