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388707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述课稿太谷县职业中学校 傅建卿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述课的内容是高教版食品安全与营养第三章第八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将从五方面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本节是第三章最后一节,前几节学习了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人体通过摄食获得的任何营养素不经过消化吸收都不会被利用,因此消化吸收是营养素被利用的前提。(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掌握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

2、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主要的消化吸收部位难点:三大营养素的消化过程【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对口高考班的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消化吸收的知识,但具体内容有区别,知识的深度、广度、侧重点都不同。【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基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我确定如下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

3、性认识,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学生交流合作教师的讲授和启发引导,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复习:(1)营养素的种类(2)三大宏量营养素是什么?思考:(1)哪些营养素可以直接被机体吸收?(水、矿物质、某些维生素)(2)哪些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素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设计意图:“以问致思”式导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探究新知(一)人体的消化系统(本节重点一)1、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消化与吸收的概念(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多媒体动画人体的消化系统2、教师强调:(1)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咽 食道 消化道

4、 胃 小肠 大肠 消化系统 肛门 唾液腺 肝脏 消化腺 胰腺 胃腺 肠腺 (2)消化道:消化吸收的场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器官设计意图:动画直观、有趣,感官刺激强,有利于学生对消化道组成和作用的了解。(二)食物的消化食物的消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是这样突破的:1、想一想:馒头放入嘴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无味变为有点甜味)设计意图:由现象引发对食物消化过程的思考。2、自主学习:食物的消化有几种形式?各阶段消化液的种类3、播放动画:食物的消化过程4、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被消化成的小分子分别是什么? (淀粉、蛋白质和脂

5、肪分别在口腔、胃和小肠开始被消化,最终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以及甘油和脂肪酸;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小肠)(2)完成下表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口腔内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牙齿咀嚼、舌搅拌与唾液混合胃内消化水溶性蛋白质在胃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为蛋白胨胃壁蠕动,食物与胃液混合成食糜肠内消化1、淀粉在胰淀粉酶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并在麦芽糖酶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2、蛋白质在相应胰蛋白酶作用下消化成蛋白胨、肽、氨基酸3、胰脂肪酶将脂肪消化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胆盐乳化脂肪4、肠液中的酶与胰液胆盐结合将多糖、双糖分解为单糖,将脂肪消化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将蛋白胨、肽分解为氨基酸肠道的蠕动各组

6、代表展示自己的结论,互相补充完善。(3)根据上述表格提示的信息思考: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多媒体课件:三大物质的消化教师讲述:1、整个消化过程人为地分为三个阶段: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肠内消化,每个阶段的消化都有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2、口腔内消化:只有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胃内消化:只有蛋白质分解为蛋白胨;肠内消化: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脂肪消化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3、食糜自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时间因食物形态、性质和胃蠕动情况而异。从形态上看:一般流体比固体快;从营养素种类上看:糖类排空较快、蛋白质较慢、脂肪最慢,因此人们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7、不易饥饿就是这个缘故。一般混合食物的胃排空时间为4-5小时,正是我们两餐的间隔时间。设计意图: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2、通过交流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营养素的吸收1、阅读教材,回答:(1)消化道中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2)糖类、脂肪、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分别在什么部位被吸收?(3)最主要的吸收部位是什么?(本节第二个重点)多媒体课件: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2、教师讲授:(1)口腔基本无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和乙醇;结肠可吸收盐类和水分;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8、因此说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2)食糜在小肠的运动过程中完成消化作用,其营养成分大部分在小肠壁吸收,剩余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到达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3、拓展: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2)资料:人体小肠大约长5-7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图。(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吸收面积大(可达200m2);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约3-8h);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淋回流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可吸收的小

9、分子物质设计意图: 1、启发引导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2、通过资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认识。三、小结1消化系统的组成2、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素的主要场所。四、巩固练习1、填空题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和 组成, 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人体的消化道: 、 、食道、 、 、 和 。 最终淀粉分解为 ,蛋白质分解为 , 脂肪分解为 ,这样才能被小肠吸收。2、选择题消化道哪个部位吸收营养物质能力最强( )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口腔下列哪两种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 唾液 胃液 肠液 胆汁 胰液 A、 B、 C、 D、五、课后作业1、名词解释:消化 、吸收、胃的排空 2、讨论题:为什么小肠会成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素的主要场所?【板书设计】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消化道:消化吸收的场所一、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二、食物的消化: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肠内消化三、营养素的吸收:小肠是人体最主要的吸收部位设计意图力求少而精,既体现知识点间的联系,又强调重点知识,使学生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边听课、边理解、边笔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学反思】将根据学生反映进一步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