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638854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l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l 理解和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l 理解等高线的含义、特征和作用l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并说出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点l 学会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并用实际生活事例进行解释与应用2、基本技能l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l 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l 以arcGIS软件为平台,进行平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4、情感、态度、价值观l 通过3D立体地理模型,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接触和学习地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立体实物,形成空间概念,达到更高的地理学习要求二、

2、教学重点l 经历平面地形图与立体真实地物的转换规律和探索过程l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说出等高线的表示方法三、教学难点l 发现并掌握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转换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判读出常见的山体部位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软件制作3D地理模型、一张A4白纸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幻灯片展示一、课堂引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转入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动手操作。学生亲身操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吸引学生兴趣。(师)引入:同学们,我们拿起桌面上的白纸,请你们在30秒内,将这张平面的白纸变成立体形状。(生)动手,

3、将白纸折成各种各样的立体形状。学生参与,调动学习兴趣。二、海拔、相对高度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海拔、相对高度;同时展示图片,对比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的差别。学生通过制作作品和看图,认识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并对比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的差别。训练学生读图能力。(师):时间到。选取两个做得比较好(山体形状)的同学,让他们展示完成的作品。:假设我们折出来的是一座山,现在我们比较两座山之间高度,哪一座山比较高?(师)没错,当我们比较两座山的高度时,要把两座山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才能比较。可是,当我们测量地球上真实的山体时,不可能把两座山挪到同一平面上,所以要分别测出两座山的高度。为了测量地球上山体的高度

4、,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测量的起始面。(师)以海平面作为起始面,测量出来的高度就是这座山的海拔。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当两座山的海拔测量出来之后(假如A山海拔1500米,B山海拔1000米),请问两座山之间的海拔之差是多少?(师)很好,这500米就是这两座山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下面我展示的是真实的山体,分别读出甲、乙两地的海拔,并计算出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生)不能比较,因为两座山没有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生)这个起始面是海平面。(生)500米。(生)甲地海拔为580米,乙地海拔为450米,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为130米。三、等高线、等高线

5、地形图、等高距(一)教师用arcGIS软件从不同角度(侧视、俯视)展示3D立体的山体,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学生观察软件操作,感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与真实山体之间的转换规律。学生操作arcGIS软件,形象地演示真实山体与等高线地形图之间的转换规律。(师)同学们,请拿起刚刚折好的立体图形。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起伏变化很大的立体,可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地图都是平面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到,这张平面的地图表示的就是这块立体形状。假如我们刚刚做好的立体形状就是地球表面真实的山,想一想,如何将这个立体图形转绘在另一张白纸上呢?(师)或者说我们用什么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这

6、个立体形状与平面地图之间的转换呢?(师)什么是等高线?(师)(用arcGIS软件展示立体山体,并调好观察角度)现在以屏幕上的立体山(生)讨论,思考,动手描绘。(生)等高线。(生)翻书: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体为例,每隔50米,将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等高线。同学们观察一下,标出来的等高线的位置关系?(师)如果老师沿着等高线,用刀平行地切过去,会出现什么?(师)将一个个等高面垂直投影在平面的地图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叫做等高距。下面播放一个flash动画,认识真实山体与等高线地形图之间的转换规律。(师)(操作arcGIS软

7、件)如果从上往下俯视屏幕上标有等高线的真实山体,也是一张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生)平行。(生)一个个相互平行的等高面。(生)认真观看。Flash动态展示,生动地演示真实山体与等高线地形图之间的转换规律。播放flash动画(二)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总结等高线的特征。学生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和给出的模型,总结知识点,突破重点。(师)如果我们拿到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要想更清楚地知道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表示地表的凹凸不平、高低起伏形态,我们需要了解等高线有什么特征。屏幕上设置了四个小问题,你们班刚好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道题目,2分钟的讨论时间,时间到了之后,每个小组派出

8、一名代表回答屏幕上的问题。(师)时间到。第一小题,图上A、B、C、D四点海拔有什么特点?第一组代表回答。(师)等高线的特征一:每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都是相同的。(师)第二小题,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位置关系?(师)等高线的特征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不相交(某些特殊的地形除外,如陡崖)。(师)第三小题,等高线地形图上,有些地方等高线密集,有些地方等高线稀疏,为什么?(师)等高线的特征三: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师)第四小题,点E、F的相地高度是多少?点F、G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有什么特点?(师)等高线的特征四:在同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生)

9、小组认真讨论。(生)图上A、B、C、D四点海拔相同。(生)不相交。(生)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生)点E、F的相地高度;点F、G的相对高度都是50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同。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教师操作arcGIS软件,展示地物实体与等高线地形图,并详细介绍各不同的山体部位与对应的等高线的特征: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鞍部学生观看arcGIS软件演示操作,深化认识常见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与真实地物之间的转换规律。立体模型的展示,让学生从全新角度学习地理,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和给出的模型,总结知识点,突破重点、难点知识。(师)在一张等高线地形图

10、上,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地形的高低起伏,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山体部位的形态特征、等高线的特征如何。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常见(生)认真观看不同山体部位的图片展示。真实图片展示,学生感性认识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山体部位。山峰(图片展示);山脊(图片展示);山谷(图片展示);陡崖(图片展示);鞍部(图片展示)。(师)相信同学们对真实地物中不同的山体部位有了感性的认识,下面我们屏幕中的立体山体为例子,请同学们找出不同的山体部位。(师)请同学们观察立体模型中的不同的山体部位,思考并概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个山体部位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概括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时,主要从等高线的形状、等高线的数值变化两方面入手。(

11、师)山体部位1山峰;(同学们观察等高线有什么特征?)(师)山体部位2山脊;(同学们观察、并概括等高线有什么特征?)(师)山体部位3山谷;(同学们观察、并概括等高线有什么特征?)(师)山体部位4陡崖;(同学们观察、并概括等高线有什么特征?)(师)山体部位5鞍部;(这里补充一个书上没有的知识点鞍部,但是鞍部也是常见山体部位之一,我们可以联想到骑马时候的马鞍,两边高,中间低,所以鞍部是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生)走到讲台转动立体模型,指出各个不同的山体部位。(生)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生)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生)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生)等高线重叠;学

12、生看arcGIS软件演示操作,深化认识常见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与真实地物之间的转换规律和各个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二)教师设计练习题,当场测试学生知识接受程度。学生做巩固练习。习题巩固新授知识点。(师)拿出学案,完成学习主题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连线题,将下列真实地表实物与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相连,并补充其等高线的特征。)(生)做练习。(三)教授学生用手背部演示常见山体部位。所有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参与,老师边指部位,边提问,学生回答。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想象力,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师)等高线形象展示: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左手,握住拳头。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

13、于山峰,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食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手背可以类比成缓坡,四指背部可以类比成陡坡。五、总结教师总结新课知识。把握重点,难点,扣题。(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海拔,相对高度2、等高线(特征)、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3、常见山体部位的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鞍部其中,等高线的特征和常见山体部位的判读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学习完了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与真实立体地物的转换规律之后,我们这个规律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六、拓展延伸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完成课堂练习。课内知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师)为了探究不同的山体部位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我们一起来学案课堂练习。(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七、板书设计山峰山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特征: 同线等高。 邻线不相交,相交为陡崖。 坡陡线密,坡缓线疏。 同图等距。山谷陡崖鞍部高度相对高度-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