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数学教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1.1命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命题的定义; 2、掌握命题的真假和分类以及表示.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命题真假的判断,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逻辑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判断和真假判别. 难点:复合命题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1.1命题 复习 1、命题定义: 真假命题: 2、命题的表示: 3、命题的分类: 简单命题、复合命题。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简易逻辑、逻辑学、语文里面的逻辑。 导入新课: 一、定义 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二、表示 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小写字母p、q、r、s…来表示命题。 三、分类 简单命题、复合命题。 1、今天是晴天。 2、12是4的倍数,且12是6的倍数。 3、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例题解析: 一、判断是不是命题,(三种典型的非命题) 1、X>5。 2、上课请不要讲话! 3、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今天是晴天。 5、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二、说出命题真假。 1、r:5是自然数。r为真 2、s:11>25。 3、p:月亮会发光。 4、q:24是质数。 课堂小结: 1、运用命题的定义,判别语句是否为命题,并判断真假。 作业布置: 习题册1.1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1.2逻辑联结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四种逻辑联接词; 2、掌握命题的真假和分类以及表示.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命题真假的判断,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逻辑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逻辑联接词. 难点:逻辑联接词真假判断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1.2逻辑联结词 复习 1、逻辑联结词 作用: 四种: 2、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 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1、命题定义: 真假命题: 2、命题的表示: 3、命题的分类:简单命题、复合命题。 导入新课: 一、逻辑联结词的作用? 联结简单命题,构成复合命题。 二、几种逻辑联结词? 四种。且、或、非、如果…那么… 1、且∧ p∧q 全真才真 2、或∨ p∨q 全假才假 3、非﹁ ﹁p 真假相反 “不” 也称为“命题的否定” 4、如果p那么q. 若真则假为假 我们把“如果p,那么q”形式的复合命题称为条件命题,其中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 三、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 p q p∧q p∨q ﹁p 若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例题解析: 一、判断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假。 二、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命题。 三、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p,那么q的形式。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课堂小结: (1)掌握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解决问题 (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 作业布置: 习题册1.2.1 习题册1.2.2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1.3四种命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 2、掌握四种命题改写和真假判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四种命题的判断,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逻辑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四种命题. 难点: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1.3四种命题 复习 1、四种命题定义 2、四种命题真假判断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简易逻辑、逻辑学、语文里面的逻辑。 导入新课: 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于是4种命题的形式就是: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1)、它们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 (2)、哪四种命题?它们的形式分别是。 (3)、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保持一致。 (4)、已知原命题写其它三种命题,判断真假。 例题解析: 一、判断是不是命题,(三种典型的非命题) 1、X>5。 2、上课请不要讲话! 3、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今天是晴天。 5、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二、说出命题真假。 1、r:5是自然数。r为真 2、s:11>25。 3、p:月亮会发光。 4、q:24是质数。 课堂小结: 1、运用命题的定义,判别语句是否为命题,并判断真假。 作业布置: 习题册1.3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1.4充分、必要和充要条件 教学目的、要求: 1、认知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2、 难点: 授课方法: 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1.4充分、必要和充要条件 复习 1、充分条件 P => q 2、必要条件 P <=q 3、充要条件 p <=> q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 <≠> q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简易逻辑、逻辑学、语文里面的逻辑。 导入新课: 一、想一想。 P:a是自然数。 q:a是整数。 若p则q。如果a是自然数,那么a一定是整数。正确 若q则p。如果a是整数,那么a一定是自然数。错误 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二、定义 一般地,用p、q分别表示两个命题,如果p成立可以推出q也成立,那么我们就说由p可以退出q,记作p=> q,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 => q 称p是q的充分条件 P <=q 称p是q的必要条件 p <=> q 称p是q的充要条件 p <≠> q 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体会区别 1、只要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李老师就会参加。 