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计划流体力学答案内容(周云龙第三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_ 第一章 1-1 kg/m3 1-2 kg/m3 1-3 m3/h 1-4 1/Pa 1-5 Pas 1-6 m2/s 1-7 (1) m/s 1/s (2) Pas (3) Pa 1-8 (1) (2) 1-9 (1) (2) 当时, (3)当时, 所以 1-10 N Pas Pas 1-11 1-12 m/s m2 N kW 1-13 Pas m2 N kW 1-14 1-15 m2 N 1-16 m2 m/s r/min 1-17 Pas N 1-18 由1-14的结果得 Nm 1-19 1-20 mm 1-21 mm 1-22 由 得 其中 则 1-23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 由于流速随半径的增加而减小,即是负值,为了使为正值,上式在等号右端取负号 根据已知条件 在管壁处 则 当时 管壁处的阻力 1-24 其中(kg) 则 N 由 其中m2 1/s 则 Pas 第二章 2-1kPa 2-2 Pa Pa 2-3 且 m (a) Pa Pa (b) Pa Pa (c) Pa Pa 2-4 设A点到下水银面的距离为h1,B点到上水银面的距离为h2 即 m 2-5 kg/m3 Pa 2-6 Pa 2-7 (1) kPa (2) Pa kPa 2-8 设cm m m kPa 2-9 (1)Pa (2)cm 2-10 Pa m 2-11 整理得 m 2-12 Pa 2-13 cm 2-14 2-15 整理:kPa 2-16 设差压计中的工作液体密度为 Pa m 2-17 Pa 2-18 kPa 2-19 (1) N (2) N 2-20 证明:如书中证明过程。 2-21 设油的密度为 N N N 对A点取矩 m(距A点) 2-22 设梯形坝矩形部分重量为,三角形部分重量为 (1)(kN) (kN) m (2) kNm < kNm 稳固 2-23 总压力F的作用点到A点的距离 由 整理得 (提示) 解得:m 2-24 图示法: 整理得 又 所以 于是 m m 2-25 N m(距液面) 2-26 N m (距液面) 或m(距C点) 2-27 第一种计算方法: 设水面高为m,油面高为m;水的密度为,油的密度为 左侧闸门以下水的压力: N 右侧油的压力:N 左侧闸门上方折算液面相对压强:(Pa) 则:N 由力矩平衡方程(对A点取矩): 解得:(N) 第二种计算方法是将左侧液面上气体的计示压强折算成液柱高(水柱高),加到水的高度中去,然后用新的水位高来进行计算,步骤都按液面为大气压强时计算。 m 闸门左侧所受压力: N 作用点: m 闸门右侧所受压力: N 作用点: m 由力矩平衡方程: (对A点取矩) 解得: N 2-28 N N 2-29 C点的测压管水面的距离 m kN 2-30 A点:N B点:N 2-31 N N 2-32 N m3 N N 2-33 (1) (2) (3) 2-34 (1) kN (2) 2-35 (1) m (2) 设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室内的水面又升高了 解得m 2-36 设水的密度为,煤油的密度为 kPa 又 则mm 2-37 设7.5m高处的水平面为基准面,则闸门上部自由液面距基准面的高度为H 则有 m 闸门形心的淹深(闸门形心距自由液面的距离)m 闸门所受的总压力kN m (距自由液面) 2-38 水平方向的压力: 左侧N 右侧N N 方向:水平由左指向右 竖直方向的压力: N 方向:垂直自下向上 总压力N 方向:, 第三章 3-1 (1)二维流动 (2)定常流动 (3),, 3-2 (1)三维流动 (2)非定常流动 (3),, 当时, 3-3 3-4 即 积分得 即 时,过P(-1,-1)点,,流线方程为 3-5 即 积分得 流线簇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同心圆,逆时针流动。 