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级中学物理学习知识资料点情况总结分析归纳.doc

举报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四章多彩的光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 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0.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2.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投影仪;(3)物体在焦距之内(uG上浮   (3)F浮=G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下沉;(2)<上浮   (3)=悬浮。(不会漂浮)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4.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5.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视   (2)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   7.浮力利用   (1)密度计:是物体漂浮条件的一个应用。   它的刻度特点:上大下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第八章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公式:,式中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3.压强公式:P=F/S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6.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8.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   10.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15. 1标准大气压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第九章机械与人  一、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  二、功和能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J;F→N;S→m。(1J=1N•m).   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W→J;t→S。(1W=1J/S;1KW=1000W)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W有用   用滑轮组提升时:W有用=Gh;   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W有用=FS   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记作W总;W总=Fs   额外功:对人们无用又不得不做的功,记作W额外。   三者间的关系:W有用+W额外=W总   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则机械效率总小于1。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8.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⑴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拉力F、钩码重G、钩码上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⑵测量的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9.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10.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1.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2.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13.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4.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   15.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5. 物质世界从小到大的尺度: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8.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   1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5.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7.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8.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9.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0.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11.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2.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J)。   二、热量与热机   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2.燃烧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J/kg。   3.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燃烧值,单位是:J/kg;m是质量,单位是:kg)   4.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5.比热容是物质的又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6.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7.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8.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9. 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1. 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 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5.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1.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1A=103mA=106uA。   12.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3.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A;②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A。  14.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16. 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1KV=103V;1V=103mV=106uV。  17.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8.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23.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V;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V;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⑤工业电压380V。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一、电阻和变阻器   1.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MΩ=103KΩ;1KΩ=103Ω。   3.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1)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3)通电(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④分流作用。 三、家庭用电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家庭电路的安装原则:①所有家用电器都并联;②插座相当于可移动的用电器,应该并联的;③开关则要串联在火线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④保险丝相当于可自动熔断的开关,应串联在火线与它所保护的用电器之间。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选用保险丝时,应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略大于电路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6.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过载(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7.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③不弄湿用电器;④不损绝缘体。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KW•h=3.6106J。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s))。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KW)   7.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   I→安(A)   8.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9.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公式:P=I2R和P=U2/R   10.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1.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2.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3.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