2、只有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李老师才会参加。 王老师参加会议,李老师? 李老师参加会议,王老师? 只要…就… 只有…才… 例题解析: 一、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x-4)(x-5)=0;q:x-4=0。 2、直线 l1,l2都与直线l3相交, p:同位角相等; q:直线l1,l2平行。 3、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q: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等。 4、p:点(x,y)在第一象限;q:x+y>0。 二、用=>,<=,<=>填空。 1、x>3 x>2; 2、x^2=2x+3 x=(2x+3)^0.5; 3、a=b a+d=b+d。 三、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自然数a能被4整除;q:a是偶数。 2、p: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q:两个三角形全等。 3、p: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q:两个三角形全等。 4、p:sinα>sinβ; q: α > β 。 课堂小结: 1、运用命题的定义,判别语句是否为命题,并判断真假。 2、 作业布置: 习题册1.4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2.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2、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理解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2.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知识回顾 一、数轴上两点距离 二、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例题讲解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1、命题间的四种关系?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定义。 2、应用举例。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大家回忆一下怎样求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问题1:如图,设数轴x上的两点分别为A、B,怎样求? x1 x2 A B X 已知数轴上两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x2,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x2-x1| 问题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C(4,3),D(4,0),E(0,3)如何求C、D间的距离|CD|,C、E间的距离|CE|及原点与C的距离|OC|? 在中,用勾股定理解得:|OC|==5 新课讲解: 一、平面上两点的距离 A1、A2为平面上两点,且都在X轴上,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1(x1,0)、A2(x2,0),则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为图a):|A1A2|=|x2-x1|=|A1’A2’| 同理可得如图b):|B1B2|=|y2-y1| (x1,0) (X2,0) (x1,y) a) A1 A2 B1 B2 b) y1 y2 A1’ A2’ (X2,y) c) P1(x1,y1) P2(x2,y2) x1 x2 E(x1,y2) Rt△P1EP2中|P1P2|2=|P1E|2+|EP2|2 如右图,过点分别向轴和轴作垂线和,垂足分别为(,0)和(0,),过点分别向轴和轴作垂线和,垂足为(,0)和 (0,),延长直线与相交于点.则是直角三角形。在中,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到,.要求,必须知道和的值.为了计算和,就要求Q的坐标,而点Q的横坐标与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与的纵坐标相同,则Q的坐标为.于是有:=,=, 所以=,则 例题解析: 例题: 1、求P1(-4,5),P2(8,11)两点间的距离|p1p2|。 2、已知A(-1,-1),B(b,5)间的距离为10,求实数b的值。 课堂小结: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其次同学们要注意一种特殊的情况: 原点(0,0)与任一点的距离: 作业布置: 习题册2.1.1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2.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中点坐标的公式; 2、掌握中点坐标的公式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中点坐标的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点坐标的公式的应用 难点:中点坐标的公式的推导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2.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知识回顾 一、数轴上两点的中点坐标 二、平面上两点的中点坐标公式 例题: 作业 知识回顾: 1、数轴上两点距离 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导入新课: 问题1:如图,设数轴x上的两点分别为A、B,怎样求中点? x1 x2 A B X 已知数轴上两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x2,则A、B中点坐标为:x= (x1+x2)/2 2和6的中点是4, -2和6的中点是2 二、线段中点的坐标 1、设线段P1P2的两个端点分别为P1(x1,y1),P2(x2,y2),线段P1P2中点为P(x,y)。过P1、P、P2分别作y轴平行线交x轴于M1,M,M2,则|M1M|=|MM2|. 同理: |E1E|=|EE2|. x=(x1+x2)/2 y= =(y1+y2)/2 x P2 P1 P M1 M M2 O y x P2 P1 P O y E E1 例题解析: 例题: 1、求P1(-4,5),P2(8,11)两点间的距离|p1p2|。 2、已知A(-1,-1),B(b,5)间的距离为10,求实数b的值。 3、 P1(0,0),P2(5,-12) 课堂小结: 中点坐标及其应用P1(x1,y1),P2(x2,y2)中点P(x,y) 三点知道任意两点可求另一点x=(x1+x2)/2 y= =(y1+y2)/2 作业布置: 习题册2.1.2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2.2直线的方程 斜率倾斜角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定义; 2、掌握已知两点求中点坐标的公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斜率为锐角和钝角斜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定义 难点:已知直线上两点求直线的倾斜角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2.2直线的方程 斜率倾斜角 知识回顾 一、直线的倾斜角 二、斜率 三、已知两点求斜率公式 例题 习题 知识回顾: 1、 数轴上两点中点 2、 平面上两点的中点坐标 导入新课: 大家看吊桥上钢索和桥面的角度各不一样。 新课讲授: 一、直线的倾斜角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直线l与x 轴相交时,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形成的最小正角α可以很好的反映l的倾斜程度,我们把α称为l的倾斜角. 00≤α<1800 α α α x y x y x y x y 二、斜率k 当直线l的倾斜角α≠900时,α与其正切tan α是一一对应的。我们把k= tan α称为直线l的斜率。k= tan α (α≠900) 00 1800 x y 2700 y 900 -900 x 1800 00 例题解析: P1(x1,y1) P1(-1,-4) Q(x2,y1) Q(3,-4) 1、已知直线l过P1(-1,-4),P2(3,-1)两点,求它的斜率k。