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导案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6831494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导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导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导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导案 .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伊索寓言教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2 作者:日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3 伊索寓言教案杨公亮教材分析: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 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 ,为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奴隶伊索所作。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

2、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所录入的三则寓言故事, 情节紧凑, 意蕴丰厚, 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狐狸和葡萄 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 “是酸的,不好吃” ; 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耍弄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 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 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教学目标: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感知大意、紧扣语言,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

3、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教益。2、阅读比较三则寓言故事,了解伊索寓言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获得更多的智慧。教学难点:紧扣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并从中获得教益。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法;启发引导。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1、 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2、 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文学史上有一部很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伊

4、索寓言谁知道伊索是什么意思呢?(出示 PPT)伊索,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的寓言家, 传说曾经是一个奴隶, 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是儿童心目中的故事大王。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4 响很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相当广泛,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里的角色大

5、都由动物担任。其中农夫和蛇、 狼和小羊、 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初知大意。1、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伊索寓言 ,课文共有三个故事。请你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是哪三个故事,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2、学生快速自读课文。读完课文,老师要考察一下大家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出示 PPT)提醒学生注意 “狐狸”在一起连读时, “狸”读轻声; “葡萄”在一起连读时, “葡”读轻声。三、品读语言,感悟形象,理解寓意。1、过渡:这三个故事有趣好玩,你们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出来

6、说话了。PPT出示:请个同学来读一下这三句话,要读出人物的感情。“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狼来了,狼来了!”“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比较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虽然不一样,但却有相通的地方,看看谁先找出来。2、交流:三句话都是为骗人而说的谎话。板书:说谎。3、相机指导:谎话是说出来的,说谎的时候心会发慌的。提示注意:谎与慌的字形。课文中还有一个表示发慌的词语,是什么?惊慌失措。4、思考:那两只狐狸和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让我们回到课文去找找答案。A狐狸和葡萄(1)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2)(PPT课文第一自然段 )葡萄架

7、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1.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2. 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3. “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3)(PPT课文第二自然段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1.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 、 “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2. 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

8、,共 7 页5 3. 看来狐狸是吃不到葡萄, 心里酸溜溜的。 这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谁来读一读?(4)(PPT课文第三自然段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1. 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2. 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个人?交流: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自我安慰3. 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5) 吃不到葡萄, 就说是酸的。 狐狸先生的这句话, 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俗语了。(6) 小结:其实在我们心中也住着这样一只狐狸, 所以要看管好它,不能随便让它跑出来哦。B牧童和狼(1)齐读故事,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读顺句子。 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

9、么故事?一个牧童总爱说谎骗人,后来他说了真话,却没有人相信他。(2)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3)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PPT出示前后对比)狼没来牧童:几次大叫(说谎)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村民:闻声赶来(上当)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4)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交流:无聊、寻开心、恶作剧。寻开心也好, 无聊也罢, 有时搞点恶作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次又一次采取这样的手段却是不对的。(5)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

10、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6)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PPT )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C蝉和狐狸(1)我们学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6 (2)认真读读狐狸和蝉这个故事,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狐狸用骗乌鸦的方法骗蝉,但是蝉没有上当。(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4)(PPT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 ) 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

11、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蝉察觉其中有诈, 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 猛地扑了过去。蝉对狐狸说: “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5)你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6)假如乌鸦遇到了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乌鸦老弟,你怎么会上狐狸的当呢?难怪人们都说菜鸟呢! 哎哟,蝉老弟,我的肉都被狐狸骗走了,以后你遇到它可要注意呀。四、总结全文(1)三则寓言给予了我们不同的启示,我们默读比较这三则故事,它们在故事结构、人物角色等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三篇

12、课文后面都有一个道理。(你说这个道理, 是不是就像人生格言一样。 我们给这三个道理起个名字:叫格言式结尾。)我发现每篇故事中,都有动物。主人公都是动物。狐狸和狼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凶恶的家伙,狡猾的骗子。你说狐狸和狼有没有什么优点?可以保持生态平衡。那你课后创作以他们为正面角色的寓言。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有变化。狐狸:回过头来,说一句话。狼如果不来了。写故事的时候,有变化,然后引起我们思考。故事就是故事,写故事,就要有变化,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不能平铺直叙。我发现每个课题里面都有一个和字,都是用什么和什么来比喻人和人的关系。每个题目中都有动物的名字,而且是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全都是伊索寓言。终于说了一句大实话。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有些人无能为力一贯说谎的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7 一个聪明的人我们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揠苗助长、狐狸和乌鸦、农夫和蛇、鹬蚌相争。想一想,像这类文章,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呢?都有道理,都有趣,都好玩,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