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考点心得与分享.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闻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 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 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 ①有的地图有指向标,就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 数字式:1:1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 线段式: 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 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 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山东地图,一个画聊城地图 比例尺的大小 表示范围 表示内容 山东省地图 聊城市地图 11、要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13、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地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情和现象: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 ④船靠岸,先看到桅杆,船离开,桅杆最后消失、⑤登高望远 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5、课本P19图2-7地球仪图片 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北极:90N;南极:90S 6、站在北极,四周都是南;站在南极,四周都是北 7、纬线特点:形状—圆圈(两极除外);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8、纬度:赤道的度数是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向北、向南各有90。 9、纬度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即: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0、纬度大小与纬线圈长短的关系:纬度越小,纬线圈越长。 11、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12、经线特点:形状—弧线(半圆);指示方向—南北方向;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个极点。(0纬线大概是0经线长度的2倍) 13、经度的划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东经和西经各有180。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 14、经度的变化规律: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15、分界线: 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②南、北纬的分界线:赤道; 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④东、西经的分界线: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16、如何判断某点属于东、西半球? 经度字母相同的去比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17、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共同点:运动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18、自转周期:一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差 19、公转周期:一年;产生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冷暖差异、极昼极夜 20、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转: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转:顺时针。即北逆南顺 21、海洋面积:70.8%,陆地面积:29.2%。粗略的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 无论地球如何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3、七大洲面积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P29图2-28识记大洲的轮廓) 24、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穿大陆)、亚洲、大洋洲(穿岛屿);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欧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 25、大洲之间的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③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④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⑤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和大西洋) ⑥南美洲和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26、面积广大的陆地——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27、四大洋: ①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太平洋(跨东、西、南、北四半球) ②第二大洋、形状略呈S形——大西洋(跨东、西、南、北四半球) ③第三大洋——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东半球) ④最小的大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全部在北半球、最寒冷) 28、P28图2-26、2-27;P30图2-31、2-32,认真识记大洲之间界线。 29、陆地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30、海拔: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31、平原和高原的相同点: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32、山地和丘陵的相同点: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海拔较低,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33、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内部有可能是平原或者丘陵。 34、两大山脉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科迪勒拉山系,由北美洲和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和阿特拉斯山脉(非洲)等。 35、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号称世界屋脊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 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非洲) 36、海底地形: 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在这里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适合海水养殖等。 大洋中脊——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较为强烈。 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37、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海拔高度) 38、等高线特点: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的上的所有的点,海拔相等。 ②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距相等;同一个图中只有一个等高距。 ③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39、山地的不同部位: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部高、四周低。 ②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出。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 ④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⑤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容易形成瀑布,适合攀岩等体育活动。 A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F__________ 40、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火山和地震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41、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在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42、魏格纳根据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注: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43、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②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③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④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张裂拉伸——形成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在不断的扩张。 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4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日本、台湾为何多火山、地震?尼泊尔地震发生的原因? 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震多发的原因? 45、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是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1、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人口爆炸——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如欧洲西部的一些国家;经济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如非洲的一些国家。 4、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5、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6、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因素:中、低纬度地区;②气候因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③地形因素:平原和盆地地区;④海陆因素:临海地带或者是沿海地区 7、 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结合P50图3-3识记,落实到图上)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8、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 ①干旱的荒漠,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②寒冷的极地,如南、北极地区; ③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如青藏高原地区; ④原始的热带雨林,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结合P50图3-3识记,落实到图上)思考:这些地区人口为什么稀疏? 8、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是人/平方千米 9、 世界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②人口增长过慢(有的负增长),如欧洲西部的一些国家, 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10、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1、世界的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12、世界人种的分布:(结合P54图3-7识记) ①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美洲的印第安人 ②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和西亚、南亚、大洋洲 ③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13、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4、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英语 15、宗教的建筑:基督教——教堂(尖顶、矗立十字);伊斯兰教——清真寺(圆顶);佛教——佛塔和庙宇 16、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起源于亚洲) ①基督教: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分布地区: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大洋洲;经典——《圣经》 ②伊斯兰教:第二大宗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地区:西亚和北非、亚洲东部等,中国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经典——《古兰经》 ③佛教:第三大宗教;亚洲最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斯里兰卡 17、西亚和北非的共同点:白色人种为主,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语 18、聚落的主要形式:城市和乡村 19、河流的支流和干流交汇处,或者是入海口处,容易形成城市 原因: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等。 