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内容(详而精).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动物生物学 绪论 动物生物学( Zoobiology )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 涉及动物的系统分类、形态解剖、生理机能、生态行为和分布保护等方面。 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①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 ②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③医药卫生 “五大寄生虫病” 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 ④工业工程 仿生学 二、物种(Species)是自然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具有共同基因组成 (由此具有共同的祖先,相似的外形、内部结构、生理、 行为、发育等生物学特征)以及能够自然繁殖出有生殖 能力的后代的所有生物个体。 亚种: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群,与同类任何其它种群有别。亚种用于表示动物,变种用于表示植物。 品种: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3、 动物的命名 双名法=属名+种本名(+命名人姓氏+命名时间) 三名法=属名+种本名+亚种名 第1章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三、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细胞连接 (1)桥粒 (2)紧密连接 (3)间隙连接。 2、动物的组织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 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细胞间质构成。 ①上皮组织 形态特点:细胞形态规划,排列紧密; 细胞间质少 功能:保护、吸收、感觉、排泄、分泌和生殖 来源:外、中、内三个胚层 根椐形态可分成 单层上皮 和 复层上皮 结构二大类 ②结缔组织 形态特点:细胞间质特别发达; 细胞数量少,排列分散 功能:联接、固缚躯体各部分; 填充体内空隙,保护体内柔软组织 支持动物机体; 制造血球 来源:中胚层 (1)细胞间质 由含糖较多的基质和纤维组成 纤维有二种:胶元纤维:由胶元蛋白组成,有韧性,常集合成束 h 弹力纤维:由弹力纤维组成 ,有弹性 (2)结缔组织的分类 依椐生理功能的不同和细胞间质的性质、分散在基质中的纤维成分的不同而形成三种不同状态的结缔组织 1)液态结缔组织 (包括血液和淋巴)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淋巴:进入淋巴管的组织液即为淋巴 组织液:毛细血管在进行物质交流时, 一部分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孔隙渗透到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 是一种清亮的几乎无色的液体,除了蛋白质含量极少外,其它成分近似血浆。 2)粘胶态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形态特点:有排列疏松的纤维和分散在纤维间的多种细胞组成 h 纤维排列不整齐; 基质丰富 功能:填充、联系、固定、营养、保护 *致密结缔组织 形态特点:由大量胶元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 h 纤维排列整齐; 基质少 功能:能承受机械压力;具支持、保护功能 *脂肪组织 形态特点: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 由疏松结缔组织将脂肪组织分隔成许多小体 功能:贮存营养物质,维持体温,具支持保护作用、参于能量代谢 3)固态结缔组织 (支持结缔组织) 依椐基质的强度、分布部位及功能,可分为软骨和硬骨 *软骨组织: 由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组成。 依椐基质中纤维的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透明软骨: 基质为透明的凝胶状固体,软骨细胞埋下基质的胞窝内,基质内有少量胶元纤维 分布:关节,软肋,气管 纤维软骨: 基质内有大量成束的胶元纤维,软骨细胞分布在纤维束之间 分布:椎间盘、关节盂 弹性软骨:基质内有大量弹力纤维 分布:耳廓、会厌 *骨组织(硬骨): 由骨细胞、骨胶纤维和基质组成。 基质内有大量固态无机盐沉积,使骨组织坚硬 骨胶纤维平行排列在基质内,形成骨板 骨松质:构成硬骨的内层 骨板形成有许多较大空隙的网状结构,网孔内有骨髓 骨密质:构成硬骨的外层,由骨板排列而成: 外环骨板:排列在骨表面的骨板 内环骨板:围绕骨髓腔排列的骨板 ③肌肉组织 形态特点:细胞细长呈纤维状,一个肌细胞即一根肌纤维 功能: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具强烈的收缩作用 来源:中胚层 h*横纹肌 (又称骨骼肌,主要附着在骨骼上) 特点:具横纹;肌肉收缩受意志支配, 又称随意肌;收缩力强,易疲劳 *平滑肌 特点:细胞呈梭状;无横纹;不受意志支配(不随意肌);收缩力较弱,不易疲劳 分布:内脏壁 *心肌 特点:有横纹;细胞短柱状,有分支;细胞联接处有闰盘;收缩有自动节律性 分布:心脏 ④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功能: 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传导兴奋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和修复作用 来源:外胚层 1) 神经细胞(神经元) 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形态特点:由胞体和胞突起组成 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 2)神经胶质细胞 形态特点:呈星形,有突起 细胞质内无神经原纤维和尼氏小体 h 突起无树突轴突之分 3、 器官和系统 1.