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流转税).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26692689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X 页数:208 大小:71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学(流转税).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亲,该文档总共2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税收学(流转税).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学(流转税).pptx(20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朱朱立立芬芬税税收收学学1.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是:ABCA、 财政性财政性B、 专用性专用性C、 分散性分散性D、 外在性外在性2.下列支出项目属于财政转移下列支出项目属于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有:性支出的有:ACDA、 补助下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B、 向外国政府的捐赠支出向外国政府的捐赠支出C、 债务利息支出债务利息支出D、 灾害救济支出灾害救济支出3.市区某个人出租房屋取得全年市区某个人出租房屋取得全年租金收入租金收入30000元,应向税务机元,应向税务机关缴纳哪几种税?各缴纳多少?关缴纳哪几种税?各缴纳多少?(1) 应纳营业税应纳营业税=300005%=1500(2) 纳房产

2、税纳房产税=3000012%=3600(3) 应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应纳城市建设维护税=9007%=63元元(4) 应纳个人所得税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12-800)20%20=4080元元4.某技术员在一家设计所工作,某技术员在一家设计所工作,本月取得工资收入本月取得工资收入3600元,另元,另从一家建设单位取得图纸设计收从一家建设单位取得图纸设计收入入3200元,按协议规定,税款元,按协议规定,税款由支付单位承担。(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单位承担。(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2000-5000元的,税率为元的,税率为15%,速算,速算扣除数为扣除数为125元,劳务报酬

3、所得元,劳务报酬所得的所得税税率为的所得税税率为20%),试计算),试计算该个人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该个人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1)工资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3600-800)15%-125=295元元(2) 劳务报酬应纳营业税劳务报酬应纳营业税=32005%=160元元(3) 设计收入(设计收入(“劳务报劳务报酬酬”)净收入的应纳所得额)净收入的应纳所得额=(3200-800)/(1-20%)=3000元元5.某演员某演员2002年年5月参加一场月参加一场演出,取得出场费演出,取得出场费10000元,元,她将此出场费中的她将此出场费中的4000元捐元捐赠给赠给“希望工

4、程希望工程”,请计算,请计算该演员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该演员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10000(1-20)=8000(元元) 捐赠扣除限额捐赠扣除限额=800030=2400(元元) 捐赠扣除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捐赠扣除后的应纳税所得额=8000-2400=5600(元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560020=1120(元元) 6.某电视机厂(一般纳税人)某电视机厂(一般纳税人)销售给某商场销售给某商场100台电视,不台电视,不含税单价为含税单价为 2300元台,已元台,已开具专用发票,双方议定送货开具专用发票,双方议定送货上门,商场支付运费上门,商场支付运费1500元元(开具普

5、通发票)。当月该企(开具普通发票)。当月该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3400元。该企业应纳增值税是多少?元。该企业应纳增值税是多少?财财 政政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政府收费国债收入国债收入第一章第一章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概述税收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第三节第三节 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第四节第四节 税收效应税收效应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概述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

6、标准,参与剩余产品价值的再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税收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国家是行使征税权的主体(一)国家是行使征税权的主体 (二)(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共产品,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力(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力(四)税收体现着一定的分配关系(四)税收体现着一定的分配关系(五)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五)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一)市场失灵的表现(一)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垄断。垄断可以通过限制

7、。垄断可以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2、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充分。在市场经济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存在外部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存在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外部正效应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外部

8、正效应的典型例子是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二)市场缺陷的表现(二)市场缺陷的表现1、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不公。市场分配是市场分配是按要素分配,注重效率,必然导按要素分配,注重效率,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使收入分配失致收入差距扩大,使收入分配失去公平。公平和效率是不可分的去公平。公平和效率是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旦出现严重的分配两个方面,一旦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也就失去了效率。不公,也就失去了效率。2、经济波动。、经济波动。自发的过度的竞自发的过度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失业、通货膨争不可避免地造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买方的过度竞争,胀和经济波动。买方的过度竞争,会造成需求过旺,

9、经济过热,引会造成需求过旺,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卖方的过度竞争会起通货膨胀;卖方的过度竞争会造成价格大战,需求不足,经济造成价格大战,需求不足,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经济波动会造衰退,通货紧缩。经济波动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三)公共物品(三)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它们带来的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 私人物品私人物品能分割开并分别地提供能分割开并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给不

10、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收益或成本。收益或成本。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私人物品 排他性排他性 竞争性竞争性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人都可以从天气预报得到气每个人都可以从天气预报得到气象信息,等等象信息,等等。有些公共物品虽然经过技

