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26440425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国际中学朱翠红【教材与学情】本篇课文文质兼优,注释较详细,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变,学生通顺翻译有一定难度。本文记事写人说理章法典范,技巧高妙,是学生阅读鉴赏的好范文,值得认真学习。【教学目标】、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地翻译全文。、学习工于对话、巧于设喻、精于对比、善于铺垫和侧面表现等技法。【教学时间】课时。【教学方法】建构问题,授之以法,放手自学;设置坡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

2、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学生齐读全文理解其内容三、题解、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齐威王,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即婉言规劝之意。你能说说和它同类的词语及其含义吗?明确:“讥”、“诽”、“谤”、“刺”、“谏”、“说”谏者,是直言规劝之意。刺,意思是当面指责;谤,一般指公开指责人

3、的过失;讥,是微言讽刺;诽,是背里议论;说,是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使人听从自已的意见。四、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先提示学生文中有一个点明原因的句子,请找出来。学生会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师可进一步设问:邹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主要是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蔽其矣”是他“暮寝而思之”的结果。他之所以认为“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邹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

4、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的齐威王呢?五、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这件家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我孰与徐公美?”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你分析出来吗?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

5、容可知)。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让学生毛遂自荐扮演角色。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爱恋之情,妾拘谨勉强的回答,客奉承讨好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六、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七、讽谏结果如何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

6、,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八、分析人物形象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体现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有趣的问题。(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归纳后代表发言)、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什么?、邹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请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体现出邹忌的什么本领?、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君臣进谏

7、,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齐威王: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附:邹忌:齐威王:头脑冷静、善于思考闻过则喜、虚心纳谏忠于职守、足智多谋明智果断、大胆改革善于辞令、勇于进谏修明政治、威望日隆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可引导总结出如下几点: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

8、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和气度。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积极地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补全下列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上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以铜为镜,可以

9、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九、学习借鉴、设喻手法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详略处理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设计话题并让学生即兴表演话题设计: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话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设计,也可以让同学们自行设计。)思想内容借鉴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十、小结本文紧扣题眼“讽”,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连点成线,有机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推荐访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