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6677928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ppt(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程万琦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人, 清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拥立巡抚唐景嵩为台湾民主国总统,自称大将军,同年6月自立为大总统。1917年病卒。 黑旗军是19世纪末以钦州人刘永福为首的一支民间地方武装,其人数大约为三千人左右。该军队以北斗七星黑旗为战旗,因以得名。 1、从第、从第段开始,作者从哪些方面记叙了程段开始,作者从哪些方面记叙了程万琦的爱国事迹?请分条简要概述。(万琦的爱国事迹

2、?请分条简要概述。(6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大体从三个方面:从世界华人协会创建方面,写程万琦为创建协会所作的艰苦努力,以及该协会为祖国的富强所作的巨大贡献。 从关心祖国建设和百姓生活方面,写程万琦向国家领导人建言献策,提出增强国力,改善百姓生活的具体措施。 从事业方面,写程万琦在所谓“西方人的领域”里做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一番事业。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筛选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筛选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 (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 (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具体方法具体方法:

3、先罗列,再“合并同类项”。 原则原则:不遗漏,不重复。黄永玉黄裳 汪曾祺出生江苏高邮城镇旧式地主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黄裳给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黄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分)分) 参考答案: 慷慨宽容,待人真诚慷慨宽容,待人真诚:“类乎我和曾祺的经常的食客们,他都担负得那么从容潇洒” “几十年来他却容忍我的撒泼纠缠”“在家里我们都曾有过难以忘怀的谈话”; 博闻强识、多才多艺:博闻强识、多才多艺:“文汇编

4、副刊、中兴轮船高级干部、写文章、给一个考大学的青年补习数学、翻译威尔斯的莫洛博士岛、出几本散文集”“他开过美军吉普车,没想到他还是坦克教练”; 有胆有识,耿直勇敢有胆有识,耿直勇敢:“敢面对大权威作好意委婉的规劝,文章是那么漂亮,排解得那么清晰,遗憾归遗憾,谅解归谅解。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众不同之处等)方法: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答案模式:答案模式:概括+分析(简述具体事例)(根据具体题

5、目而定,有时只需概括)华君武1、如何分析语言特色、如何分析语言特色 文章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举例分析说明。文章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举例分析说明。(6分分) 、语言口语化:现在有个新的说法叫“撞车”,就是说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 、语言个性化:学生很调皮,虽然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却故意装出很疼的样子来。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创造性”的问题,就是想:我要出名。 、语言生动感人:在画漫画方面,我只是一个刚刚进门的“小伙计”。 、语言幽默风趣:你要跟着谁画,永远跟在他后头,那何必称为“创作”呢?叫“跟作”就行了。 (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答对1点给2分,答对任意3点给6分)陈寅恪 柳如是,幼即聪慧好学,

6、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2这篇传记,本文在叙事上有这篇传记,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何特点?2这篇传记,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这篇传记,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全篇基本运用叙事的方式来表现人物而非主观议论,这样显得客观; 文章在记叙陈寅恪的学术生命之时,按时间顺序来记叙,显得条理清晰。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

7、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不少人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和张兆和 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的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的最后的闺秀最后的闺秀一书也提及一书也提及过他们之间有过的温馨片断。过他们之间有过的温馨片断。那是那是1969年的初冬,沈从文年的初冬,沈从文下放前夕,张允和去看沈从下放前夕,张允和去看沈从文,在乱糟糟的房子里,沈文,在乱糟糟的房子里,沈从文突然对张允和说:这是从文突然对张允和说:这是三姐(张兆和)给我的第一三姐(张兆和)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张允和说:十分羞涩而温柔。张允和说:“我能看看吗?我能看看吗?”沈从文把沈从文把信放下来,

8、又像给又像不给,信放下来,又像给又像不给,把信放在胸前温了一下,沈把信放在胸前温了一下,沈从文忽然说:从文忽然说:“三姐的第一三姐的第一封信封信第一封。第一封。”接着吸接着吸溜吸溜地哭起来,快七十岁溜吸溜地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像一个小孩子哭得又的老头像一个小孩子哭得又伤心又快乐。伤心又快乐。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 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 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 提取精要法。提取精

9、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综合句意法。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整体透视法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我认识佩弦先生和许多朋友一样,从读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读他的抒我认识佩弦先生和许多朋友一样,从读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读他的抒情长诗情长诗毁灭毁灭,其次读叙事散文,其次读叙事散文背影背影。在诗歌散文方面,得把他的。在诗歌散文方面,

