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教案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6594694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教案 .pdf(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从容说课】大气圈作为地理圈层之一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课时内容的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通过“神州五号”飞船的升空和回收的录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第一部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运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地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大气圈及其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然后通过读图发重点学习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和各层的特点。第二部分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是为学习大气的运动和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作铺垫的,要求学生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并通过小活动,把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与温室保温作对比,让学生学会分析原因。第三部分大气的运动: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先让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然后运用电脑多媒体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并通过活动题来解释海陆风的成因。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用通过电脑动画引导学生探究风在三种不同受力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部分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也是本节的重难点,通过动画演示和指导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来突破难点,并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对这部

3、分内容可以利用活动题让学生读图比较得出结论。第五部分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是重难点内容。应充分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各天气系统进行对比,并用图示和列表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来做进一步的解释。并列举实例来增加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用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

4、过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读懂简易天气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4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大气圈个圈层特点的学习和复杂的天气过程形成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学重点】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大气的受热过程3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4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5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2全球的气压

5、带与风带3西南季风的成因4天气系统的形成【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玻璃瓶、温度计【课时安排】4 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升空和回收时的片段,让学生观察飞船穿越大气层时的情景)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了一次令中国人骄傲的遨游,但是“神舟五号”并没有飞离地球的大气层,确切的说,它的飞行高度与地球大气层的厚度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今天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大气环境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与结构。(板书)第二节大气圈与天

6、气、气候(一)推进(新知识传授)师: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大气层的大气的组成、密度、温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低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师:大家阅读课本36 及 37 页第一段,参照36 页表 221,分析底层大气的组成和作用。生: (读图文,分析)(板书)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师:同学们在刚才自学的基础上填写表格。(板书,斜体为学生填写内容)1、低层大气的组成组成成分体积()作用干洁空气氮78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21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3.3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

7、极少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极少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极少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生: (填写干洁空气一组表)师:同学们把表格填的很好。大家看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知识拓展】师: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及比例的变化。(投影:小资料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成分变化)师:大家一起朗读。生: (齐声的)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及比例的变化。如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排放出大量

8、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又如, 在制冷工业发展前,大气中是没有氟氯烃化合物的。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电冰箱、冰柜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加。氟氯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尽管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成分的变化是缓慢的,但已直接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由于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这些污染物不受国界限制,因此造成的危害是全球性的。为此,从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利益出发,多次国际会议的召开,都是为了研讨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以保护大气环境。

9、师:大家看 36 页图 221,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大家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飞机飞到了云层上方,所以就没有雨了。师:很好,由此可以看出,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有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三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师:大家参照37 页图 222 大气的垂直分层,阅读37 页 25 小节。大家在阅读的基础上填写下表(板书) 2、大气圈的结构(板图、图表)

10、如下表(斜体部分由学生填写)层次气温的垂直变化的原因其它特征大气的垂直分层C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B 平流层高度增加气温增加O3大 量吸 收 太阳紫外线水平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少,云雨绝迹,利于高空飞行A 对流层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 气 的热 量 来自地面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最密切【方法引导】师:阅读过程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为什么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 、为什么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各有什么特点? 生: (读书、读图、思考、填表)师:大家把表格填的很好,但我们刚才

11、的提出的几个问题并没有完全在表中体现。下面我们就来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 生:是否是因为地球引力使大气、水汽和固体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师:回答很好!为什么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生: 1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来自地面,所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接受的地面辐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师:很好!【过渡】师:大家知道,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我们来看课本37 页图 223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了解一下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有波长较短的射线、 射线、紫外线和人眼能看见的可见光,和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区。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首先到达的是地球的大气层,但大

12、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同学们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第一小节,然后回答这个问题。(板书)二、大气的受热过程生:这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的选择性表现在哪?请举例说明。生: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地面。高潮(重难点突破)(动画:大气的保温效应)【教师精讲】师: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由于地表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相比,波长长得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因此,相对

13、于太阳辐射来说,地-100-50050100ABC高度(千米)温度()204060801001201400大气逆辐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家已经知道了水汽和二氧化碳主对波长较长的红外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师: (边操纵动画边讲)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75 95)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朝

