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简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478024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中简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中简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中简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中简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株洲市七中学校基本情况简介一、依时顺势,几经变迁,依然美丽绽放 株洲市第七中学,地处湘江河畔芦淞路321号(以前为159号),占地面积21600,创办于1969年7月。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四十多年来学校曾6易校名,先后更替了16任校长。 1.七中的创办,是为适应当时教育形式的发展。当初,株洲市南郊方圆十余里仅有株洲市一中一所学校。而附近龙泉、白果、五里墩、早禾坪、谭家塅、鲍家垅、南华、锻压等10多所小学的学生就近入中学则成了当地老百姓的大难题。株洲市革委会(市政府)应广大果农菜农和部分厂矿企事业职工的“在附近办一所中学”的强烈要求,于1968年10月24日市革委会发文批准拨地筹建株洲市第

2、七中学。1969年7月,在创始人楚仕富校长(当时称校革委会主任)的带领下,一手抓学校的创建工作,一手抓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市教育局革委会从一中、五中共抽调两个高中班和十三名骨干教师进入学校,同时学校招收初中新生四个班约200余人。自此,一个由14名教师、6个班300多学生组成的新学校诞生了。1972年,学校从上海、湖南师大等地引进了一大批本科生、大专生,学校教职工人数增加到65人;党员由原来的3人增加到17人;教学班增加到23个,其中初中13个班,高中10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1269人。由于职工人数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学校教室和职工用房极为困难,便将部分班级分别安排在两个学农基地上课,开展学

3、工学农学军活动。第一学农基地是占地面积90多亩的株洲县白关双牌基地,距学校大本营约20公里;第二学农基地是占地面积30多亩的高家坳(现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址),这一时期是七中前期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 2.1975年至1981年的六年间,株洲市各类中学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地处芦淞区(原南区)的七中周边相继创建了建宁中学等5所中学。随着教师的流动,生源的分散,学农基地的逐渐削减,给学校办学造成了一定压力。1980年,学校由原来的23个班减至19个班,其中初中14个班,高中5个班;教职工人数则逐步增加至83人,富余人员增多,学校压力增大。为适应时代需求,学校将部分教职工分流到校办工厂工作。同时从198

4、1年4月开始招收美术班学生,准备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1981年5月将原普通高中班改为美术职业高中班。从此株洲市七中开始了新的转折点。株洲市人民政府的株政发【1984】120号关于将株洲市第七中学改为株洲市第一职业中学的批复正式发出。至1988年上学期学校将仅存的初中二年级四个班全部迁往株洲市第十中学就读为止,株洲市第七中学的名字便完全由株洲市第一职业中学的名字取代(之后又更名为轻工职业中专、株洲市工业学校)。从此,株洲市第七中学的名称便在株洲教育的史册上销声匿迹了整整10个年头。3.1998年6月17日,株洲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达了【1998】54号文件关于同意撤销株洲市第十中学恢复第七中

5、学的批复,株洲市工业中专(即当初改七中为第一职业中学的学校)整体搬迁至株洲市第十中学校区。而在原第七中学的的这片沃土上又重新挂起了第七中学的校牌。同时原十中的7个初中班全部转入七中。第七中学的恢复,正如赵湘珍市长在七中学校挂牌典礼上所说的:“这是我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迈出的可喜的一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将使职业教育更强,基础教育更优”株洲市第七中学恢复了。新七中人迅速拧成一股绳,决心朝着共同的目标把新七中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集实验性示范性于一体的规范化学校而努力拼搏踏实工作。新七中的第一次党支部大会于1998年7月4日下午召开。会议由从十二中学调来的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的罗立林同

6、志主持。会议就重建七中的相关财产清理、搬迁调配、学生安置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及工作部署。1998年7月5日,株洲市教委刘铁奇主任代表市教委宣布新七中的人事任免:任罗立林同志为株洲市第七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张要武同志为副校长,并宣布了新七中46名在岗和23名退休教职工名单。1998年9月2日,新七中迎来了第一个开学典礼。4.七中地处繁华的芦淞商业圈,为株洲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个体私营劳动者子女就学的后顾之忧,株洲市政府发出株教字【1999】16号关于同意株洲市七中加挂“株洲市芦淞中学”校牌的批复文件。1999年5月25日,株洲市第七中学又加挂了“株洲市芦淞中学”校牌,这标志着我市第一所个体私

7、营劳动者子弟中学的正式成立。自此,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刚恢复时的七中只有11个班600多名学生,至2001年扩展到16个班近900名学生,教职工由原来的46人增加到61人。5.随着时代的发展,七中以她博大的胸襟厚重的底蕴,迎接一次次的变化和挑战。2003年8月,株洲市政府作出了重大决策,将一中与七中合并,七中为一中分部初中部。当年原属一中范围的初一新生全部在七中就读。七中由原来的17个教学班一下扩大到27个班,学生人数由原来的近900人增加到1479人。规模的突然扩大,学生教师人数的陡然增多,这对七中人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他们以教育者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毅力经受住了考验,一中初中部平稳的完成了

