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836033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第一组(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叶片的“吐水现象”很常见,在清晨的草地上,常常可以看到叶片的边缘上悬挂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为什么植物会吐水呢?天气很热的时候,空气如果很湿润,植物发达的根仍然在大量吸水,到了夜晚气温下降的时候,叶片上的气孔关闭了,水分就不能从叶片上的小孔里蒸发出去了。这样一来,植物“喝”进来的水越聚越多,超过了它的需要。于是,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叶子的边缘分泌出去,形成水珠,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吐水现象”。农民常常把庄稼的吐水量,衡量庄稼是壮苗或弱苗的标准。为什么吐水量大就

2、是壮苗,反之就是弱苗呢?原来,根系越发达,吸水量就越大,只有根系发达,植物才能茁壮成长。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是叶子“吐”出来的水,而不是露水。B.水珠是叶子“吐”出来的水,不是露水。C.水珠不是露水,而是叶子“吐”出来的水。D.这不是露水,而是叶子“吐”出来的水。答案D解析“不是而是”是固定结构,排除A、B两项;所填写句子要与前文一脉相承,可以用“这”指代前文提及的“水珠”,排除C项。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B.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C.浮萍破处见山

3、影,小艇归时闻草声。D.无事不登三宝殿。答案B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喝”,这是人的动作,所以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比喻,把腮边的肌肤比作白雪。B项,拟人,以“试”“裁”赋予“东风”人的动作。C项,对偶。D项,借代,“三宝殿”个别代整体,代指“门”。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答案农民常常把庄稼的吐水量,作为衡量庄稼是壮苗或弱苗的标准。(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

4、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_ ,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_,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

5、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精心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_。(节选自奇妙的克隆)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案一切准备就绪后破坏其中的核也是克隆爪蟾5.概括说明文段中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5分)答案列数字。说明克隆鲫鱼诞生过程复杂困难,体现了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精神。举例子。以英国牛津大学克隆爪蟾的例子,说明克隆试验的具体过程。第二组(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

6、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

7、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B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C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D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能力。根据前语境“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的分号可见结构上是并列关系,都在围绕“棋盘”“棋子”说话,而且作为主体(主语)对象,先根据四个选项的第一句判断排除A、B两项。再看B、D两项的第二句,排除“阴阳”作主语的D项。故选C。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

8、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棋形”,喻体为“水墨画”,相似点为黑白交融。A项,借代修辞,“丝竹”代指乐器、音乐,“案牍”代指文件公务。B项,比喻修辞,梨花喻指雪花。C项,拟人修辞,把“风”比拟人,“怒号”“卷”原本是人的行为动作。D项,借代修辞,“汗青”借代指书卷、史册。故选B。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答案示

9、例一: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示例二: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熟悉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划线句子: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距离今天”和“四千年的历史”语义重复,将“距离今天”删掉;句子“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缺少谓语动词,在“已经”后面加上“有”。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

10、文字,完成45题。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_,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_。民间有种说法,“二十三,蹿一蹿”。这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采取等待态度。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_,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如果家长干预过晚,便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研究表明,补充营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高手段,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4在上文横线

11、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答案示例:除此之外孩子未必高一般来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能力。第一空根据前语境“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以及后语境“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可确定需要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并照应“也会”这个词语,空出应该有“除此之外”这类的信息,另外内容上由上文确定主体对象为“遗传因素”。第二空根据前语境“所以,父母高”判断,应该填“孩子不一定(未必)高”或“孩子也可能矮”。第三空根据前语境“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

12、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以及后语境“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确定答案为“一般来说”或“正常情况下”。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答案示例:身高不都取决于遗传。家长不能干预过晚。增高不能只补充营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概括要点并正确运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使用压缩语段的技巧,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主要意思。第一段大意是:父母高,孩子未必高,遗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第二段大意是:家长不能错过干预孩子身高的快速增