11、术处理有些公共物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有时排除成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有时排除成本太高,因而经济上不可行。公本太高,因而经济上不可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成“免费搭车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用公共物品的利益。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3、混合物品、混合物品 (1)排他性排他性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2) 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竞争性例如,

12、一座桥梁,在不过分拥挤的条件例如,一座桥梁,在不过分拥挤的条件下,多出一辆车通行,并不影响其他车下,多出一辆车通行,并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也就是增加一辆车通行辆的正常通行,也就是增加一辆车通行并不增加边际成本,具有非竞争性;但并不增加边际成本,具有非竞争性;但要阻止车辆通行也是可能的,只要设置要阻止车辆通行也是可能的,只要设置一个岗亭即可做到,所以又具有排他性。一个岗亭即可做到,所以又具有排他性。有些物品只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有些物品只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排他性,这种特征往,这种特征往往是由过分拥挤和外部效应两种不往是由过分拥挤和外部效应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

13、前一种情况还以桥同情况引起的。前一种情况还以桥梁为例,该桥梁通行的车辆已经接梁为例,该桥梁通行的车辆已经接近或超过负荷能力,如若再增加通近或超过负荷能力,如若再增加通行车辆,则必须增加执勤人员来缓行车辆,则必须增加执勤人员来缓解通行的车流量。后一种情况可以解通行的车流量。后一种情况可以一座花园为例,一座花园,即使设一座花园为例,一座花园,即使设置围墙,也不可能排除路人闻到花置围墙,也不可能排除路人闻到花香并享受净化空气故好处。香并享受净化空气故好处。(四)公共需要(四)公共需要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

14、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由政府代表国家公共部门提供由政府代表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公共需要的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满足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满足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剩余产品部分。剩余产品部分。(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

15、总。(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其他社会成员享用。(消费的非排(消费的非排他性)他性)(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付出代价(如交税或付费如交税或付费),但这里的,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

16、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取得(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方式的非竞争性)(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部分的抽取。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强制性。强制性并非国家的暴。强制性并非国家的暴政,征纳双方都被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政,征纳双方都被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之中,是一种强制性与义务性、法制性之中,是一种强制性与义务性、法制性的结合。的结合。2.无偿性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并不是绝。税收的

17、无偿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无偿性与非直接、非等对的,而是一种无偿性与非直接、非等量的偿还性的结合。量的偿还性的结合。3.固定性固定性。实际上是指程序的确定。实际上是指程序的确定性性,征纳双方都不能任意违背。征纳双方都不能任意违背。 以上是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以上是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它并不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不同,它并不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不同,而是反映了一切税收的共性。一种而是反映了一切税收的共性。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否税收决定于它是财政收入形式是否税收决定于它是否同时具备这三个基本特征。否同时具备这三个基本特征。 三、税收的作用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8、:(一)、为政府的公共支出筹措资金(一)、为政府的公共支出筹措资金(二)、矫正收入的分配(二)、矫正收入的分配(三)、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三)、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四)、稳定经济(四)、稳定经济三、税收分类与税制结构三、税收分类与税制结构四、税制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纳税人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即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主要解决的是向谁征税或由谁缴税人。它主要解决的是向谁征税或由谁缴税的问题。的问题。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是不同的它是税法上与纳税人是不同的它是税法上规定的负有代扣代缴税

19、收义务的单位和个规定的负有代扣代缴税收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他并不一定是纳税义务人,自身也不人,他并不一定是纳税义务人,自身也不发生纳税义务。发生纳税义务。负税人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二)、课税对象(二)、课税对象1、课税对象、课税对象也称课税客体,也称课税客体,即国家征税的目的物,它表明即国家征税的目的物,它表明对什么进行征税。一般来说,对什么进行征税。一般来说,作为课税对象的有物品、收入、作为课税对象的有物品、收入、财产、行为等。财产、行为等。 2、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是指计算应纳税额所依据的标准,它分为两种:额所依据的标准,它分为两种:即

20、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即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 3、税源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如个人所得税的或最终出处。如个人所得税的税源就是个人所得,营业税的税源就是个人所得,营业税的税源就是营业收入。税源就是营业收入。 4、税基税基是课税基础的简称,是课税基础的简称,指建立某种税种或税制的经指建立某种税种或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济基础或依据 。税基宽,则税基宽,则税源厚,税款多,反之,税税源厚,税款多,反之,税款则少。款则少。 (三)、税率(三)、税率税率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是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数额之间的比例,是计算据数额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是税制的应纳税额的尺