3-6 即 积分得 3-7 x 则 y 又 则 当时, 3-8 (1) 连续 (2) 连续 (3) 不连续 (4) 连续 3-9 (1) (2) (3) (4) 3-10 得 积分: 时 则 3-11 积分得 3-12 其中:; 则m/s 3-13 其中:m/s;m/s;m;m 代入上式得m 3-14 其中:m;; m/s;代入数据解得m/s m 3-15 其中:m;;m/s 代入数据解得m/s m 3-16 其中:;Pa; Pa; m/s 代入数据解得m/s,则m2 3-17设水箱液面为1-1,管道出口截面为2-2 得m/s (1) 其中:m;m/s; 代入数据解得Pa (2) 其中:m;; 代入数据解得Pa 3-18 设水箱液面为0-0,管道入口截面为1-1,管道最高处截面为2-2,管道出口截面为3-3 解得 m/s m3/s ,Pa,,Pa,m/s 代入数据得m ,Pa,,Pa, 代入数据得mm 3-19 设水箱液面为1-1,管道收缩截面为2-2,管道出口截面为3-3 其中m,kPa,kPa, 代入上式得m/s,m/s 其中m,kPa,,m/s 代入上式得kPa,则kPa 3-20 设U型管入口驻点为1点 则: 其中:; 则: m/s 3-21 设U型管入口截面为1-1,喷嘴出口截面为2-2 其中,,,m, Pa 代入上式得m/s m3/s 3-22 ,,, 设水银差压计左端入口压强为,则 Pa 由 得m/s 代入数据解得Pa 3-23 m/s m3/s 3-24 m,, 整理得m m,Pa, Pa, 代入数据解得m m,Pa, Pa, 代入数据解得m 比较,所以不发生汽化的最大直径为mmm(应用小的) 3-25 设集流器入口截面为1-1,玻璃管对应截面为2-2 其中,,, 代入上式得m/s m3/s 3-26 m/s m/s 其中 则kPa 在水平面内建立平面坐标系xoy,并取缓变流截面1-1,2-2及管道边界为控制面。作用在控制面内液体的外力有:弯管对水流的作用力F,作用在1-1和2-2截面的动水压力和,控制面内水体的重力。由于重力铅直向下,在水平面的x轴和y轴方向分量为零;不计水流阻力时,动量修正系数。所以沿x轴和y轴方向建立动量方程得: y F Fy 0 x Fx x轴: 代入数据: 解得N y轴: 代入数据: 解得N N 合力与x方向的夹角为: 3-27 设平板对水的作用力F水平向左 代入数据: 解得:m3/s 3-28 取0-0、1-1、2-2过水断面及水柱表面和平板边界为控制面,不考虑摩擦,动量修正系数。 沿x轴建立动量方程得: 即: 由于: 则 —————— (1) 又:;则 —————— (2) 将(1)式和(2)式联立整理得: 沿y轴建立动量方程得: 其中 代入整理得 3-29 设水深为2m处过流断面为1-1,水深1.5m处过流断面为2-2,取1-1、2-2及水面和固体边界为控制面。控制面内的水体沿水平方向受到的外力有:底坎对水流的反作用力;水流作用在断面1-1和2-2上的压力;动量修正系数。则沿流向建立动量方程得: 所以: —————— (a) 1-1和2-2均为缓变流过水断面,故 N N 在1-1和2-2列伯努利方程: ——————(b) 又由连续性方程: 得 代入(b)式解得:m/s 所以,m/s m3/s 将已知数代入(a)式得: N 是的反作用力,故的大小为22406.86N,方向水平向右。 