器官 器官是指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综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如:心脏、肺等。 2.系统 系统是一些在机能上密切关联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连续的生理机能。如心血管系统。 高等动物一般可分为十大系统,即皮肤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四大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极其最主要的机能是什么?)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第一节动物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卵细胞的极性 卵细胞的极性表现在细胞核的位置和细胞质成分的分布上。 卵裂: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很多细胞的过程。分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1) 完全卵裂:整个受精卵都进行分裂,多见于少黄卵。 等裂:分裂球大小几乎相等的卵裂方式。 (如:海星) 不等裂:动物性极的分裂球较小,植物性极的分裂球较大。 (如:蛙) 2) 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受精卵仅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盘裂:分裂只限在不含卵黄一端(胚盘),如:乌贼、鸡。 表裂:分裂只限于卵表面,如昆虫卵 二、动物发育的阶段划分 1、囊胚 当卵裂到128—256个细胞时,分裂球排列形成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内为囊胚腔。 2、 原肠胚的形成 原肠胚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内、外两个胚层,具与外界相通的原口(或称胚孔) 原肠胚的形成方式:1)内陷法:如:海胆、文昌鱼。 2)内移法(ingression,移入法) 3)内转法:如两栖类、鸟类 4)外包:如两栖类和某些腹足类 5)分层:如某些水螅类和水母类 3、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1)裂腔法(端细胞法) 2)肠腔法(体腔囊法) 4、神经胚 5、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外胚层: 主要分化成表皮和所有表皮层的衍生物, 如皮肤腺、羽毛、毛等皮肤衍生物。 另外,外胚层还分化出神经系统、主要的感觉器官、消化道的前后两端,包括口腔和肛门。 脊索动物鳃裂的一部分也是外胚层分化的。 中胚层: 具有多能性,分化成动物的大部分器官, 如动物的真皮及其衍生物、肌肉、结缔组织、骨骼、血管; 囊胚内的上皮内衬、多数动物的生殖系统、排泄器官的大部分和其它进行分泌和渗透调节的器官等。 内胚层: 分化成消化道中肠的上皮、原肠的突出物, 如消化道衍生物肝脏、胰腺,还有鳔、肺、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等,以及呼吸道和尿道的上皮。 第2节 脊椎动物个体发育的模式动物 一、生物发生律(Biogenetic law) (重演律) 生物个体发育是其所在类群系统发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1、动物身体的对称形式 非对称;球辐对称;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2、多细胞动物体腔类型 无体腔(Acoelomates) 消化管与体壁之间充满来源于中胚层的实质组织,无体腔存在 假体腔(Pseudocoel) 假体腔位于消化管和体壁之间,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 是胚胎期囊胚腔一直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腔。 真体腔(coelomates) 真体腔是在中胚层之内的腔,内外都由中胚层产生的体腔上皮包裹。 由裂腔法或肠腔法形成。 3、动物身体的分节现象 分节(metamerism) (不分节;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胚胎及成体出现的、沿身体纵轴排列的一系列相似分段的现象,每一段称为一个体节(somite) 4、头部的形成 头部明显出现的现象为头部形成(cephalization) 5、骨骼化(skeletogeny) (外骨骼 ;内骨骼)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一、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最微小的单细胞动物。 ①、身体微小,肉眼不可见。 ②、具有类器官:类器官是指在功能上类似于高等动物器官的特殊细胞器。   *运动胞器:完成运动,如鞭毛、纤毛和伪足 *营养胞器: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动物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动物性营养型具有胞口、胞胭、食物泡和胞肛等。 *排泄及水分调节胞器:原生动物的排泄主要是靠表膜的渗透。 有伸缩泡的种类也借助伸缩泡排除部分代谢废物。 伸缩泡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的渗透平衡。其结构因种而异,数目1~多个。 草履虫的伸缩泡较为复杂。海洋种类和小数寄生种类不具伸缩泡。 *感觉胞器:眼点、光感受器等 ③、质膜和胞质分化 *表膜:原生动物的质膜又称为表膜,厚薄不一,有的具有外壳。 *内质及外质:外质位于周缘,透明无颗粒;内质位于中央,具颗粒,能流动。 原生动物没有专门的循环器官和呼吸胞器,其体内外的物质交换依靠胞质流动和表膜的渗透交换来完成。 ④、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 二分裂:一母体分裂成二个新个体。 复分裂:细胞核先分裂成多个子核,然后母体分裂成多个新个体。 出芽:与二分裂相似,但形成的新个体一大一小,小的称为子细胞,大的称为母细胞。 质裂:具有多核的种类进行的分裂方式。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又分为同配、异配和卵配。 接合生殖:是纤毛虫类所特有的有性生殖方式。 两个母体接合在一起,胞质沟通,互相交换遗传物质,然后各自进行核的结合和分裂,最终形成四个新个体。 ⑤、形成包囊 原生动物在环境条件不良时,多数变圆,体表胞器消化,在胞外分泌一种胶质形成厚壳包裹起来,从而形成包 囊。这是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保持种族的手段。 原生动物动物的生活周期一般包括两个阶段:滋养体阶段和包囊阶段。 2、 原生动物门分类 ①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 主要特征:*具有鞭毛:一般1~4根,主要执行运动,另外有的还具有附着和摄食作用等。 鞭毛是质膜延伸形成的原生质细丝,由胞质和轴丝组成。轴丝结构模式为“9+2”型结构。 鞭毛的运动主要有摆动和波动两种形式。 *核只有一种类型。 *有的具有色素体,营自养生活,也有的营养吞噬营养或渗透营养或混合营养。 *繁殖: 无性生殖:主要为纵二分裂,少数为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极少数进行单性生殖,环境不良时,形成包囊。 ②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主要特征:*具有伪足:既是运动胞器,又是摄食胞器。分为叶状伪足、丝状伪足、根状伪足和轴状伪足。 *表膜不坚硬,有的具壳。胞质具有明显的内、外质分化。 *繁殖上通常进行二分裂,少数进行有性生殖,能形成包囊。 *一般水生,少数寄生。 ③孢子纲(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1、 生活史:有人和雌性按蚊两寄主。 ①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 在肝细胞内发育:A、红细胞前期:病理上的潜伏期。子孢子、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 B、红细胞外期:该期的存在是疟疾复发的根源 在红细胞内发育:C、红细胞内期:环状体、阿米巴样体或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 D、红细胞后期 (配子体形成):大配子母细胞、小配子母细胞 人在红外期不发病,在红内期发病。由于疟原虫每48小时完成一次裂体生殖,所以患者每48小时不发作一次。 症状为寒颤(1~2 h)、发热(4~6 h)和盗汗(2~4 h)。 ◆红前期——疟原虫侵入红血细胞以前在肝细胞中发育的时期,即病理上的潜伏期(吃抗疟药无药)。一般6~ 9天,长达300多天。 ◆红外期——疟原虫一部分又继续侵入其他肝细胞进行发育(有一部分己侵入红血细胞内,抗疟药复发的根源)。 ◆红内期——在红血细胞内数次进行裂殖子生殖,最终产生大小配子母细胞 ②配子生殖:在蚊体内进行。 红内期重复几次后,一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成滋养体后不再分裂,形成雌、雄配子母细胞。 当按蚊吸血时,它们随着血液进入蚊胃内。之后,雌配子母细胞发育成一个配子, 而雄配子母细胞则形成4~8个鞭毛状配子。二者结合后形成合子,从而进入孢子生殖阶段。 ③孢子生殖:合子能运动,称动合子。它穿过蚊的胃壁,在体腔侧的上皮和基膜之间发育成卵囊, 经复分裂形成孢子后,孢子再形成子孢子。卵囊破裂后,子孢子进入血腔,随血腔再进入按蚊的唾液腺。 总结:裂体生殖在人体内进行,红外、内两期,前为潜伏期,不发病,后为发病期。红内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 h,三日疟72 h,恶性疟为36~48 h。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在按蚊体内进行。减数分裂发生在蚊的胃壁上。小配子具有9+2型结构的鞭毛。 主要特征: *没有专门的运动胞器,但在某些阶段具有伪足或鞭毛。 *具有顶复合器。顶复合器是由类锥体、棒状体及微孔等构造组成。 *全部寄生,而且多为胞内寄生。以微孔进行吞噬营养或以体表进行渗透营养。 *生活史复杂。一般有世代交替,包括裂殖生殖、孢子生殖和配子生殖。具有孢子生殖是本纲特点 ④纤毛纲 (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主要特征: *体被纤毛 *有大核与小核的分化 *表膜构造复杂 *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少数行出芽生殖);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水生或寄生。 为原生动物中结构最复杂、细胞质分化程度最高的一类。 吞噬作用:取食时,伸出伪足, 先将猎物包裹起来, 然后形成食物泡的过程。 