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691238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崇敬之情,受到情感熏陶。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抓住重点关键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文中的关联词语造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文写法特点。【教学准备】宋庆龄的资料、ppt制作、樟树图片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指读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你了解宋庆龄吗?(出示宋庆龄图片)你们看,照片上这个仪态端庄,高贵典雅的女士就是宋庆龄,她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被称为国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

2、的妇女之一。3、 “故居”是什么意思?(以前的老朋友称为“故友”或“故人”,称自己的家乡为“故乡”,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就是“故居”)4、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问题听老师读一读课文。2、课文的哪几小节具体写樟树?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1、(出示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图片)在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现在是夏天,正是樟树生长的最为旺盛的时候,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庆龄的故居,欣赏一下这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走进宋庆龄故居,可以看到一幢德式白墙红瓦的船型建筑,这里环境幽雅宁静,绿树成荫,花草茂盛,而最引人注目就是这两棵樟树。抬头仔

3、细看看,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吗?2、课文的第四小节就介绍了这两棵樟树的生长特点。(指名读)(出示第四小节)4、 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概括樟树的生长特点?(蓬蓬勃勃)(四季常青是樟树的一个特点,最能概括它生长特点的是哪个词语?)板书:蓬蓬勃勃(指名读四季常青一句)5、那课文中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导朗读:什么样子是粗壮的?(读得响亮)伸向四面八方怎么伸向四面八方的?能用你的动作来演示一下吗?(慢而有力)伸得远远的(声音拖长)这一句话写出了樟树的姿态,谁来读好这句话?评价:多么粗壮有力的樟树啊,那伸向四

4、面八方的枝干,每一根都充满了蓬勃生机,伸得远远的! 还有哪句话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指名读)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樟树树叶很稠密?(指图)(樟树的叶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挨挨挤挤的;叶子一团抱着一团,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就像一把绿绒伞)樟树的叶子不仅稠密而且绿得发亮。这是一种怎样的绿呀!你想到哪些学过的词语?(绿油油、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油光发亮、色如翡翠)(齐读词语)再读读,“绿得发亮”,你还感受到什么?是啊,一种生机,一种活力,仿佛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请你读一读。5、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这真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女生一起来读好这两句话。)6、一

5、年四季,春夏秋冬,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盛夏,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它,冬天,凛冽的北风侵袭着它面对这些磨难,樟树没有退缩,永远四季常青,永远那么蓬蓬勃勃!想象一下:语言训练:夏天,樟树 . 评价:盛夏似火的骄阳晒不枯它们冬天,樟树 . 评价:大雪冰封冻不死它们 ,樟树 . ,樟树 .评价:冬天凛冽的北风吹不倒它们 雷电交加劈不坏它们(狂风大作时,大雨如注时,风雨交加时、电闪雷鸣时)7、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风霜雨雪,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看到刚才的一幕幕,你觉得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生命力顽强)(男生读樟树四季常青一句,注意突出“四季常青”、“无论”“还是”“总是”)8、从男生的朗读中,我

6、也听出了樟树的生命力顽强,和对樟树的赞美、崇敬之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好第四小节。(出示第四小节)三、学习第五自然段,品悟樟树的香气永存1、樟树不仅长得蓬蓬勃勃,生命力顽强,它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出示第五小节)放声朗读这一小节,看看樟树与众不同特点是什么?2、(写了樟树有一种香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能够拒虫)(板书:香气持久、拒虫)3、这一小节是怎么写出樟树这一特点的?A、“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a、指名读,评价:要

7、读出樟树的特点“永久保持”(突出:一种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只要、就)这里直接介绍了持久而又能拒虫的香味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谁来读好这几句话?)b、出示几组图片:这是在地下埋藏了4000年的樟树桩,可当考古学家将它挖掘出来时,它依然香气扑鼻。 这是大大的樟木橱,这是樟木箱,衣服放在里面,不仅没有虫咬,还有一股香味。引读:不管过去多少年,也不管它在何处,樟树的这种香气永久保持,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出示句子)c、学到这里,季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两句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思是梅花花瓣飘落在地上被车马行人碾过变成了尘土,但梅花的香味依然存在。这是诗人陆游赞美梅

8、花的,老师觉得在这里用来赞美樟树在恰当不过了。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就香味如故拒虫如故、威力如故。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敬佩之情再次读好这几句话)B、“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a、这里写了什么树?这里明明要写樟树,为什么却写了石榴树?b、为什么要对比?是啊,越是写石榴树上的害虫之多、危害时间之长,就越能对比突出什么?(樟树的可贵)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上也可以学着使用对比这种写作手法,会使你的文章更生动。c、小组对比读。四、学习第二、第六自然段,走进宋庆龄,体会“树人合一”1、(出

9、示图)宋庆龄故居除了这两棵樟树,还有其它的(师指图)高大茂盛的树、娇艳动人的花。可宋庆龄却独独喜欢这两棵樟树,据说她每天下午都喜欢坐在樟树下,一边喝茶一边凝视天边的夕阳,她还经常在樟树下会客,下棋。文中也写出了她对樟树的喜爱。找一找?(出示第二小节)2、 为什么宋庆龄会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它们对宋庆龄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感情呢?3、 让我们走进樟树的主人,你会理解的更透彻。(补充宋庆龄的资料)4、宋庆龄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她在危难时刻大义凛然,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在任何情况下都以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宋床龄在她的一生中,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

10、,献给了世界和平事业。有人说,人杰而树灵,树如其人,人如其树,听了对宋庆龄的介绍,再看看这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永存的樟树,你觉得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5、宋庆龄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却依然英勇顽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就像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出示句子)(板书:英勇顽强)宋庆龄坚持正义,一身正气让敌人望而却步,就像樟树本身-虫类就怕它一天。(出示句子)(板书:一身正气)6、古往今来,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寄托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草树木成为人们人格和品质的象征。王安石喜欢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出了梅花的高洁傲岸,正如他自己的高贵品质

11、。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的宁直不弯,不正是他自己的写照吗?7、如今,故人已逝,而樟树犹在,人们怀着(出示第六小节)学到这里,你知道人们要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的原因吗?8、 是啊,睹物思人啊,看到这两棵树,就不由得想到宋庆龄。宋庆龄的高贵品质就像樟树的精神一样永远定格在这照片之上。树和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难怪人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9、其实作者也是宋庆龄的仰慕者,所以作者也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借描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五、 总结全文师总结:宋庆龄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树融为一体,她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通过这堂课

12、的学习,我们记住了这两棵樟树,我们也记住了这个人宋庆龄。让我们再读课题。六、拓展延伸片断练习:来到宋庆龄故居前,仰望这两棵樟树,我心潮澎湃-七、课后作业1、抄词、默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3、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了解宋庆龄光辉传奇的一生,体会宋庆龄的高尚人格。4、补充阅读白 杨作者:袁鹰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

13、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