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二十件大事.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1,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决定后面几千年一直到近代的历史走势,因为他将土地这一封建社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生产资料推上了历史舞台。 2, 秦始皇一统天下,从此时开始,一统天下成为了无数野心家的最高目标,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无数勾心斗角的争斗由此开始。 3, 建立大汉。第一次有一个完全出生贫寒,甚至都没怎么读过书的小人物成为了贵族金字塔的塔尖,但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门阀制度大行于世,几百年后,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九品官人法。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百里奚,而是不断涌现霍去病。 4, 五胡乱华,从这时候开始,汉人的血统不再纯洁,胡人入侵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而与此成及其强烈对比的是衣冠南渡后的汉人,他们挥毫泼墨,服五石散,纵酒高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所谓魏晋风度。 5, 科举制,门阀制度终于走到了尽头,杨坚的确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英才雄主,他创立的科举使所有的门阀绝望,杨坚早死,门阀将怒气发泄到了杨广头上,杨广没有挺住,企图用战功掩盖矛盾,确定地位,可惜了战死沙场的几十万战魂,可以说,盛唐的基业是建立在两个姓杨的尸体上的。 6, 安史之乱,这个胖子的造反在很多人意料之中,也出乎很多人意料,李世民之所以被称为天可汗,很大程度上是他接纳了大量的外族将领,这点在汉朝也很常见,比如金家,但是从这时候开始,汉王朝再也没有使用过一名外族将领作为边疆大将。(冲锋陷阵的将领当然很多) 7, 赵匡胤之死,即使有儿皇帝献上了燕云十六州,但是凭北宋的开国强兵,不是没有机会,可惜赵匡胤一死,他的弟弟实在是个废材,可惜了北宋的开国强兵,如果赵匡胤没死,如果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如果~~~~~ 8, 胡惟庸之死,朱元璋费尽心力杀死了胡惟庸和他背后那个庞然大物,从那时候开始,明朝进入了一种独特的执政方式,比皇帝权利还要大的内阁首辅,能蒙蔽皇帝十余年掌控批红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切的源头都源自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之死 9, 明朝的灭亡,在日本,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华,煤山之后无中国。在我看来,后者远比前者对民族的伤害大,元朝是怎么灭亡的,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无数义士揭竿而起,恢复汉人江山,而满清通过各种手段磨灭了汉人身上的那点点骨气,如果你关注清朝的那些有一点点骨气的人,通常都会看到这样的话,发配与宁古塔于披甲人为奴。没有使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是时势所致,但也是所有汉人的耻辱 10, 黄浦军校的成立、孙中山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都以更大的勇气重新站起来战斗,但是一直到他生命终结前,决定建立一所自己党的军事学校,他才算是找到了那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从小的方面说,这所学校出现了两党多少巨头,从大的方面说,是这所学校,帮助中国走出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一、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也结束了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人才喷涌的文明时代。贾谊分析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正是儒家强调的治国的基本方针,是儒家士大夫的政治信仰。秦朝在商鞅变法之后形成了制度森严的军国主义体系,并将之作为惯性,在统一全国后依然施行暴力统治。儒家士大夫从仁义的角度出发,主张与民休息,不可滥用民力。秦朝建立之后,修驰道、修长城,南征南越,修宫殿,修陵墓,还泛海求仙。这些表面的赫赫武功,背后必然是导致民不聊生。儒家士大夫对秦朝的这些做法,一直是非常憎恨的。苏轼还有“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暴君纵欲穷人力”的愤怒。