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684735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19陕西榆林一模)三国志记载,曲周县一个农民因自己的父亲生病,便杀牛进行祭祀,祈祷其父可以痊愈,结果被县令判了死刑。而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这说明当时(A)A儒家文化影响行政管理B孝悌观念已被普遍接受C地方权力过大不便管理D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解析材料表明,由于孝道,县令免除了农民的罪行,故选A项;B项中的“普遍”表述不当,排除; 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故排除D项。2(2019江苏南京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

2、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C)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解析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项;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B项;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项。3(2019山东省师范大学附中模考)下图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竹简论

3、语,考古工作者1973年在河北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发掘而出。中山怀王刘修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这批论语残简行文中,只避讳“邦”字,汉惠帝以下诸帝皆不讳。以下推断正确的是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D)A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时期B残简中的文字字体表明论语编纂于西汉时期C中山怀王刘修墓藏论语与当时主流思潮不符D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以后,故排除A项;论语编纂于战国时期,故排除B项;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所以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论语中避讳“邦”字,说明西汉统治者已经接受了儒

4、家的等级礼乐制度,儒家学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选D项。4(2018湖南洞口一中、隆回一中、武冈二中)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B)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5(2018河北承德一中)袁伟时教授认为:“五常的道德规范应是建立在人类共

5、同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假若仁、义、礼、智、信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这些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应该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够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的。”作者强调五常道德规范(C)A是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B优于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C应该批判地继承D包含了平等和民主、法治的观念解析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是五常道德规范的基础,故A项不正确。B、D两项都只讲了材料的某一方面观点,具有片面性。C项为全面的观点,故选C项。6(2018广东惠州一模)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B)A倡导愚

6、孝思想 B强化宗法伦理C确立儒学正统 D重视文化教育解析材料强调汉代统治者提倡全社会重视孝道,并作为重要国策大力宣扬,不是单纯的为劝孝而劝孝,而是“移孝作忠”或“以孝劝忠”,达到维护社会和政局稳定的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汉代统治者大力倡导以“以孝治天下”,使孝道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使孝道不仅仅局限在宗法伦理领域,还延伸、渗透到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化成为社会伦理和政治宗法伦理,故B项正确;汉武帝时才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汉代通过文化教育的方式来宣扬孝道,重视文化教育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7(2018山东青岛调研)下

7、表表明(A)层级中央郡国县乡聚官学太常太学学校庠序私学精舍书馆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被打破解析根据材料从中央郡国县乡聚设置的官学、私学是指精舍和书馆,形成由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时间是汉代,汉武帝后儒学才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教育体系,没涉及选官制度,唯一的途径绝对化,故C项错误;官学垄断被打破是孔子创办私学,故D项错误。8(2018河南林州调研)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

8、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由此可见(A)A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儒学关系密切B儒学是天文历法发展的主要原因C汉代儒学推动古代科技体系形成D汉代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文化解析根据材料“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表明儒学与古代天文学有着重要的关联,故A项正确;儒学对天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天文学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儒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故C项错误;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故D项错误。9(2018山西孝义摸底)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

9、秩序,并未神化君权。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B)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材料未强调儒学的前后矛盾,西汉董仲舒只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非颠覆,故A项错误;董仲舒继承发展儒学,推行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迎合统治者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诸子百家的糅合,故C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文化的变迁更多的则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故D项错误。10(2019山东德州期末)西汉前期,丞相多是功臣或功臣子弟。西汉后期,丞相则以掾史文吏和经学之士为主,自昭

10、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任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人数约占52.38%。这说明(B)A汉代统治者重文轻武 B儒学政治影响日益增强C皇帝打击权贵以强化专制 D齐鲁地区成为政治中心解析根据材料“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见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重文轻武政策,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权贵的打击,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齐鲁地区的政治地位,故D项排除。11(2019安徽黄山质检)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

11、于别国。由此可知(A)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解析材料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2(2019四川绵阳二诊)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C)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解析结合所学,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

12、,儒家思想倡导仁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故C项正确;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排除A项;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级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项错误;D项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

13、如寇雠。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修改和润色”: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儒学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影响:

14、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的意思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的回答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14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

15、传业者浸盛,枝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班固汉书儒林传材料三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2)根据材料二并结

16、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答案(1)民本:儒家。专制:法家。(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3)特点:多元性(非单一性);流动性(发展性);宽容性(兼容性)。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本思潮”指的是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指的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流派,因为法家在当时是主张君主专制的。(2)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再例如,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即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回答出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之类的答案均可。(3)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按照材料三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性,再例如,“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变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