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684043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 对应学生用书P19 1佛山市组织市民探访塔坡庙、黄公祠、梁园、水上关帝庙等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领略岭南文化精髓。中国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远影响A B C D答案D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远影响,错误。正确。2“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是过去青州人人传唱的童谣,今天“小鼠标,跳跳跳,文明上网要记牢;鼠标点头微微笑,学习知识很重要”又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童谣。青州童谣是时代背景的镜子,保存着民间文学的精华,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关怀

2、。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青州童谣属于()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C传统思想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答案B解析青州童谣属于传统文艺,故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3“岁岁中秋夜,清辉洒海天;一湾遥阻隔,两岸本相连。游子恋乡井,高堂闾里牵;何时回故土,畅饮团圆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C一定的继承性 D相对的渗透性答案B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D两项排除。本首诗表达了海峡两岸中秋时节共盼团圆的共同心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B项入选,A项排除。4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同胞的心田。不尊重

3、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主要是因为()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D解析“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D正确。材料的主旨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多样性,A、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民族的关系,未涉及历史继承性,C不合题意。本题选D。5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A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4、B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C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D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答案D解析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亦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D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A、B、C三项的观点均过于绝对地肯定或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作用,采取了过于绝对的态度,是错误的。6建筑格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例如,颇具华丽气质的封闭式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云贵高原及广西地区的石头寨、风雨亭等,这些形态各异的建筑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共同构成了丰

5、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由此可见()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建筑的多样性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等成为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形态各异的中华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记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符合题意。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错误,排除。7安徽安庆市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当地以戏曲为媒,希望通过发展黄梅戏,把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华人的心维系在一起,实现文化为根,统一

6、为上,和谐万邦。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 B C D答案C解析通过发展黄梅戏把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华人的心维系在一起,最终实现统一,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对漫画拧中商家的做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不懂得传统文化并不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利用传统文化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发挥了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严重扭曲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在价值A B C D答

7、案D解析漫画拧反映了某些开发商为最大限度获取经济利益,一味强调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严重扭曲和亵渎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割裂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符合题意。都是对漫画寓意的错误解读。易错点一误认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就是一成不变的9网祭也是祭祀文化的一种传承。网络可以虚拟,但保留了传统祭祀的许多符号和记忆。这说明()A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具体内容能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财富D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文化态度和文化选择答案B解析“网络可以虚拟,但保留了传统祭祀的许多符号和记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具体

8、内涵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B正确且符合题意;祭祀文化一直被保留下来,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但是没有体现其民族性,A、C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易错警示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就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只有因时而变,传统文化才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样传统文化将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发展、丰富;否则,传统文化将可能面临消

9、失。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和双重作用10针对有人主张小学生重读四书五经,我国国学大师文怀沙认为,在中小学课本中选录优秀的四书五经文章是好事,但不加选择地让孩子学四书五经则是开历史倒车,其中所隐含的奴性文化,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这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待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要防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A B C D答案C解析传统文化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说法错误,排除;题干主要是在说明防止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人们的影响,说法错误,排除;四书五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

10、华也存在糟粕,对其要批判地继承,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说法正确,故入选;故本题答案为C。易错警示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盘继承。关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二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因为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11(2017天津高考)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

11、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 B C D答案B解析“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这体现了汉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正确切题。“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这体现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而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故不选。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

12、符。2019年4月7日,“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在贵州望谟县举行。据记载,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贵州望谟县举办的“三月三”布依文化节,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三月三”文化,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布依族远古的文化内涵。活动其间,游客不仅能观看到丰富多彩的布依族歌舞,体验到布依族古老的祭祀活动,品尝布依三色花米饭,感受布依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还能参加布依非物质文化展示展演等。望谟“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正在形成文化品牌,将成为望谟的名片。12(1)结合材料,说明贵州望谟县举办的“三月三”布依文化节的重要意义。(2)

1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答案(1)举办“三月三”布依文化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三月三”属于传统文化中传统习俗的内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抛弃传统文化,抛弃传统文化就意味着失去其精神根基。举办“三月三”布依文化节,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契合当今时代特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对于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文化的交流、社会的和谐,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解析第(1)问,本题以“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材料和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