14、向地面,因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下面大家试着画一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过程。生: (绘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过程示意图)师:通过看大家绘制的示意图,可见同学们对这一重点内容已经掌握的比较好了。【合作探究】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和理解一些生活生产的经验。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几个问题。师: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地理现象,说一说为什么冬春季节霜冻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生: (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发言)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少,大气透明度好,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

15、温低,所以容易造成明显的降温霜冻天气。师:深秋季节,农业生产中为了防止晚熟的庄稼遭受霜冻,经常在田间地头用潮湿的柴草燃起一堆堆篝火。你认为他们这样做对防止霜冻有作用吗?为什么 ? 生: (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发言)有作用。潮湿的柴草在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烟雾,燃烧柴草放出的热量微不足道,但浓浓的烟雾弥漫在农田上空,使得夜间大气的逆辐射作用明显增强,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和减轻了霜冻的危害。师: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人们采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进行生产,结合你对课文中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说一说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和生产原理。生: (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发言)塑料大棚和玻

16、璃温室的设计和生产原理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基本相同。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讲,塑料薄膜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进入。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来说,塑料薄膜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长波辐射很少能够通过。这样,温室和大棚就使得外界的太阳能量不断进入室内,而室内的热量却很少散失出去,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结束(小结)师:人们是这样比喻地球上的大气的:(1)大气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大气是地球的空调器; (3)大气是地球生命呼吸所需氧气的源泉;(4)大气是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可见,大气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板书设计】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

17、大气的组成2、大气圈的结构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活动与探究】活动的题目:玻璃温室调查活动的内容: 有条件的测量玻璃温室室内室外的温度,并进行比较, 或用玻璃瓶、 塑料袋做模拟试验。分析寒冬季节,室外万木凋零,而温室内却春意盎然的原因。活动的办法、过程:实地考察、模拟试验活动的结果:大家通过小论文进行交流【课后作业】1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D ) 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B、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2大气各组成成分分别有以下作用:( D ) A、氧是生物体的基本成

18、分 B、臭氧大量吸收红外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干洁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成分是:( A ) A、氧气 B、臭氧 C 、二氧化碳 D、氮气4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 A ) A、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 D、电离层5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 C ) A、平流层 B、高层 C、对流层 D 、电离层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

19、下载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引入)师: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葫芦峪中用火攻,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上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就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他不知道这火是他放的,这雨也是他自己下的。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过程中不断冷却,水蒸汽凝结成雨。推进(新知识传授)师:热空气会上升,那么,冷空气呢?生:下沉。师:很好。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就属于大气运动,显然大气的运动并不只有空气简单的上升和下沉,那么大气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大气的运动。(板书)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二)三、大气的运动师:我们刚才所说的空气上升和下沉是大气的垂直运动,大

20、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气还有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我们首先从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入手,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就是热力环流。(板书) 1、热力环流高潮(重难点突破)(多媒体动画分步骤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师: (动画演示第一步)假如A、B、C 三地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则A、B、C 三地空气密度和等压面(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值相等的点所在的面)随高度的变化均是一致的。同学们看此时三地的等压面有何特点。生:三地等压面平行,没有发生弯曲。师:很好。(动画演示第二步)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地受热, B、C两地冷却, A、B、C三地空气怎样运动?生 A地空

21、气上升, B、C两地空气下沉。师:在近地面情A、B、C 空气密度发生了怎样变化?生: A地空气上升后,使A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B、C 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师:在 A、B、C 同一高度上的高空,空气密度发生了怎样变化?生: A 高空密度增大,B、C高空密度减小。师:由于大气密度发生了改变原本均衡的等压面在不同的高度发生的不同的变化。密度变大的地区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形成了相对的高压区,相反,密度变小的地区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形成了相对的低压区,大家回答一下,A、B 、C三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A、B、C三地近地面地区A 地气压相对与B、C两地要低;

22、A、B、C三地高空 A地气压相对与B、C两地要高。师: (动画演示第四步)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B、C 两地流向 A地,高空空气则从气压较高的 A地流向气压较低的B、C两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师:现在我再连贯的播放一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大家看的时候别忘了回想热力环流每一步骤的形成原因。师:请大家注意一点:高低气压是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在垂直方向上,高空的“高气压”远远低于近地面的“低气压”。掌握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有利于我们解释多种自然现象,下面我们以城市风为例,分析它的形成原因。【例题剖析】例读热力环流模式图,比较ABCD 四点气压的高低。师: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同一水

