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新(人教出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内容规范标准答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 请注意: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以下答题卡中,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纳米、微米、毫米 B. 毫米、纳米、厘米 C. 毫米、纳米、微米 D. 毫米、微米、纳米 2、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右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3、 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C. 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 D. 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 4、 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河岸和行船 B. 行船和河岸 C. 都是行船 D. 都是河岸 5、 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 乙 t s 7、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2∶9 B. 2∶1 C. 9∶2 D. 1∶2 8、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右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A. 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v乙 D. 无法确定 9、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 ) A.29 ℃ B. 32 ℃ C.30 ℃ D.35.5 ℃ 10、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甲<v乙<v丙 。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下降,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 ) A.地面 B.甲机 C.乙机 D.丙机 11、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12、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3、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提高声音的音调 14、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C.低于26 ℃ D.等于26 ℃ 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16、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 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 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 D.早晨的浓雾 1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8、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9、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 ℃、-30 ℃、-117 ℃,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 )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20、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1. 下列A物体的长度为__ ______cm;树叶的长度为__ ______cm。 2、在快速行驶的汽车里坐着的乘客和司机说他自己没有运动,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而路边的人说乘客和司机是运动的,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乘客看到路边树木是移动的,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3、 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________m/s,合________km/h。 4、某同学从家到学校,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7、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______ ____. 8、甲、乙两名同学在相距1000 m的跑道两端同时相向起跑,甲的平均速度是6 m/s,经过100 s后与乙相遇,那么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相遇时甲跑过的路程是_________m,乙跑过的路程是_________m. 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5 是 的波形,理由是 。 图4 图5 图3 11、如图6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12、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_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_________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量。 13、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 14、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的______和_____不同. 三、实验与设计题(共14分) 1、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这是什么物质? (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 (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____(1分)。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1分)。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__ ____m/s(1分)。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 ___m/s(1分)。 3、给你一把钢锯条,你能做哪些声学实验?简要说明过程(举二例)(2分) 三、计算题(共13分) 图6 1、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分) 2、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要有0.1 s。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能在空谷中听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多少米?(3分) 3、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2.43秒。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4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 4、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4分)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 期中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下面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B D B A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B A A D C B C 二、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3.3 2.20 2、汽车 地面 自己 3、200 720 4、 5、升华、汽化、液化 6、汽化、汽化、液化、凝华 7、正在行驶的列车每秒行驶15米。 8、4、600、400 9、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 10、乐音、振动波形有规律、噪声、振动波形无规律 11、禁止鸣笛 12、O℃的冰、熔化、吸热 13、骨骼(或固体)、空气(或气体)、骨骼(或固体) 14、音色、音调 三、实验与设计(共14分) 1、(1)、冰 (2)AB段处于固态、BC段处于固液混合态、CD段处于液态、DE处于气态。 (3)冰是晶体,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该物质的熔点是0 0C,沸点是100 0C. 2、(1)、v= (2)、大 (3)、0.24、0.2 3、(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把钢锯条放置在桌面上,并使其伸出桌面一部分,轻用力压下钢锯条,然后松手,钢锯条会振动,同时听到钢锯条因振动发出的声音。 (2)、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过程:把钢锯条放置在桌面上,并使其伸出桌面一部分,轻用力压下钢锯条,然后松手。逐渐缩短钢锯条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发现钢锯条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四、计算(共13分 1、(3分)解:t=8时48分—8时=48分=0.8时 s=120km—40km=80km v===100km/h 答: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3分)解: v=340 m/s t=0.1s1/2=0.05s s=vt=340m/s0.05s=17m 答: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7米. 3、(4分)解:s1=s2=884m v1=340m/s t1-t2=2.43s t1= = =2.6s 由t1-t2=2.43s得 t2=t1-2.43s=2.6s-2.43s=0.17s v2= = =5200m/s 答: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5、 (4分)解:v1=8m/s t1=500s v2=20m/s t2=100s (1) S1=v1t1=8/m/s500s=4000m S2=v2t2=20m/s100s=2000m S=s1+s2=4000m+2000m=6000m----------------------(2分) (2)t=t1+t2=500s+100s=600s v===100m/s---------------------------------------------(2分) 答:(1)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6000m; (2)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0m/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