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知识提纲.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837267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8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知识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知识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知识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知识提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提纲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文明产生的条件:农耕畜牧的产生,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剩余。影响:社会分工出现贸易发展艺术和科学产生早期城市形成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1)阶级的出现(2)国家形成(3)文字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古代文明地域时间文明的早期发展(成就)政治文化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1700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实行君主专制(君权神授),颁布世界最早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世界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泥板书,史诗吉尔伽美什记录洪水传说,发明60进制

2、。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3100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君神合一,法老至上象形文字,莎草纸,第一部太阳历,建造金字塔(体现数学和建筑水平)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公元前3000-公元前500形成种姓制度(印度教),影响至今佛教形成(宣扬平等),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创造数字0-9,提出按位计值希腊文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部分岛屿公元前2000-公元前500城邦制,寡头政治(斯巴达),民主政治(雅典)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称为“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3、补充: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的原因(1)地理环境: 大洋文明,多山多岛。(2)政治条件: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有利于公民直接地参与政治。(3)经济条件: 海外贸易 和 工商业 发达,工商业者更渴望追求民主权利。(4)文化条件: 商业环境容易产生平等观念,形成了以人文主义为特色的理性精神。(5)社会因素: 形成一定数量的平民阶层,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成为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原因。附:中国确立中央集权的原因:(1)地理环境:大河文化,国土辽阔。(2)经济条件:地广人多,农耕经济发达。(3)文化条件: 农耕环境容易产生集权观念。雅典民主的过程名称内容作用梭伦改革(1) 按_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引导

4、雅典走上民主制度克利斯提尼改革(1)实行 陶片放逐法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里克利改革(1)发放参政津贴。雅典民主处于黄金时期雅典民主的内容机构名称内容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立法)五百人议事会他的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 (行政)民众法庭司法机关 (司法)雅典民主的特点人民主权:国家的一切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轮番而治:成年的男性公民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雅典民主的评价积极:1、它的民主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议会制等对后世影响深远。局限:1、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2、妇女、儿童、外邦移民和奴隶没有民主

5、权利。3、它是一种直接的民主,容易造成民主决策的失误,产生多数人的暴政。古希腊的先哲精神背景: 地理: 海洋文明,多山多岛,小国寡民; 政治: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经济: 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的繁荣;内容: 1、智者学派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度”。 评价:智者学派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强调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 2、苏格拉底 主张: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强调人要有公德) 评价:开创了哲学研究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强调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其核心

6、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的价值与尊严;第二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古代文明的扩展文明的类型农耕文明海洋文明扩展原因和条件原因: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条件:社会分工较为发达;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较为完备原因:土地相对狭小,资源相对匮乏,城邦斗争激烈条件:组织能力强,航海技术和武器先进扩展区域古埃及: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统一,势力扩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征服埃及古希腊:在东起黑海东岸、洗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城邦国家扩展方式武力征服移民二、古代世界的帝国古代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崛

7、起时间公元前 6 世纪公元前 4世纪末公元 12世纪统治概况1.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2.地方实行行省制;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1.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 度,宣布君权神授;2.地方实行行省制;3.推广希腊文化;1.实行帝制,大力发展奴隶制;2.基督教兴起,4世纪成为国教衰亡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4.世纪末帝国分裂,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三、文明的交流的概况(1)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2)思想: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都模仿埃及。(3)文化:字母

8、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4)丝绸之路: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大秦)通过丝绸之路建立了经济文化联系。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1.封君封臣制度(1)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2)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3)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2.庄园与农奴制度(1)庄园: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2)农奴制度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

9、上是非自由人,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逐步集中: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有不同程度加强。2.城市自治(1)背景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世纪兴起,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2)方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自治权。 (3)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教会专权(教权高于王权)(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

10、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政治: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3)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1)由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2)强盛:都城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3)查士丁尼统治对外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2.俄罗斯(1)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2)莫斯科公国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强盛:1547年

11、,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补充:罗马的法律罗马法律的内容1、 早期的习惯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时期国家法律的总称。习惯法,是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 中期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背景 罗马共和国时期, 平民 与 贵族 斗争的结果。特点: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评价:(1)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标志罗马法的开始;(2)主要维护了罗马贵族的利用,但是也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3、 繁荣时期的完善法民法大全(也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或者查士丁尼法典)背景:随着 罗马帝国 的不断扩张,帝国版

