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大学语文 (一) 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B 】 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 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 【A 】 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 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 【A 】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之奥秘D.作者的哲学观点 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 【D 】 A.杂文B.驳论文C.讲话D.文艺专论 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 】 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6.《冯谖(xuān)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 【A 】 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B.如何礼贤卞士C.如何报效知己D.如何求取功名 7.《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j)云形象的是 【B 】 A.停杯投箸B.抽刀断指C.背诵《汉书》D.杀妾食肉 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 【C 】 A.《冯谖客孟尝君》B.《垓下之围》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西湖七月半》 9.《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C】 A.对比B.类比C.烘托D.象征 10.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 【 C】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 B】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 【A】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D 】 A.对比反衬B.象征暗示C.类比彰显D.侧面烘托 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B 】 A.雄奇飘逸B.沉郁顿挫C.通俗易懂D.清朗峻爽 16.《鹧鸪(zh gǖ)天》中,体现感情超越生死的词句是 【C】 A.同来何事不同归B.头白鸳鸯失伴飞C.旧栖新垅(lǒng)两依依D.谁复挑灯夜补衣 17.《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隐喻意义是 【 C】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C.民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D.民众革命运动的巨大声威 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 【B 】 A.借景物抒情B.借象征抒情C.借举止抒情D.借典故抒情 19.《苦恼》的主旨是 【D 】 A.反映专制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B.揭示专制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 C.反映专制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D.揭示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20.《金鲤鱼的百裥裙>作者叙述故事的基本笔法是 【D】 A.夹叙夹议B.幽默风趣C.充满激情的抒写D.不动声色的白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 分。 2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 【 BE】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B.以五十步笑百步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2.《八声甘州》中反映借事抒情模式的诗句有 【BC】 A.不忍登高临远B.想佳人、妆楼颐望C.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nn)凝愁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E.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3.下列作品,抒写怀念母亲之情的有 【 BD】 A.《垓下之围》B.《先妣事略》C.《秋夜》D.《我与地坛》E.《都江堰》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 A.《雨巷》是典型象征主义诗作B.戴望舒因《雨巷》而获得“农民诗人”之名 C.《雨巷》被收入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D.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E.《雨巷》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的抒情诗 25.《宝黛吵架》所体现的热恋中少男少女的普遍心理特点有 【ABCDE 】 A.爱得越深,争吵越多B.假情试探,言不由衷C.旁敲侧击,节外生枝 D.求近之心,反成疏远E.吵架之后,多有后悔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6.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凶:灾凶,此指饥荒。 27.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 就尽:渐趋覆灭。日滋:一天天增多。师:军队。 28.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种树郭橐驼传》) 苟:如果。殷:深,此指爱护得过分。 2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八声甘州》)是处:到处。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 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30.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次第:景况,情形。了:完毕,了结。 31.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危栏:高栏。 32.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陌上桑》)踟蹰:徘徊不前。 33.长门灯暗数声来。(《早雁》) 长门:汉武帝幽禁其失宠的陈皇后的冷宫。这里代指长安的宫殿。 考前密押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A 6.A 7.B 8.C 9.C 10.C 11.B 12.A 13.D 14.A 15.B 16.C 17.C 18.B 19.D 20.D 1.[解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出自庄子的《秋水》一文,是作者“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思想认识的体现。答案为B。 2.[解析]《咬文嚼字》一文借韩愈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一例,来说明斟酌文字与表达感情的关系。答案为A。 3.[解析]《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从而得出“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的人生基本理念。答案为A。 4.[解析]《咬文嚼字》一文,论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是一篇文艺专论。《散文创作谈》是秦牧的作品,文体也是文艺专论。答案为D。 5.