21、度,是税制的核心要素。核心要素。 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指对。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的大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的大小,都按相同的比例征收的税率。小,都按相同的比例征收的税率。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1)统一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2)行业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3)产品比例税率,)产品比例税率,(4)幅度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也称。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指按课税对象的固定税额,是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数量直接规定一个固定数一定数量直接规定一个固定数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它一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它一般适用于从

22、量计征的课税。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课税。3、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按。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高到底干等级,每个等级由高到底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累进税率因计算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将课税对象全部数额都是将课税对象全部数额都按照其所适用的最高一极征税比例计税按照其所适用的最高一极征税比例计税的一种累进税率。的一种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是把课税对

23、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划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各等级分别按所适别规定不同的税率,各等级分别按所适用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即一定数额的用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即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收人档次收人档次 税率税率 ()适用全额适用全额累累进税率进税率的应的应税所税所得得适用超额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应税所的应税所得得按全额按全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计算的税计算的税 额额按超额按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计算的税计算的税 额额 I0000以下以下 10 1000150000 20 5000l-100000 30 假定某人

24、收入100000元:二者又有不同的特点二者又有不同的特点。 首先,全额累进税率累进程度高,超额首先,全额累进税率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累进税率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 其次,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其次,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再次,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再次,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四)

25、、纳税期限(四)、纳税期限纳税期限就是指税法规定纳税纳税期限就是指税法规定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时间间隔。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时间间隔。 (五)、纳税环节(五)、纳税环节纳税环节实质从生产到消费整纳税环节实质从生产到消费整个流转环节,税法规定应当缴个流转环节,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纳税款的环节。 (六)、减免税(六)、减免税减税减税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减征一部分;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减征一部分; 免税免税是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给予全部免征。是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给予全部免征。起征点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在起征点以下不征税,超税的最低界限

26、,在起征点以下不征税,超过起征点以后,对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过起征点以后,对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免征额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总额中免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免征额以内不征税,只对予征税的数额,免征额以内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七)违章处理(七)违章处理税收的违章处理是税务机关税收的违章处理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税收的违取的处罚性措施。税收的违章行为一般有章行为一般有偷税、抗税、偷税、抗税、欠税、骗税以及其他违反税欠税、骗税以及其他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收法律、法规、规章

27、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三、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三、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一)税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一)税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1、税制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税制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确立的目标;确立的目标;2、税制改革的可持续性;、税制改革的可持续性;3、税制改革产生的合意的或不合意的、税制改革产生的合意的或不合意的副产品的程度。副产品的程度。(二)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二)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1、流转税比重过大,并没有形成双主、流转税比重过大,并没有形成双主体的税制结构;体的税制结构;2、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鼓励技术进步;、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鼓励技术进

28、步;3、企业所得税内外两套税制,不适应、企业所得税内外两套税制,不适应加入加入WTO的要求;的要求;4、税收管理电子、网络化程度不高;、税收管理电子、网络化程度不高;5、税收征管不严,偷漏税现象严重存、税收征管不严,偷漏税现象严重存在。在。(三)根据最适课税理论深化我国税(三)根据最适课税理论深化我国税制改革制改革1、宽税基。重点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宽税基。重点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2、低税率。、低税率。3、差别待遇。、差别待遇。4、严格管理。、严格管理。第二节第二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含义及其衡量(一)税收负担的含义及其衡量1、税收负

29、担的概念、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是指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和和可供征税的税可供征税的税基基之间的对比关系。税负水平是税制的之间的对比关系。税负水平是税制的核心问题,体现税收与政治、经济之间核心问题,体现税收与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 2、合理确定税收负担的意义、合理确定税收负担的意义(1)确保政府满足公共需要的财力;)确保政府满足公共需要的财力;(2)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3)保证政治稳定。)保证政治稳定。税税收收负负担担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税收占税收占GDP的的比重比重微观税收负担:微观税收负担:纳税人的纳税纳税人的纳税额占纳

30、税人相额占纳税人相关收入的比重关收入的比重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依据,也是税收政策依据,也是税收政策实施的综合体现实施的综合体现企业税企业税收负担收负担居民个人居民个人税收负担税收负担企业纳税额企业纳税额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居民个人纳税额居民个人纳税额 应税收入应税收入=3、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二)税收负担水平分析(二)税收负担水平分析 1、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1)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总体看:总体看:平均税收负担在平均税收负担在28.7%30.4%,且有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且有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平均税负在平均税负在

31、31.1%33.5%, 美国为美国为27%左右、荷兰为左右、荷兰为50%左右。左右。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平均税负在平均税负在18.9%19.5%,印尼为印尼为15%左右,南非为左右,南非为30%左右。左右。(2)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相当低。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相当低。1996年年是最低水平,只有是最低水平,只有10.2%,近几年有,近几年有所提高,所提高,2001年为年为 15.95 %。宏观税。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低,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收负担水平低,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的自有财力,促进国民经济扩大企业的自有财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但是另一方面削弱了国家的宏增长,但是另

