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比赛模拟试卷.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县(区) 小学 姓名 考场编号 …………………………………………密………………………………………封…………………………………线……………………………………………… 2008年新浦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比赛模拟试卷 第一轮笔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项 目 卷面书写 积累与运用 理解与感悟 实践与创新 合 计 得 分 卷面书写5分 一、积累与运用(32+5+5+5+3+5=55分) 1.填空。(32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 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 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2)老舍原名是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 》等,话剧《 》、《 》等。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选自《 》,作者是 。 (4)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 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 和 。 (5)语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 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7)苏教版教材中选取了许多的中外名家作品,如巴金的《 》,老舍的《 》,叶圣陶的《 》,雨果的《 》等等。 (8)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 。 (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 。 (郑板桥) (9)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 ,是 提出的。卢梭是 教育的代表,教育学论著是《 》。 (10)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送东阳马生序》——( ) 《朝花夕拾》——( ) 《岳阳楼记》——( ) 《鲁滨逊漂流记》——( )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学生累计识字3000个并会写。( )         (3)“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 (4)“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 (5)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的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 3.给下列各题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寒而栗 不毛之地 B.不醒人事 不孝子孙 C.惨绝人寰 沉鱼落燕 (3)我国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5)教师备课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 A、编写教案 B、设计教法 C、设计板书 D、做好备课计划 (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洛克 (8)“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9)“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答______________。 (10)下列成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 利令智昏 (2) 犬马之劳 (3) 息事宁人 (4) 度德量力 (5) 洗耳恭听 (6) 步步为营 (7) 富国强兵 (8) 闻过则喜 (9) 天网恢恢 (10)泽被后世 (11)天理昭彰 (12)完璧归赵 (13)图穷匕现 (14)负荆请罪 (15)青出于蓝 (16)众口铄金 A.(1)(8)(7)(9) B.(11)(3)(7)(4) C.(10)(15)(12)(16) D.(5)(13)(6)(14) 4.下面是一份倡议书。 其中,格式上有三处错误,错别字有两个,语病有两处,语意不连贯有一处,请找出来并改正。( 5分) 倡议书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们中间的一部分食虫类,还是人类、庄稼和森林的保护神,为人类和其他生物作出了很大的供献。还有一小部分鸟类,它们具有观赏和研究的价值,因此是国家的珍希保护动物。为此,我们向全市少年朋友发出倡议。当前,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正逐步提高,国家也先后颁布了一些保护动物的条约。 一、不捕捉、追打鸟类,不掏鸟窝。 二、多植树、种草、养花,为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三、采取各种形式,向人们宣传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四、对那些贩卖、食用鸟类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举报。 此致 敬礼 渝州市中山中学全体学生 5.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小节主题连贯一致(3分)。 夏天 夏天 夏天 使湖水神秘起来 使湖草茂盛起来 使湖水 游动着 一些 生长着一些欲望 会说话的鱼儿 和欲望编成的陷阱 6.请用行楷抄写下面一段话。(5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何一去不复返呢?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二、理解与感悟(12+8=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做题(12分)。 一个婴儿的拥抱 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笑着扭动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了没牙的牙床。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 那个老头的手挥舞着,“嗨,我看见你了,小家伙。”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该怎么办?”伊瑞克继续大笑着回答:“嗨,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我们点的饭菜来了,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猫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吗?嗨,瞧,他知道躲猫猫。”没有人认为那老头是可爱的,他显然喝醉了,我和我丈夫感到很困窘。我们默默地吃着饭,伊瑞克则在为那个欣赏他的流浪汉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个老头把他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我们终于吃完了饭,丈夫去结账,我抱着伊瑞克去停车场等他。那老头就稳稳地坐在门口。“上帝,让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我在心里祈祷着。当我走近那个老头的时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避免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们脸上。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伊瑞克努力把小小的身体向外斜伸出去,张着胳膊,做出“抱抱我”的姿势。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伊瑞克就已经从我的怀里向那个老头扑过去了。 一刹那间,一个身上带着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充满乳味的小婴儿的爱达到了完美的极致。伊瑞克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的信任和爱,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老人的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抚摸着他的后背。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建立起这么深厚的爱,我站在旁边,肃然起敬。老头抱着伊瑞克,轻轻地摇着,用一种坚定的、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我的喉咙里像卡着一块石头,好不容易才说:“我会的。”