[解析]庄子以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为例,发出“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的感叹,从而阐明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道理,是例证法论证方式。五帝、三王等人是同属“自多”者,因此B、C、D项错误,答案为A。 6.[解析]《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展现了冯谖的报效知己、深谋远虑和孟尝君的礼贤下士,但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孟尝君的政治地位是如何得到巩固的。即答案为A。 7.[解析]文中以南霁云抽刀断指、抽矢射塔描写了他嫉恶如仇、忠贞刚烈的性格特征。C、D项是张巡所为。答案为B。 8.[解析] “胡服”是不同于汉族服装的服饰;“骑射”也异于兵车布阵,赵武灵王欲“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变革。答案为C。 9.[解析]《先妣事略》以母亲生前琐事刻画了母亲形象,B、D项错误。以母亲娘家等“外人”的行为表现等来写母亲的特征,属于烘托表现方法。答案为C。 10.[解析]本文借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标榜了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即“看月而人不见其看风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A、B项指“凑热闹”的俗气,D项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答案为C。 11.[解析]“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A项是“昏暗灯光”的象征意义,D项是“我的心灵的灯”的象征意义。答案为B。 12.[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风格婉曲;从思想上说,境界深远,意在言外。答案为A。 13.[解析]诗文开头,以罗敷的服饰,及行者、少年、耕者等人对罗敷的美貌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罗敷美貌,其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侧面烘托。答案为D。 14.[解析]A项中作者借“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行为举止,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B项喻仕途艰难,C、D项借典表达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答案为A。 15.[解析]杜甫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内容深厚博大,表现手法蕴藉沉著,从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答案为B。 16.[解析]“旧栖”指生者所住,“新垅”指死者所葬,“两依依”则指出作者与亡妻之前的深情早已超越了生死。A、B项描述丧妻之痛,D项是对亡妻的怀念。答案为C。 17.[解析]“火山”隐喻民众,“火山爆发”隐喻民众的革命风潮。D项是“霹雳”的象征意义。答案为C。 18.[解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每节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包蕴着特定思想群。通过这些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的真挚感情。答案为B。 19.[解析]《苦恼》一文借写马车夫姚纳无法诉说自己内心苦恼而最终只有和小母马诉说的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答案为D。 20.[解析]本文通过金鲤鱼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表现了身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的一生,语言平实流畅,在不动声色中见出深味。答案为D。 二、多项选择题 21.BE 22.BC 23.BD 24.ACDE 25.ABCDE 21.[解析]本文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以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岁也”。答案为BE。 22.[解析]A项以“不忍登高临远”直接抒发了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切;D、E项借关河、残照等“红衰翠减”的萧瑟之景浸染了词人浓重的人生感叹,是借景抒情。B、C项以联想到“佳人”也在“妆楼颐望”和自己“倚栏干”、“凝愁”的事件抒写游子漂泊的凄苦情怀,属借事抒情。答案为BC。 23.[解析]《先妣事略》借母亲生前的生活琐事刻画了母亲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形象,歌颂了母亲崇高品德,蕴含着对亡母的悼念之情;《我与地坛》一文落笔地坛,却泼墨母爱,用地坛象征着母亲,是“我”新生的源泉。答案为BD。 24.[解析] 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因《雨巷》而获得“雨巷诗人”之名,B项错误。ACDE项均正确。 25.[解析]《红楼梦》中《宝黛吵架》一节以心理描写手法展现了热恋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相悖反的普遍现象,A、B、C、D、E项均是这种心理的具体表现。 三、词语解释题 26.凶:灾凶,此指饥荒。 27.就尽:渐趋覆灭。日滋:一天天增多。师:军队。 28.苟:如果。殷:深,此指爱护得过分。 29.是处:到处。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 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30.次第:景况,情形。了:完毕,了结。 31.危栏:高栏。 32.踟蹰:徘徊不前。 33.长门:汉武帝幽禁其失宠的陈皇后的冷宫。这是指代长安的宫殿。 大学语文 (二) 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A.给人吃B.食物C.以……为食D.吃 2.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 】 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 3.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 D 】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4.《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 D 】 A.以民为本B.完美人格C.中庸之道D.和而不同 5.《垓下之围》一文最后“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指的是 【 A 】 A.司马迁自称B.《史记》点评者C.《资治通鉴》的作者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 6.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 【 D 】 A.《秋水》B.《张中丞传后叙.》C.《马伶传》D.《种树郭橐驼传》 7.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 C 】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志》 8.《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 【 B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 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9.《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 【 C】 A.苏子本人B.吹洞箫者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 10.《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 C 】 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11.《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B 】 A.比喻B.比拟C.借代D.排比 12.