胞饮作用:某些大分子物质 吸附到质膜上时, 可刺激质膜下陷形成管道, 然后断裂成小的食物泡的过程 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二、海绵动物门 生物学特征:*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身体由皮层、胃层两层细胞构成 *具有水沟系统 (皮层: 单层扁平细胞) *没有神经系统 (胃层: 领鞭毛细胞 ) *海绵动物固着生活在水中物体上,而且看不出它们的运动 1、 主要特征:以纤毛为运动胞器 特有水沟系结构,适应固着生活,分为单沟系、双沟系和复沟系三类 (呼吸、摄食、排泄、生殖等生理机能都依靠水沟系统中的水流来实现。) 吞噬性营养 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 骨骼:骨针是海绵动物中胶层内特有的骨骼结构,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 3、 繁殖:出芽生殖、形成芽球、再生能力、有性生殖。 根据骨针、水沟系等特征,分为三纲:1、钙质海绵纲。2、六放海绵纲。 3、寻常海绵纲 。 三、刺胞动物门(又称腔肠动物门)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有的为两辐射对称 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细胞出现原始的组织分化 网状神经系统(扩散或散漫神经系统) 特有的刺细胞 水螅型和水母型 有性和无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期 2、两胚层与原始消化腔 刺胞动物是真正具有两胚层的动物,在二胚层之间有由二胚层细胞 分泌的中胶层;两胚层所围成的腔,相当于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消化循环腔:由刺胞动物内、外两胚层细胞所围成的体内腔,既有细胞外化消功能,又有循环功能 。 中胶层:位于刺胞动物体壁中两胚层之间,并有由内、外两胚层细胞分泌的薄而透明的胶状物质, 对身体起支撑作用 。 世代交替:在发育过程中, 水螅型可以用无性生殖(即出芽)的方式产生水母型; 水母型个体又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分为三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四、扁形动物门 进化特征: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 具有3个胚层: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 动物由适应水中漂浮生活到适应底栖爬行生活,这是进化到陆生爬行的先决条件。 生物学特征:身体通常背腹扁平。 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指由外胚层来源的上皮组织和中胚层的各种肌肉所组成的囊状物 。 消化管与体壁之间为实质。 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 消化管——有口、无肛门。 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多种感官。 排泄系统——原肾形。 自由生活,寄生(内、外)。 1、主要特征:①、表皮和肌肉 ②、消化系统 ③、实质(能贮藏水分和养料,机体抗干旱、耐饥饿能力提高) ④、呼吸、排泄系统(呼吸 :体表渗透,厌氧生活。排泄:多数扁形动物具有原肾管系统) ⑤、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⑥、生殖、发育 分为三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五、原腔动物 进化特征:包括7个门的动物,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不甚清楚。 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假体腔的意义: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 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体腔液使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原腔动物的分类 : 1、线虫动物门 2、线形动物门 3、棘头动物门 4、腹毛动物门 5、轮形动物门 6、动吻动物门 7、内肛动物门 六、软体动物门 进化特征:真体腔,三胚层,原口 出现了所有的器官系统,而且都很发达。 所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都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 生物学特征:身体柔软,一般分头、足、内脏团3部分,具贝壳或退化 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并存,开管型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呈U字形,许多种类具齿舌,具肝脏 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以外套膜一定区域的微血管密集成网的“肺”呼吸 排泄系统包括后肾管和围心腔腺 神经系统一般不发达,但头足类很发达 大多雌雄异体,异体受精;多为间接发育,出现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钩介幼虫。 主要特征:1、体制和分部 2、消化系统 (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 3、呼吸器官 4、循环系统 (开管式) 5、排泄器官 6、神经系统 7、生殖系统和发育 (包括生殖腺、输送管和生殖孔。 