23、平面上两点(A 与 B,C与 D)气压的高低。而近地面 A 、B 点气压的高低又与各自的受热状况有直接关系。由于近地面气流由A 流向 B,那么可以确定B 地一定受热多,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A 地冷却,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就由高压区(A) 流向低压区 (B) ,从而可以确定PAPB。而在同一地点,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是相反的,因此在高空,C为高压区, D为低压区,故 PC PD 。而在同一空气柱内,气压值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的,故可确定PBPC ,这样, ABCD四点气压的高低就可确定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24、第 5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案: PAPBPCPD【知识拓展】(投影:城市风示意图)师:城市与郊区哪个地方热?生:城市。师:为什么?生: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释放出大量人为热。师:由于城市和郊区冷热不均,这样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就形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自己讲述城市风的形成过程。生: (思考、同桌交流)由于城市比郊区热,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大气从城市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于是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师:这个小型的热力环流,就称为城市风。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

25、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带入城市,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师:除了城市风,典型的热力环流还有课本39 页活动中提到的海陆风,海与陆由于热力性质不同,白昼和黑夜形成了相反的热力环流,同样山与谷形成的山谷风也是热力环流。这两种热力环流大家课后去思考。师: (小结、承转)刚才的动画演示了热力环流的形

26、成过程:冷热不均造成大气垂直运动,大气垂直运动产生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了大气的水平运动。而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风。(板书)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潮(重难点突破)师:我们刚才已经知道风是怎样产生的了,请同学回答。生: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上升和下沉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风师:很好。 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板书)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上升和下沉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师:所以,形成风的根本

27、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板书)(1) 、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投影: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示意图)师:大家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有何特点?生: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师:回答正确。风大小受什么决定?生:决定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是由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决定的。1002 1010 1008 1006 1004 (北半球 ) 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板书)(2)风的大小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师:

28、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风向是不是也由高压吹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呢?生:应该是吧。师:到底是不是,还是让事实说话吧。(动画演示:高空风的形成过程)师: (动画演示第一步)大家仔细思考,高空大气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还受什么力影响。生: (思考)师: (点拨)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上会如何变化?生:高空大气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外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师:好极了,下面我们就看一下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方向如何。师: (动画演示第一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北半球高空风的形成过程。开始,空气只受气压梯度力作用,垂直于等压线运动;当风

29、一旦形成,就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速,大气在这两个力的合力下不断向右发生偏转;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不再偏转。设想一下,南半球的情况。生:南半球高空风会向左偏转直至平行于等压线。师:很好。(板书)(3)风的方向高空: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师:高空风向如此,近地面的大气运动时还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气在三个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如何?(动画演示: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师: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最终风向如何?生: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师:摩擦力

30、与风运动方向相反,当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三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再看一遍动画,回答:这是模拟哪一个半球的动画?生:南半球,因为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右面偏转。师:回答非常好。(板书)近地面: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结束(小结):太阳辐射是地面主要的直接热源。地面受热,引起大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在近地面和高空分别形成高低不同的气压值。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梯度,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了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对于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难点,要注意理解把握,更要

31、学会灵活应用。【板书设计】1002 1010 1008 1006 1004 (南半球 )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压线1002 1010 1008 1006 1004 (北半球 )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风的大小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风的方向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活动与探究】活动或探究课题的题目:山谷风与海陆风活动或探究的内容:山谷风与海陆风的成因、典型发生地区、

32、家乡情况调查活动或探究的办法、过程:网上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活动或探究的结果:墙报展示结果【课后作业】1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成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2使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总有一个交角的力是:( B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惯性力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B )A.气旋与反气旋 B.热力环流 C.大气垂直运动 D.大气水平运动4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 )A.大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B.垂直气压梯

33、度力C.地转偏向力 D.海陆的热力差异5. 如果没有地面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最终将是:( A )A.平行 B.垂直 C.成一定交角 D.成 45交角6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的原因( C ) A.城市排放的CO2等酸性气体多 B.城市使用冰柜和电冰箱使水汽增多C.城市工业和交通工具产生的尘埃多 D.城市上空气温比效区高,风速较大7、能正确反映北半球风向的是( D ) 第三课时四、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导入(新课引入)师: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热力环流?生: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师: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生:水平气压梯度力

