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238148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

2、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实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各地活态传承节气文化。尤其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

3、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 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每到立秋,湖南省花垣县都会迎来盛大的赶秋节。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蹈,庆丰年、祈幸福。而今,花垣赶秋活动丰富多彩,周边群众也纷纷聚集在“秋场”,观赏和参与舞龙舞狮、八人秋千、上刀梯、武术等活动。花垣赶秋还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域旅游等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其间。在礼敬“秋”的节气文化基础上,焕发更多文化活力,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安仁赶分社

4、是湖南省安仁县群众于春分社日举办的节令文化活动。集会演出、赶场交易、食药开耕,人们交流农事经验和养生之道;唱社戏、踩高跷、放河灯,文娱活动精彩纷呈。这些活动释放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也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 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

5、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对传统立夏仪式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提取;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有助于加强社区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电视节目二十四节气讲述人与自然的相处智慧,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画面化、具象化;图书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以讲述美食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亮点,受到人们喜爱;纪实节目24节气生活采用实景场地拍摄的记

6、录方式,呈现日常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在物候、风景、人文等层面上的丰富内涵,更是让它成为文创设计青睐的主题。二十四节气主题的折扇、书签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在日用中展现岁时节令之美。发挥不同文艺形式所长,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 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深受欢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编织等,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

7、方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2013年起,采用民族曲调说唱的贵州石阡“说春”传承人,走进当地学校,举办创作展演及传承活动,教学生制作土牛、编写“说春”教材。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自2006年开始,“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石阡说春”“班春劝农”“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送大暑船”“三门祭冬”等,相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

8、化的魅力。在适应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重要任务。二十四节气正是通过与各地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身样貌,焕发出活泼泼的生命力。 (摘编自林继富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是一个时间知识体系,它与农耕生产关系密切,既是生活经验也是生存智慧。 B.近年来二十四节气在百姓生活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主要得益于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 C.每到立秋,庄稼成熟,花垣群众欢聚秋场,参与民俗活动,礼敬“秋”日,是谓“赶秋”。 D.电视节目、图书、童谣等多种形式对激活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生命力

9、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真正做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结合各地民俗,回归生产生活。 B.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又与传统节庆、民俗关系密切,如“清明”对应了清明节,“秋分”对应了中秋节。 C.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与哲学,可以解决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难题。 D.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体现了对节气文化的传承。 3.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每一个节气,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都有灵动的反映。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某种节气的

10、一项是(3分)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B.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韦应物)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4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材料为各地活态传承二十节气文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4分) 5微博作者橙子辅导认为,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这年夏收之后,学堂开学了。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

11、监。两人商定一块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让他给推荐一位知识和品德都好的先生。朱先生见了妻弟白嘉轩和鹿子霖,竟然打躬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两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忙拉朱先生站起,几乎同声问:“先生这是怎么了?”朱先生突然热泪盈眶:“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他感慨万千,慷慨激昂起来:“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还在吃奶的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 辟作学馆的西

12、边三间厦屋里,摆满了学生从自家屋里抬来的方桌、条桌、长凳和独凳。白嘉轩的两个儿子也都起了学名,马驹叫白孝文,骡驹叫白孝武,他们自然坐在里边。鹿子霖的两个儿子鹿兆鹏和鹿兆海也从神禾村转回本村学堂。男人们无论有没有子弟就学,都一齐参加了学堂开馆典礼。 典礼隆重而又简朴。至圣先师孔老先生的石刻拓片侧身像贴在南山墙上,祭桌上供奉着时令水果。两支红蜡由白嘉轩点亮,祠堂院庭里的鞭炮便爆响起来。孩子们全都跪伏在桌凳之间的空地上,拥在祠堂院子里的男人们也都跪伏下来。鹿子霖和徐先生依次敬了香跪了拜,就侍立在祭台两边,关照新入学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敬香叩头,最后是村民们敬香叩首。祭祀孔子的程序完毕,白嘉轩把早已备好的