生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 分为7个纲: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 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 七、环节动物门 进化特征:身体出现原始分节。 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 闭管式循环系统。 出现扁平状的疣足。 环节动物介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 主要特征:出现了分节现象 具有刚毛和疣足等特殊的运动器官 次生体腔(真体腔、裂体腔) 闭管式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为后肾管 链状神经系统(索式神经系统) 雌雄同体或异体,主要行有性生殖 陆生、淡水种类直接发育;海产种类间接发育,具担轮幼虫 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 血液: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血细胞无色,这与脊椎动物相反。 后肾管排泄系统: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每体节1对或多对。其结构为: 肾口:开口在前一节体腔内,纤毛漏斗 肾孔(排泄孔):开口在本体节的体表 链状神经系统:由脑(1对咽上神经节)、咽下神经节(1对愈合)、围咽神经环(连接脑和咽下神经节)以及腹神经索组成。 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成为贯穿全身的链索状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发达(多毛类):有眼(感光)、项器(头后,化学感受器)、平衡囊等、纤毛感觉器(背感器、侧感器)、触觉细胞(体表)。 消化与取食:消化管:前肠:口、口腔、咽、食管、砂囊; 中肠:胃、肠(自XV节始); 后肠:直肠与肛门合称后肠,消化管后端20多体节。 消化腺:单细胞咽腺、食道腺、盲肠(自XXVI节肠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状盲肠) 分三纲: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八、节肢动物 进化特征:身体异律分节,有带关节的附肢 具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有几丁质外骨骼 一些种类对陆地生活高度适应 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主要特征:发达坚厚的外骨骼,有蜕皮现象 异律分节、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呼吸器官多样,包括鳃、书鳃、气管、书肺 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 消化系统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排泄器官多样,包括触角腺(绿腺)、小颚腺、基节腺和马氏管等 链状神经系统,感官发达 一般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水生种类多为体外受精,陆生种类都为体内受精 多为卵生,也有卵胎生;直接发育,间接发育有变态发育 异律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体部 头部 甲壳类、多足类、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 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运动中心; 腹部 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附肢类型: 双肢型、单肢型 附肢共19对→ 外骨骼和肌肉:由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组成,横纹肌 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呼吸器官: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鳃:水生甲壳动物由体壁内陷或向外突起(足的基部) 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如鲎。 气管(tracheae) :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如昆虫、蜈蚣等。 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是高效的呼吸器官。 排泄器官:低等或结构简单的种类没有专门的排泄器官,其代谢产物通过蜕皮时排出。 马氏管 消化与取食; 前肠、后肠 外胚层向内凹陷而成,基本结构与体表相同,几丁质+齿+刚毛,蜕皮。 前肠:取食、食物的机械研磨、贮存、初步消化。若消化酶进入前肠,亦可进行化学消化。 中肠:分泌消化酶——消化+吸收;一些种类常形成盲囊、腺体等——加强消化、吸收 后肠: 重吸收一些离子+水分.以及粪便的暂时贮存场所。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与环节动物类似——链状结构,神经节相对集中。 分为3亚门7纲:有鳃亚门、 有螯亚门、有气管亚门 九、棘皮动物门 主要特征:次生性辐射对称,多数为五辐射对称 具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常向外突出成棘刺,故名 真体腔发达,具特殊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胚胎发育过程极为典型:均黄卵,完全均等卵裂、属辐射型卵裂 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囊,为后口动物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个体发生中有各型的幼虫 神经系统 :分散,没有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 整个表皮中有大量感觉神经细胞,除司触觉外,还能够对光、化学刺激作出反应。 