34、、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师: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板书)四、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推进(新知识传授)师: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生:输送和交换热量。师: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板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

35、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投影)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师: (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师:说出图中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低。生: (说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

36、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师: (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显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高低气压的位置)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生:不能。师:为什么不能?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过渡)师:很好。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

37、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师: (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生: (合作探究、分析理解)、低纬环流: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 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参照讲授情况补充历史故事: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风带航线

38、,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航线,故称信风带为“贸易风”。第二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军就是大胆地选择了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出乎意料之外偷袭成功的。 )北纬 90由于气温低, 盛行下沉气流, 近地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赤 道 低 压 带中纬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低纬东风带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北纬 300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气流堆积下沉北纬 300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赤道热,空气膨胀上升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39、 - - - - -第 9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 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纬 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师: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

40、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 7 个风带。(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 个风带。生: (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指认并画出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有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赤道低气压带、 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而且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师:很好。(引导学生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生: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

41、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过渡)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师: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的呢?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

42、动。师: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生: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投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生: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各个季节时所在的位置)师:如果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吗?生:不会。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性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就没有了季节移动。(过渡)上述气压带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

43、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板书)、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师: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呢?生: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师:那么,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夏季呢?生: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师: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那么,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

44、还是低气压?生: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师:为什么?生: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师:夏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生: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师:为什么?生: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师: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冬季时副极地低气压带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夏季时副热带高气压带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生:冬季的大陆会形成高气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只能保留在海洋上。生:夏季的大陆会形成低气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副高只能保留在海洋上。师:很好。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地球上的气

45、压带会被切成块状分布于大陆和海洋上。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而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海陆性质差异小。所以气压带基本呈带状。(投影)图示和表格(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投影)书p43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生: (在老师引导下探究分析归纳)(投影)表格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生: (回答填表)(承转)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了气压带的分布,形成了高、低压中心,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风向在两个不同的高低压中心之间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再来研究季风环流。(板书)、季风环流(投影)亚洲季风图亚

46、欧大陆太平洋大西洋7 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1 月亚洲低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一月切断七月切断低低高高高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请大家看投影,我们一起来做44 页的探究活动。【活动与探究】活动或探究课题的题目:季风的形成及特点活动或探究的内容:()看投影,讨论完成P44 表 2-2-2 ()季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东亚季风为什么最典型?西南季风是如何形成的?活动或探究的办法、过程:学生合作完成活动或探究的结果:小组汇报生:引导学生读图完成P44表 2-2

47、-2 地区华北地区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月西北风东北风西北风月东南风西南风东南风师:根据填表内容,三地的风向在不同季节有什么变化?生:冬夏风向相反。师:很好。请大家一起读书,什么叫季风?生: (读书)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季风。师:那么季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先来分析东亚季风。生:东亚在冬、夏季时,海陆上形成了相反的气压中心,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师:海陆上形成了相反的高低气压中心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东亚季风为什么最典型?生: (合作探究)东亚季风最典型,是因为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这里

48、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十分显著。所以东亚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师:很好。东亚的季风给东亚带来了什么样的气候特征?生: (合作探究)夏季风从较低纬度的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了丰富的降水,雨热同期,形成了“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 。冬季受来自亚洲高压干冷的偏北风的影响,华北地区寒冷干燥,秦淮以南低温少雨。师:非常正确。再看印度半岛夏季的西南季风是如何形成的?生: (合作探究)印度半岛夏季吹西南季风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成为西南季风。师:印度半岛夏季的西南季风有何特点?生: (合作探究)印度半岛夏季的西南

49、季风来自赤道海洋,空气湿热,造成南亚夏季高温多雨。师:西南季风有的年份强,有的年份弱,进退有快有慢,这会带来什么后果?生: (合作探究)西南季风的强弱、进退会影响南亚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容易造成严重的旱涝灾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西南季风还可以影响到我国的云南南部、西藏南部、 四川西部一带, 给这些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刚才我们学习了三个地区的季风,着重探究了东亚和南亚的季风,但南半球有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不叫季风气候。大家要注意,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结束(小结):今天我们

50、学习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又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的原因和规律。答: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一月和七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大西洋上分别形成哪些气压中心?答:3、解释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答: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气压带与风带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东亚季风南亚季风亚速尔高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