3-30 设液面为1-1,管子出口截面为2-2 其中:m;; 代入上式得:m/s m3/s 3-31在1-1截面和2-2截面列伯努利方程 其中:; 代入上式: 理论流量: 实际流量: 第四章 4-1 (1) 无旋 (2) 有旋 (3) 无旋 (4) 有旋 4-2 (1) 不存在流函数 不存在势函数 (2)改为 存在势函数 存在流函数 求势函数 积分: ——————(a) 则 代入(a)式得 求流函数 积分: ——————(b) 则 代入(b)式得 4-3 (1) 积分: ——————(a) 即 则 代入(a)式得 (2) 积分: ——————(b) 即 则 代入(b)式得 (3) 积分: ——————(b) 即 则 代入(b)式得 (4) 积分: ——————(b) 比较可知 则 代入(b)式得 4-4 无旋 4-5 4-6 (1) 积分: ——————(a) 即 则 代入(a)式得 (2) 4-7 积分: ——————(a) 即 则 代入(a)式得 由 得 4-8 由流函数性质可知 m3/s 4-9 积分: ——————(a) 则 代入(a)式得 由伯努利方程 其中 Pa 4-10 合成速度 m/s y vr2 vr1 θ2 (3,2) θ1 r1 r2 (-2,0) 0 (2,0) x 4-11 点源: 点汇: 叠加后的流函数: 4-12复合流动的速度势函数与流函数分别为 —————— (1) —————— (2) 流线方程为 —————— (3) 据此画出的流线如图所示。势流的速度场为 —————— (4) 对于绕物体的流动,物体的型线(外轮廓线)必是一条流线,流动沿物体表面分流时,分流线只能在速度为零的滞止点与物体型线相交,因此表示物体型线的流线特征是其上存在滞止点。现确定滞止点的位置。令(4)式表示的速度为零,得 由此式得 —————— (5) 滞止点在图中以S表示。将滞止点坐标代入(2)式,得出过滞止点流线的流函数值 —————— (6) 故表示物体型线的流线方程为 整理得 4-13 求势函数 积分: ——————(a) 则 代入(a)式得 求流函数 积分: ——————(b) 则 代入(b)式得 4-14 ; 是有势流动 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第五章 5-1 层流 m 5-2 由于是平板边界层,所以 动量积分关系式可以化简为 ————(1) 由已知条件 则 将以上结果代入(1)式中得 整理: 积分: 当时 ,则 5-3由于是平板边界层,所以 动量积分关系式可以化简为 ————(1) 由已知条件 则 将以上结果代入(1)式中得 整理: 积分: 当时 ,则 5-4 普朗特曾经作过这样的假设:沿平板边界层内的紊流流动与管内紊流流动相同。这时,圆管中心线上的最大流速相当于平板的来流速度,圆管的半径相当于边界层的厚度,并且假定平板边界层从前缘开始就是紊流。 由 代入 将代入上式得 现在将圆管中心线上的和用边界层外边界上的和代替,则得 又由已知条件 则有 代入动量积分关系式 得 整理: 积分: 整理: 当时 ,则 5-5 由 得m/s m3/s 5-6 由 得m/s 5-7 层流 边界层最大厚度发生在平板尾缘处: m 平板所受阻力(两个壁面): N 5-8 紊流 平板所受阻力(两个壁面): N 5-9 离平板前缘1m处: 紊流 m 平板尾缘处: 紊流 m 5-10 m/s m 可见层流边界层很短,主要是紊流边界层 N W 5-11 取 N 弯矩Nm 5-12 则有 m 5-13 N kW 5-14 N kW 5-15 因为 层流 所以 m N 5-16 第六章 6-1 层流 m/s Pa 则m/s (紊流光滑管) kPa 6-2 (1) 紊流 (2) 层流 6-3 其中 则: Pas 6-4 6-5 m/s 层流 m油柱 6-6 m/s 紊流 查莫迪图: mH2O 6-7 m 保持层流 m/s L/s 6-8 m/s m3/s 6-9 设水箱A的液面为1-1,水箱B液面为2-2 ———— (1)式 其中:m,Pa,, 设入口局部阻力系数为,弯头为,突扩为(对应于前面的速度),突缩为(对应于后面的速度),阀门为,出口为 代入(1)式,解得m/s L/s 6-10 m m/s 紊流 查莫迪图 m空气柱 kg/m3 Pa 6-11 ————(1)式 其中 , m/s,,mH2O 代入(1)式,解得m 6-12 设水箱液面为1-1,管道入口截面为A-A,管道出口截面为2-2 ————(1)式 ————(2)式 (1)和(2)式联立,解得 当m时, 由(1)式: 当m时,与无关 6-13 