水管系统:相对封闭的管装系统——运动功能 组成: 筛板、石管、环水管、管足、吸盘、坛囊。 管足的外壁为纤毛上皮,与内壁的体腔上皮之间有肌肉层。 分类:有柄亚门(海百合纲)、游走亚门(海星纲,海胆纲,蛇尾纲,海参纲) 十、脊索动物门 (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主要特征:具有脊索:位于脊索动物消化管背方、起支持身体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 具有背神经管:位于脊索背方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咽鳃裂:为咽部两侧成对排列的鳃裂 极大多数于肛门后方有肛后尾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多具闭管式循环 由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肌肉中含有肌酸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体被特殊的被囊,又称被囊动物 脊索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则消失 幼体背神经管发达,成体退化成神经节 幼体咽鳃裂不多,成体数多 发育为逆行变态 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体呈纺锤形,略似小鱼,无明显的头部,又称无头类 终生具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脊索纵贯身体全长,且延伸直达背神经管的前端 具有明显“<”字形肌节现象,身体两侧的肌节交错排列,其数目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段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十一、脊椎动物亚门--鱼纲 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没有鳃盖的种类:最后一对鳃裂 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鳃盖骨后缘 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肛门或尿殖孔后缘 比目鱼类: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 鱼类的体型:鱼类的体轴:头尾轴(主轴)、背腹轴 (矢轴)、左右轴(横轴)。 鳍的功能:鳍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鳍的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鳍条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 游速快而作长距离洄游的鱼:尾鳍多半呈新月形,尾柄细 。 游速慢的鱼:多半呈圆形或平直形,尾柄也较粗大。 鳍的种类: 奇鳍: 背鳍、臀鳍 、 尾鳍 ; 偶鳍: 胸鳍 、腹鳍 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主要根据。 背 鳍:功能: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 臀 鳍:位于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 尾 鳍:功能: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 胸 鳍:功能: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 腹 鳍:功能:协助平衡。 鳞片:盾鳞、硬鳞、骨鳞。 侧线:在体侧纵贯躯干部至尾部,在头部多分支,或交织成网. 特化的皮肤感受器,能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压力及低频震动和其他动物产生的电流。 腺体:鱼类的皮肤腺体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包括单细胞腺及毒腺。 消化系统: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和肛门等 呼吸器官:鳃、皮肤(鳗鲡、鲇鱼、弹涂鱼等)、肠管(泥鳅)、鳃上器(攀鲈、斗鱼、乌鳢等)及气囊(肺鱼)。 鳔:软骨鱼、深海鱼无鳔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和淋巴系统。 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构成,心室前方有动脉圆锥或动脉球。 单循环 : 排泄系统:主要是1对中肾。 肾脏有许多肾小体,尿液经肾小管汇入输尿管,通向泄殖腔或膀胱从尿殖孔排出。 生殖系统:由性腺(精巢和卵巢)、生殖导管组成。进行体内受精的鱼类,雄性有特殊的交配器。 鱼纲分类:软骨鱼、硬骨鱼 一、软骨鱼(纲) 内骨骼完全由软骨构成 体表被楯鳞 口的位置不在吻端而位于腹面,横裂(故称横口类); 偶鳍呈水平位;尾鳍为歪尾型。 胃的分化明显,有独立的胰脏和发达的肝脏。肠内有螺旋瓣。无鳔。 鳃间隔特长 雄性的生殖管道借用中肾管。 脑发达,比硬骨鱼还要高级。 十二、两栖纲 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1.支撑身体并完成运动; 2.呼吸方式;3.