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物理公式定理情况总结解题方法指导.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GAO ZHONG WU LI GONG SHI ZONG JIE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 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 两个分力垂直时: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合=0 或 Fx合=0 Fy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m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m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2 / 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万=F向 即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 ⑧天体的平均密度: 特别地:当r=R时: b、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7、 牛顿第二定律: (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F= -F’(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 A S a t B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 (2)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匀速:vt/2 =v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P=IU> (三)磁场 1、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B 来表示: (条件:BL)单位:T 2、电流周围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安培(右手)定则决定。 (1)直线电流的磁场 (2)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的磁场 3、磁场力 (1) 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B^I)(B//I是,F=0)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 = 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基本关系式 解题关键画图,找圆心画半径 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和周期 , t=T 4、磁通量 =BS有效(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 或=BS sin (是B与S的夹角) =2-1= BS= BS (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 (四)电磁感应 1.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 (三者相互垂直)求瞬时或平均 (经常和I = , F安= BIL 相结合运用)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求平均 3.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 (安培力做的功转化为电能) 4.转杆电动势公式 5.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6.自感电动势 (五)交流电 1.中性面 (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m=BS , e=0 I=0 2.电动势最大值 =Nm, 3.正弦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i=Imsin (中性面开始计时) 4.正弦交流电有效值 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倍 5.理想变压器 (一组副线圈时) *6.感抗 电感特点: *7.容抗 电容特点: (六)电磁场和电磁波 *1、LC振荡电路 (1)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电路中的电流为最大, 线圈两端电压为零。 在LC回路中,当振荡电流为零时,则电容器开始放电, 电容器的电量将减少,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达到最大, 磁场能为零。 (2)周期和频率 2、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推论:①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电场。 ②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围也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磁场。 3、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叫电磁场。 4、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5、电磁波的特点 ⒈以光速传播(麦克斯韦理论预言,赫兹实验验证);⒉具有能量;⒊可以离开电荷而独立存在;⒋不需要介质传播;⒌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6、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 V=l f = (频率在这里有时候用ν来表示) 波速:在真空中,C=3108 m/s 三、光学 (一)几何光学 1、概念:光源、光线、光束、光速、实像、虚像、本影、半影。 2、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干扰,保持各自的规律传播。 (3)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①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光的析射定律: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常数。即 b、介质的折射率n:光由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中介质时,有,只决定于介质的性质,叫介质的折射率。 c、设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为 v,则: 可见,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大于1。 d、两种介质比较,折射率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叫光疏介质。 ③全反射:a、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交界面时,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的现象。 b、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C ④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归纳: 折射率=== 5、常见的光学器件:(1)平面镜 (2)棱镜 (3)平行透明板 (二)光的本性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 (1)微粒说(牛顿) (2)波动说(惠更斯) ①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条纹宽度 (波长越长,条纹间隔越大) 应用:薄膜干涉——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干涉条纹,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光学镜头上的镀膜。 ②光的衍射——单缝(或圆孔)衍射。 泊松亮斑 (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 (2) 电磁说(麦克斯韦) 波长/m 名称 产生机理 特性与应用 104 10-10 无线电 自由电子的运动 波动性显著,无线电通讯 红外线 原子外层 电子受激发 一切物体都能辐射,具有热作用,遥感技术,遥控器 可见光 由七种色光组成 紫外线 一切高温物体都能辐射,具有化学作用、荧光效应 伦琴(X)射线 原子外内 电子受激发 粒子性显著,穿透本领强 γ射线 原子核受激发 粒子性显著,穿透本领更强 (4)光子说(爱因斯坦) ①基本观点:光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每份光子的能量是 ②实验基础:光电效应现象 ③规律:a、每种金属都有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c、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d、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逸出功 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5)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单个光子的个别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表现为波动性。波长较大、频率较低时光的波动性较为显著,波长较小,频率较高的光的粒子性较为显著。 (6)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四、原子物理 1.氢原子能级,半径 E1= -13.6eV 能量最少 rn=n2r1 r1=0.53m 跃迁时放出或吸收光子的能量 2.三种衰变 射线 本质 速度 特性 α射线 氦原子核()流 贯穿能力小,电离作用强。 β射线 高速电子()流 V≈C 贯穿能力强,电离作用弱。 γ射线 高频电磁波(光子) V=C 贯穿能力很强,电离作用很弱。 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位新核的变化。 放出α粒子的叫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叫β衰变。放出γ粒子的叫γ衰变。 ① 哀变规律:(遵循电荷数、质量数守恒) α衰变: β衰变: (β衰变的实质是= +) γ衰变: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发生。 3.半衰期 , m=m0()n 4.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 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 发现正电子(居里夫妇) , 5.质能方程 E=mc2 1J=1Kg.(m/s)2 1u放出的能量为931.5MeV 1u=1.66056610-27kg 6.重核裂变 原子弹 核反应堆 氢的聚变 氢弹 太阳内部反应 六、狭义相对论 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3.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同时”的相对性:“同时”是相对的。在一个参考系中看来“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却可能“不同时”。 (2)长度的相对性: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的长度小。 即 (式中l,是与杆相对运动的人观察到的杆长,l0是与杆相对静止的人观察到的杆长)。 注意:①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杆的长度没有变化。 ②这种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如果两条平行的杆在沿自己的长度方向上做相对运动,与他们一起运动的两位观察者都会认为对方的杆缩短了。 (3)时间间隔的相对性:从地面上观察,高速运动的飞船上时间进程变慢,飞船上的人则感觉地面上的时间进程变慢。