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推断6法.ppt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845453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词推断6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虚词推断6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虚词推断6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推断6法.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 言 虚 词用 法 推 断 “六 法”理解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是着眼于一是着眼于“理解理解”。绝不是简单的列举虚词的用法。绝不是简单的列举虚词的用法。二是立足于二是立足于“常见常见”。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三是强调三是强调“在文中在文中”。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虚词。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虚词的的“含义含义”考查它的具体作用。考查它的具体作用。一、考点解

2、读一、考点解读 高考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侧重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侧重于比较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于比较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此该如何辨析呢?现介绍六法。对此该如何辨析呢?现介绍六种常用的方法:种常用的方法:二、考点分析二、考点分析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仲尼之闻仲尼之闻”是偏是偏正短语,正短语,“之之”用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间,是结构助词zhuzhu助词,可译为助词,可译为“的的”。先妣抚先妣抚之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之闻(庄子闻(庄子秋水

3、)秋水)师道师道之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辍耕辍耕之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是主谓短语,作语,作“久矣久矣”的主语,的主语,“之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译。“之垄上之垄上”是动补短语,是动补短语,“之之”是动词,是动词,“去去”“”“往往”的意思,的意思,“垄上垄上”是补充说是补充说明明“之之”的处所。因此的处所。因此“之之”是一个实词,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而不是虚词。一、语法分析法一、语法分析法“抚之抚之”是动

4、宾短语,是动宾短语,“之之”是动词是动词“抚抚”的的宾语,代词,代宾语,代词,代“妪妪”,可译为可译为“她她”。二、语境分析法二、语境分析法针针丛棘,青麻头伏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焉(蒲松龄促织)(蒲松龄促织)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柳宗元捕蛇者(柳宗元捕蛇者说)说)颠而不扶,则将颠而不扶,则将焉焉用彼相矣(论语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圣心备圣心备焉焉(荀子劝学)(荀子劝学)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焉”是代词,代文章。是代

5、词,代文章。“得焉得焉”即即“能够看到它能够看到它”。“焉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断“焉焉”是疑问代词,可是疑问代词,可译为译为“何、哪里何、哪里”。“焉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是语气助词。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语境是一只语境是一只“青麻头青麻头”(蟋蟀)藏匿在(蟋蟀)藏匿在“针针针针丛棘丛棘”之中。由此可推之中。由此可推断断“焉焉”是兼词是

6、兼词“于于此此”。“伏焉伏焉”即即“伏伏在那里在那里”。三、标志识别法三、标志识别法夫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至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嗟夫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是故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嗟夫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唉”。这种用法的虚。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词还有“噫噫”“”“呜呼呜呼”等。例等。例“是故是故”表事情的关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联,可译为“因此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

7、还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 是 以是 以 ” “” “ 虽虽然然”“”“然则然则”“”“盖盖”等。等。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夫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法的虚词还有“若夫若夫”“”“故故夫夫”“”“且夫且夫”“”“盖盖”等。等。“至于至于”用在句首承

8、接上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至若至若”“”“至如至如”等。等。四、句式推断法四、句式推断法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多多于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石石之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王问:王问:“何以何以知之?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竖子不足竖子不足与与谋(司马迁鸿门宴)谋(司马迁鸿门宴)遂遂为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猾胥报充里正役

9、(蒲松龄促织)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于南亩之农夫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介宾短语,“于于”是介词是介词“比比”的意思。的意思。是定语后置句,是定语后置句, “石石”是中心语,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者”是定语,是定语,“之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宾语前置句,是宾语前置句,“何以何以”即即“以何以何”,“以以”是介是介词词“凭借凭借”的意思。的意思。是省略句式,是省略句式,“与与”后面省略后面省略了宾语了宾语“之之”,“与(之)与(之)”是介宾短语,是介宾短语,“与与”是介词是介词“和、跟和、跟”的意思。的意思。是被动句,是被动句,“为为”表被

10、动,是介词表被动,是介词“被被”的意思。的意思。五、句位分析法五、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今者项庄拔剑舞,其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其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秦王恐其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其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其其”在句中动词后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一般是代词。“他他”在句首一般还常作语气副词在句首一般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表反问或揣测)揣测语气揣测语气“大概大概”“其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在句首一般作代词,意为意为“他的他的”“其其”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商

11、量、期望、祈使语气)副词(表商量、期望、祈使语气) 商量语气商量语气 “ “还是还是”六、对称分析法六、对称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 六、对称分析法六、对称分析法舟遥遥舟遥遥以以轻颺,风飘飘轻颺,风飘飘而而吹衣(陶潜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因因利利乘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过秦论) 昔我往昔我往

12、矣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思,雨雪霏霏。,雨雪霏霏。噫吁嚱,危噫吁嚱,危乎乎高高哉哉!(李白!(李白蜀道难蜀道难) “以以”和和“而而”处于对应处于对应位置,位置,“而而”是表修饰的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因因”和和“乘乘”处于对应位置,处于对应位置,“乘乘”是介词是介词“趁着趁着”的意思,由的意思,由此可推断此可推断“因因”也是也是“趁着趁着”的意的意思。此句的思。此句的“利利”“”“便便”也是对文,也是对文,都是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有利的形势”。“矣矣”和和“思思”处于对应位置,处于对应位置,由由“矣矣”是语气