防止水分散失;4.繁殖。 两栖动物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①发展肺呼吸,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由单循环进化为不完善双循环。 ②皮肤初步角质化,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蒸发。 ③发展五趾型附肢,能支撑体重及推动身体爬行。 ④发展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尤其听觉器官,发展了中耳(鼓膜和听小骨),大脑半球完全分开。 第一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体形 皮肤 骨骼系统:脊柱进一步分化,出现颈椎和荐椎,肩带不与头部相连,腰带通过荐椎与脊柱相连接,出现五趾型附肢。 头骨:由脑颅和咽颅组成。脑颅包括脑匣和围绕感觉器官的软骨囊,咽颅包括上下颌、舌、咽等骨骼。 胸骨:位于躯干腹面中央,以上(乌)喙骨分界,分为肩胸骨、上胸骨;中胸骨、剑胸骨。 肌肉系统: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 肌肉组成了体壁、运动器官和多种内脏器官,依靠骨骼肌的收缩产生协调的运动。 由于两栖动物出现了屈背、扩胸、爬行及跳跃等活动,因而肌肉发生很多变化。如: 1、肌节愈合或移位,分化成形状和功能各异的肌肉; 2、轴上肌上移到椎骨横突外侧; 3、附肢肌变得强大而复杂; 4、鳃弓和鳃肌转化成支持喉头、舌的软骨,以及节制咽喉部和舌活动的肌肉。 呼吸系统:1.蝌蚪与水生两栖类成体的主要呼吸器官——鳃和皮肤 蝌蚪:外鳃——内鳃——鳃消失 2.肺呼吸(水生种类除外) 结构简单,壁薄,囊状,内表呈蜂窝状 3.气管:短,两肺在近喉处形成喉头气管腔 咽式呼吸 循环系统:1.为不完全的双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2.体动脉弓仍为混合血 组成:心脏,动脉系,静脉系,淋巴系统等 排泄系统:属中肾,位于体腔稍后方的脊柱两侧,为对暗红色长椭圆形器官。 肾(中肾)——输尿管——泄殖腔——膀胱 肾小球日滤水量为体重的1/3,肾小管重吸收少,膀胱重吸收水分。 生殖系统:(1)雄:精巢(1对)——输精小管——肾——输尿管——储精囊——泄殖腔——体外 (2)雌:卵巢(1对)——输卵管——泄殖腔。 (3)脂肪体:雌雄生殖腺附近的黄色指状突起 神经系统:分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五部。 大脑具左右两半球,腹面有纹状体。顶部和侧部出现了零星神经细胞,称原脑皮。 十三、爬行纲 体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体被角质鳞片 形态结构特征: 1皮肤: 特征:表皮角质化程度高(保水);真皮加厚, 皮肤腺不发达;有丰富的色素细胞(干燥)。 表皮衍生物:角质鳞,龟甲的角质盾 真皮衍生物:骨板和腹膜肋 2骨骼:头骨: 枕髁一个,具颞窝、次生性腭和眶间隔。 脊柱:分化为颈、胸、腰、荐、尾;颈椎多个, 荐椎2个,有胸廓(蛇无)进行胸式呼吸. 3肌肉:出现肋间肌、皮肤肌、颈背肌肉加强,咬肌进一步分化 4消化系统:口腔腺发达,齿有多种,出现盲肠雏型. 5呼吸:肺较发达;气管长(有支气管);胸式呼吸与吞咽式呼吸. 6循环:心室分隔不全(鳄分隔完全)动脉圆锥消失; 7排泄:后肾:是羊膜动物成体的肾。中肾之后,肾小体数量极多,后肾管是重新形成的,无输精作用. 8神经:出现新脑皮;是一薄层神经细胞结构,位于大脑的表面 9感官:犁鼻器、眼(能够改变晶状体的凸度调节视距.)、耳(首次出现耳蜗、外耳道)、 10生殖: 体内受精(交接器);体外发育 (多数毒蛇为卵胎生) . 卵是多黄卵,有卵壳. 十四、鸟纲 共同特征:1. 皮肤干燥且缺乏皮肤腺。 2. 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均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 3. 头骨仅有一个枕髁和寰椎相关节。 4. 卵生、盘裂。 5. 尿液的主要成分是尿酸。 进步性特征:1.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37.0℃~44.6℃)。 2. 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 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 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 5. 心脏为2心房2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双循环。 外形:1. 纺锤形体型,体外被覆羽毛。 2. 具角质的啄食器官喙。 3. 眼大,具眼睑及瞬膜。 4. 耳孔略凹陷,周围着生耳羽。 5. 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紧密坚实、后肢强大。 6. 前肢变为翼,后肢具4趾。 皮肤:1. 薄而松,且缺乏腺体,仅具唯一的尾脂腺。 2. 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如羽毛、喙、爪、鳞片等。一些鸟类的冠和垂肉为加厚的真皮构成。 3. 体表被羽。 骨骼系统: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隙 ——气质骨,头骨、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的变形。 肌肉系统:1. 背部肌肉退化,颈部肌肉发达。 2. 胸肌(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 3. 后肢肌肉发达;具有适宜于树栖握枝的肌肉(栖肌、贯趾屈肌和腓骨中肌)。 4. 具有特殊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