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255746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

2、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 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重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

3、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干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

4、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

5、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

6、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选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作为传奇叙事模式中极具代表性的英雄叙事,在今天对其重新审视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21世纪初的中国文学,英雄叙事模式与英雄主义间存在裂隙。英雄叙事模式是一种个性化、戏剧化的想象性存在,而英雄主义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性的建构,指向的是崇高的理想追求与高贵的人格尊严。英雄叙事模式当然可以满足大众对英雄主义的想象性期待,并为作家预留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文学毕竟不能远离生活真实,艺术地还原现实生活始终是检验作品成色的重要尺度。和平年代,庸常

7、且碎片化的生活如何把握?军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图景如何建构?英雄的价值意义怎样表达?这些瓶颈问题终究无法经由对传奇英雄的戏剧性虚构而绕过,而只能在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中寻求突破。 在采用英雄叙事模式写英雄小说时,有的作家虽然写的是现实题材,但缺乏穿透事象直达本质的锐利目光,导致作品所关注的并非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震撼人心、最带有趋向性的景观,传达的思想和观念并非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有的作家缺少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心灵世界的生动描摹,缺少对人性的深度探索与掘进,缺少对生命存在的体察和关照。今天,我们要讲好中国英雄故事,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表现内容,用新的英雄叙事模式体现中

8、国梦的丰富内涵。 (摘编自傅强讲好中国英雄故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像,但是必须要遵循现实逻辑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B.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是作者所见所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生活。 C.“讲好英雄故事”要选择英雄最震撼人心的事迹,传达时代主流思想,体察和关照生命存在。 D.掌握新的英雄叙事模式,正确处理英雄叙事与英雄主义的关系,有利于英雄人物的精神构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经验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一

9、种是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而后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 B.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如实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C.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D.只有做好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才能解决英雄叙事对英雄的戏剧性虚构问题。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3分) A.祝福中祥林嫂遭遇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别人祝福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足智多谋,妙计无数,他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孟获、弹琴退敌,贏得了

10、后人的赞誉。 C.项羽本纪中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在父亲被谋杀之后,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优柔的性格使他在复仇中迟疑,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

11、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

12、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祖父把船拉回来时,见翠翠痴痴地坐在岸边,问她是什么事,翠翠不作声。祖父要她去烧火煮饭,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哭得可笑,一个人便回到屋中去,坐在黑黝黝的灶边把火烧燃后,她又走到门外高崖上去,喊

13、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来。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故不上岸来。只站在船头告翠翠,不要叫他,且让他做点事,把人渡完事后,就会回家里来吃饭。 两人吃饭时,祖父为翠翠说到一些有趣味的故事。因此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在豆油灯下把饭吃过后,老船夫因为工作疲倦,喝了半碗白酒,因此饭后兴致极好,又同翠翠到门外高崖上月光下去说故事。说了些那个可怜母亲的乖巧处,同时且说到那可怜母亲性格强硬处,使翠翠听来神往倾心。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

14、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15、?”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注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主人公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节选部分发生在翠翠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心生爱慕,而傩送与天保兄弟俩知晓了各自都喜欢翠翠这一心意,并约定开始以唱歌的方式争取自己心爱的姑娘之后。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翠翠的凄凉来自对爱情的困扰和渴望,翠翠的爱情

16、是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农村女孩子的爱情,这种爱是纯粹的,是不可捉摸的,却又实实在在的。 B祖父回答翠翠“后来怎么样”时,没有告诉翠翠“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表现出祖父对翠翠的疼爱。 C第九段中“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中“分量沉重的东西”是一种复杂的感伤,它是对母亲不幸的叹惋,是缺失母爱的焦渴,也是内心不时萌动着的情愫的困扰。 D翠翠故意遐想着离家出走了,祖父到处寻她不着的情景,主要表现了翠翠年少无知、天真烂漫的情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视、听、触、嗅相结合,写出了边城的美丽、平静、柔和以及生机。这样的环境,

17、又反衬出翠翠内心的孤寂和薄薄的凄凉。 B第二段中“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单调、孤闷的生活使翠翠有寻找精神家园的渴望。 C祖父给翠翠讲她母亲的故事,母亲乖巧而又强硬的性格让翠翠神往倾心,正好从侧面映衬出翠翠类似的性格,使翠翠的形象更有立体感。 D小说叙事委婉细致,生动勾画出翠翠纯洁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语言质朴简约,淡中藏美,平中寓奇,具有表达的张力和活力。 8简析前6段中翠翠的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了翠翠什么样的性格特征。(4分) 9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

18、出来?(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甲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乙秦王足

19、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

20、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 丙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

21、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B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C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D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11下列对

22、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乘,指一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B五序,周王朝设置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C甲文和丙文中的“六合”都是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但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六合正相应”“六合”意义是不相同的。 D合从,即合纵,指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古称合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善用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秦与陈涉、陈涉与山东诸国进行对比,指出双方实力悬殊,为抒发议论作了有力的铺垫。 B乙文认