12、图的不断扩大,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增多。特点:是罗马帝国内一系列法的汇编,整理。评价:(1)标志着罗马法体的最终形成。 (2)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3)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资本主义法律。罗马法律的相关概念罗马习惯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时期国家法律的总称。习惯法,是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罗马成文法:一般指罗马共和国与帝国时期法律的总称。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罗马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适用于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罗马万民法:罗马帝国时期,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范围

13、内的一切自由民。罗马自然法:不是指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理念,认为在法律的制定中,法律应该渗透着一些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证据、公正、平等、自由等。罗马法: 古罗马法律的总称。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半岛的统一(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的鼎盛(的表现)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经济繁荣: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灿烂: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数字)3.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

14、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二、奥斯曼帝国1强盛的奥斯曼帝国(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2)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到16世纪后期,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3)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 经济: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2)德里苏丹国兴起: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统治:

15、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东亚(1)日本大化改新: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过程:646年,孝德天皇改革,内容: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幕府统治: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军事机构幕府,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内容:天皇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2)朝鲜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本课小结政教合一的西亚多种宗教的南亚中央集权的东亚政治政教合

16、一的专制统治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君主中央集权体制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区域国家时间特征东非阿克苏姆公元前后兴起8世纪鼎盛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西非加纳、马里桑海816世纪城市和文化繁荣;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南非津巴布韦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鼎盛巨石建筑群二、古代美洲文明1.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1)玛雅文明政治统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以

17、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建筑及艺术:城市建筑精美,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2)阿兹特克文明: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政治统治: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经济基础: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3)印加文明兴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今天秘鲁),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统治: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迁移被征服地区的居民。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动因(1)历史原因:寻找资源和可开垦的土地(2)经济根源: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

18、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3)社会原因: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4)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5)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2.条件(1)主观: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2)客观: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地理知识取得了长足进步。二、新航路的开辟时间航海家方向国家航线1500年前后迪亚士向东葡萄牙好望角 哥伦布向西西班牙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达伽马向东葡萄牙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麦哲伦向西西班牙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世界人口大迁移与物种大交换1.人口的

19、大迁移:表现: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影响: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有族群混合现象。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2、动植物的大交流:表现:欧洲人把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流向世界。影响: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3、世界疾病的大传播: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影响: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原有社会解体;使得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二、世界商

20、品的大流动 1、海路贸易: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 2、表现:印度洋贸易欧洲商人与阿拉伯商人竞争,并逐渐占据优势大西洋贸易欧洲人将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三角贸易欧洲商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换取黑人,并抓捕非洲黑人,然后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太平洋贸易早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的萌芽三、世界殖民的大扩张早期殖民扩张葡萄牙:以亚洲为主,并在非洲沿岸、印度、马六 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美洲侵占巴西。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其殖民地。 方式:殖

21、民掠夺 结果:两国成为16世纪的世界强国晚期殖民扩张荷兰: 方式 :商业贸易,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 结果 :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英国: 方式 :商业贸易,海盗掠夺,侵略战争,黑奴贸易 结果 : 18、19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2.影响(1) 对殖民地: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美洲的传统社会受到灭顶之灾,非洲失去了大量劳动力。(2) 对亚洲: 早期大量白银的流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后期对亚洲发动了侵略战争。(3) 对世界: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4) 对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

22、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引发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文艺复兴1.背景(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 政治:资产阶级的兴起,封建统治的腐朽;(3) 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

23、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4) 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5) 导火线: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2、时间:1416世纪3、地点: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展至西欧4、领域:文学、艺术领域5、内容(1)核心: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主张: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6、成就领域人物特点文学三杰薄伽丘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但丁彼特拉克美术三杰达芬奇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拉斐尔米开朗琪罗7、扩展:15世纪后期扩展到

24、欧洲各地。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8、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运动。9、影响: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将人们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倡导的进取精神,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宗教改革1、背景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壮大,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2、时间: 时间:16世纪3、内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

