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多环芳烃及其它常见化学致癌物PPT课件.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6793390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多环芳烃及其它常见化学致癌物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多环芳烃及其它常见化学致癌物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多环芳烃及其它常见化学致癌物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多环芳烃及其它常见化学致癌物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概述一、概述 致癌性多环芳烃的重要性:致癌性多环芳烃的重要性:1、数量最多数量最多的一类致癌物。的一类致癌物。2、分布最广分布最广的环境致癌物。的环境致癌物。3、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环境致癌物。的环境致癌物。二、多环芳烃的性质和种类二、多环芳烃的性质和种类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非稠环型非稠环型:苯环之间有碳原子相连如联苯:苯环之间有碳原子相连如联苯 稠环型稠环型:两个碳原子为两个苯环共有:两个碳原子为两个苯环共有 通常称稠环芳香烃为多环芳烃,不包括联苯。通常称稠环芳香烃为多环芳烃,不包括联苯。第一节第一节 多环芳烃

2、多环芳烃 四、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四、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 多环芳烃可引起皮肤癌、肺癌、胃癌,空气多环芳烃可引起皮肤癌、肺癌、胃癌,空气中苯并芘与皮肤癌、肺癌有明显正相关性。美国中苯并芘与皮肤癌、肺癌有明显正相关性。美国提出大气中苯并芘每增加提出大气中苯并芘每增加0.1g/cm3,肺癌死亡率,肺癌死亡率相应增加相应增加5。 多环芳烃为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先经代多环芳烃为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先经代谢活化才呈现致癌性。终致癌物为二氢二醇环氧谢活化才呈现致癌性。终致癌物为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可与苯并芘,可与DNA分子的鸟嘌呤结合,使分子的鸟嘌呤结合,使DNA烷烷基化,以致基化,以致D

3、NA的遗传密码发生改变。的遗传密码发生改变。 苯并(a)芘苯并苯并(a)芘环氧化物芘环氧化物苯并苯并(a)芘二氢二醇芘二氢二醇环氧化物水化酶环氧化物水化酶苯并苯并(a)芘芘7,8二氢二氢二醇二醇9,10还氧化物还氧化物OMFOsHHOHOHHHOHOHOMFOs第二节 其他化学致癌物 一、芳香族氨基化合物一、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氨基(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氨基(NH2)取代而形成)取代而形成芳香族氨基化合物芳香族氨基化合物芳香胺芳香胺。氨基可单独,也。氨基可单独,也可与卤素(主要是氯)、烃基或羟基一起在环上可与卤素(主要是氯)、烃基或羟基一起在环上的任何位置作不同取代。的任何位置作

4、不同取代。 中等到低等毒性,主要作用于血液,形成高铁中等到低等毒性,主要作用于血液,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也可发生溶血作用及其他急性、慢性血红蛋白,也可发生溶血作用及其他急性、慢性中毒。有的还有致癌作用。中毒。有的还有致癌作用。1、4-氨基联苯2、联苯胺3、4-氯-2-甲基苯胺4、2-萘胺5、4-氨基-3,2-二甲基偶氮苯6、2-氨基-4-硝基甲苯7、2,4-二氢基甲醚8、4-氯苯胺9、4,4-二氨基二苯甲烷10、3,3-二氯联苯胺11、3,3-二甲氧基联苯胺12、3,3-二甲基联苯胺13、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14、2-甲氧基-5-甲基苯胺15、4,4-亚甲基-二(2-氯苯胺)1

5、6、4,4-二氨基二苯醚17、4,4-二氨基二苯硫醚18、2-甲基苯胺19、2,4-二氢基甲苯20、2,4,5-三甲基苯胺21、2-甲氧基苯胺22、4-氨基偶氮苯23、2,4-二甲基苯胺24、2,6-二甲基苯胺1、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大多能。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大多能氧化血红蛋白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氧化血红蛋白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从而损害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从而损害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2、溶血作用、溶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浓度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3、损害肾脏和膀胱、损害肾脏和膀胱。接触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早期。接触芳香族氨基化合

6、物早期可发生急性化学性膀胱炎;急性中毒者还会损害可发生急性化学性膀胱炎;急性中毒者还会损害肾脏。肾脏。4、致癌作用、致癌作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一些芳香。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一些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已经确定致职业性族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已经确定致职业性膀胱癌的有联苯胺、萘胺、膀胱癌的有联苯胺、萘胺、4氨基联苯。金胺可氨基联苯。金胺可导致肝癌。导致肝癌。致癌机制致癌机制:芳香族氨基化合物进入机体后经:芳香族氨基化合物进入机体后经N羟羟化和酯化两个活化过程后具有致癌性。人和狗具有化和酯化两个活化过程后具有致癌性。人和狗具有这两种酶(这两种酶(N-羟化酶和磺基转移酶)。因此可引起