23、为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进献忠言容易被杀戮,因此秦王朝尽管也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却因恐惧而不敢进言纠正主上之过。 C丙文先写秦朝在统一了全国之后,不分诸侯国而设置了郡县,废除诸侯而任命了郡县长官,再加上它自身地形上的优势,有利于它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D丙文认为,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控制了地方,但制度的先天缺陷,引发了老百姓的怨恨,导致了秦朝的衰亡。 1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翻译)(4分) 14.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翻译)(4分) 15作者认为,后代的君子应如何治理国家呢?请结合乙文,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24、9分) 阅读下面这首五言诗,完成1617题。(9分)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蘼芜:香草名,叶子风干可做香料。缣、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叙事诗采用对话形式,通过弃妇、故夫和新人三人的对话可以明显看出各自的苦衷,人物对答富有感情与个性,生活气息浓郁。 B.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故夫,不但未埋

25、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地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对被遗弃之事难以释怀。 C“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明确告诉弃妇,新妻虽然不错,但我觉得故人更好,说明其有悔恨之意。 D.本诗吸取了诗经楚辞的比兴手法,“上山采蘼芜”,用香草“蘼芜”比喻弃妇的美德,委婉含蓄地批评了故夫的有眼无珠。 17.比较上山采蘼芜氓孔雀东南飞中三位女主人公的形象,简要分析说明她们有什么不同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1)屈原列传中用“,”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 (2)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

26、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3)离骚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屈原德行高尚却遭到小人嫉妒和诽谤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1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平属草稿未定属:嘱咐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 步余马于兰皋兮皋:水边地言既遂矣言:语言 B.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极:疲困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部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 C.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过:超过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 忍尤而攘诟攘:容忍自可断来信信:书信 D.日月忽其不淹兮淹:淹没自分已死久矣分:分析 贫贱有

27、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拖延 20.下面句子跟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方其系燕父子于组D.謇朝谇而夕替 21.下列对课文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氓中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B.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对仗工整,所选意象典型且两两相合,展现出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C.伶官传序作为一篇史论文,毫不生硬地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在慨叹晋王败亡时,也只

28、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辞严。 D.在玩偶之家女主人公自称“泥娃娃”,并称呼丈夫海尔茂为“陌生人”。娜拉认为,在丈夫眼中她没有独立人格、自由,得不到尊重,丈夫对她而言就像陌生人。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1小题,11分) 22请按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15个字) 曾经有批评家说过:如果哈姆莱特是“第一个现代男性”,那么_。娜拉能够赢得如此高的评价,完全是因为她在玩偶之家最后一幕中决绝的表现:毫无迟疑地摔门而去。她终于认清楚了自己的地位,在这个家中,她只不过是丈夫海尔茂的一个玩偶。_,还是挺身而出反抗命运的摆布?_,正因为如此,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无疑为推动女性思想现代化

29、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 答:_ _ _ 23下面是广扬市墨桥中学高三年级邀请家长参加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尊敬的家长: 您好! “虎气冲天战百日,青春筑梦续辉煌!”您的孩子百日后就要迎来生死未卜的高考了!为了给孩子们支持鼓励,增添自信,为了让孩子们百日后奋力一击,创造奇迹,经学校研究决定,我校将于2022年2月27日(星期六)上午8:30在学校体育场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我们诚挚地叫您前来参加。届时,您将会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豪情。让我们共同见证莘莘学子们成长过程中这一难忘的时刻!让我们共同助力2022年高考!我们恭候您的惠顾! 墨桥

30、中学 2022年2月20日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期,各地疫情沉渣泛起,很多人在网络上刷到名为小朋友给医护工作人员跳舞表达感谢的视频:核酸检测点,全副武装的医护工作人员正在休息,一个小朋友站在桌子前面开始跳舞。背景音乐都是“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初看令人感动,但类似视频很快流行起来。很多家长纷纷跟风学习,让自家孩子跳舞感谢做核酸的医护人员。也许是网红蹭热度,也许是交幼儿园作业,也许是真的想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假如你的小姨是社区医护人员,她跟你倾诉:很多次敲开封控区的门都担心会看到门背后有人跳感谢舞拍视频。这时,如果拒绝看跳舞,一方面伤了孩子的

31、心,另一方面也怕留下视频传到网上被解读为冷漠,只好强行欣赏舞蹈,延长工作时间,让自己原本繁重紧迫的工作更增疲惫,想开口拒绝又不知如何表达。 请你帮你的小姨写一封给所在社区居民的公开信,陈述医护人员的两难之情,并且对安排跳感谢舞的家长表达感谢和婉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大白”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B.(作者所见所历错,原文有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

32、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2.A.(B.如实错,原文有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这些都表明,如实反映真实生活不正确。C.因此十分流行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但是并为提到这类作品流行的原因。D.“只有做好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才能解决英雄叙事对英雄的戏剧性虚构问题”曲解文意。原文为“和平年代,庸常且碎片化的生活如何把握?军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图景如何建构?英雄的价值意义怎样表达?这些瓶颈问题终究无法经由对传奇英雄的戏剧性虚构而绕过,而只能在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中寻求突破”,“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中寻求突破”不是“解决英雄叙事对英雄的戏剧性虚构问题”,而是解决“和平年代,庸常且碎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