焚书的恶劣影响远远大于坑儒,因为文化因此断层,文明与自由被思想钳制和集权专制取代。汉代花了一两百年,也才将这个文明的传统慢慢恢复。儒家知识分子也花了一两百年才适应了这一制度,并且在这一制度下继续着他们的实践哲学。 二、党锢之祸 东汉是儒学昌明的时代。顾炎武经常赞美,东汉和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风俗最好的时代。所谓的风俗,就是社会风气,就是儒家士大夫敢于有所担当。如陈蕃、李膺、杜密、范滂、夏言、张俭……然而,东汉末年由于宦官外戚等权贵阶层的落后统治,先进的制度被破坏,正义被践踏,代表先进政治力量的东汉士大夫、太学生遭到残酷镇压。汉朝四百年的儒学积淀形成的文化人格被白色恐怖血腥镇压灭亡。儒学知识分子人格精神首次受到国家机器的重创。 三、五胡乱华 这不是狭隘的民族偏见,正如刘琨所言“臣每览史籍,观之前载,厄运之极,古今未有。”中原地区开始真正上演野蛮战胜文明,五胡乱华是一个序幕。北方陷入大苦难时代,各部族之间仇杀屠戮,生产凋敝,民生涂炭。衣冠南渡到了江南,建立半壁王朝,从此对蛮夷铁蹄下的中原产生了深深的畏惧,不敢再回去。苟安,苟安,南宋,南明,一丘之貉。固然有汉族文化自身雄伟不足的缺点,但是,野蛮的杀戮,南北格局,汉族文明必须承受北方强大野蛮民族威胁的历史格局,从此持续到满清入关。 四、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当政 唐代的宰相制度是古代社会最好的,唐玄宗已经有“归权于宰相”意思,这种意图其实来源于他对姚崇宋璟以来的宰相制度的良好运作的充分满意,并认为这是天下太平的良方。令人遗憾的是,唐玄宗没有思考到政治制度层次上来,对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上失误了,这个失误当然是皇帝集权的悲哀。如果按照孟子的话“举国贤之”然后可用,则李林甫不可能盘踞相位胡作非为那么久。盛世的唐朝持续了开元后期十余年,到了天宝,政治危机已经出现。然而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续得以擅权,唐玄宗还沉浸在对姚崇宋璟时代的迷梦中,安禄山的铁蹄已经动地而来了。洛阳沦陷,唐玄宗依然迷信宰相,杨国忠害怕哥舒翰对自己不利,命其出兵,皇帝同意,于是潼关失守,杨国忠说,幸蜀,皇帝同意,于是有了肃宗即位于灵武。唐玄宗不能简单以昏庸来论斥,以唐玄宗自己的话说,他只是“推诚心于人”,然奸臣包藏祸心以至于国家破败生民涂炭。这个话是不错的。好制度的缺陷是,没有一个让贤人能够始终在上主宰国家的机制,张九龄贬官之后,很多人都感觉到,国家要衰败了,就是这个原因。 唐玄宗和高力士讨论归权与宰相的话,高力士这个奴才当然只会考虑主子不会更深考虑国家。若是皇帝召集百官一起讨论,我想,以儒家士大夫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总结出一套让姚崇宋璟再生的制度——选贤授能。 可惜,历史没有给我们机会,中国先进制度的雏形,就这样被一次叛乱和人性的自私邪恶引产了。 五、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出发点是好的,执行态度是蛮横不讲理的,执行方法是极度激进的,执行后果完全是是祸国殃民的。用今天时髦的语言讲,王安石变法“缺乏程序的正义”。王安石认为,只要结果是好的,自己一言堂、任人唯亲、打击政敌不择手段甚至蒙蔽皇帝都是可以的。九百年来,只有戊戌变法的梁启超和改革开放的政治家们肯定他。事实上,王安石变法变法有三大危害,至今尚未消除干净。第一,破坏了北宋具有民主萌芽的行政制度:宰相执政、台谏监督、虚化君主、任人唯贤的传统。北宋前中期不以言事罪人,任何人都可以批评政府,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法,稍有人异议,立即排挤,甚至授意手下罗织罪名。主张加强君权,削弱台谏、任人唯己(谁听话就用谁)。第二,政府成了最大的盈利机构。西汉桑弘羊这么搞过,但是这一次危害更大。凡是赢利的,政府都要沾染。今天我们都明白,政府是不能赢利的,这是腐败和既得利益得逞的开始。第三,加强编户齐民,实行保甲法,不得擅自进行人口迁徙。保甲法危害长达九百年,今天的户籍制度,就是起源于保甲法。 六、蒙古灭宋 唐末中原大乱,五代成为最无耻的时代,优秀读书人不能参与政治,武夫小人在上,是根本原因。以至于宋代花费大量力气挽回士风,制约了宋朝建立强盛帝国的气度。但是,宋代值得我们尊敬的是,它更深入地发扬了中华文明。更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各个领域(除了军事)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 女真灭北宋,中国先进文明南渡到长江流域,而蒙古灭宋,神州陆沉,先进文化几乎一扫而空,以前我们把安史之乱看做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水岭,其实,应该从蒙古灭宋开始——北方游牧民族完全统治中国——以其尚未文明的统治方式统治中国。元代读书人的地位非常悲惨,到了“九儒十乞”的地步。儒家文明没有办法独立生存只有委屈于外族统治者。是儒家知识分子人格的严重挫伤。中国开始进入集权主义巅峰的中世纪。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铁木真和忽必烈,是蒙古族人的民族英雄,不是所有中国人的民族英雄。