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x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6265666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7.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考点一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考点二 水利工程的评价内容索引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基础梳理基础梳理流域的综合开发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流域开发的原 则考虑流域的整体特征进行综合开发每条河都有独特之处,它不仅为我们提供水源和食物。河流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珍宝,需要我们去认识,去发掘,去尊重它山地保护它的植被生态河流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须注意水资源分配及保护水质河谷平原人类活动较集中环境保护的重点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

2、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各自然环境要素影响及开发方向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位置: 美国东南部,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西坡水系:俄亥俄河的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大部分可通航,但落差大且水量不稳定地形: 多山。水能丰富,但交通不便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但冬春多雨,夏秋相对少雨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铜、磷、锌、云母点拔超越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环境要素田纳西河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对流域开发的影响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

3、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较早成为发达的农业区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不稳定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建船闸相结合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点拔超越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环境要素田纳西河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对流域开发的影响水系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航运发达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对航运有影响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历史上19世纪后期人口少,对环境

4、影响不大后果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致使越开发越贫困后果开发早,农业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状况人口激增,对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状况开发核心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开发核心田纳西河梯级开发示意图田纳西河上的大坝开发核心田纳西河梯级开发旅游航运发电防洪灌溉养殖种草 种树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建立畜牧业城市规划与建设改善交通设施原子能开发煤炭资源开发炼铝铁合金炸药化肥木材加工造纸开发项目防洪

5、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干支流建成防洪水库35座l 形成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l 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建坝后,诺克斯维尔以下可通航l 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l 水运可达22州大规模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l 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l 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l 水库的修建l 流域环境不断改善l 一大批旅游项目的建设做好土地利用规划l 预留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l 调整农林牧结构,实行退耕还林还草l 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提高水质l 污染防治l 水源涵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改善开发成果根治了洪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了

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生态效益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n 以水力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开发核心n 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n 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n 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n 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n 重视环境保护深化整合长江流域的开发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l 地形: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l 气候: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l

7、 水文: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密布、湖泊密布l 流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大自然资源l 矿产资源:铁矿和有色金属矿产丰富l 水能资源:流经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丰富,集中在上游地区l 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l 经济发展快,形成了三大经济区:上游以重庆为中心,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范围源头至宜昌宜昌至湖口湖口至入海口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部分)、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部分)、长江三角洲、江淮平原经济中心重庆武汉上海资源优势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其是有色金属丰富 资源

8、短缺;平原地形, 气候温暖湿润社会经济优势水能开发,西电东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基地;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区域优势开发方向突出问题整治措施上游水能丰富水电开发,西电东送输出基地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封山育林、育灌、育草中游平原面积广大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洪涝频发退耕还湖,搞好分洪蓄洪工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修建三峡等水利枢纽铁、有色金属丰富形成冶金、机械、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下游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暖湿人口密集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农村经济发

9、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水体、大气质量普遍下降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黄河利用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航运便利;黄金水道。灌溉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存在问题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泥沙含量增多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综合治理加固大堤;修建水库;营造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蓄洪调水工程;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加

10、固大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重要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小浪底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是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水利工程的评价基础梳理基础梳理可行性评价水利工程的评价n 水利工程的评价包括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和建成后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两大方面。n 可行性评价主要从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n 影响评价则需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具体内容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度)落差大,水能丰富流量大,水能丰富工程条件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

11、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社会经济条件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影响评价弊利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水利工程影响评价的典型案例 三峡工程阿斯旺大坝有利影响提高了长江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

12、效益。三峡水库将改善中下游城市的供水条件,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为实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提供了条件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地气候;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利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温室气体和酸雨的危害 三峡工程阿斯旺大坝不利影响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等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