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使用讨论.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467556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地使用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如何有效地使用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地使用讨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地使用讨论.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有效地使用讨论 崇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王瑛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们正在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实践;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把学习的时空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课堂教学中最为明显的特征表现是教师不仅研究自己的教更注重研究学生的学。即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讨论式学习方式的运用在目前的课堂上最为常见。但也存在认识上的肤浅和

2、处理上的表面化和形式化,没有抓住“讨论式”学习的最本质的思想和关键所在。纵观诸多小学数学课堂,“讨论”仿佛就是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标签。有了讨论课堂好象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认真分析、思考这些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安排的讨论环节,不同程度存在着形式主义、操作使用上的弊端。主要反映在:(1)对讨论的问题缺乏认真的设计和思考。(2)对讨论的效果和质量缺乏深刻的反思。(3)注重了讨论的形式忽视了讨论的时机和讨论题的研究。(4)讨论中仍然是优等生当代表,由优生思维代替了中差生思维。(5)如何解决讨论过程中的闲人,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笔者听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课,通过学习、思考、总结

3、和反思,这里就讨论式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及形式和内容等谈点自己粗糙的看法。 一、关于“讨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式学习方式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讨论的引入适时、适当、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就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就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有价值的讨论式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讨论”顾名思义就是要学生有开口的机会,有发言的权利。只有充分地创设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求知的欲望、表现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个性才能逐渐形成,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思维层面、思维的方式得以相互补充,

4、从深层次上体现了教学的互动。学生有不断经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使之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完善。实质上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质疑问难、反思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竞争意识、敢于挑战的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追求个性拒绝类同的创新过程。作为教者善于研究和设计安排“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就会是一朵浪花,一轮彩虹。讨论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手段,是体现学生主体化学习的途径,也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讨论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 讨论式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就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它的安排要受

5、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学问题的讨论既要课前精心设计,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把握。做到适时适当、自然流畅。教师只能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管理者。并且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来,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现在课堂上讨论的组织方式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为普遍形式。笔者认为讨论小组的安排可根据学生的素质结构和讨论题的难易程度来科学安排。(1)讨论的组织体现层次性。如:难度不大的问题安排两人一组商量;难度稍大的问题可设计成四人一组讨论;对于有些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解答的,还可以组织全班讨论。(2)讨论的组织安排体现科学性。科学地组织学生讨论是

6、避免形式主义的根本保证,无论同质同组还是异质同组的讨论,均应在流动组长的协调下进行,使每一位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把意见收集起来进行汇报,在小组代表汇报的前提下其它同组成员可以补充完善。(3)加强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功能。当讨论完后应对讨论的情况进行汇报,这时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最佳时机,不仅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成效给予恰当而中肯的评价,而且生生之间也可以展开评定。当孩子获得同伴的欣赏时孩子的自信才可能真正建立。(4)讨论过程中注意对学生个性化的塑造。培养学生敢于说不,敢于否定别人,也敢于否定自己,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可贵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批

7、判性地吸取不同的意见,不能盲目地随从或适从,要竭力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 三、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讨论题是保证讨论有效的前提 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来反思我们的课前准备。课案设计中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是备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灵活机动地驾驭课堂、驾驭学生。我认为教学中这样几种情况可以安排学生讨论。首先问题的设计要符合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认知的需要。当新知识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可设计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运用旧知解决新知,建立新认知结构。第二、知识的重难点或关键处,易于混淆的知识可以安排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把

8、握住知识的最本质的东西。第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度很大、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的思考题时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讨论,这能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第四、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无法预测的问题。即当学生提出教师事先未考虑到的,偶然冒出来的问题时,也可安排机动的讨论。以上所述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讨论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必须”;是学生认知需求的“必须”。 讨论环节的安排要遵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讨论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性、目的性、针对性。讨论的组织要科学、合理、深入,避免随意性、盲目性,使教学借助于“讨论”让学生全面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情知交融,开展有意义学习 梓潼小学秦燕群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

9、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机械学习是一种形式上死记硬背的学习,是机械地模仿与记忆的学习,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遗忘快且灵活运用性差。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通过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将知识记得准确而又牢固,还能用得迅速而又合理。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正因为如此,当代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家都竭力主张有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 那么,在小学数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笔者认为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是首要因素,