13、助词可推断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思”也是语气助词。也是语气助词。 “乎乎”和和“哉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处于对应位置,由“哉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乎”与与“哉哉”同义。同义。解答虚词题的思路:解答虚词题的思路: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提醒: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下列各组句子中

14、,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A今如此今如此以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今以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 B是时是时会会暮,胡兵终怪之暮,胡兵终怪之 会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 C既既出塞,出东道出塞,出东道 始皇始皇既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没,余威震于殊俗D D百姓闻之,百姓闻之,无无老壮皆为垂涕老壮皆为垂涕 事事无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率领率领石钟山记石钟山记“把把”陈涉世家陈涉世家“正好、恰巧正好、恰巧”过秦论过秦论“已经

15、已经”“”“之后之后”出师表出师表“无论无论”A A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A为为伯父让之所鞠伯父让之所鞠 身死国灭,身死国灭,为为天下笑天下笑 B B以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还军霸上,还军霸上,以以待大王来待大王来 C C咸私哂其矫饰咸私哂其矫饰焉焉 犹且从师而问犹且从师而问焉焉 D D太宗纳其言,太宗纳其言,因因召百僚谓曰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府吏闻此变,因因求假暂归求假暂归 伶官传序表被伶官传序表被动动 鸿门宴表目的鸿门宴表目的 师说代词,师说代词,“之之”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于是

16、、就于是、就”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C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组是( ) A遗善遗善为为闾里传闾里传 为为焦仲卿母所遣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其惧人之之拒我也拒我也 夫人夫人之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俯仰一世 C妄妄以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空以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终身其其行斯言乎行斯言乎 其其自视也,亦若此也自视也,亦若此也【答案答案】D D【解析解析】A A项两个项两个“为为”均表被动,均表被动,B B项两个项两个“之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性

17、,C C项两个项两个“以以”均作介词,解释为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用、拿”,D D项第一个项第一个“其其”表停顿表停顿的语气词,第二个的语气词,第二个“其其”代词,可译为代词,可译为“它们它们”。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大纲规定的18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以为华、以为华而而少实少实 我腾跃我腾跃

18、而而上上 B、卒不、卒不为为宗亲求位宗亲求位 为为击破沛公军击破沛公军 C、欲、欲以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代吴汉为大司马 但但以以刘日薄西山刘日薄西山 D、兴皆固让,安、兴皆固让,安乎乎里巷里巷 其闻道也固先其闻道也固先乎乎吾吾B B【分析】【分析】B项的两个项的两个“为为”都是介词都是介词“替替”的意思。的意思。A项项“而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C项项“以以”介词,用介词,用/介词介词,因为;,因为;D项,介词,在项,介词,在/介词,比介词,比5、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19、A、我不幸被疾,我不幸被疾,人莫人莫舍舍我我 吾宁吾宁舍舍之而受祸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何忍死其母子?B、然然独好周人急独好周人急 然然其行最著其行最著C、恐、恐为为他人得他人得 且人命至重,且人命至重,倘育而倘育而为为风露所感风露所感 D、何、何以以报为报为 众拒门不纳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妻卧草中以以号号 D D【解析】【解析】A A两个两个“舍舍”都是动词都是动词“收容收容”“”“安置安置”的意思。的意思。B B两两个个“然然”都是转折连词都是转折连词“然而然而”“”“但是但是”。C C两个两个“为为”都是表被都是表被动的介词动的介词“被被”。D D前前“以以”是表反问的是表反问的“何以

20、以为为”结构的一结构的一部分,部分,“何以报为何以报为” 就是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的意思,后“以以”表修饰。表修饰。C6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士不士不以以利移,不为患改利移,不为患改 舟遥遥舟遥遥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轻飏,风飘飘而吹衣B B孝敬忠信孝敬忠信之之事立事立 均均之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 C所以贵虚无所以贵虚无者者 然而不王然而不王者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D D得以应变得以应变而而合时也合时也 吾尝跂吾尝跂而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望矣,不如登

21、高之博见也C解析:解析:A项可根据对称分析法推断。第一句的项可根据对称分析法推断。第一句的“以以”和后半句和后半句“为为”处于同处于同一位置,一位置,“为为”是介词,因为,由此推知是介词,因为,由此推知“以以”也是介词,因为;第二句也是介词,因为;第二句“以以”和后半句的和后半句的“而而”处于同一位置,处于同一位置,“而而”是表修饰的连词,同理是表修饰的连词,同理“以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也是表修饰的连词。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其”字,与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其诗亦怪怪奇奇”的的“其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解析:A A项项 那些,指示代词那些,指示代词 B B项项 代词,他代词,他 C C项项 代代词词 他的他的 表领属,与例句用法一样。表领属,与例句用法一样。 D D项项 加强语气,加强语气,语气副词。可译为语气副词。可译为“一定一定”。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