P2(x2,y2) P2(3,-1) α x y 2、已知直线l过P1(-2,4),P2(2, 1)两点,求它的斜率k。 P1(x1,y1) P1(-2,4) Q(x1,y2) Q(-2,1) P2(x2,y2) P2(2,1) α x y 由例题可知,无论α是锐角还是钝角,我们都能得到如下结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例题: 3、已知直线l经过下列两点,求它的斜率k,并确定倾斜角α。 (1)、P1(2,9),P2(-5,2) (2)、P1(-3,2),P2(3,2) (3)、P1(3,2),P2(3,-2) 课堂小结: 一、直线的倾斜角 二、斜率 三、已知两点求斜率公式 作业布置: 习题册2.21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2.2直线的方程 直线方程三种形式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方程; 2、掌握直线方程得求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已知条件求方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方程 难点:求直线方程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2.2直线的方程 直线方程三种形式 知识回顾 一、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三、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1、直线的倾斜角α 2、斜率k 3、已知两点求斜率 导入新课: 我们上学期学了函数一次函数y=2x+3的图像是一条直线l,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直线l上任意一点都满足方程y=2x+3. 这时我们就把方程称为直线的方程。 新课讲解: (1)点斜式:设直线l过定点P(x0,y0),斜率为k,则直线l 的方程为 y-y0=k(x-x0) (2)斜截式:设直线 l 斜率为k,在y 轴截距为b,则直线l 的方程为 y=kx+b 纵截距为b即直线l和y轴的交点为(0,b)把点带入到点斜式方程y-y0=k(x-x0) y=kx+b (3)一般式: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为Ax+By+C=0(A2+B2≠0) (4)两点式:设直线 l 过两点P1(x1,y1),P2(x2,y2) x1≠x2,y1≠y2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5)截距式:设直线 l 在x、y轴截距分别为a、b(ab≠0)则直线l的方程为 例题解析: 例题:求下列直线 (1)、P (2,-2),倾斜角为450 (2)、P (3,-1),k=-2 (3)、P1(2,1),P2(3,-1) (4)、过点A(3,0),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 -2 (5)、已知直线l经过点A(4,-2)斜率为-2,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和一般式方程。 (6)、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x+3y+6=0,求直线l的斜率k和在y轴上的截距b。 课堂小结: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一点和斜率[两点]求方程)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判断直线位置关系k,b)函数式 3、直线一般式方程(ABC之间关系。二元一次函数) 作业布置: 习题册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2.2直线的方程 直线位置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几种位置关系; 2、掌握位置关系判定的两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难点:直线位置关系判定的证明。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2.2直线的方程 直线位置关系 知识回顾 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3、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4、一般式的判定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一点和斜率[两点]求方程)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判断直线位置关系k,b)函数式 3、直线一般式方程(ABC之间关系。二元一次函数) 导入新课: 平面内直线位置关系?空间里直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怎么样就能说两直线平行、重合、相交、垂直呢? 新课讲授: 一、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与l2,若他们的斜率分别为k1与k2 l1//l2k1=k2且b1≠b2 l1与l2重合k1=k2且b1=b2 l1与l2相交k1≠k2 二、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1)、如图a所示当倾斜角为00和900时互相垂直 (2)、当k存在时,如图b所示L1、L2的倾斜角分别为α1、α2,斜率分别为k1、k2如图所示则有 ∵α1+β=900 互余正切值互为倒数tanα1=1/tan β① ∵β=1800-α2互补正切值互为相反数tan β=-tanα2② ② 式带入①式得 tanα1=-1/tan α2 即tanα1 tan α2 =-1 即L1⊥L2 k1k2=-1 三、一般式ABC关系判断直线位置关系 当 A1A2+B1B2=0时, l1⊥l2 例题解析: 1、如图2-11所示,已知四边形的四个顶点A(-1,2),B(0,-2),C(3,1),D(2,5)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2、过点M(1,-4),且与直线l:2x+3y+5=0平行的直线方程。 3、如图2-13所示,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1),B(4,0),C(5,5),判断△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4、求过点(2,3),且垂直于直线L1:3x-2y+2=0的直线L的方程。 课堂小结: 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化斜截式k和b判定 2、直线一般式ABC之间比例关系判定 作业布置: 习题册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2.2直线方程 交点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交点坐标即解二元一次方程; 2、掌握点到直线和平行线间的距离.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求交点坐标和点到实现的距离,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平行线间的距离。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2.2直线方程 交点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知识回顾 一、求交点坐标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平行线间的距离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直线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1、化斜截式k和b判定 2、直线一般式ABC之间比例关系判定 导入新课: 画图求直线的交点。二元一次方程解得交点一致。 新课讲解: 一、相交直线的交点 直线l1和l2相交 L1:A1x+B1y+C1=0 L2:A2x+B2y+C2=0 两直线的交点就是由两个方程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 三、两条平行线l1:Ax+By+C1=0,l2:Ax+By+C2=0的距离为: 例题解析: 1、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1)l1:4x-2y+5=0与l2:2x-y+7=0 (2)l1:y=2x+6与l2:3x+4y-2=0 2、求下列点到直线的距离。 (1)、P(-3,2),3x+4y-24=0 (2)、 P(-3,4),y=2x+4 3、求两条平行线2x-7y+8=0和2x-7y-6=0之间的距离。 4、已知点A(1,3),B(3,1)C(-1,0),求△ABC的面积。 课堂小结: 一、相交直线的交点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 三、两条平行线 作业布置: 习题册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2.3圆的方程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圆的标准方程; 2、掌握点圆的位置关系.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知道圆的方程得参数,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图思想形和方程结合的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的求法。 难点:求圆的方程。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知识回顾 一、 圆的定义 二、 圆的标准方程 三、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一、相交直线的交点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 三、两条平行线 导入新课: 1.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可以省略,直接列出曲线方程)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 (4)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予以说明) 3.建立圆的标准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写点集;列方程;化简方程 4. 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为,半径为, 若圆心在坐标原点上,这时,则圆的方程就是 5.圆的标准方程的两个基本要素:圆心坐标和半径 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从而确定了圆,所以,只要三个量确定了且>0,圆的方程就给定了 这就是说要确定圆的方程,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 确定,可以根据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决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CM|r 例题解析: 例题: 1、已知圆的标准方程为(x-4)2+(y+5)2=16 (1)、写出圆心C的坐标和半径。 (2)、确定M(1,-4),N(4,-1),P(-2,-3) 与圆的位置关系。 2、求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C(-3,2),半径为√2。 (2)、圆心在y轴上,半径为√5,且经过点(2,1)。 课堂小结: 1、圆的定义 2、圆的标准方程 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作业布置: 习题册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2.3圆的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圆的一般方程; 2、掌握DEF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知道圆一般方程参数,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图思想形和方程结合的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一般方程,圆心半径的求法。 难点:求圆的方程。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圆的一般方程 知识回顾 1、 圆的一般方程 2、 DEF满足什么条件时表示圆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1、圆的定义 2、圆的标准方程 导入新课: 圆的一般方程标准化 圆的一般方程: 将圆的标准方程的展开式为: 取得 ① 再将上方程配方,得 ② 不难看出,此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关系 (1)当时,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2)当时,方程只有实数解,,即只表示一个点(-,-); (3)当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综上所述,方程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圆 只有当时,它表示的曲线才是圆,我们把形如的表示圆的方程称为圆的一般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比较,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它明确地指出了圆心和半径,而 一般方程突出了方程形式上的特点: (1)和的系数相同,且不等于0; (2)没有这样的二次项 但要注意:以上两点是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 看来,要想求出圆的一般方程,只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三个系数就可以了 例题解析: 例1求过三点的圆的方程,并求这个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分析:据已知条件,很难直接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而圆的一般方程则需确定三个系数,而条件恰给出三点坐标,不妨试着先写出圆的一般方程 解:设所求的圆的方程为: ∵在圆上,所以它们的坐标是方程的解.把它们的坐标代入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关于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即 解此方程组,可得: ∴所求圆的方程为: ; 得圆心坐标为(4,-3). 课堂小结: 1、圆的一般方程 作业布置: 习题册 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会计1301 建筑1301 建筑1302 幼教1302 课的内容: 2.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圆的标准方程; 2、掌握点圆的位置关系.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知道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图思想形和方程结合的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求法。 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授课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直尺、彩色粉笔.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2.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回顾 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求焦点法 例题 小结 作业 知识回顾: 1、圆的一般方程 导入新课: 知识点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那么 ①点在圆外 ②点在圆上 ③点在圆内 知识点2:过三点的圆: (1)过三点的圆:①经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②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