10、只有情知交融,才能促使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呈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情知交融,启有意义学习之开端 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对整堂课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要将认知和情感和谐统一,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和愉悦的教学氛围,引生入胜。 1、旧知为铺垫,找准新知的停靠点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角度来说,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旧知是新知的停靠点。因此,认知基础是决定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内部因素。为此,在新课导入中要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搞好铺垫,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成为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从而温

11、故知新。比如在学分数乘整数时,就要先复习分数加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在教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先复习一下一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因为没有前者,后者就失去了落脚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地进行。 2、情感为依托,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积极的情感是对学习活动或对象的力求认识的倾向,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心理因素,这种积极的情感是有意义学习的心态,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态,才能开展有意义学习,没有这种情感动力,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就不能积极发生。为此新课导入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情感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典型、明

12、确目的、感受实际运用的意义等,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求的需要。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调查、收集百分数的应用,使之认识百分数在统计、分析等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自觉性;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知识冲突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如在教“倒数的认识”一节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填空:5()=1,()=1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制造了认知冲突,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迫切的求知状态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情知交融,创有意义学习之展开 情知交融是思维活动和心灵活动的统一,贯穿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为此,在新知

13、探究过程中,既要寻找思维的展开点,突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要重视情感的交流,让学生以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愉快的学习。 1、寻找思维的展开点,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旧知识的相互同化、相互作用,只能是在学生思维活动中才能实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为此教师在引导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教学时要寻找思维展开点,如: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有助于智能开发的知识点均是思维的展开点。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展开充分的思维,学生才能真正自主探索,培养创造性思维。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

14、对“思维展开”往往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所谓走捷径,让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抹煞了数学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其次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一味讲授,把应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的难点、疑点和关键点全部代替包办了。这种教学导致了学生机械的学习。笔者深深感到,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之所以显得特别重要,乃是因为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主动获得真知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创造性发展的过程。 2、把握情感的交流点,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乃是师生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为此,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只有

15、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实际上,也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那么,教师怎样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首先是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始终都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授时,眼睛不能只看书本和教案,而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连在角落处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目光。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友好地注视他。其次是激励,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说得好”、“说得很有道理”等赞扬和激励学生的话应常挂在

16、教师嘴上,即使对于说错的学生,也决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随意责难,而是要想方设法减轻学生因发言不好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在适当时候再给机会,让他尝试获得成功的欢乐,从而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情知交融,促有意义学习的延伸 练习的过程,是有意义学习延伸的过程。情知交融,可以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拓展,情感上得以升华,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首先,练习设计层次化,深化认知。学生要将新知内化,还需要以练习为载体,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拓展思维,深化新知;其次,练习设计个性化,升华情感。成功的快乐是自信的源泉。只有让学生持续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

17、,至于在今后的学习中乐此不怠。因而,在练习中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孩子的心灵得到满足,升华学习情感。 有意义的学习是“以人为本”学生观指导下的学习,只有情和知有机地统一起来,情知交融,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使之创造性地学习。 2003年1月9日 实践、探索、交流 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崇州市学府街小学郭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

18、,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操作实践启迪思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例如: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我指导学生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折叠出它的1/8,并用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表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手、眼、脑并用,启迪了大脑思维,得出了很多种1/8的折叠

19、方法,再用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得到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动”激“活”,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知识的积累,归根到底要靠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我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面积,并设计出一份用不同的面积单位的方砖铺设自家客厅所需地砖块数的报告。通过实地考察,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宽了认知面,对所学知识理解也更深刻。 二、自

20、主探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点拨引导作用。自主探索,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因此,只要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指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实践的,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总之,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自主探索要成为他们主动的要求,教师只是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自主探索一定要带有目的性。最后,可让学生提出疑问,再合作

21、交流。一系列的自学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让自学成为他们的一种好习惯。实践得知:“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教学“三步式题”时,我先拟出一个自学提纲: (1)两步混合运算中,没有括号时,只有加减法,怎样算? (2)两步混合运算中,没有括号时,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样算? (3)两步混合运算中,有括号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三步混合运算与两步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5)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们根据自学提纲积极参与到自学活动中,在解决问题中获取了新知。营造出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情感 讨论交流,合

