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618017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1.如图表示某化合物由甲乙两部分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化合物为蔗糖,则甲、乙均为葡萄糖 B.若该化合物为氨基酸,乙中含有羧基,则甲也可能含有羧基 C.若该化合物为 ATP,甲为腺苷,则连接甲乙的键是高能磷酸键 D.若甲、乙为两个核苷酸,则连接两者的化学键一定是氢键2玉米(2N= 20)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 和蜡质(wx)的基因都位于 9 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 9 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 端有来自 8 号染色体的片段(如图)。科学家利

2、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 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结构异常的染色体的变异来源属于基因重组 B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 11 条染色 体上的 DNA 的碱基序列 C图中所示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可发生联会 D若图中所示的亲本杂交,F1 有四种表现型且出现了表现型为无色蜡质的个体,说明 亲代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及其从侵入宿主细胞至释放出来的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A. HIV 和 T2 噬菌体侵入对应宿主细胞的方式相同B. 图中过程和过程可反映出核酸均可自由进出细胞核C. 正常人的基因组中应含

3、有控制 HIV 逆转录酶的合成的基因 D. 将 CD 4 受体整合到红细胞膜上,可诱导 HIV 进入红细胞4.在高光强、高温和高氧分压的条件下,高粱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其利用 二氧化碳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从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 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其转入水稻体内,从而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此过程中会用到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运载体等工具 B此技术与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得纯合子,缩短育种周期CPpc 基因导入受精卵是此技术的关键,否则不能达到该基因在各组织细胞都表达的目 的D此项技术是否成功必须

4、测定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同化二氧化碳的速率5.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L 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 图所示。下列关于这 4 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 1 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 2 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 3 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 4 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6.实验中常用希尔反应(光照条件下,水在叶绿体中分解,释放出氧气并还原电子受体的 反应)来测定除草剂对杂草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希尔反应基本过程:将黑暗中制备的

5、离 体叶绿体加到含有 DCIP(氧化型)、蔗糖和 pH 7.3 磷酸缓冲液的溶液中并照光。水在光 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溶液中的 DCIP 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用不同浓度的 某除草剂分别处理品种甲和品种乙杂草的离体叶绿体并进行希尔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除草剂处理下,单位时间内溶液颜色变化快的品种受除草剂抑制效果更显 著B与品种乙相比,除草剂抑制品种甲类囊体膜的功能较强C除草剂浓度为 K 时,品种乙的叶绿体能产生三碳化合物D不用除草剂处理时,品种乙的叶绿体放氧速率高于品种甲第卷(非选择题共 44 分)7.(10 分)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

6、外 ATP 对突触传递的作用。(1)Glu 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 Glu 受体抑制剂、ATP 处理离 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 1 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 对 突触传递产生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用 Glu 和 Glu + ATP 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 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 ATP 对突触 (结构)没有 直接的作用。(2)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 上 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 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结合图 2 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

7、能够 ,结合上述结果推测 ATP 对神经元之间信号传 递的作用是 ,从而影响兴奋在突触的传递。8.(10 分)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 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 发育的 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 等。(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植物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 行了以下实验。分别使用含有乙烯和不含乙烯的 MS 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 活率,结果如图 1 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 。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

8、)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 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 2 所 示。根据图 1、图 2 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 (填“一致” 或“相反”)。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 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 3。实验结果显示,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 势为 。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 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 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 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 。9.(12 分)研究者以

9、引进的白菜杂交种(2n=20)为材料,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一全 株黄化的白菜突变品系乙,并对其突变性状的生理和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1)白菜的绿叶与黄叶是一对 ;在实验中绿叶品系甲也是利用上述白菜杂交种 的花粉培育而来。(2)研究者检测了甲乙两品系白菜的光合特性相关指标及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如 下。据上述两方面结果推测,相对品系甲而言,品系乙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所致。(3)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1。为继续探究突变品系乙叶绿素含量减少的原因,研究者对上述两品系的叶片叶绿素生物合成中间代谢产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 2。根据测定结果推测,品系乙黄化突变体叶绿素生物合成主要受阻于

10、 的过程,说明突变基因影响了叶绿素生物合成代谢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4)研究者欲研究品系乙黄化突变基因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如图 3 杂交实验, 根据杂交 实验结果推测,绿叶与黄叶是由位于 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5)为进一步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需分别构建只含有单对突变基因的纯合品系。过程 如下:从 F2 中选取 叶植株单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称为一个 F3 株系,然后在子 代性状及分离比为 的 F3 株系中,选取绿叶植株单株自交,获得未发生 性状分离的株系,即为目标品系。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探明基因互作调控植株黄化的分子 机制奠定基础。10.(12 分)虫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抗衰老作用。

11、研究人员培育了能合成 SOD 的转基因酵母菌。回答下列问题:注:Hind 和 ApaL是两种限制酶,箭头表示酶的切割位置。(1)将图中的重组 DNA 分子用 Hind 和 ApaL完全酶切后,可得到 种 DNA 片段。 图示的表达载体存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能导入用于食品生产的酵母菌中,据图分析,可 用限制酶 切除该抗性基因的部分片段使其失效,再用 DNA 连接酶使表达载体重新连接起来。(2)作为受体细胞的酵母菌缺失 URA3 基因,必须在含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才能存活,因此,图 示表达载体上的 URA3 基因可作为 供鉴定和选择;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 酵母菌,所使用的培养基 (填“需

12、要”或“不需要”)添加尿嘧啶。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 。利用 技术确定受体细胞中 SOD 基因是否转录。参考答案1-6.B C D C D B7.(10 分,每空 2 分)(1)抑制后膜(或“后膜上的受体”)(2)突触小泡抑制 Ca2+内流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递质释放8.(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1)信息(1 分)调节(1 分)成熟(1 分)(2)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一致(1 分)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经 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 别测量乙烯合成量9.(12 分,每空 2 分)(1)相对性状(2)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叶绿体内部基粒片层稀疏(类囊体数目减少)(3)谷氨酰-tRNA-氨基乙酰丙酸(ALA),原叶绿素酸酯(Pchlide)叶绿素(4)非同源染色体(5)绿绿叶黄叶3110.(12 分,每空 2 分)(1)3ApaLI (2)标记基因不需要 (3)转化 分子杂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