8、过渡。到2006年上期,一中初中部全部过渡到了七中。七中的规模也达到了办学以来的顶峰:40个教学班,2072名学生,132名在职教师。6.一中、七中的合并,一中初中部的搬迁至七中,是株洲市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的前奏。2006年下期,随着株洲市原直属市教育局管理的初中学校全部下放归属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七中亦经历着同样的变迁。至此一、七中的合并宣告结束,七中完成了她所担任的角色转变,也平稳过渡到了由芦淞区教育行政部门接手管理。现在的七中共32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25人。二、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收获累累硕果 经历就是财富。七中历经变迁,却兼收并蓄,积淀着更为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

9、。四十多年来,孜孜以求的七中人,在七中教育这片沃土上,努力探索,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抓住机遇,因校制宜,力创特色,谋求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硕果累累。1.上世纪九十年代,七中恢复挂牌,百废待兴。要使学校壮大,声名鹤起,教育教学质量就是学校发展的生命。七中全体教职员工拧成一股绳,抓住机遇求发展,在科研兴校和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中,以创办“高质量、现代化、特色型、示范性”现代化新型学校,让学生受到“现代化良好教育”为目标,积极构建三维德育途径,努力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取得了骄人成绩。 2001年5月株洲市第七中学成为株洲市首家启发式教学实验基地,同年7月又被推荐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10、。同年,省级课题提高德育实效的基本途径的实践与研究获株洲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研教改成果二等奖,流动人口子女德育现状与对策的实践与研究获全国德育年会二等奖。 2.1998年至现在,在国家、省、市级组织的各类调研调教课及竞赛课,在国家、省、市级教学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以上获得教学论文奖等数目相当可观。以近6年为例,2008年学科竞赛、论文等44人次获奖,2009年有108人次,2010年74人次,2011年50人次,2012年51人次,2013年47人次。3.七中人在教学改革的路上,一直前行,不懈探索。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在刘建洪校长的带领下,探索施行的“三五三”自主生态课堂教学

11、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闻名遐迩。以近几年的奖牌为证,可略知一二。2011年:湖南省模范教工之家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爱卫办,株洲市平安校园株洲市人民政府,株洲市园林式单位株洲市人民政府,株洲市城区初中创优工程先进学校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城区初中创优工程单项特色奖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城区初中创优工程优秀课题奖株洲市教育局。2012年:全国初中课改联盟发起单位全国课程改革联盟秘书处,株洲市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株洲市人民政府,课堂教学改革样板建设校株洲市教育局,书香校园建设示范校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中小学心育基地株洲市教育局,百校结对帮扶先进单位株洲市教育局,科技创新教育示范校株洲市教育

12、局,株洲市课改样板校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体艺“2+1”项目特色校株洲市教育局,2012年度学校年度工作考核优秀单位(一等奖第一名)株洲市教育局。2013年:株洲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株洲市教育局,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教育厅。三、从弱到强,从劣到优,办学条件逐渐完善1.1969年,建校之初,条件简陋,场地有限,教学设备无从谈起。1972年教学班增加到23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1269人时,只能将部分班级分别安排在两个学农基地上课。2.1998年七中恢复以来,学校注重教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固定资产达600多万元,教学仪器680万元,图书资料8000余册,电脑60余台,每间教室安装了彩色电视机、幻灯机

13、,每间办公室装了一台电脑,学校的教学双控系统、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到位。但是,校园环境极为恶劣,尤其是秋冬季节,尘沙飞扬,号称“黄土高原”。3.2006年下期至现在,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新建了规模宏大的拥有36间教室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综合楼,开敞明亮的风雨操场,修缮了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学生公寓,整洁规范的学生食堂,学校田径场全部铺设塑胶,校园马路铺上柏油,校园的角角落落都种植了花草树木。(2)用室齐全,配备良好。现代化设备进教室,每间教室都是多媒体的电子白板。学生实验室共6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两间,准备室、药品室齐备。电脑房2间,共105台电

14、脑。心理咨询室两间,一应设施齐备。美术室、舞蹈室、古筝室、劳技室、科技室、音乐教室一应俱全。图书室藏书36000多册,阅览室报刊杂志百余种。(3)学校环境优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校园文化建设更是锦上添花。篆刻墙、体育墙、楹联、走廊文化等等,更增添了书香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七中是莘莘学子读书修身的好地方。附:七中现有资产总概况。占地面积21600,生均占地面积14.7,校舍总面积16429,生均校舍面积11.2,运动场地面积6100,生均运动场面积4.15,塑胶运动场面积4100,绿化面积11600,生均绿化面积7.9,宿舍面积3778,食堂面积1162。学校总资产1617.1017万元,土地、房屋及构筑物1031.08万元,通用设备240.207万元,图书、档案87.27万元,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246.7647万元,汽车1辆。 执笔:冯利梅 审稿:肖春林 2014年9月10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