况且蒙古国今天是独立国家,成吉思汗是人家的骄傲。就比如我国境内有朝鲜族人,我们就把金日成将军拉过来说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这有点太滑稽了吧。况且,蒙古是靠铁蹄杀戮征服了中国,不是揖让仁义感化了中国,屠杀了多少中国人?夷平了多少城市?历史学家不讲。所谓的大元王朝,再大的赫赫武功、辽阔疆土也是被征服国被征服民族的耻辱。今天不是生在草原的中国人,也就不要再拿草原骑兵的战斗力骄傲了。 七、东林党失败 文人群体的悲壮惨烈的浩歌。 元朝把中国人的文化和智商降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于是,朱元璋就诞生了。比起来,秦朝统治后中国人智商已经很低了,才出了所谓流氓皇帝的刘邦,但刘邦内心是尊敬儒生的,所以被称为长者。朱元璋的农民加和尚加残忍加强迫症的心理,使得明朝出现了一套套奇怪的制度,比如不准设立宰相,再比如光死刑就有什么剥皮填草、凌迟……花样繁多。这套制度总结起来就是加强皇权和特务统治、强化暴力机器,打击知识阶层。可以说,读书人为什么能在满清入关后甘心做奴才,这骨子在明朝时候就已经软了。高启不软,被杀,刘基不会迎合,迫害,皇帝在朝堂上可以随意杖杀大臣,大臣要面见皇帝可以跪上三天三夜,宦官权势膨胀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在天启年间特务和宦官结合,威力就前所未有了,东汉的党锢,只能是手榴弹,而这次是原子弹。对东林党持续而疯狂的打击在明朝末年都演变成了无数件魔幻事件了,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都对号入座了。还记得《明朝那些事》里面将杨涟、左光斗在狱中的凄惨场景进行展现,这种迫害,满清人和日本人看了可能都要胆寒和自愧不如。儒家优秀知识分子几乎又断层了。 八、康乾文字狱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歌颂康乾盛世。这个盛世其实只能用“稳定”这个词来概括。南方的资本主义萌芽、行会被康熙当做刁民和社会不安分因素给收拾了,对外封闭,对内高压。让文人不敢持异议,甚至言语失误,都是株连九族的罪过。《明史》案是用了几个南明的年号,査嗣庭“维民所止”,甚至“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于是知识分子只好变成了考据学校勘学的腐儒。什么治国平天下,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只有读死书去。固然,儒家文化典籍因读死书的大师而昌明。但是,儒家精神和人格信仰已经被杀戮恐吓得如缕如丝了。没有社会精英的呐喊,只有歌功颂德万姓胪欢,国家机器异常强大,民众则万马齐喑。 九、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被康梁所误。晚清时期,呼吁变法其实是精英阶层的共识,只是康梁一党变法过于激进。由于明清以来,读书人奴才性已经很深入了,很顽固了,变法需要舆论启蒙则更多,可是康梁的变法却显得势单力薄。另外,慈禧太后尚在,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急切地鼓动皇帝,实在是促使皇帝夺权,变法必然参进去政治阴谋的斗争,后来演变为康梁伪造圣旨叫袁世凯发兵围颐和园,这种权力斗争必然要葬送改革。有人戏称,假如光绪皇帝等把慈禧熬死了再变法,估计就和日本明治维新一样,大清国真正雄踞东亚了。这个也说明,康梁误国在于一味的拥有激情,未能审时度势,光绪被他们误了,搭上了性命,在慈禧闭眼之前把他毒死了。 十、日本侵华 记得一个南大现当代的博士告诉我说,日本人是绝对不能原谅的,因为他们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民国经过27年至37年黄金十年的发展,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可以与世界接轨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也已经逐渐强大,部分领域的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国的知识分子,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明的双重砥砺之下,俊杰群集,大师辈出。日本入侵,“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31年日本割据中国东北,尚未打断这一进程,所以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日有所妥协,因为很多明智之人看到中日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只有晚一点抗战,才能多发展一点,才能集聚更大一点的力量。到了七七事变之后,只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与日军浴血奋战了。国家被重创,到了1945年,二战同盟国胜利的大环境促使了日本的投降,中国收复的国土,一切都要重新建设。然而建设并没有开始,紧接着就是全面的内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