其中 6-14 (1)m/s (2) m原油柱 (3) 6-15设圆管直径为,损失为;正方形边长为,损失为 由于断面面积相等,即 (1)层流,所以 (2)在紊流粗糙区,只与有关,所以 6-16 设水箱液面为0-0,喷嘴出口截面为3-3 入+门+扩+嘴 入+门+扩+嘴) 解得:m3/s 6-17 设封闭油箱液面为1-1,开口油箱液面为2-2 层流 (入+弯+出) +入+弯+出) m 6-18 设水箱液面为1-1,管子出口为2-2,弯头局部阻力系数为,阀门为 m/s m3/s Pa 6-19 设上游水箱液面为1-1,下游水箱液面为2-2 m/s 紊流 查莫迪图: m/s 紊流 查莫迪图: 入+扩+门+出 入+扩+门+出) m 6-20 设水箱液面为1-1,管道出口截面为2-2 mH2O 6-21设水箱液面为1-1,泵入口前截面为2-2 m/s 层流 (入+弯+阀) 入+弯+阀) Pa 6-22设烟囱底部截面为1-1,烟囱顶部截面为2-2 ,,Pa,, 整理得m 6-23设烟囱底部截面为1-1,烟囱顶部截面为2-2 ,,Pa,, 整理得m/s m3/s 6-24 , ,, , m/s 整理得 理论值 或, m/s 理论值 6-25设上游水箱液面为0-0,下游水箱液面为3-3 m,, 入出 其中 ,m/s, 将数据代入伯努利方程得 解得mm 6-26 其中 m, 整理得 假设 则m/s, 由于流动处于紊流光滑管区,又 所以代入公式 解得 ,假设成立。 m3/s 6-27设水箱液面为1-1,管道出口截面为2-2 m, , ,kg/m3 m/s, 入) 紊流 查莫迪图: 整理得入) Pa 6-28 将代入整理得 ——————(1) 将代入的公式得 ——————(2) 假设,则m,,,查得 由于,所以假设成立,mmm 6-29由伯努利方程得,即 设,则 若,则 6-30 设自由液面为1-1,高于自由液面3米处管道截面为2-2 向上流动: 入) 则入) Pa 向下流动: 出) 则出) Pa 6-31设水箱液面为0-0,管道出口截面为3-3 ,,, m/s m/s m/s 整理得 入+缩+阀+嘴 m 6-32 即 又 则m3/s m3/s mH2O 6-33 m m/s 查莫迪图: Pa 6-34 m/s m/s L/s 6-35 m/s kPa 6-36 设A容器内液面为1-1,装置B内液面为2-2 m;;kPa 管道中的流速:m/s, 紊流 查得 m 代入伯努利方程解得:kPa 6-37 mH2O m/s,m/s, mH2O 第七章 7-1 m/s 7-2 则 整理得K 7-3 kg/m3 kPa kg/m3 K 7-4 m/s (1) (2) (3) 7-5 kg/m3 又由于是等熵过程 则 代入上式整理得 kPa 由 即 整理得K 7-6 设空气是不可压缩流体 由 —————————— (1) —————————— (2) ——————————— (3) 其中 Pa Pa,K,J/(kgK),J/(kgK) 代入(1)(2)(3)式,得 kg/m3,K,m/s 设空气是可压缩流体 由 代入数据化简得 解得 m/s 7-7kg/m3 m3/s 又 经计算得Pa 7-8 m/s 激波后的压强为 Pa 激波后的温度为 K 激波后相对激波的风速为 m/s 7-9 m/s m/s 7-10 设飞机飞过地面观察者的水平距离为时,才能听到声音 m/s 则 km 则时间为s 7-11 (1) 11km以下为对流层,温度梯度为-6.5K/km 则 解得K 又标准大气:地面温度为15℃,大气压为1.01325105Pa K m/s m/s (2) 解得K K m/s m/s 7-12 则 m/s 7-13 汇总 第一章 1-1 kg/m3; 1-2 kg/m3 1-3 m3/h 1-4 1/Pa 1-5 Pas 1-6 m2/s 1-7 (1) 1/s;(2) Pas;(3) Pa 1-8 (1);(2) 1-9 (1) ;(2) ;(3) 1-10 Pas; Pas 1-11 1-12 kW 1-13 kW 1-14 1-15 N 1-16 r/min 