20、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防止和外界交换热量 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 如:东南亚的高脚屋,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等。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如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等。 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四季如春、夏季高温多雨、长冬无夏等 3、卫星云图: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区 4、常用的天气符号(P68图4-3,识记,能区分) 5、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6、气温的测定:一天四次,时间分别是:2时、8时、14时、20时 日平均气温:把四次气温值相加,求平均数即为一天的平均气温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14时;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8、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 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非洲;最寒冷的大洲:南极洲 9、根据等温线判断某地区所在的半球、季节、海洋或陆地(P73例题,要求熟练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10、世界上7月最热的地方 在北回归线附近 11、降水的类型: A、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多发生在赤道地区和我国夏季的午后。 B、地形雨:湿润空气沿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多发生在山地的迎风坡。 C、锋面雨: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轻,被抬升,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 1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 13、乞拉朋齐——世界的“雨极”,原因:位于迎风坡,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多地形雨。火烧寮——中国的“雨极” 14、气温的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15、会根据气候资料,绘制某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P77活动题2) 16、影响气候的因素:地球的形状(纬度因素)、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和地表的起伏。 1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18、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19、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和公转轨道面呈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0、南、北回归线上一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直射两次。 赤道上一年直射两次,且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即全年昼夜平分。 21、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变现明显。 22、两分两至:参照地球公转示意图识记 节气名称 时间 直射点 昼夜情况 有无 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极昼极夜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北极:极昼 南极:极夜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极昼极夜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北极:极夜 南极:极昼 23、五带划分依据:①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 ③是否有极昼极夜 24、在右图上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的名称和度数以及五带的名称。 25、地球的五帯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 之间 有 无 南、北温带 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无 无 南、北寒带 北寒带:北极圈以内 南寒带:南极圈以内 无 有 26、3月21日(春分)——9月23日(秋分)昼长夜短 9月23日(秋分)——次年3月21日(次年春分)昼短夜长 27、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28、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8月,最低2月。 南半球:陆地最高1月,最低7月;海洋最高2月、最低8月。 29、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阳坡和阴坡的温度、湿度状况有差异, 自然景观也会不同。 30、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得山脉两侧的水分、气温状况有所差异。 如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景观不同,乞拉朋齐和台湾的火烧寮是世界上 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等。 3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2、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温升高,南北两极冰盖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上升,旱涝灾害频发。氯氟化合物的排放破坏高空中的臭氧层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等。 33、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容易形成热岛效应,导致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雾和低云多于城郊。 34、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结合每种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识记,课本图) 热带雨林气候: ①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最大)、 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马来群岛等地; ②气候特佂:全年高温多雨;③景观: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草原气候: ①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广, 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也属于这种气候; ②气候特佂: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③景观:热带草原景观。 热带季风气候: ①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②气候特佂: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③景观:热带季雨林景观。 热带沙漠气候: ①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也属于这种气候。 ②气候特佂:全年炎热干燥;③景观:热带荒漠景观。 亚热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的25—35的大陆西岸;②气候特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①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②气候特佂: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地区:亚洲35—50的大陆东岸; ②气候特佂: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分布地区:中纬度(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②气候特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分布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分布最广; ②气候特佂: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苔原气候: ①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 ②气候特佂: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植物为苔藓、地衣和低矮的灌木丛。 冰原气候: ①分布地区:格陵兰岛和南极洲 ②气候特佂: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几乎没有什么植物生长。 高山高原气候: ①分布地区:中低纬度的山地,如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 ②该气候区的自然景观以垂直变化显著为重要特色。 35、气候类型的判读: (1)“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以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确定所属半球: 7月(或8月)平均气温最高者,该地位于北半球; 1月(2月)平均气温最高者,该地位于南半球。 (2)“以温定带”,看最冷月平均气温 ①如果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说明该地为热带气候。 ②如果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15℃以下,说明该地为亚热带或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如果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说明该地为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④如果最冷月气温在零下15℃以下,则为寒带气候。 (3)“以水定型” ①年雨型:全年各月降水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冬雨型:冬季多雨,主要是地中海气候。 ③夏雨型:夏季多雨,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温带季风气候。 ④少雨型:全年降水较少,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1、面积居前六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居前三位的:中国、印度、美国 3、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4、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亚洲唯一的:日本)和南半球的北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展中国家主要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所以,北——发达国家;南——发展中国家。 5、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质检关于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如美国和中国之间;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如中国和巴西之间的合作。 6、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7、世界贸易组织(WTO)是重要的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总部在瑞士的日内瓦,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和公平。 8、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联合国(UN)是全球最大的和最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中国是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