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青玉案》教案.docx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26597015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选修《青玉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青玉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选修《青玉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选修《青玉案》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道)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二专题是: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该专题有 4 首, 2 首教学篇目, 2 首同学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 本课要学的两篇, 一篇是教学篇目, 一篇是自读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懂得字词句子。2、懂得词的情感思想。 3、领会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步推动同学的领会才能。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同学走上探讨之路。专题目标: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明

2、白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2、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明白苏轼、辛弃疾词的杰出成就、不同风貌。3、.能明白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4、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域)的体验、鉴赏,明白意境的艺术魅力。5、能够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 的拟写。教时设置: 1 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日我们学辛弃疾另两首词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道)。二、教学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1、朗读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3、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灯火阑珊处。2、看注解,补充背景这首词写的是元宵之夜的盛况与际遇。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 是夜称元夕或元夜。是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含有极其深沉、极其悲 愤自叹自伤和自慰。3、依据诗词的特点,合抱负像,理清全词大意(东风似乎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

4、空中的繁星吹落, 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充满着大街。动听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 正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飘舞,喧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打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查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 一回头,却观察了她立在灯火暗淡的深处。)4、赏析(先摸索,再和同学沟通,预备班级发言)(1)“那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形象有怎样的寓义?(“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又内心非常孤独、孤寂的女子。喧闹的的方没有她, 人多的的方没有她, 她就是与众不同。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 实际上

5、就是作者的一种抱负人格的化身,也是自我的写照。 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 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本词有哪些艺术特色?(托寓手法。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行,寄托了词人的抱负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兼具婉约、豪爽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约词并无二致。 但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 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豪爽词的特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表而豪爽其中。衬托的手法。 那上片的灯、 月、烟火、笙笛、社舞、交错成的元夕欢腾, 那下片的惹

6、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先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 设,而衬托。)(3)王静安(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皆经受三个境域, 而稼轩此词之境域为第三即最高境域。此特借词喻事。 说说比如的含义。(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做学问的三种境域: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

7、,独上高楼,望断天际路” 。其次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 知、行、得三境域。第三种境域也就是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特殊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位置。)5、背诵。三、教学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1、朗读丑 奴 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仍休。欲说仍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看注解,补充背景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 离博山不远, 辛弃疾于

8、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 ,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辛弃疾这次落职,始终闲居十年。 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 故其悲歌大方,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3、依据诗词的特点,合抱负像,理清全词大意(年轻时不知道愁的味道, 喜爱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 为了写新的词无愁而将就说愁。而现在知道了全部愁的味道,愁得无话可说。愁得无处可说,却只能说“好一个凉快的秋天! ”)4、赏析(先摸索,再和同学沟通,等待班级发言)(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9、(少年时涉世未深, 即使登楼, 要愁也愁不出来, 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学问和“欲说仍休,欲说仍休”来解答)(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

10、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4)为什么词人“欲说仍休”?是什么缘由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境况的残酷。统治者到处排挤、打击他,他到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更主要的缘由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懂得。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扫兴。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纳欲吐仍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成效?(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愁闷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但“天凉”和“秋

11、”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的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 )以下为课本问题:(6)课文问题(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下片“而今识尽愁味道” 的“愁”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词中“欲说仍休”实际是统治 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到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辛弃疾曾在论盗贼札子中提到自己的境况,说“顾恐言未 脱口而祸不旋踵”。这正是“欲说仍休”句的注脚。可见“欲说仍休”反映了辛 弃疾归宋后真实的生活境况。从艺术表现技巧方面说,作者在词末用“却道天 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终止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写自己胸中 的悲愤, 也是一种高妙

12、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淡泊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他这首词外表虽然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愁闷、沉闷不满的心情。)(7)请从本文和已经学过的辛弃疾另一首永遇乐各找出一个语典和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典,说说它们在抒情言志上的作用。(辛弃疾永遇乐 千古江山 和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 都是以典人词的佳作。前者环绕

13、京口,精选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等人的事典和“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语典,表达了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后者精选张翰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陈登鄙视许汜、刘备胸怀远大等事典以及“树如同此”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的语典,抒发了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8)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的词,看风格有什么不同。(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制造力极强、 创作成就极高、艺术风格多样化的作家。苏轼是全面进展的天才,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着精深的造诣。辛 弃疾就以一生精力专攻词的创作,达到了宋词的巅峰。苏轼“以诗为词”,使词进一步“雅化”、“士大夫化”使执著现实走出了感性享乐的泥淖,把现实生 活提升到了生命本体的高度。辛弃疾“以文为词”,进一步解放了词体,拓展了词的表现世界。)5、背诵四、作业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