1-17 N 1-18 Nm 1-19 1-20 mm 1-21 mm 1-22 1-23 ;; 1-24 Pas 第二章 2-1 kPa 2-2 Pa;Pa 2-3 (a) Pa;(b) Pa;(c) Pa 2-4 m 2-5 Pa 2-6 Pa 2-7 (1)kPa;(2) kPa 2-8 kPa 2-9 (1)Pa;(2)cm 2-10 Pa;m 2-11 m 2-12 Pa 2-13 cm 2-14 2-15 kPa 2-16 m 2-17 Pa 2-18 kPa 2-19 (1) N;(2) N 2-21 N;m(距A点) 2-22 (1)m;(2)稳固 2-23 m 2-24 m;m 2-25 N;m(距液面) 2-26 N;m(距液面) 2-27 N 2-28 N;N 2-29 kN 2-30 N;N 2-31 N 2-32 N 2-33 (1) ; (2) ; (3) ; 2-34 (1) kN;(2) , 2-35 (1) m;(2) m 2-36 kPa;mm 2-37 kN;m (距自由液面) 2-38 N;(与铅直方向的夹角) 第三章 3-1 (1)二维流动;(2)定常流动;(3) 3-2 (1)三维流动;(2)非定常流动;(3) 3-3 3-4 3-5 ;逆时针流动 3-6 3-7 ; 3-8 (1)连续;(2)连续;(3)不连续;(4)连续 3-9 (1) (2) (3) (4) ;; 3-10 3-11 3-12 m/s 3-13 m 3-14 m 3-15 m 3-16 m2 3-17 (1) Pa;(2) Pa 3-18 m;mm 3-19 kPa 3-20 m/s 3-21 m3/s 3-22 Pa 3-23 m3/s 3-24 m 3-25 m3/s 3-26 N;(合力与x方向的夹角) 3-27 m3/s 3-29 m3/s;,方向水平向右 3-30 m/s;m3/s 第四章 4-1 (1)无旋;(2)有旋, (3)无旋;(4)有旋, 4-2 (1)不存在速度势函数和流函数 (2); 4-3 (1) (2) (3) (4) 4-5 4-6 (1) (2); 4-7 ;, 4-8 m3/s 4-9 ;Pa 4-10 m/s 4-12 ; 4-13 ; 4-14 是有势流动;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第五章 5-1 m 5-2 ; 5-3 ; 5-4 5-5 m3/s 5-6 m/s 5-7 m;N 5-8 N 5-9 m;m 5-10 m;W 5-11 Nm 5-12 m 5-13 kW 5-14 kW 5-15 ;N 5-16 第六章 6-1 m/s;Pa;kPa 6-2 (1) 紊流;(2) 层流 6-3 Pas 6-4 6-5 m油柱 6-6 mH2O 6-7 L/s 6-8 m3/s 6-9 L/s 6-10 Pa 6-11 m 6-12 (1);当m时, (2);当m时,与无关 6-13 6-14 (1)m/s (2) m原油柱 (3) 6-15 (1);(2) 6-16 m3/s 6-17 m 6-18 m3/s;Pa 6-19 m 6-20 mH2O 6-21 Pa 6-22 m 6-23 m3/s 6-24 ,理论值或,理论值 6-25 mm 6-26 m3/s 6-27 Pa 6-28 m 6-29 6-30 向上流动:Pa;向下流动:Pa 6-31 m 6-32 m3/s;m3/s;mH2O 6-33 Pa 6-34 L/s 6-35 kPa 6-36 kPa 6-37 mH2O;mH2O 第七章 7-1 m/s 7-2 7-3 kPa;kg/m3; 7-4 (1);(2);(3) 7-5 kPa; 7-6 (1)m/s;(2)m/s 7-7 m3/s;Pa(abs.) 7-8 Pa;K;m/s 7-9 m/s 7-10 s 7-11 (1) m/s;(2)m/s 7-12 m/s 7-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