《饮酒》(其五)中,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 【A 】 A.心远地自偏B.悠然见南山C.飞鸟相与还D.欲辩已忘言 13.下列典故,属于“言典”(即言论典故)的是 【 D 】 A.玉环飞燕皆尘土B.忽复乘舟梦日边 C.闲来垂钓碧溪上D.长风破浪会有时 14.《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回的诗句是 【 C 】 A.“云外惊飞四散哀”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D.“水多菰米岸莓苔” 15.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 A 】 A.失落感B.急切感C.休闲感D.绝望感 16.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 【 B 】 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B.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 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 D 】 A.对等并列B.抑扬交错C.相互对比D.逐层推进 18.《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 【A 】 A.沙子龙B.王三胜C.孙老者D.小顺子 19.《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 【 D 】 A.直接心理刻画B.自然环境烘托C.肖像和对话呈示D.行为和表情显现 20.《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 【C 】 A.《城南旧事》B.《金桥》C.《台湾作家小说选集》D.《晓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是 【 CD 】 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E.《咬文嚼字》 22.下列《吃饭》一文中论据之间,构成相似联想关系的有 【 ABCDE 】 A.吃饭中,以需要掩饰享受B.结婚中,以娶人掩饰谋财 C.艺术上,以实用掩饰享乐D.政治上,以民意掩饰野心E.哲学上,以实用掩饰玄想 23.《垓下之围>所表现的项羽的主要悲剧英雄性格特征有 【 ABCDE 】 A.不善用人、众叛亲离B.勇猛无比、匹夫之勇C.知耻重义心理 D.宁死不辱性格E.至死不知失败原因 2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 【 ACE】 A.《家》B.《寒夜》C.《春》D.《憩园》E.《秋》 25.下列作品,在整体构思上以小见大的有 【 ABC 】 A.《苦恼》B.《香市》C.《金鲤鱼的百裥裙》D.《马伶传》E.《秋水》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6.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种树郭橐驼传》) 拳:屈曲,不舒展。土易:指换上了新土。 27.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传》) 易衣:换衣裳,指脱下戏装,换上便服。 遁:逃走。 28.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29.不舟不车,不衫不帻(z)。(《西湖七月半》) 不舟不车:不坐船不乘车。 不衫不帻:不穿长衫,不戴头巾。形容衣冠不整,不修边幅。 帻:头巾。 30.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这里形容泪痕满面。 3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但:只,只是。坐:因为。 32.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见:一说读“xian”,同“现”。无意间就看到。 33.孟尝君怪其疾也。(《冯谖客孟尝君》) 疾:迅速。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食以草具”出自《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意思是“给他粗劣的饭菜”。“食”在此做动词,意为“给人吃”。答案为A。 2.[解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民本治国思想。B项阐述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C项阐述了国家盛衰、事业成败,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思想行为的观点;D项论述了毅力对事业成败的重要作用。答案为A。 3.[解析]《论毅力》一文通过“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五个层次比较和行舟中“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与坚持到底四个层次比较,说明了只有“至强之人”及“坚持到底者”才能取得胜利,从而强调了“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答案为D。 4.[解析]《吃饭》一文中,作者将烹调时味道的调和与音乐中商角、徵羽的相协相配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出“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答案为D。 5.[解析]太史公即太史令,司马迁自称。《史记》每篇传记文之后均设“太史公日”一段文字,以抒发他对传主一生行事,遭遇的总结性意见。答案为A。 6.[解析]带有寓言性质的传记文是《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借种树阐发“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A项带有寓言性质却不是人物传记,B、C项是传记文却不带寓言性质。答案为D。 7.[解析]《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A、B、D项是纪传体通史。答案为C。 8.[解析]《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揭露了“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A项引自《寡人之于国也》一文,D项引自《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 答案为B。 9.[解析]《前赤壁赋》采用了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其把政治失意的苦闷等消极一面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等积极一面通过“主”来表现。答案为C; 10.[解析]《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充满动人力量。答案为C。 11.[解析]用“比赛着飞奔”这只有人类才有的意识行为来描述都江堰的水,使水具有人的特征是比拟的修辞手法。答案为B。 12.[解析]作者以“心远地自偏”一句道出只要心志高远不受尘俗的干扰,住地尽管处于喧闹之中,也能像在偏僻安静之处一样的“大隐隐于市”的道理。B、C、D项是表达返璞归真,陶醉自然的诗句。答案为A。 13.[解析]属于“言典”的是出自《行路难》(其一)的“长风破浪会有时”,借南朝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话形容自己的宏伟抱负。A、B、C项是“事典”。答案为D。 14.[解析]“岂逐春风一一回”意为人们何时能像大雁随着春风飞回北方那样而返回故乡,暗示了难民有家难回。A项比兴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B项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心;D项是对百姓的同情及无奈的宽慰。答案为C。 15.[解析]“寻寻觅觅”,指由孤独、失落而生发的寻求解脱的追寻动作神态,体现了作者漂泊生活中的凄凉失落感。答案为A。 16.[解析]“丁香姑娘”富有象征意味,在日常生活层面,“她”是“恋人”以此抒发了作者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C项是从现实斗争层面来抒写的,D项是从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来讲的。答案为B。 17.[解析]全诗四个章节,情感逻辑层次清晰。从为祖国过去苦难而悲伤,为祖国希望未能实现而遗憾,到为祖国新生和美好的未来而欢呼,决心,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献身,构成了一种逐层演进的关系。