10、得把他的作品和俞平伯先生成就并提。作为比较讨论,使我明白代表作品和俞平伯先生成就并提。作为比较讨论,使我明白代表“五四五四”初期初期两个北方作家:平伯先生如代表才华,佩弦先生实代表至性。记得两个北方作家:平伯先生如代表才华,佩弦先生实代表至性。记得毁灭毁灭在在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发表时,一般读者反应,都觉得是新诗空前的力作,文学发表时,一般读者反应,都觉得是新诗空前的力作,文学研究会同仁也推许备至。惟从现代散文发展看全局,佩弦先生的叙事散文,研究会同仁也推许备至。惟从现代散文发展看全局,佩弦先生的叙事散文,能守住文学革命原则,文字明朗、朴素、亲切,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能守住文学革命原则,文字明朗

11、、朴素、亲切,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贡献特别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学运动理论上,近二十年来有不的一面,贡献特别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学运动理论上,近二十年来有不断的修订,语不离宗,断的修订,语不离宗,“普及普及”和和“通俗通俗”目标实属问题核心,真能理解目标实属问题核心,真能理解问题重要性,又能把握题旨,从作品上加以试验、证实,且得到有持久性问题重要性,又能把握题旨,从作品上加以试验、证实,且得到有持久性成就的,少数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类拔萃。求通俗与普及,成就的,少数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类拔萃。求通俗与普及,国语文学文字理想的标准是经济、准确和明朗,佩弦先生都若在

12、不甚费力国语文学文字理想的标准是经济、准确和明朗,佩弦先生都若在不甚费力情形中运用自如,而得到极佳成果。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现力,是用情形中运用自如,而得到极佳成果。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现力,是用那个经济、准确、明朗文字叙事。这也就恰是近三十年有创造欲,新作家那个经济、准确、明朗文字叙事。这也就恰是近三十年有创造欲,新作家待培养、待注意、又照例疏忽的一点。正如作家的为人,伟大本与朴素不待培养、待注意、又照例疏忽的一点。正如作家的为人,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可分。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常人品性”比比“英雄气质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但是实更重要。但是在一般人习惯前,却常常只

13、注意到那个英雄气质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在一般人习惯前,却常常只注意到那个英雄气质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提到这一点时,更让我们想起质实品性。提到这一点时,更让我们想起“佩弦先生的死去,不仅在文学佩弦先生的死去,不仅在文学方面损失重大,在文学教育方面损失更为重大方面损失重大,在文学教育方面损失更为重大”(冯友兰语)因为冯先生(冯友兰语)因为冯先生明白明白“教育教育”与与“文运文运”同样实离不开同样实离不开“人人”,必以人为本。文运的开辟,必以人为本。文运的开辟荒芜,少不了一二冲锋陷阵的斗士,扶育生长,即必需一大群有耐心和韧荒芜,少不了一二冲锋陷阵的斗士,扶育生长,即必需一大群有耐心和韧

14、性的人来从事。文学教育则更需要能持久以恒、兼容并包的人主持。佩弦性的人来从事。文学教育则更需要能持久以恒、兼容并包的人主持。佩弦先生伟大得平凡,从教育看远景,是惟有这种平凡作成一道新旧的桥梁,先生伟大得平凡,从教育看远景,是惟有这种平凡作成一道新旧的桥梁,才能影响深远的。才能影响深远的。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成就?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成就?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具体说明。(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具体说明。(6分)分) 参考答案: 文学创作方面:文学创作方面:坚守文学的革命原则,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分】求通俗与普及,且能持之以恒地在创作中加以实践和运用。【2

15、分】 文学教育方面文学教育方面:兼容并包,尊重价值上的多元性;【分】连接新旧,使文化活用,把文学引导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2分】【不要拘泥于答案,意思接近即可给分】1、不毁灭的背影不毁灭的背影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小小的弱点小小的弱点”作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作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什么好处?(6分)分) 【答案】 (1)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小小的弱点”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分【分】 不足之处:少独具肯定性,无创见创获,风格少变化、少新意。【分【分】 优点:能调和折衷,兼容并包,使得文学得到了繁荣发展。【分【分】 (2) 客观真实再现朱自清先生的形象,使得传主的形