32、一方面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的观调控能力,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和不协调。不稳定和不协调。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可比因素。存在着不可比因素。(1)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社会保险税;)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基金放在预算外;社会保险基金放在预算外;(2)费挤占税的问题严重。)费挤占税的问题严重。(3)一部分财政资金放在预算外。)一部分财政资金放在预算外。2000年预算外资金为年预算外资金为3826.4亿元,相亿元,相当于财政收入的当于财政收入的23.4% 2、 微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微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 实际

33、负担率实际负担率=实交税金实交税金与与不含税销售收入不含税销售收入之比之比 (19931996 6.7%5.14%) 名义负担率名义负担率=应交税金应交税金与与不含税销售收入不含税销售收入之比之比 (19931996 8.15%6.03%)各类企业平均税负率各类企业平均税负率=税收总收入税收总收入与与含税含税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之比之比 (7.61%)流转税税负率流转税税负率=流转税收入流转税收入与与含税销售收含税销售收入入之比之比 ( 7%)内资内资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内资企业所得内资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应纳税所得额之比(税收入与应纳税所得额之比(23.2%)外资外资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企

34、业所得税负担率=外资企业所得外资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应纳税所得额之比(税收入与应纳税所得额之比(8.86%)企业企业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负担率=企业所得税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应纳税所得额之比(应纳税所得额之比(19911996 年年 12.85% 9.85%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二、税负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的概念和特征:(一)税负转嫁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概念: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象。

35、2、特征:、特征:(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而且价格的升降是由税负转联系,而且价格的升降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嫁引起的;(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税负再分配,其结果必然导致纳税税负再分配,其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人与负税人的分离;(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主动的行为。)税负转嫁是纳税人主动的行为。 3、税收归宿、税收归宿 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收归宿是一种理论抽象,点。税收归宿是一种理论抽象,如果分析具体的企业、个人之如果分析具体的企业、个人之间的税负转嫁过程,它等于负间的税负转

36、嫁过程,它等于负税人。税人。 (二)税负转嫁方式(二)税负转嫁方式 1、前转。、前转。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2、后转。、后转。又称为逆转,指纳税人无法实又称为逆转,指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税负的方式。3、散转。、散转。又称为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又称为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行。4、消转。、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自行消化税款。率,自行消化税款。 5、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指对某些能够增指对某些能

37、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股票)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股票)的课税,预先从价格中扣除,然后的课税,预先从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三)税负转嫁条件(三)税负转嫁条件 1 1、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 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自由浮动。(1)税种因素:)税种因素:商品课税较易转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征税范围:)征税范围:课税范围宽广的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难以转嫁。 2、影响税负转嫁程度的因素、影响税负转嫁

38、程度的因素1)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不易(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不易上升,税负不易转嫁)消费上升,税负不易转嫁)消费者承担的比例小于生产者承者承担的比例小于生产者承担的比例;担的比例;(3)供求关系:)供求关系: 2)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容易上(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容易上升,税负容易转嫁)消费者承升,税负容易转嫁)消费者承担的比例大于生产者承担的比担的比例大于生产者承担的比例;例; 3)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供(供求平衡的商品价格比较稳定,求平衡的商品价格比较稳定,税负均等转嫁)消费者承担的税负均

39、等转嫁)消费者承担的比例等于生产者承担的比例。比例等于生产者承担的比例。 (4)生产者谋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谋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目标: 经营者必然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转经营者必然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转嫁税负而提高价格引起的商品销量嫁税负而提高价格引起的商品销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经营者宁愿少转嫁一部分税款以保证营者宁愿少转嫁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的销量。此种情况在独占性商商品的销量。此种情况在独占性商品的品的 税负转嫁中更为常见。税负转嫁中更为常见。(四)我国的税负转嫁四)我国的税负转嫁 1、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税负转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税负转嫁的条件

40、条件(1)当时的企业不构成生产的主体,)当时的企业不构成生产的主体,不存在独立的经济利益,没有在利益不存在独立的经济利益,没有在利益驱动下的转嫁税负的动机;驱动下的转嫁税负的动机;(2)当时实行政府统一规定的计划价)当时实行政府统一规定的计划价格体制,不存在价格自由浮动机制,格体制,不存在价格自由浮动机制,因而也不存在转嫁税负的客观条件。因而也不存在转嫁税负的客观条件。 2、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税负转嫁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税负转嫁的条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条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企业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企业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了自身独立的经济利者和经营者,有了自身独立