22、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参与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或互相帮助去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它是现代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情感。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合作交流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分小组拿出事先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塑料片,拼成一个长方形,看有几种拼法?并分小组填写实验记录。这样各小组学生分组合作,有的拼摆,有的记录。最后对实验记录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最终他们领会到:在3种拼法中,无论长、宽怎样变化,拼成的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为总结公

23、式作好了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的良好习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它并不一定以单一的形式呈现。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崇州市实验小学杨磊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24、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

25、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今年我教的是一年级数学,这些刚入学的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我将班上的32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

26、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一个月),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

27、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例如在教学“4的加减法”,在分析为什么“3l=4”时我安排了一次小组讨论。我旁观了一个小组是这样进行的。 组长:“为什么3l会等于4呢?我们每个人先想一下吧!” 约一分钟后。 组长

28、:“你们想到了吗?”(其中有两个人点点头,一个人没说话,似乎还没什么思路。)“那么A(没说话那个同学),你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A:“是不是因为3和1可以组成4,所以3l等于4呀!” “对呀!老师上节课讲3的加减法就是这么讲的呀!”其他三个伙伴纷纷说,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许多。同时两个没有说过的组员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组长便请他们说。 其中一位同学说:“可以用摆小棒,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1根,那现在是几根?”组长连忙请操作员拿出小棒摆一摆,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l=4。 另外一位又补充说:“3比4小1,那3加上一个1不就是4了吗?”他的这个说法其他三位同学纷纷表示赞同,还直夸他聪明。 讨

29、论结束,组长请记录员将讨论出的三种想法说一遍(算是整理)。 在全班交流时,他们小组派出的汇报员很流利地说出了三种想法,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发现我再讲解也是多余的了。 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我觉得这样很值,课堂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三、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

30、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感到很

31、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二00二年十一月 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崇州市道明小学陈永春 以往的教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

32、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

33、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

34、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又如第一册准备课“同样多、多些、少些”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一一对应”的概念:小明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他五人,妈妈把晚饭准备好了,让小明帮忙摆椅子、分碗筷,你能帮小明想一想,他要摆几把椅子,放几个碗,几双筷子吗?通过思考,同学们明确地知道,每人必须要有一把椅

35、子、一个碗、一双筷子。学生置身于这种模拟的生活情景中,人人参与,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兴趣盎然。 以社会、生活为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既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加深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

36、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

37、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教学8加几的例4“89

38、”时;教师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又如这课的做一做第一题我出示了一张卡片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然后观察异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来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学生们就知道计算8+6时,6要分成2和4。然后我让学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么?通过猜想,引导学

39、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往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

40、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

41、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4

42、、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

43、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三、充分利用开放题来教学 所谓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一般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

44、题策略不唯一的数学题。开放题的教学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中有一道题就是策略不唯一的开放题:从8个1分,4个2分,1个5分的硬币中拿出8分钱,该怎么拿?教材中的开放题较少,教师可对一些封闭题稍加修改,就成了开放题。如“8()=10”可改为“()+()=10”。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合理利用教材的开放题或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

45、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然而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利用开放的课堂 塑造生动和谐发展的学生 道明镇中心小学张继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

46、人,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开放的课堂教学着力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它对塑造生动和谐发展的学生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学生要有发展依赖于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我们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逐步树立起“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开放数学的观念。在学习中,我充分体会到使学生生动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掘“主体参与”的教育价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切实让学生有所得。 一、开放的课堂创设了民主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有位哲学家说过:

47、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开放的课堂实现了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这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他们不仅仅是“学生”,有时还扮演“小老师”,实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打破了过去“师授生听”的传统模式,师生的地位变得更加开放、民主和谐。譬如在课堂上诸多“你想知道些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提个问题”等民主性语言便用得多了。也就是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放”建立在“学”上,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开放的课堂实现了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权的开放,进而让学生学会合作和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现代人的立身的一大要素,即学会合作。“问题”是数学课学习的灵魂,新课标要求“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生生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