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6228544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姓名:九上化学的第一讲 开启化学之门课时进度: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2 化学讨论些什么1.3 怎么学习和讨论化学学习目标: 1.初步接触、明白化学学科的概貌;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4. 混合物和纯洁物的区分;5. 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6. 重要的几个试验(A.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B.铁的锈蚀和防护措施;C.有关蜡烛的探究; D.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定;E.“ 铜绿” 受热分解及与盐酸的反应;F.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及与食醋的反应;)学问概述(学问共分为三个等级:A 明白熟悉B 懂得记忆C 懂得把握

2、)A 明白熟悉 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基础科学 (1.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都离不开化学;2.化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化学仍对促进社会生产的进展起到重要作用 ;3.当前人类所面对的环境、资源、能源、粮食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依赖化学学科的进展;) 学习、讨论化学的意义 (1.化学帮忙我们正确熟悉物质;2.化学知道人类合理利用资源;3.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进展;) 化学与环境爱护措施(1.因大气污染而导致的环境问题;2.因固体垃圾而导致的环境问题;3.因工业废水、 农业用水、 生活污水等直接排放而导致的水污染问题;) “ 绿色化学” 或“ 环境化学” (1.充分利用资源的能源,采纳无公害、无毒的原料;2.在无

3、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削减向环境排放废物; 3.生产出有利于环境爱护、社区安全的、和人类有好的产品;4.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全部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转移到产品中,实现“ 零排放”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00 多种 元素组成;2.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世界万物仅仅种物质都是有肉眼看不见、微小的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微粒构成的 ) 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自然界为人类供应了丰富的自认资源,合理地利用和爱护自然资源,是化学讨论的重要课题;2.以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为基础,以自

4、然资源为原料,生产人们生活的各种用品,拓展各种物质的适用范畴,提高生活质 量,也是重要课题;) 讨论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1.运用科学的方法: 利用化学试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讨论 2.为了简便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仍要使用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是等;)B 懂得记忆学问点一:氮气的性质与用途 氮气的化学性质 ( 1.氮气很稳固,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2.氮气在某些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例如氮气 +氧气T/P/C氨气;氮气 +氧气FD一氧化氮;)3.用于保护粮食、瓜果的保鲜; 氮气的用途 (1.用于合成氨肥; 2.用于灯泡填充气;4.液氮用于医疗

5、手术等;)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途,氮气的用途表达氮气的性质;)”(氮气的性质打算氮气的用氮气的性质 氮气的用途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 发生反应用作灯泡填充气,用作粮食、瓜果的爱护气在高温高压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和氢 用于合成氨制氮肥气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在1.01105P a下,液态的沸点是-196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物质的性质打算物质用途,物质用途表达物质性质”学问点二:空气的用途、成分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空气的作用和成分 (1.空气是自然资源,用于供应呼吸、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6、-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H 2O”作助燃剂等;2.空气的成分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可吸入颗粒 ”等杂质;) 空气的主要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形下:空气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 0、1. 01105P a下,空气密度为1 . 293g.L1;3.在低温下,空气转变成蓝色的液体; )学问点三:熟悉常见的化学试验仪器2. 化学试验仪器的分类(1)反应容器 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硬质玻璃 管等) 垫石棉网间接加热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物质与气体的反应 (集 气瓶)(2)存放容器 广口瓶(存放固体药品) 细口瓶(存放液体药品) 滴瓶(存放液体药品

7、) 集气瓶(短时间存放气体)(3)取用仪器 药匙(粉末小颗粒固体药品) 镊子(体积较大大药品)胶头滴管(吸取滴加少量液体)(4)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固体称量) 量筒(液体取用)、(5)加热仪器 :酒精灯(6)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7)分别或加热仪器 :一般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8)其他仪器及配件: 玻璃管、乳胶管、橡皮塞等;3. 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2 节省原就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未说明用量,按最小量:液体_1-2_ mL ,固体 _只需盖满试管底部_;3 处理原就试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便丢弃,更不能拿出试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名师归纳总结 - - - -

8、- - -第 3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 固体药品的取用1 用_药匙 _或纸槽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操作“ 一斜、 二送、 三直立” ;2 用_镊子 _取用块状或较大颗粒状固体,操作要领“ 一横、二放、三慢竖” ;4药品的称量 1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称量时, 两盘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_左盘, 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 _右 _盘;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应将药品放在_小烧杯 _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一般为 _0.1_g ;说明 如仰视读数,就会导致“ 读小量多” ;如俯视读数,就会导致“ 读大量少”

9、 ;5物质的加热 1 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可以分为_外焰 _、_内焰 _和_焰心 _三部分,其中,_外焰 _的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时,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当用灯帽盖灭;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说明 导致试管炸裂的一些缘由:试管外壁有水;试管接触焰心;用冷水刷洗没 有冷却的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6. 仪器的组装依据试验挑选仪器;有序组装(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检 查装置气密性;试验终止仪 器的洗涤方法和标志:内壁附着水匀称,既不成水滴,也不落下啊;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学问点四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1