7、羟化酶和磺基转移酶)。因此可引起膀胱肿瘤。膀胱肿瘤。二、亚硝胺类化合物二、亚硝胺类化合物 结构通式结构通式 R1、R2可分别为烷基、芳香基或环状化合物可分别为烷基、芳香基或环状化合物。亚硝酰胺的。亚硝酰胺的R1为烷基,为烷基,R2 为酯基或酰胺基。为酯基或酰胺基。NR1R2NO1、生物合成、生物合成 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也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也可能存在仲胺。两者可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亚硝胺类可能存在仲胺。两者可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化合物: 凡含有凡含有N结构的化合物都可参加上述反应。结构的化合物都可参加上述反应。如酰胺类、某些氨基酸、肽类、肌酸、肌酐

8、和氨如酰胺类、某些氨基酸、肽类、肌酸、肌酐和氨基甲酸乙酯都可进行亚硝胺合成,酰胺合成基甲酸乙酯都可进行亚硝胺合成,酰胺合成亚硝亚硝胺胺的反应如下:的反应如下:2、毒性作用、毒性作用 LD50为为150-500mg/kg。急性毒性主要作用在肝。急性毒性主要作用在肝脏,还可以引起肺出血,对眼、皮肤、呼吸道有脏,还可以引起肺出血,对眼、皮肤、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亚硝酰胺类化合物有直接刺激作用,刺激作用。亚硝酰胺类化合物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组织严重损害。可引起局部组织严重损害。3、亚硝胺的致癌作用、亚硝胺的致癌作用 亚硝胺对鱼、小鼠、大鼠、犬和猴等动物的不亚硝胺对鱼、小鼠、大鼠、犬和猴等动物的不同

9、组织、器官均有强致癌作用,尤其以啮齿动物同组织、器官均有强致癌作用,尤其以啮齿动物最为敏感。最为敏感。90多种亚硝胺类化合物有致癌性,主多种亚硝胺类化合物有致癌性,主要引起肝、食道、胃等器官的肿瘤。要引起肝、食道、胃等器官的肿瘤。 致癌机理致癌机理:亚硝胺化合物在:亚硝胺化合物在MFO作用下,可生成重氮烷,再经脱烷基作用下,可生成重氮烷,再经脱烷基作用而生成自由甲基。后者使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烷基化,尤其是时作用而生成自由甲基。后者使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烷基化,尤其是时RNA、DNA的鸟嘌呤发生烷化作用,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通过体细胞的鸟嘌呤发生烷化作用,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通过体细胞突变或者细胞

10、的分化失常,导致肿瘤的发生。突变或者细胞的分化失常,导致肿瘤的发生。 对于亚硝酰胺,一般认为其可直接致癌,不需要经过对于亚硝酰胺,一般认为其可直接致癌,不需要经过MFO的作用就可生成重氮烷和自由甲基而引起肿瘤。的作用就可生成重氮烷和自由甲基而引起肿瘤。三、黄曲霉毒素三、黄曲霉毒素 剧毒物质,是剧毒物质,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化学致癌物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主要诱,主要诱发肝癌,也可引起胃癌、肾癌、结肠癌等。发肝癌,也可引起胃癌、肾癌、结肠癌等。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具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中以黄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具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中以黄曲霉毒素曲霉毒素B1致癌作用最强,致癌作用最强,

11、M1、G1、B2也有致癌作用。也有致癌作用。主要可能出现于受黄曲霉污染发生霉变的食物中。主要可能出现于受黄曲霉污染发生霉变的食物中。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的摄入途径:两种通过膳食的摄入途径:由受黄曲霉毒素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中摄入污染的植物性食物中摄入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的黄曲霉毒素霉毒素(主要为主要为M1)。 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后,分布在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后,分布在肝脏肝脏最多,是其他最多,是其他器官的器官的515倍。

12、肾、脾和肾上腺也有分布。血液中很倍。肾、脾和肾上腺也有分布。血液中很少。少。 黄曲霉毒素在体内的主要代谢过程为羟基化作用、黄曲霉毒素在体内的主要代谢过程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黄曲霉毒素能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临床症状以黄疸为主,伴有呕吐、厌食、发热、临床症状以黄疸为主,伴有呕吐、厌食、发热、腹水等。腹水等。黄曲霉的毒黄曲霉的毒(LD50)大小顺序为大小顺序为B1、M1、G1、B2、G2。致癌致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肝癌的发生与该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肝癌的发生与该地区黄曲霉毒素的高含量有关。动物实验表明

13、,黄曲黄曲霉毒素的高含量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黄曲霉毒素能在鱼类、禽类和灵长类中诱发肝癌。霉毒素能在鱼类、禽类和灵长类中诱发肝癌。除除极易导致肝癌外,由于给毒途径不同,还可引起极易导致肝癌外,由于给毒途径不同,还可引起肾、胃、支气管、腺体和皮下组织的癌肿。肾、胃、支气管、腺体和皮下组织的癌肿。 致癌机制致癌机制:黄曲霉毒:黄曲霉毒素为间接致癌物,在体素为间接致癌物,在体内经内经MFO作用,形成作用,形成2,3环氧黄曲霉毒素,环氧黄曲霉毒素,然后环氧结构开环,在然后环氧结构开环,在2位上形成正碳离子,位上形成正碳离子,并与细胞核酸鸟嘌呤的并与细胞核酸鸟嘌呤的N7结合,引起结合,引起DNA突变。突变。27 结束语结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