答案为D。 18.[解析]《断魂枪》中,“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沙子龙,他将镖局改成了客栈,并“不传”断魂枪,点明了他对社会变化的认识。B、C项是沉潜在“东方的大梦”之中的“未醒者”。答案为A。 19.[解析]作者通过外部行动和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从德拉站在镜前决心卖掉秀发时的兴奋,到惊骇、到留恋、到痛者、再到坚定的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此种方法来表现的。答案为D。 20.[解析]《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台湾作家小说选集》,讲述了金鲤鱼凄惨的一生。A项是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B项是她的儿童文学集.D项是她的长篇小说。答案为C 21.[解析]A、B项中心论点作者在行文中没有点明,E项中心论点是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出的。答案为CD。 22.[解析]《吃饭》一文借“吃饭”为题,通过各种类比联想和比喻,从艺术、政治、哲学、生活等角度,发表了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答案为ABCDE。 23.[解析]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暗示了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展露了他勇猛无比、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原因的悲剧性;乌江自刎,揭示了项羽知耻重义、宁死不辱的性格特征。答案为ABCDE。 24.[解析]“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B、D项是巴金的另外两部作品。答案为ACE。 25.[解析] 以小见大是指以“特定”的视角,“独到”的角度,展现作者集中而又深刻的见解。A项以一个车夫的遭遇写人与人之间的冷漠,B项以“香市”兴衰写中国农村经济的凋敝;C项是以百裥裙事件写金鲤鱼凄惨一生。答案为ABC。 全国2010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4729 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D ) 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 C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3.《吃饭》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对比  B.类比  C.侧写  D.象征 4.《垓下之围》中,揭示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一面的情节是( D ) A.惊闻楚歌  B.悲歌“虞兮”  C.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   D.马赠亭长,自刎乌江 5.下列文章中,“传其事以为官戒”的是( D ) A.《冯谖客孟尝君》B.《张中丞传后叙》C.《种树郭橐驼传》D.《马伶传》 6.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描写箫声的是( C ) A.耳得之而为声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舞幽壑之潜蛟  D.寄蜉蝣于天地 7.《先妣事略》:“入城,则缉纟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这里表现的母亲的品德是( B ) A.俭朴  B.勤劳  C.待人厚道  D.严以教子 8.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暗含讽刺当朝权奸之意的是( D ) 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 C.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9.《秋夜》所写的事物中,在象征寓意上与枣树相近的是( C ) A.天空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月亮 10.在巴金的笔下,“爱尔克的灯光”所象征的是( B ) A.旧家庭的冷落  B.希望的破灭  C.对礼教的憎恶  D.新的生活道路 11.余秋雨说,都江堰“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 A ) A.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B.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C.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  D.都江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骄傲 12.《蚂蚁大战》中场面描写的特点是( A ) A.以点带面  B.由近及远  C.动静交错  D.由远及近 13.《蒹葭》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D ) A.直抒胸臆  B.借比喻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象征抒情 14.《陌上桑》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形象是( A ) A.罗敷  B.耕者  C.使君  D.夫婿 15.《秋兴八首》(其一)中,抒写漂泊之感的诗句是( C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6.李煜《虞美人》的情感内容是抒写( D ) A.行役之苦、羁旅之愁  B.失意之悲、遭贬之愤 C.时局之忧、危机之虑  D.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17.《再别康桥》中,“夕阳中的新娘”比喻的是( B ) A.西天的云彩  B.河畔的金柳  C.软泥上的青荇  D.康河的柔波 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的象征意义是( D ) A.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  B.敦煌艺术的文化遗存   C.历史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  D.祖祖辈辈的美好希望一再失落 19.《哦,香雪》的整体结构特点是( B ) A.思想感情的多重性  B.全景描述中突出中心画面   C.以看火车为聚集点  D.借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 20.《金鲤鱼的百裥裙》中,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孙女要穿百裥裙的情景,这对表现金鲤鱼悲惨命运的作用是( A ) A.对比反衬  B.铺垫烘托  C.侧面渲染  D.象征暗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我的世界观》阐述了爱因斯坦的( BCE ) A.教育思想  B.人生观念  C.政治思想  D.科学贡献  E.宗教感情 22.《我与地坛》一文表现母爱的方式有( ABC ) A.行动描写  B.心理描写  C.侧面烘托  D.多重类比  E.象征 2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借举止抒情的有( ABD ) A.回看血泪相和流  B.到此踌躇不能去  C.春风桃李花开日   D.孤灯挑尽未成眠  E.在地愿为连理枝 24.闻一多《一句话》的情感内涵有( ABCE ) A.对社会黑暗的憎恶  B.对民众革命的信心  C.对新生中国的企盼   D.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E.对祖国的深沉热爱 25. 下列《婴宁》中语句,属于鬼母教诲婴宁的有( BC ) A.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  B.有何喜,笑辄不辍?若不笑,当为全人 C.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D.人罔不笑,但须有时 E.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这样 27.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区别 28.宗旨既乘,趋向自异 乖:背离 29.