10、.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方案进行试验收集证 据说明与结论反思与评判表达与沟通;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学问点五 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背会元素周期表前 20 个元素)1.缘由:为了描述和讨论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便利,科学家使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元素、物质和化学反应;2.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H 2 O水;如: N 表示氮元素Mg表示镁元素;3.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符号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表示无组成的式子;如4.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如: NH4HCO3NH3

11、+H2O+CO2C懂得把握学问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 学问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留意:烟、雾和气的区分:烟是小颗粒,雾是小液滴,气是以气态存在的物质;学问点三:混合物与纯洁物的区分1. 纯洁物是由 _一种_物质组成,如水、氧气等;2. 混合物是由 _两种_或_两种以上 _物质混合而成, 如海水、空气等;学问点四:几个重要的试验1. 氨气受热分解试验试验仪器:见上图装置图试验现象: 试管中白色固体削减,内壁有水雾显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刺激性气味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气体产生;

12、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氨气+水+二氧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铵化碳试验留意事项: 试管夹夹在三分之一处;管,在熄灭酒精灯;2. 铁锈的锈蚀与防护试验加热前要预热; 用外焰加热; 试验终止后先移出导铁丝表面显现红棕色物质;滴有红墨水的水倒吸进入玻璃导管,最终导致在导管结论:浓盐水加速铁丝锈蚀,消耗瓶中氧气和水蒸气;(对比试验,证明铁锈锈蚀的条件)试管 1:铁钉未生锈,试管2:铁钉未生锈,试管3:铁钉生锈,试管4:铁钉生锈结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接触;记录:对比试验的关键现象:3.有关蜡烛的探究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13、 - - - - - - - - 1、取出蜡烛,观看蜡烛的颜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由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1、蜡烛是固体, 能浮于水面,色、状态、外形和硬度等;不能溶于水,无气味,硬度度小,所以能浮于水面切一小片蜡烛放于水中,观低;密度低 . 察其是否溶解与其在水中的 浮沉2、点燃蜡烛;2、火焰分三层,最外层(外2、由于火焰外层(外焰)接观看火焰各层焰)最亮,最内层(焰心)触氧气多, 所以最亮, 石蜡燃最暗,烧过程中有黑烟产生;烧后产生含有二氧化碳的黑烟;将火柴梗伸入火焰当中;火柴梗在火焰被烧焦的程度由于火焰的外层温度高, 所以火柴两边被烧得最黑;不一样,两边最黑,中间最淡;将干燥的烧杯和内壁被澄

14、清干燥(冷)的烧杯内壁没有干燥烧杯底部因蜡烛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烟将烧杯底部熏的石灰水潮湿的烧杯分别罩黑;在蜡烛火焰的上方任何变化(带有小水珠),烧杯底部变黑(不将烧杯完全贴着蜡烛盖上,这个情形 不成立);内壁带有石灰水的烧杯内壁 变混浊并附有水蒸气液化成而带有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中 的石灰水与蜡烛燃烧后的气 体产生化学反应, 使杯壁变混 浊,这些气体可能含有二氧化的小水珠,水珠挥发后杯壁 碳;仍混浊石灰水中的水份受热汽化变 成水蒸气,再因空气温度不同 受冷液化成小水珠; (蜡烛燃 烧时产生了水与二氧化碳)3、熄灭蜡烛;尝试用火柴点可以点燃蜡烛蜡烛熄灭时的白烟能燃烧 (是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石蜡的微小

15、颗粒)结论:蜡烛可以燃烧,火焰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蜡烛燃烧时产生水与二氧化碳,蜡烛 熄灭后的白烟能燃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试验仪器:如上图五氧化二磷试验原理: 燃烧法:红磷 + 氧气利用可燃物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 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的含量;试验步骤: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2 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3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

16、磷,立刻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 红磷燃烧停止,渐渐白烟消逝,等瓶内复原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试验现象:现象: 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2 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 1/5 ;试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性质;1/5 ;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留意事项:红磷点然后快速伸入集气瓶中(或用白磷自燃);红磷燃烧终止要冷 却后方可打开试管夹;5.“ 铜绿” 受热分解及与盐酸的反应试验仪器:“ 如上图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17、 欢迎下载试验过程:取用铜绿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绿盖灭就近疼处理废渣废液洗涤仪器整理试验仪器;试验现象: 绿色固体受热后变成了黑色固体,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试管璧上有水珠生成, 并且试验结论: 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状固体,受热分解后生成氧化铜、 水和二氧 化碳;铜绿 氧化铜 +二氧化碳 +水与盐酸的反应 试验过程:取出铜绿加入盐酸处理试验废液洗涤和整 理仪器 试验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并且看到铜绿溶解形成蓝色溶液;试验结论:铜绿能与盐酸作用形成二氧化碳,氯化铜和水;铜绿 氯化铜 +二氧化碳 +水6.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及在食醋中的反应试验现象: 发出白色刺眼白光, 冒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生成物的固体小 颗粒),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试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具有可燃性;镁+氧气 氧化镁与食醋的反应 试验现象: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明显的发热现象,镁条逐步变细、变薄、变短,最终消逝,所得液体呈无色;试验结论:镁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氢气镁+醋酸醋酸镁 +氢气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