13、长期。第三段大意是:补充营养不可缺少锻炼和睡眠。然后根据字数要求删减为答案信息。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第三组(2022江苏盐城调研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纵观元散曲由生到灭的全过程,关汉卿确实是一个_的人物。他在元初顺应了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理和生活需求,散曲之波在世俗生活中扬起,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使之延宕到了清初。由于关汉卿是元散曲作家中一位集大成者,其文化成就带有_的性质。当诗歌在唐诗、宋词_时,他在曲家中发扬蹈厉,使元散曲这种艺术形式成熟起来,从而推动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发展。至明清交替之时,散曲虽

14、成为强弩之末,但其形成的艺术光斑_,关曲中适时而动的哲学观念符合历史的潮流,对中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我们拿许多元代、明代作家的散曲作品与现存的关汉卿作品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关曲是整个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 举足轻重 兼容并包 盛极而衰 若隐若现解析第一空,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语境强调的是关汉卿在元散曲发展中地位重要,故选用“举足轻重”。第二空,兼容并包:把各个方面或各种事物都容纳进去。根据“关汉卿是元散曲作家中一位集大成者”可知,此处强调关汉卿的文化成就的兼容性,故选

15、用“兼容并包”。第三空,盛极而衰:形容事物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就会转为衰落。语境是说唐诗、宋词由繁荣转为衰落,故选用“盛极而衰”。第四空,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从与表述对象“艺术光斑”的搭配看,选用“若隐若现”恰当。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世俗生活中扬起散曲之波,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使之延宕到了清初。B.在世俗生活中扬起散曲之波,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使之延伸到了清初。C.散曲之波在世俗生活中扬起,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得以形成,使之延宕到了清初。D.散曲之波在世俗生活中扬起,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使之延伸到了清初。答案B解

16、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错误:一是中途易辙,横线前的句子的叙述主体是“他”,话未说完,“散曲之波在世俗生活中扬起”的叙述主体变成了“散曲之波”,可将其改为“在世俗生活中扬起散曲之波”;二是搭配不当,“使之延宕到了清初”中的“之”指的是“散曲之波”,“延宕”与“散曲之波”不搭配,可将“延宕”改为“延伸”。综合分析,只有B项完全修改正确。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关曲是整个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一句进行简要赏析。(5分)答案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将关曲比作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强调了关曲在整个散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奠基作用与深远影响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

17、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关曲是整个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一句使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关曲”,喻体是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比喻词为“是”。根据文段中的“他在元初顺应了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理和生活需求到了清初”“他在曲家中发扬蹈厉,使元散曲这种艺术形式成熟起来,从而推动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发展”,再揣摩“遗传基因”的含义,可知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奠基作用,影响深远。第四组二、(2022福建莆田调研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我对古村落有着很特别的感情。它们虽然古旧、残破,却异常的真实。_间,述说着过去的事情。色尔古藏寨是一座典型而独特的原始村落,它静静的

18、矗立在蜿蜒奔腾的猛河边。远远看来,簇簇藏楼相连,自成方圆,却又_,恰似传说中的_,庇佑先民们隔世而居。因为色尔古藏寨建在山谷两岸的斜坡上,(),建筑在这里显得层次非常丰富,空间传达出一种复合的感觉,就像是一首悠扬的民歌,仔细听来,声部多而统一,婉转动听。灰色的石屋沿着山势铺陈开来,宁静美丽中又有几分坚毅粗犷,就如色尔古的名字一般。沿着户间幽幽的小巷,可以到达任何一家。周围片石镶嵌的墙把你限定在一小片空间内,天空只能从几处采光的天窗里窥见,旁边的一沟溪水时隐时现。这些小巷的布置就如八卦一般,不熟悉的人怕是要走好多遍才能找到原先的路。色尔古藏民能走路就能跳舞,能说话就能唱歌。藏寨里能见到藏民们吹奏