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放:放逐 30.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通晓,理解 31.字而幼孩 字:养育 32.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确实 33.无一字龃龉 龃龉:生疏而不流畅 34.不衫不帻 帻:头巾 35.登时一口一口的,把块绢子吐湿 登时:立刻 全国2011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 A )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2.《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C ) A.例证法与演绎法   B.演绎法与类比法   C.类比法与对比法   D.对比法与例证法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时,克服偏见的最好方法是( A ) A.多听不同意见   B.克服狂妄自大心理   C.端正认知态度   D.摒弃自我中心主义 4.《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C )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5.《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 A ) A.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对老百姓弃之不顾   D.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6.《先妣事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D )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7.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是( C ) A.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B.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D.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8.《秋夜》:“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这里的“他”指代的是( D ) A.枣树   B.蝴蝶   C.月亮   D.天空 9.下列散文中,熔叙事、抒情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的是( B ) A.《秋夜》   B.《爱尔克的灯光》   C.《香市》   D.《都江堰》 10.《蚂蚁大战》的主题是( B ) A.人类应该保护自然,回归自然   B.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C.物竞天择,强者生存   D.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才能取得胜利 11.作者在《湘夫人》中所流露的主要情感是( D ) A.对遭受排挤的愤懑   B.对流放遭遇的忧伤   C.对理想破灭的失望   D.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12.《陌上桑》中,罗敷拒绝使君“共载”的要求所表现的性格特征是( B ) A.机智   B.坚贞   C.善良   D.豪爽 13.作品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 A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牧 14.下列《长恨歌》的诗句中,妙用比喻手法,从而使所喻人物形神兼备的是( B ) A.太液芙蓉未央柳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在天愿作比翼鸟   D.宛转蛾眉马前死 15.柳永《八声甘州》中,融贯上下片的词语是( C ) A.残照当楼   B.无语东流   C.登高临远   D.妆楼颙望 16.贺铸《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所用的抒情方法是( D )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比喻抒情 17.辛弃疾《摸鱼儿》上片所描绘的整体景象是( C ) A.风雨交加   B.芳草拦路   C.春天归去   D.画檐蛛网 18.从抽象的角度看,《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象征着( D ) A.恋人   B.忧愁   C.革命   D.理想 19.《红楼梦》中,《宝黛吵架》与其他篇章所用人物描写方法不同之处是:比较多地运用了( C ) A.行为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20.《哦,香雪》中所描写的中心情节是( D ) A.火车开进香雪的家乡   B.香雪跟旅客和和气气作买卖 C.“北京话”打开香雪的眼界   D.香雪爬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作家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有( BD ) A.梁启超   B.胡适   C.朱光潜   D.鲁迅   E.钱钟书 22.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表现作者乐观情绪的有( ADE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E.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3.下列《我与地坛》的语句中,作者借“我”之口,对母亲的心理作直接描写的有( CE ) A.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B.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 C.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D.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 E.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24.《蒹葭》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唏”,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 BE ) A.追寻对象的飘忽   B.追求时间的漫长   C.追寻空间的广大   D.追寻对象的变换   E.追求者的执著 25.杜牧《早雁》“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两句的寓意有( DE ) A.敌军退兵在即   B.形势已经好转   C.来春可望还乡   D.战乱仍在继续   E.难民还乡无望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王者:不能称王的 27.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 2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方:当……时 29.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食以草具:给他吃的是粗劣的饭菜 30.直夜溃围南出  溃围:突破重围 31.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为所杀:被他们杀死 32.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33.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锐身自任:挺身担起责任 34.耿耿星河欲曙天  耿耿:明明亮亮 35.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艳羡:非常羡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答案:B   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   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   答案:B   3、下列文章中,批判仲尼的认识有限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