41、的经济利益。益。(2)对价格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价格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19781984年期间,以有计划的调整年期间,以有计划的调整价格为主,价格为主,19841991年调放结合,年调放结合,1992年以后,以放为主。目前,已有年以后,以放为主。目前,已有95%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3、研究、研究 税负转嫁的意义税负转嫁的意义(1)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1)对价格放开的生活必需品课以重税,)对价格放开的生活必需品课以重税,增加消费者负担;增加消费者负担;2)对短线产品加税,既可以限制消费,)对短线产品加税,既可以限制消费,

42、又不会妨碍生产的增长;又不会妨碍生产的增长;3)对长线产品加税,税负不容易转嫁,)对长线产品加税,税负不容易转嫁,可以限制生产,但不利于鼓励消费,可以限制生产,但不利于鼓励消费,(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3)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动机。动机。第三节第三节 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一、税收应以公平为本一、税收应以公平为本税税收收公公平平普遍征税普遍征税平等征税平等征税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所

43、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的纳税。毫无例外的纳税。横向公平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同的人同等纳税。纵向公平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同的人不同等纳税。(一)税收公平的含义(一)税收公平的含义(二)税收公平与社会的公平和经济公(二)税收公平与社会的公平和经济公平的关系平的关系1、税收公平是以该社会的社会公平和、税收公平是以该社会的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为基础和前提的。经济公平为基础和前提的。2、税收政策必须及时调整税收公平与、税收政策必须及时调整税收公平与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之间可能出现的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矛盾。(例如)。(例如)(1)当经济

44、活动所决定的分配已经是)当经济活动所决定的分配已经是公平的了,公平的了,税收分配就应以不干扰这税收分配就应以不干扰这一分配格局为公平;一分配格局为公平;(2)当经济活动决定的分配被证明是)当经济活动决定的分配被证明是不公平的,则不公平的,则公平的税收就应以矫正公平的税收就应以矫正这一分配格局为目标;这一分配格局为目标;(3)从财政税收的角度看是公平的,)从财政税收的角度看是公平的,但从社会和经济角度看却是不公平的,但从社会和经济角度看却是不公平的,这时必须这时必须通过调整税制以适应经济和通过调整税制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公平的要求。社会公平的要求。二、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二、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45、1、征税过程中的效率、征税过程中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2、征税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征税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即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即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三、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三、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1、税收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税收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条件的统一体。(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税收作为一种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手段是以丰裕的社会产品为基础的,分配手段是以丰裕的社会产品为基础的,而没有效率的公平便成了

46、无本之木。而没有效率的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2)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公平失去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的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2、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就某一个具体的、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就某一个具体的征税活动而言,两者会有矛盾和冲突。征税活动而言,两者会有矛盾和冲突。(1)商品课税)商品课税通过奖限政策促进合通过奖限政策促进合理配置资源和发展生产,一般认为是有理配置资源和发展生产,一般认为是有效率的;它违背了量能纳税的原则,通效率的;它违背了量能纳税的原则,通常又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常又被认为是不公平的。(2)所得课税)所得课税具有负担合理、课税具有负担合理、课税公平的优

47、点;但它距离经济运行过程比公平的优点;但它距离经济运行过程比较远,很很难直接调节生产和流通,又较远,很很难直接调节生产和流通,又有效率不高的缺点。有效率不高的缺点。 、从整个税制和税收总政策来考、从整个税制和税收总政策来考虑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虑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兼顾型兼顾型”税制。税制。()() “效率型效率型”税制。税制。发展中国家实发展中国家实施施“效率型效率型”税制比实行税制比实行“兼顾型兼顾型”税税制更能促进本国经济腾飞。制更能促进本国经济腾飞。()()“公平型公平型”税制。税制。发达国家实施发达国家实施“公平型公平型”税制更有益于社会公平。税制更有益于社会公平。第四节税

48、收效应第四节税收效应一、税收效应的概念一、税收效应的概念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映,或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者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税收效应税收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税收替代税收替代二、税收收入效应二、税收收入效应、概念、概念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机制、机制政府课征一次

49、性税收纳税人收入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纳税人收入水平下降减少商品购买量水平下降减少商品购买量 消消费水平下降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费水平下降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变不变三、替代效应三、替代效应、概念、概念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人减少征税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即以无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机制、机制政府对

50、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会影响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纳税人减少商品的相对价格纳税人减少征税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征税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以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四、税收的四、税收的“中性中性”、超额负担的主要表现、超额负担的主要表现()因国家征税导致纳税人的)因国家征税导致纳税人的经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面的超额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