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本实验分析学习总结答案解析.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 红磷 。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并把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等 燃烧结束冷却 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 白烟 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 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 (5)结论:空气是 是混合物 ; O2约占 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 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点燃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 有 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2=====2P2O5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CO2 现象:发出 白光 ,放出 热 ,生成 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实验2-3】⑵硫燃烧, S + O2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 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 刺激性气味 无色气体;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 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 大量白烟 。 【实验5-2】⑷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现象:发出 耀眼白 光,放出热量,生成 白色固体 。 【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 盘成螺旋状 ,下端 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 火柴快燃尽时 ,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 此实验注意事项: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 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 更剧烈 ,原因是 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操作: 1)将导管插入水中;2)用手握住试管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结论:装置不漏气 木炭的燃烧 夹取木炭的仪器为 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 红热,由瓶口 向下缓慢插入(充分利用瓶中的O2),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观察到 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木炭燃烧生成CO2。 【活动与探究】 1、取少量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置于试管中,滴入浓氨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2、现象: A杯溶液颜色变红,B杯无变化 原因: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C杯中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3-4】实验目的:制取蒸馏水 装置:简易装置所需仪器 铁架台 、 酒精灯 、 石棉网 、 烧瓶 、 试管、烧杯 等。 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 加热时出现暴沸/突然剧烈沸腾 。 收集到的蒸馏水是 纯净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与探究】探究目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白磷燃烧) 方案一:装置: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作用 防止白磷燃烧放大量热。玻璃管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作用 1) 防止气体逸出/保证装置密封,2)调节瓶内气压 。 现象: 1)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热冒大量白烟,2)气球先变鼓,再变瘪 。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现象: 1)冒出大量气泡,白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2)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右偏转 。 解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CO2气体从烧杯中冒出,使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减少,所以指针向右偏转。 【实验5-2】镁条燃烧 现象: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 解释: 燃烧放大量热,使部分白色固体进入空气中,剩余物质质量减少,所以指针向右偏转 。 讨论:如果把镁条燃烧的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比镁条的质量 大 ,为什么?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因为MgO质量等于参与反应的Mg与O2的质量之和,燃烧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 。 【实验6-2】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实验目的:探究木炭的还原性 。 装置: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 是火焰集中,达到高温条件 , 也可以用酒精喷灯)。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 。 操作:把刚烘干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混合均匀 ,小心地 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 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加热。然后先 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待 冷却 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现象: 黑色 固体变为 红色 固体,同时放出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的无色气体。 分析:氧化铜失去氧发生 还原 反应,木炭把氧化铜 还原 为铜,具有 还原 高温 性,可用于 冶金 工业 。化学方程式为 2CUO + C ===== 2CU + CO2 【实验6-6】探究目标 CO2是否与水发生反应;CO2溶液中谁使石蕊变红 设计原理: 控制变量法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小花变红 小花仍为紫色 小花仍为紫色 小花变红 分析 石蕊遇酸变红 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CO2不能使石蕊变红 CO2与水反应生成酸,酸能使石蕊变红 (4)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实验7-1】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无变化,水中白磷不燃烧。用导管向烧杯中通入少量氧气后,水中白磷燃烧 。 分析: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 燃烧的条件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 达到着火点的同时还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本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 结论: 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实验7-4】目的 探究甲烷燃烧 操作:先 检验甲烷的纯度 ,再点燃。在火焰上 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过一会观察。盖上玻璃片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 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 振荡 ,再观察。 现象:发出 明亮的蓝色 火焰,放出 热量,烧杯内壁 有水雾 ;石灰水 变浑浊 。 点燃 结论: 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化学方程式:CH4 + 2O2 ===== CO2 + 2H2O + 热量 【实验7-5】目的 探究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现象: 镁条减少,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工业炼铁的原理:高温条件,酒精喷灯,酒精灯+网罩 加热仪器为 酒精喷灯 , 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是否生成CO2 现象: 红色 固体变为 黑色 固体, 同时 放出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分析:氧化铁粉末为_红 色,变成的_黑_色 粉末是_铁粉_。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 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活动与探究】 探究目标 钢铁生锈的条件 设计原理:控制变量(燃烧条件) 实验准备:铁钉要 打磨干净(无锈) 蒸馏水要 煮沸,冷却(去除溶解的气体) 至室温 。 用品: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 要点:试管乙中的植物油的作用 隔绝空气,防止氧气溶入水中 试管丙中干燥剂的作用 去除空气中的水蒸气 连续观察约一周。 结论: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更容易生锈(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实验9-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操作步骤:① 计算配制 →② 称量 →③ 量取 →④ 溶解 装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 药品名称 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注意事项: ① 计算配制(填步骤名称,下同)根据要求计算所需要的 水 质量、 氯化钠 质量。 ② 称量 用 托盘天平称量 取所需物质的质量。 ③ 量取 用 量筒 量取所需物质的 。 ④将有关溶质和溶剂倒入 烧杯 ,用 玻璃棒 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实验10-3】浓硫酸的腐蚀性 现象: (纸张、木材、衣服、皮肤等)纸变 黑,木材变黑,棉布出现漏洞 结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实验10-5】目的: 探究浓硫酸稀释的方法 现象: 液滴飞溅,放大量热 解释: 浓硫酸遇水放大量热,使水沸腾,向外喷溅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将浓硫酸沿杯壁缓缓注入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玻璃棒的作用: 通过搅拌加快热量的扩散 【活动与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操作: 在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各种液体 现象: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实验10-9】中和反应 操作:所用仪器 烧杯 、 玻璃棒、 滴管 。稀盐酸是 缓慢 滴加,同时用玻璃棒 搅拌 。 现象: 酚酞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后 溶液蒸发,蒸发后出现白色固体 说明: 有氯化钠生成 【活动与探究】粗盐提纯 目的: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步骤: (1)溶解:仪器 烧杯 、 玻璃棒 , 玻璃棒作用 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 (2)过滤:仪器 铁架台 、 漏斗 、 玻璃棒 、 烧杯,用品 滤纸 ,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如滤液仍浑浊,应 再次过滤 。 (3)蒸发:仪器 铁架台 、 蒸发皿 、 玻璃棒 、 酒精灯,玻璃棒作用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炎或液体飞溅;或者防止固体出现影响液体对流,待 有大量固体析出,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 蒸干。 【实验11-1】目的: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 操作:加入盐酸后,需 立即用胶塞堵住 试管口。 现象: 大量气泡冒出,白色固体消失,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实验11-2】验证碳酸钠与熟石灰的反应 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或者说沉淀现象在溶液中出现 解释: Na2CO3 + Ca(OH)2 === 2NaOH + CaCO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