13、一条红绸披到徐先生肩上,鞭炮又响起来。徐先生抚着从肩头斜过胸膛在腋下系住的红绸,只说了一句话作为答辞:“我到白鹿村来只想教好俩字就尽职尽心了,就是院子里石碑上刻的仁义白鹿村里的仁义俩字。” 傍晚,白嘉轩脱了参加学堂开馆典礼时穿的青色长袍,在铜墩前蹲下来给牲畜锏青草他把青草一把一把扯过来,在膝头下捋码整齐再塞到侧口里去。鹿三双手按着钢把,猫腰往下一压,“吁嚓”一声,被铆断的细草散落下来,锢刀刃上和刽口的铁皮士都染上一层青草的绿汁。白嘉轩孺进青草说:“叫黑娃明早上就去上学。给徐先生的五升麦子由我这儿灌。”鹿三说:“黑娃上了学,谁来割草呢?”“你割我割,咱俩谁能腾出手谁去割。先让黑娃去上学。” 黑娃

14、天不明又被父亲吼喊起来,他正要挎笼提镰去割青草,却听鹿三说:“把草镰和草笼撂下,搞上板凳上学去。”黑娃愣在院子里,似乎不大情愿地丢下笼和镰,说:“拿啥念哩?没有书,没有笔,也没有纸。”鹿三说:“你先坐到学堂盘一盘你的野性子。笔咧纸咧书咧缓两天再买。你要是盘不下性子还是窝不住的野鹑鸽,花钱买书买纸我就白撂钱了。” 黑娃把一只独凳掳上肩膀,走进祠堂大门。徐先生穿着褐色长袍背抄着手在院子里踱步,鹿三拉住儿子的手说:“给先生行礼。”黑娃弯腰低头鞠躬时,肩上的凳子摔了下来,正好砸了徐先生的脚背。鹿三顺手抽了黑娃一个抹脖子,骂道:“找把你这慌慌鬼”徐先生忍着疼不在意地说:“送进去。嘉轩给我说过了。”鹿三拉

15、着儿子进入学堂,找到马驹和骡驹的方桌,在一侧放下凳子。马驹把一摞仿纸,一根毛笔递给黑娃:“俺爸叫我给你。” 黑娃捉着那支毛笔,拔下笔帽,紫红的笔头使他想到了狐狸火红的皮毛。他的左手染着青草的绿汁,指头肚儿变成紫黑色,捏着光滑的笔杆和绵软的黄色仿纸总觉得怯怯的。徐先生进来,领着学生念书。黑娃没有书本,就跟着徐先生愣念:“人之初,性本善。” (有删改) 文本二 白鹿原中耕读精神的继承 橙子辅导 耕读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早期以农为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并且深受科举制度、宗法制度的影响,以亦耕亦读的方式,在土地操作基础上将田园山水与耕读生活相结合的文化模式。其中,“耕”指农耕,这是农民

16、的生活之源;“读”即读书,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立命之本。耕读为本是中国农耕文化和中国儒家思想之精髓。 说起对耕读精神的继承,白嘉轩,这位白鹿两姓所构成的白鹿家族的族长,被称赞为“深孚众望,通达开明,品德高洁”的人物,有着不可侵犯和毋庸置疑的威严,但却躬耕于田垄,勤事稼穑无一日远离耕作生活。他又表现出了对读书人朱先生极大的信赖,将其誉为“圣人”,处处向其靠拢 如果说白嘉轩是现实层面上完成了对耕读精神的继承的话,那么朱先生无疑是这种精神得以发扬承传的文化支撑。橙子辅导认为他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智慧与道德的化身”。如同白嘉轩的一日不肯辍耕一样,朱先生“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是一位一日不肯

17、辍读的人物。同时,他也坚定地维护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主张“房要小,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他查禁烟苗、禁绝烟土,参与放粮赈济灾民,在他制定的乡约中,表现出了对于不务正业的人的坚决鄙弃。 就这样,族长白嘉轩、“圣人”朱先生共同完成了对耕读精神的诠释,并使这种精神在白鹿原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权威性:白嘉轩在族中贯彻乡约,“一时间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了庄稼汉们粗混的读乡约的声音”,偷摸聚赌没有了,打架骂街消失了,“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缜细了”。辛亥革命掀起反封建大潮的时候,白鹿书院却依旧书声琅琅;“风搅雪”农协运动挟裹了整个白鹿原,白嘉轩却能在家岿然不动地踩着轧