他颇不情愿地将伊瑞克递给我,看起来非常伤心。我接过伊瑞克,那老头又说:“愿上帝保佑你,太太,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我除了低声说“谢谢”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抱着伊瑞克,向汽车跑去。丈夫看到我哭,并且把伊瑞克抱得那么紧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只有我知道为什么。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个看不见罪恶、不懂得评判的小婴儿表现出来的爱。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1.从全文看,本文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我的理解: 。 2.从文中看,一个衣衫褴褛,满身污垢的老人为什么会获得伊瑞克的“拥抱”?(3分) 我的理解: 。 3.当文中的老人与伊瑞克开心的逗笑时,为什么“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3分) 我的理解: 。 4.你觉得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试说说理由。(4分) 我感动的细节: 。 我的理由: 。 2、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8分) 三、实践与创新(30+15=45分) 1.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30分)。 以下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一堂语文课《爱如茉莉》。薛老师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深入课文意境,也使我们品尝了一道香酽味美的课堂教学大餐。以下是薛老师的课堂实录。请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加以分析评点。 课前准备,薛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茉莉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袅袅清香 弥漫 诗意     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这篇文章吗?读过的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好,都读过了,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   师:你读的很准确,还有谁读得更好?   一生再读(把“缕缕清香”“袅袅清香”读的很有韵味)   师:哎呀,你读的真好,把词语的感情都读出来了。   师:一齐读一读。   (指板书“茉莉”)   师:你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   生1:我心目中的茉莉是洁白无暇的。   师:好,谁能说两句话?   生2:我心目中的茉莉的花瓣是柔滑的,像婴儿的皮肤。   生3:我心目中的茉莉清香幽运,令我心旷神怡。   师:这个同学很会用词,很会学习。   生4:茉莉花在我心目中是纯净无比的花,我感觉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师:是的,在生活当中,有一种感情总让人感动、回味,有一种爱就如茉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师在“茉莉”前添上“爱如”)   师:阅读这篇文章,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读,用心去悟。这种爱蕴含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所以首先在阅读时要关注细节。   师边说边板书: 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感受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师:同学们,语言还有温度啊,字词含在语言中,从字词当中我们还会体验到温暖。   师板书: 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温暖   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轻声读。关注一些字、词、句,用笔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用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师:这篇文章需要我们静静体会,交流时,请你先朗读这句话,然后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其他同学可以再补充。   生1:(读)“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我感受到妈妈非常爱爸爸,她不想让爸爸知道她生病,怕爸爸担心。   师:能不能把爸爸妈妈联系起来呢?   生2:(读)“我在里睡得沉……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我体会到妈妈不仅体贴爸爸,爸爸也很爱妈妈。   生3:(读)“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便直奔医院”,我体会到爸爸很着急,很担心妈妈。   师:“奔”有两个音,一个是bn,一个是bēn,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4:第四声表示跑有明确的方向,第一声表示跑不一定有明确的方向。爸爸“直奔”妈妈住的医院,可见爸爸非常牵挂妈妈。 师:你谈得好!从“直奔”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5:可以肯定爸爸平时就对妈妈关心,他非常了解妈妈。   生6:(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愣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电影有很多“紧握”的镜头,我从中品尝了平谈生活中的温馨。   师:对呀,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7:我认为爸爸不仅是握住妈妈的手,更是握住了妈妈的心! (学生,听课者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生8:(读)“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这句景色的描写恰恰发射出爸爸、妈妈之间爱的光泽。   师:你说得真好,这里的物是有感情的,是景语、情语,所以,(师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自由读第9节,你还能读出一些东西。   生1:“浸润”这个词写出了爸爸、妈妈的爱是相互交融的。   生2:从“紧握”还可以想出爸爸、妈妈之间的相互信任,他们仿佛是在传递爱的力量。   生3:不起眼的语言,不平凡的爱。   师:给他掌声!   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读第9节)   师:我肯定你读的不错,你读的轻轻柔柔的,不过我提个建议,速度慢一些更会突出这段话所表达的感情,你再来读一读。   (生按老师要求读了一遍,这次读的很有感情,速度也很好。)   师:你说说这样读有什么好?   生:我觉得这样读才能把爸爸、妈妈的爱读出来。   师:好,一齐读。   师:课文最后一句,齐读一下,有没有谁关注过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用 两个“爱如茉莉”。   生:全文以茉莉贯穿全文   (师和生共同理清全文线索)   师:你感觉最后结尾有什么样的味道?   生: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关心。   师:为什么结尾没用“爱要扶持、爱要关心”?   生:这样写含蓄。   师:对,中国人表达爱很含蓄的,所以不能直接说“我爱你”(众笑)(师板书)所以真爱如茉莉,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师:如果让你写,爱如   、   、    。你会写吗?   写一写   (生认真写,师巡视)   全班交流   生1:爱如一杯香茗,品一口,沁人心田。   生2:爱如春风,让人永远温暖。   生3:爱如红玫瑰,让人心醉。   师:你以后一定要这样去表达爱。   (众笑)   ……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真爱,也需要付出真爱,希望同学们好好体会,下课。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基础。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练习6》中的“做做说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收集你喜欢的体育比赛或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在班上搞一个“小小体育窗”展览,同学们自己来做解说员。你认为该项练习编写的意图是什么?应教给学生哪些能力?该做哪些辅导?请简要地设计一个活动方案(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