16、象更加丰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分【分】 先抑后扬先抑后扬,为后文写朱自清先生的牺牲自我等精神做张本和铺垫。【2分分】2、 文本中作者多次引用了刘谦自己的话,文本中作者多次引用了刘谦自己的话,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5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引用传主的原话,更为直接地(真实地)展示传主的经历,(1分) 同时增强了传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1分) 有助于读者更好的了解传主的精神。(1分) 例如刘谦讲自己上课时不停练习魔术,就直接体现了他对魔术的热爱,同进表述生动,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2分) (作用3分,结合文本2分,文本选取可以不同,但必须

17、是刘谦的原话部分。)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6分分) 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阳光和小鸟,明艳的阳光与欢快的小鸟,构成生命的色彩与活力。(1分) 这些景物描写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2分) 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文章主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看到窗外充满生机的景物,反衬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结尾部分更为热烈明快,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则是林徽因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礼赞。(3分)4、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表现手、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18、。(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分) 参考答案: 对比对比手法的使用:用巴尔扎克等作对比,说明了契诃夫巨大的文学成就; 引用引用手法的使用:为了说明契诃夫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创作追求,作者引用引用了较多契诃夫的原话; 长句长句的使用:使用了较多的包含修饰语的长句长句,使文章表达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沈从文的爱情轶事 沈从文是个幸运的“北漂族”:有郁达夫的登门看望,有胡适的宽容谅解。今日的“北漂”们,能有这样的大牌来关心吗?1922年为了文学的梦想,沈从文背着包袱从湘西保靖跑到北京来。在表弟的帮助下,住在银闸胡同某公寓的一个房间里。房间由原来的储煤室改造而成,特别狭小,只能容一人居住,常年潮

19、湿,沈从文为其取名为“窄而霉小斋”。在这座小斋里,他勤奋写作,可投出去的稿件总是泥牛入海,没有音讯。在这期间,他还想考取大学成为正式学生,获得一张大学文凭,可是他参加了燕京大学的一次考试后就彻底死了这条心。1924年冬,沈从文于百般无奈中,怀着一丝希望,写信给几位知名作家,想求得他们的同情和帮助,其中就有当时在北大当统计学讲师的郁达夫。郁达夫决定上门拜访这个潦倒的文学青年。推开房门的时候,郁达夫大吃一惊,正值隆冬,外面大雪纷飞,屋里没有炉子,沈从文身上只两件夹衣,用旧棉絮裹住双腿,双手发肿、流着鼻血正在写作。郁达夫一看这副惨状,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两人再一交谈,他对沈从文就更同情了。郁达夫虽说

20、在大学任教,月薪名义上是117块,实际上只能拿到30多块,大冬天的身上也只能穿一件多年的旧棉袍。就是这样,他还是把脖子上一条淡灰色羊皮围巾摘下来,披到沈从文身上。然后请沈从文一道出去,在附近小饭馆吃了一顿饭。一结账,花了一块七,郁达夫掏了一张五元的票子,把找回的钱全给了沈从文。一回到住处,沈从文就一头伏在桌上哭了起来。1925年,沈从文生活最窘迫的时候,想以投稿维持生计,他做着每月得20块稿费的美梦。这时他以“休芸芸”等笔名写出文章,向各处投寄,对北平报刊进行了“大轰炸”。他的辛勤笔耕开始有了收获,他的散文、诗歌、小说相继出现在晨报副刊上,同当时的晨报副刊主编徐志摩相识并结下了深厚友谊。在徐志

21、摩的推荐下,沈从文被胡适聘请为上海中国公学的教师。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慕名而来的学生甚众,教室里挤得满满的。他抬眼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陡然一惊,竟呆呆地站了近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授课提纲。预定1小时的授课内容,在忙迫中10多分钟便全讲完了。他再次陷入窘迫,无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沈从文这样的人也来中公上课,半个小时讲不出一句话来。”议论传到胡适耳里,胡适微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沈从文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

22、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沈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

23、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是谁个安排了这样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摇头?”看得出来,她的“动摇”几乎完全出自同情。然而,同情也是爱情。沈从文这个“顽固”的年轻作家,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终于将张兆和追到了手。关于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还有一段“

24、乡下人喝杯甜酒”的佳话。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张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告诉他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我走吧”回头就走了。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

25、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张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一个“允”字一语双关。兆和的则是:“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白话文电报了,但邮局人看了,觉得张兆和的电报内容太怪,像密码,就不给发,而收下了允和的。 1988年,沈先生逝世后,他的姨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了一幅挽辞,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这十六个字,确是沈从文一生的真实写

26、照。 柳如是,女诗人,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 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俞平伯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人。俞平伯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俞平伯的代表作品有冬夜、燕知草、浮生六记、灰色马、红楼梦红楼梦研究和毁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