(时间膨胀或动钟变慢) (式中是与飞船相对静止的观察者测得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t是地面上观察到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 (4)相对论的时空观:经典物理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是绝对的,二者之间也没有联系;相对论则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物质、时间、空间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 4.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1)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式中v为高速火车相对地的速度,u′为车上的人相对于车的速度,u为车上的人相对地面的速度)。 对于低速物体u′与v与光速相比很小时,根据公式可知,这时u≈,这就是经典物理学的速度合成法则。 注意:这一公式仅适用于u′与v在一直线上的情况,当u′与v相反时,u′取负值。 (2)相对论质量:(式中m0为物体静止时的质量,m为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由公式可以看出随v的增加,物体的质量随之增大)。 (3)质能方程: 常见非常有用的经验结论: 1、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tanα; 2、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a=gsinα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a=gsinα-gcosα 3、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有最大或最小; 4、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最大的条件是:a=0或合力为零。 5、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加速度相等。 6、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速度; 7、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度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大小看温度,做功情况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9、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上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E不变。 10、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α衰变,内切圆是β衰变,α,β是大圆。 11、直导体杆垂直切割磁感线,所受安培力F=B2L2V/R。 12、电磁感应中感生电流通过线圈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Q=N△Ф/R。 13、解题的优选原则:满足守恒则选用守恒定律;与加速度有关的则选用牛顿第二定律F=ma;与时间直接相关则用动量定理;与对地位移相关则用动能定理;与相对位移相关(如摩擦生热)则用能量守恒。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 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 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 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 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① 三个力必共点。 ②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一)、受力分析要点: 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5、物体或结点: 6、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 ①受力平衡时 ②受力不平衡时 7、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 8、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受力分析步骤: 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①重力;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③场力(电场力、磁场力) 2、判断力的方向: 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 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 a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 b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二、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的武器。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才能灵活地求解各种问题,但解题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必需环节。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可知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为 (1)审题。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三、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 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从研究对象看,有单个物体也有多个物体。 (1)解题基本方法 根据牛顿定律解答习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 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②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 ③ 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 ④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解题方程。 ⑤ 解方程。 ⑥ 验算,讨论。 以上①、②、③是解题的基础,它们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 动能定理公式为,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功、力、位移、动能、速度大小、质量等。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物体的一段位移以明确m、s。 ② 分析物体受力,结合位移以明确。 ③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大小以明确初末动能。 然后是根据动能定理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图4-5 F m2 m1 (例题)如图4—5所示,木板质量,长3米。物体质量。物体与木板间摩擦系数,木板与水平地面间摩擦系数,开始时,物体在 木板右端,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牛的水平恒力拉木板,物体将在木板上滑动,问经过2秒后(1)力F作功多少?(2)物体动能多大?(米/秒2) 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 从动量定理知,这定理能求冲量、力、时间、动量、速度、质量等。 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一段过程以明确m、t。 ② 分析物体受力以明确冲量。 ⑧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以明确初、末动量。 然后是根据动量定理等建立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8】 质量为10千克的重锤从3.2米高处自由下落打击工件,重锤打击工件后跳起0.2米,打击时间为0.01秒。求重锤对工件的平均打击力。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是知,可以用来求动能、速度大小、质量、势能、高度,位移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是 ① 选定研究的系统和一段位移。 ② 分析系统所受外力、内力及它们作功的情况以判定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 分析系统中物体初末态位置、速度大小以确定初末态的机械。 然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四、电场解题的基本方法 本章的主要问题是电场性质的描述和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解题时必须搞清描述电场性质的几个物理量和研究电场的各个规律。 1、如何分析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电场力和电势能 (1)先分析所研究的电场是由那些场电荷形成的电场。 (2)搞清电场中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含义。 (3)正确运用叠加原理(是矢量和还是标量和)。 下面简述各量符号的含义: ①电量的正负只表示电性的不同,而不表示电量的大小。 ②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是矢量,应用库仑定律和场强公式时,不要代入电量的符号,通过运算求出大小,方向应另行判定。(在空间各点场强和电场力的方向不能简单用‘+’、‘-’来表示。) ③电势和电势能都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用进行计算时,可以把它们的符号代入,如U为正,q为负,则也为负.如U1>U2>0,q为负,则。 ④ 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与电荷电势能的增减相对应,WAB为正(即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小,;WAB为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所以,应用时可以代人各量的符号,来判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当然也可以用求功的大小,再由电场力与运动方向来判定功的正负。但前者可直接求比较简便。 2、如何分析电场中电荷的平衡和运动 电荷在电场中的平衡与运动是综合电场;川力学的有关知识习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对加深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力学的分析方法相同,解题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某个带电体)。 (2)分析带电体所受的外力。 (3)根据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讨论各种情况,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 (4)根据物理过程,已知和所求的物理量,选择恰当的力学规律求解。 (5)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例题4】 如图7—3所示,如果 (氚核)和(氦核)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同—偏转电场,求在下述情况时,它们的横向位移大小的比。(1)以相同的初速度进入,(2)以相同的初动能进入; (3)以相同的初动量进入; (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以后再进入。 V0 分析和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远远大于所受的重力,所以重力可以忽略。带电粒子在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