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常见句式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26441405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常见句式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常见句式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常见句式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常见句式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常见句式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是 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 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 者 ,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 也 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 , 也。 判断句中,有时 者 和 也 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 者 ,只用 也 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 者 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四人者,

2、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 者也 ,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 者 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 乃、必、亦、即、诚、皆、则 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 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 是 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是 在先秦古

3、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 非 ,都不是判断词。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 于 表被动, 于 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这里 惑 、 欺 的动作是由 于 后的 郑袖 、 张仪 发出来的。有时也在介词 于 或动词前加 受 ,

4、形成 受 于 的形式表被动。如: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用 见 、 于 , 见 于 表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 暴见于王。 (孟子。梁惠王下) 见 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 见 的形式很相近,如: 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 见 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 见谅 等那为此种用法。用 为 , 为 所 表被动。如: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用 被 表被动。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

5、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这里的 逼兵势 是 被兵势所逼 的意思。三、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王谓宾 定(状)中心词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 甚矣,汝之不

6、惠! (愚公移山)实际上是 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 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 以 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 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 是 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 不 、 未

7、 毋 、 无 、 莫 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 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 之 或 是 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 唯 ,构成 唯 是 的格式。如: 唯利是图 、 唯命是从 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 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 业文面向南坐。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

8、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 者 结句,形成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或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的形式。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 以 、 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 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9、。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两个 于蓝 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 以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 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记)即 以事具告。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 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 乎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句子中的 生乎吾前 既可译为 在我的前面出生 ,作状语,又可译为 生在我的前面 ,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 固先乎吾 的 乎吾 则一定要作状语。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

10、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 之 、 其 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

11、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 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 拜 的宾语 之 又如: 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 与 的宾语 之 。在文言文中,介词 以 、 为 、 与 的宾语 之 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 于 和 以 常被省略。如: 后数日驿至,果

12、地震陇西。 (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 于 。又如: 赐之彘肩。 (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 以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五、疑问句式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六、否定句式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 用来)、无以(没有 用来)、有所(有 的)、无所(没有 的)、比及(等到 的时候)、为 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 休(把 怎么样)、得无 耶(大概 吧、恐怕 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 之(怎么 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 乎(恐怕、只怕)、不亦 乎(不是 吗)、得无 乎(难道 吗)、孰与、孰若(跟 相 )何 为(为什么 呢)。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