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26434230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教学目标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他们继承先烈未完成的事业,奋勇向前。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 分析: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说明,讴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2“瞻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儿必须用“瞻仰”? 分析:“瞻仰”意为恭敬地看,表示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 3作者用哪几个词句来形容人民英雄纪念

2、碑的特征?你能举例具体说明吗?作者为什么要列数字、打比方呢? 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纪念碑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以上种种仅是稍加说明,已显示出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庄严。 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增强了实感。 4.说明的顺序。 (1)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读者面前的?阅读25自然段,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语。归纳:按照作者的活动顺序把纪念碑介绍到读者面前。先“进入广场”,

3、再“越过广场”,进而“踏着石道”,然后“走到碑前”,接着“踏上台阶”,而后“到了平台”。活动顺序清晰,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以及整个形象介绍得明明白白。 (2)到了平台仔细瞻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的?归纳: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等是按照空间的)顺序。由下而上:台阶平台(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由正面而背面:题词碑文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3)既然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小碑座”不放在“碑身”前说明呢?“大碑座”又为什么不紧接着“平台”、“汉白玉栏杆”加以介绍呢?这样是否显得杂乱?归纳:说明纪念碑的

4、结构基本上按照由低而高、由下而上的顺序,但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把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四周的雕刻花纹集中起来写,阐发花纹的象征意义,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寄寓对先烈的崇敬。碑座总是在碑身的下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不会引起误解。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进行说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4)十块汉白玉大浮雕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归纳:十块大浮雕按照方位的顺序加以说明,从碑身的东面起,依次到南、西、北,这个顺序正好与浮雕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吻合。 (5)剖析“五四爱国运动”浮雕的记述,了

5、解爱国青年在革命中发挥的先锋作用,理解背景和主体的记述和用词造句的恰当,如“慷慨激昂”、“愤激”、“怒形于色”这些形容词表达了学生热爱祖国,痛恨卖国贼的思想感情。根据上述要点阅读介绍其他浮雕的段落。 以上问题由浅入深,对理解文章时空顺序的完美结合大有帮助。 5本文是怎样运用移步换形法进行说明的? 分析:按照观察者位置移动的先后来记叙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写作方法,称为移步换形法,或步移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写了作者的三次大的“步移”,以及与之相应的三次大的“换形”。第一次,“我”“未进入广场”,从远处描叙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和八个金色大字;第二次“我”“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描述了纪念碑的

6、高大、坚固和洁白;第三次“我”“到了第二层平台”,描叙了大碑座上的十块汉白玉大浮雕。这第三次的大移步,又可以与四个小移步,即从“碑身东面”到“碑身的后面”,再到“碑身的西面”,最后到“碑身的正面”。作者依月光所及,顺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先后描绘了这十块大浮雕,从而细致生动地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展现了人民英雄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三个基本点: (1)必须有“步移”,即必须写出观察者的位置的移动。本文是按作者瞻仰纪念的活动顺序来写的。 (2)必须使“步”和“形”一致,即所写的都是当时

7、站在那个位置上所看到的。 (3)必须顺述,即先看到的先写,后看到的后写,不能把先后顺序颠倒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图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首先看到了彩图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民主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航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目的人民日报上,后收

8、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及时地向全国人民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zhn)仰(yng)矗(ch)立 奠(din)基砌(q)墙 伟绩(j)镏(li)金 上溯(S)五卅(s) 朽(xi)幅(f) 天堑(qin)镶(xing)嵌(qin) 发髻(j)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巡捕:旧时代帝国主义在租界中的警察。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3结合“理解分析”的提示,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第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十幅浮雕。 第三段(第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三)学习新课。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表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发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

10、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以及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3结合文后“理解分析”二,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节):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节):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并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节):具体介绍十幅浮雕。 4.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讨论后明确: 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第2节,按人的活动写。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 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建碑的待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归纳: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推荐访问:永垂不朽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录片人民英雄永不朽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