18、花机 (摘编自知乎橙子辅导白鹿原中耕读精神的继承)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先生用“小小的善事”和“无量功德的大善事”来评价修祠堂和办学堂这两件事,“小”和“大”的对比中凸显了朱先生的价值倾向。 B.学堂的建立造福了白鹿村民:白嘉轩两个儿子有了学名,鹿子霖两个儿子不必远方求学,就连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也有了读书的机会。 C.开馆典礼仪式隆重而简朴,点红烛、放鞭炮、拜孔子、迎先生,既展现出白鹿村民对教育的虔诚,又照应了白鹿村的“仁义”二字。 D.鹿三眼中的黑娃是“野鹑鸽”“慌慌鬼”,天生一副野性子,所以他没指望黑娃能读好书,也没舍得给他买书笔纸这

19、些文具。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耕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其产生和发展都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关,所以它的没落也是历史的必然。 B,白嘉轩和朱先生分别从“耕”和“读”两个方面对耕读精神有所继承,并凭借他们在族中的至高地位对其传播和发扬。 C.农民靠耕种维持生活,传统知识分子靠读书安身立命。祠堂里每晚传出的读乡约的声音就是对耕读精神的一种传承。 D.无论是辛亥革命的新思想浪潮,还是席卷整个白鹿原的“风搅雪”农协运动,都难以撼动耕读精神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8.文本一以黑娃跟读“人之初,性本善”的内容作结,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

20、9.“耕读精神”在文本一中表现出明显的价值层次;请结合朱先生、白嘉轩、鹿三三个人物对读书的态度,探究其不同的价值层次。(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有以其比王敦者,意甚不平。及是征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访之,乃琨伎女也,一见温,便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出外整理衣冠,又呼婢问。婢云:“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母孔氏卒,上疏解职,欲送葬宛陵,诏不许。赠临贺太夫人印

21、绶,谥曰敬,遣侍中吊祭,谒者监护丧事,旬月之中,使者八至,轺轩相望于道。温葬毕视事,欲修复园陵,移都洛阳,表疏十余上,不许。进温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入河。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于是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温作色谓四座曰:“颇闻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以

22、享军士。”意以况宏,坐中皆失色。师次伊水,姚襄屯水北,距水而战。温结阵而前,亲被甲督弟冲及诸将奋击,襄大败,自相杀死者数千人,越北芒而西走,追之不及,遂奔平阳。温屯故太极殿前,徙入金墉城,谒先帝诸陵,陵被侵毁者皆缮复之,兼置陵令。遂旋军,执降贼周成以归,迁降人三千余家于江汉之间。遣西阳太守滕畯出黄城,讨蛮贼文卢等,又遣江夏相刘岵、义阳太守胡骥讨妖贼李弘,皆破之,传首京都。温还军之后,司、豫、青、兗复陷于贼。升平中,改封南郡公,降临贺为县公,以封其次子济。 (节选自知乎试题橙子辅导.晋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

23、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入河 B.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入河 C.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入河 D.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入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官名。据周礼司空主掌水利、土木建设,晋时与太尉、司徒并称为三公。 B.洛阳,地名。十三朝古都,因位于洛水之南而得名。类似的地名还有淮阴、衡阳等。 C.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

24、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D.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魏晋时期县公为异姓公爵的第二等封爵,仅次于郡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恒温认为自己的雄姿风度可媲美宣帝和刘琨之类的人物,而有的人却把他跟王敦同等看待,他对此颇为不满。 B.当桓温扶母棂回乡的请求被驳回后,皇帝通过赠爵赠谥、遣官吊唁、派人监护丧事等手段以表示对他的重视。 C.桓温北伐路过金城,看到之前栽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大了,并因此回想起年少时的往事,感慨得泪流满面。 D.桓温大败姚襄后率军屯驻在原来的太极殿前,后拜谒先帝陵寝,把被侵毁的陵墓全都修整恢复并设置陵令。 13.把文中画

25、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 (2)师次伊水,姚襄屯水北,距水而战。 14.针对袁宏“运有兴废”的回答桓温说了哪些话?为什么众人听到后会大惊失色?(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李德裕 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暖春时节,郊外的杏花璀璨绽放,林间的布谷鸟欢快鸣叫,一派欣欣向荣。 B.一场春雨滋润了原野上的农田,一夕过后溪水上涨,水面

26、快要与河岸相平。 C.诗人自称“野老”,他披着蓑衣,冒着细雨,也深入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 D.结尾用典,照应题目,表达了作者虽身在朝廷却心系山居,羡慕归隐之情。 16.巴蜀中学“橙子辅导”兴趣小组针对唐代高官多有别业的事实,引用刘禹锡诗:“人皆置庄身不到,富贵难于逍遥兼。”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刘禹锡所持观点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乾坤日夜浮”的壮阔想象与曹操在观沧海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2)锦瑟中以“,”起兴,且兴中含比,引出诗人韶华已逝的慨叹。 (3)出师表中诸葛亮回忆自己受邀出山