25、序幕。 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反对因行称义,提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改革教会: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新教。4、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 主张:主张先定论,用世俗的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5、意义: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三、启蒙运动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政治: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文化: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26、,人文主义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概况:(必须记忆,并能运用此知识)时间:17、18世纪内容: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其核心是权力“制约与平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伏尔泰: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倡导自由、民主与平等,政体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卢梭: 卢梭在其著名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人民应推翻暴君创立民主共和国,因此,他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对后来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大影响。亚当斯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康德

27、: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本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 (1)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批判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 论上的准备;(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四、近代西方的科技哥白尼:时间:16世纪成就:日心说评价: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为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时间:17世纪成就:164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证据;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评价:近代科学之父

28、;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牛顿:成就: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定律) 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评价: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引发了以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达尔文:成就: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理论,提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三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至今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及航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自动化、信息化取代电气化影响大大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

29、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再次飞跃发展促使社会生产发展到自动化、信息化,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导致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壮大,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束缚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历两次内战,于1649年处死王国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16531658,克伦威尔独裁统治;16

30、601688,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3)成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内容: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4)意义: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基本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光荣革命后很长时间,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国王仍掌管行政权);1714年,汉诺威王朝时,国王(德国人不懂英语,据选继承法)不出席会议成为惯例;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5)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区别明朝英国产生背景丞相制度废除,行政事务繁杂英

31、国“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淡出行政事务产生方式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对议会负责权力大小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只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负责国家的内政外交性质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相关政体是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物是君主立宪政体的产物2.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剥削和限制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意识觉醒;启蒙思想的传播。(2)历程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

32、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签署巴黎和约(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4)影响: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美国新体制的创立奠定了政治前提;为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提供了先河。(5)1787年宪法三大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制衡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权力高于地方,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三权分立结构图:意义: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局限: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后发修正案加以修正)。3.

3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法国专制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2)进程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革命的纲领性文件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法国政体的演变:17911792君主立宪制;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18301848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870

34、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颁布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确立)。 : (4)意义: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二、资本主义的扩展1.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农奴制束缚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统治危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2)举措:1861年,废除农奴制,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3)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统治阶级以尽量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4)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内战(1)背景: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斗争重重,在奴

35、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2)爆发: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3)历程: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4)影响: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3.意大利统一:背景:19 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根本原因: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861 年建立意大利王国。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1 年实现国家统一。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4.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

36、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1)特点: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痕迹和军国主义色彩。(2)影响:保证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2)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3)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两次工

37、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背景(必须记忆) 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政治稳定。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进一步积累资金原料英国本身丰富的煤铁资源和海外殖民扩张拥有大量廉价的原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殖民扩张,大量的廉价原材料市场海外殖民扩张,使英国成最大殖民帝国,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技术工场手工业的专业分工和技术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大技术创新和积累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和农业发展形成大量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美

38、废除黑人奴隶制;俄农奴制改革;日废除封建等级制)(启蒙思想自由平等民主)工业成就和过程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工业革命特点动力:蒸汽动力国家:一国到多国;科技含量:发明者主要是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国别进程: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动力:电力国家: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开始;科技含量:发明者主要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国别进程: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出现跨越式发展巨大影响生产力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

39、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自由竞争为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壮大,中坚阶层力量发展壮大世界市场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格局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英德矛盾开始激化。民族主义尤其是英国加强对亚洲的扩张促使了亚洲革命风暴(太平天国运动代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促使亚洲的觉醒和非洲的抗争对中国消极: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积极:冲击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瓦解,客观刺激了近代工业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消极:列

40、强掀起瓜分狂潮,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中国资本输出冲击和阻碍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积极:进一步冲击着中国的小农经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激起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客观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补充: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弊端的暴露。2.欧洲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吸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华。4.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的努力。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1、1.创立人: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内容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3.影响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

42、发展起来。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第一国际”(1)背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2)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第一国际”(3)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2.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的激化。(2)成立:1871年3月,法国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3)举措: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特点:体现了明显的公有制色彩和无产阶级性质)(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5)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6)失败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内外联合镇压;法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在政治上还不成熟。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概况(1)西班牙: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