19、铜钦。铜钦音色低沉而威严,具有某种_的气势。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使人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 残垣断壁 依山傍水 世外桃源 所向无敌解析 残垣断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语境中说的是“它们虽然古旧、残破”,所以应该用“残垣断壁”;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指地理位置很好。语境中是指古村落的地理位置,所以用“依山傍水”。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根据对语境的把握,是说古村落的环境幽静,所以用“世外桃源”较为合适。所向无敌: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

20、碍全被扫除。语境中是指音乐的气势,所以用“所向无敌”较为合适。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房屋彼此错落,是因为地势的差距B.房屋因为地势的差距彼此错落C.地势的差距使得房屋彼此错落D.地势使得房屋彼此错落而形成落差答案C解析括号承前“两岸的斜坡”,语言表达重心应是“地势的差距”,排除A、B,依据语言的逻辑,“地势使得房屋彼此错落而形成落差”表达不符合逻辑,落差是地势的表现而非因果关系,排除D。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便能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令人感觉有些悲凉。B.合着

21、宏大、低沉的铜钦声,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使人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令人感觉有些悲凉。C.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便能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D.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答案B解析选项A,“人们”是主语,“令人”句式杂糅;选项B,主语“整座色尔古藏寨”“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后文接使动句“使人令人”,正确;选项C,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出现双主语“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选项D,“感觉有些悲凉”前残缺使动短语。第五组(2020全国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在中国各种艺

22、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

23、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的组成部分。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 十分独特才华横溢异彩纷呈不可或缺解析第一空:“十分独特”,强调独有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这里强调篆刻艺术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的“独特”与“特有”性,故应选择“十分独特”。第二空:“才华横溢”的意思是很有才华,多就文学艺术方面而言。这里强调的是艺术家在篆刻艺术上的才华,故选择“才华横溢”更恰当。第三空:“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强调事物的新奇、特别与色彩艳丽繁多,可以直接充当谓语或

24、定语。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流派风格”的定语,因此,应用“异彩纷呈”。第四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强调不可缺少。由前面的“紧密结合”可知是强调不可缺少而非强调珍贵,故应用“不可或缺”。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答案D解析本题从成分残

25、缺、用词不当的角度设误。画线句中,“由于”和“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承揽”的对象多为一定的具体工作或物品加工等;“传承”侧重指传授和继承,可以用于学问、技艺、教义等;文段强调篆刻艺术的“发展”“超越”“升华”“成熟”等,且篆刻是一种技艺,故用“传承”更合适。A项,“由于”“使”仍然同时使用,仍为主语残缺句;B项,使用“承揽”,用词不当;C项,使用“承揽”,用词不当。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你永远那么

26、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主要有:表示对上文词语、概念的解释说明;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强调引出的下文;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表示声音延长;表示总结归纳;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文中的破折号和B项中破折号的用法均为“表示对上文词语、概念的解释说明”。A项,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C项,表示突然转变话题;D项,表示总结归纳。第六组二、(2020新高考全国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 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

27、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 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改进,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 ,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

28、,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 喜闻乐见 老少皆宜 不一而足解析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符合语境。 老少皆宜: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范围非常广。符合语境。 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符合语境。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答案B解析

29、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吸引观赏和竞技”的主语应该是“国际风筝节”,C、D两项主语是“山东潍坊”,与后句无法搭配,排除;A项,“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作“举办”的宾语,无法同时作后句的主语,同时“已经连续”缺主语,排除。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答案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分析比喻的“相似性”,首先要找出本体和喻体,再分析其相似点;画线句把“百哨齐鸣”比喻成“空中交响乐”,首先是声音上具有相似性;无数风筝上的哨声争相鸣响,正宛如“交响乐”的多人演奏,声音交织,在乐声的特点上也具有相似性;“具有独特的魅力”,风筝的哨声和交响乐一样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二者的相似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一)(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一)(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二)(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二)(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二)(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二)(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 2022年全国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专练(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2022年全国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专练(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 图文转换-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图文转换-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 2022年全国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专练(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2022年全国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专练(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 图文转换-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pptx图文转换-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pptx
  • 语言连贯对点专题训练(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语言连贯对点专题训练(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