27、,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他“,”,只为回报先帝的知遇之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使用成本上看,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有何不同呢? 前者使用电能、光能等能源通过电动机进行驱动,后者则通过内燃机消耗汽油、柴油等进行驱动。汽油、柴油等燃油都来自不可再生的石油。虽然它们的价格会对供应量、产品政策的变化和受全球局势的影响造成波动,但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储存量减少,其价格在总体上将呈上涨趋势。而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电能可以通过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多种途径进行生产,()。 汽车的保养和维修也会使用成本。电动汽车一般以每12

28、万公里的行驶距离为单位进行保养,明显低于以0.51万公里为保养周期的传统燃油汽车。知乎作者橙子辅导指出,尽管电动汽车虽然保养不费事,但因动力部分和传统汽车,在维修时会有些麻烦。一是缺乏维修技师,绝大部分的技师缺少电动汽车方面的知识,维修不但可能造成车辆损坏,还有一定危险性。二是零部件稀缺,电动汽车生产量和保有量都相对较少,因此零部件少,价格高。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它们的价格会根据供应量、产品政策的变化和全球局势的影响有所波动 B.即使它们的价格会根据供应量、产品政策的变化和对全球局势的影响造成波动 C.虽然它们的价格会对供应量、产品政策的变化

29、和对全球局势的影响有所波动 D.即使它们的价格会对供应量、产品政策的变化和受全球局势的影响有所波动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总体产量将保持稳定 B.不会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 C.价格总体将保持稳定 D.产量稳定且价格便宜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计入间隔判若云泥猝然 B.计入频率相去甚远贸然 C.纳入间隔相去甚远猝然 D.纳入频率判若云泥贸然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环境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环境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类不仅时时刻刻在影响乃

30、至改变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深刻地影响人类的历史,自然环境也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之一,两者是相互联系、紧密相关的。知乎作者橙子辅导认为景德镇之所以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正是跟浮梁县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景德镇之所以能够生产出精美的瓷器,受到历代宫廷和各阶层人民的青睐,。高岭土跟一般的金银铜铁矿产资源不一样,说它罕见是因为这种土其他地方没有,或者即便有质量也不如此地,说它寻常是因为乍看起来它跟一般的泥土差别不大。因为这种高岭土的这种特质,可以保证景德镇既可以烧出举世罕见的瓷器,又可以持续千年而长盛不衰。 不过光有高岭土还不够,。在浮梁县的大小河流中,极少见到淤泥,即便宽达数百米的昌江,也是清澈

31、见底,波光粼粼,这种水质对于烧造瓷器也是大有助益。浮梁县的土质非常适合种植业,适宜的土质使浮梁成为种植茶叶的绝佳之地,早在唐代浮梁县便已成为帝国的财税重地,元和郡县志载,唐大和年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数额可谓巨大。到了近代,浮梁更是成为红茶的重要产地,浮梁县最北部的西湖乡的茶叶更是行销海内外,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大商号。复旦大学刘永华教授在其著名的晚清徽州排日账研究中认为,19世纪中叶中国通商口岸开埠之后的国际贸易未必会引起小农经济的危机,反而可能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契机。考察晚清浮梁茶业的发展情况,大概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晚清时期浮梁县西湖乡的茶叶贸易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验证

32、了刘永华教授的观点。而如此偏僻的西湖乡的商品生产(茶叶)为何能够达到如此巨大的规模,延续的时间如此之久,我想自然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请用浮梁县的历史发展来诠释“自然环境也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之一”的观点,要求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未来智能化、网络化,你可以足不出户就拥有全世界任何行业的及时资讯,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有人说,未来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恶人没有了,对抗没有了,疾病和瘟疫在人类的共同抵制下已无处藏身。 也有人说,未来变幻莫测,难以捉摸,谁想驾驭未来都只能是妄想和徒劳。有一个段子说,未来的企业,车间只有一个人,一条狗。人的职责是喂狗,狗的职责是防止这个人碰机器。 “一起向未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时代青年,上述材料带给你哪些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未来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 语文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